第990章
“也就是说,距离公开专利,我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也许只有二十天,如果我们申请的顺利的话。我们是专业的专利律师,速度比普通的专利事务所快很多。”岳庭对此是颇为骄傲的。
杨锐微微点头,道:“到目前为止,我都是独立进行该项目的。现在原创阶段结束,接下来要进入验证和完善阶段,我准备让实验室的员工介入,这样合适吗?不会影响到专利申请工作吧。”
“当然不会。”岳庭笑了起来。
华锐的公司律师也解释道:“员工们都签订过严格的保密协议,也放弃了相关的诉求,您可以放心。”
“我希望你们双方独立的进行再次核查。”
公司律师有点不开心,却只能说:“我会拿一份复印件给岳先生的。”
“独立审核,有任何问题,请单独向我汇报,之前的合同有漏洞也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补签即可。我不希望其他人介入以后,再出现漏洞。”
“您真应该做律师。”岳庭对杨锐的谨慎不以为然,但他算是理解了杨锐对此事的重视,也端正起了态度。
对专利律师来说,他们不需要判断专利的价值,雇主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雇主觉得自己发明了香喷喷狗屎法,那专利律师要做的就是保护香喷喷狗屎法,而无需为狗屎法的香喷喷程度打分。
“不要怕浪费纸,合同一定要严密。”杨锐再次叮嘱。
这可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为此打官司的实验室同事不知道有多少。当年的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就被手下的博士研究生萨兹——他是链霉素菌株的直接发现者——告上了法庭,最终两人庭外和解,罗格斯大学发表声明,承认萨兹是链霉素法律上和科学意义上的链霉素共同发现者,且给予萨兹12万美元的外国专利收入和3%的专利收入……
对此,学术界自然是不予认同的,萨兹无非是瓦克斯曼手下的一只头犬,而瓦克斯曼的实验室足足有50只科研狗,当瓦克斯曼采取了正确的筛选以后,五十只科研狗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发现链霉素,无非是迟早的事。
后来的诺贝尔奖也没有萨兹什么事,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共同发现者,根本没有哪个学者认同。
最终,萨兹在学术界无立足之地,但他却是确确实实的拿走了专利分成。
杨锐不愿意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读研的时候,身边其实就不少萨兹一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所有人喝醉了酒的时候,都会说:“所有的活都是我做的,成果却是老板的,第一作者都是老板的……不公平!”
杨锐是这种不公的赞同者。劳动者值得尊重,但劳动者并无竞争力,也无权获得因为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成果的褒奖。
科研世界的体力劳动狗,连人都算不得,又哪里有资格拿奖拿钱!
自萨兹和瓦克斯曼以后,各国实验室也都更新了实验室守则与合同,范本数不胜数,岳庭和公司律师了解了杨锐的心理,就各自忙开了。
当天晚上,岳庭与公司律师分别与杨锐碰头,修改合同。
第二天早晨,黄茂等人重签合同以后,开始参与到PCR项目中。
他们的确没有参与过PCR的发现,放弃相关权利亦是理所当然,此外,他们也不会像杨锐似的,意识到PCR的强大潜力。
在杨锐的要求下,除了黄茂和涂宪继续他们原本的项目以外,王晓芸、魏振学、李文强、段波、张学通都陆续加入了PCR项目组。
他们的工作是以最高要求的“黄金准则”完成一次PCR实验。
黄金准则要求从1微克的人体DNA中,扩增某个单拷贝基因。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对第一代PCR技术如此,对刚刚接触PCR的李文强等人也是如此,对负责生产寡聚核苷酸等原料的张学通更是如此。
杨锐则开始独立的撰写论文。
不像是钾离子通道项目,PCR技术很简单,简单完美,底蕴悠长。
……
第587章 出国名额
杨锐在论文完成以后,让专利律师们看过以后,才寄送出去。
寄送的目标,则被杨锐选为了《Nature》,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然》了。
与《Cell》相比,《自然》的大众影响力略胜一筹,不仅仅因为它是老牌的自然科学杂志,也是因为《自然》的涉及面更广,举凡是自然科学类的论文,都可以刊登到《自然》杂志上,使得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广。
许多热点在专业期刊流行多年,还不如一篇《自然》的大众科普性强,许多普通报纸都喜欢盯着《自然》和《科学》杂志做报道,比如《纽约时报》,时不时的就要来一篇吸引眼球的科普文章。
不过,就学术性来说,Cell其实更严谨专业,而《自然》与《科学》对原创性和新颖性的要求更高,对论证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怀着恶意揣测,《自然》和《科学》首先要求你是高原创性和高新颖性的,因为它的高传播率,使得论文只要有趣,能够吸引各方观点就可以了,至于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虽然重要,但重要性是低于原创性和新颖性的。
学术造假的小保方晴子关于STAP细胞的论文就是发表在Nature上的,而Cell给予了拒稿。这样的传说,大概能够给两者划分出一条基本线。STAP细胞是当时的国际热点,Nature迫不及待的就发表了出来,至于Cell,它要求的是绝对的专业性,发表在Cell的文章需要论证明确,小保方晴子做不到这一点,也就只能放弃。
“也许只有二十天,如果我们申请的顺利的话。我们是专业的专利律师,速度比普通的专利事务所快很多。”岳庭对此是颇为骄傲的。
杨锐微微点头,道:“到目前为止,我都是独立进行该项目的。现在原创阶段结束,接下来要进入验证和完善阶段,我准备让实验室的员工介入,这样合适吗?不会影响到专利申请工作吧。”
“当然不会。”岳庭笑了起来。
华锐的公司律师也解释道:“员工们都签订过严格的保密协议,也放弃了相关的诉求,您可以放心。”
“我希望你们双方独立的进行再次核查。”
公司律师有点不开心,却只能说:“我会拿一份复印件给岳先生的。”
“独立审核,有任何问题,请单独向我汇报,之前的合同有漏洞也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补签即可。我不希望其他人介入以后,再出现漏洞。”
“您真应该做律师。”岳庭对杨锐的谨慎不以为然,但他算是理解了杨锐对此事的重视,也端正起了态度。
对专利律师来说,他们不需要判断专利的价值,雇主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雇主觉得自己发明了香喷喷狗屎法,那专利律师要做的就是保护香喷喷狗屎法,而无需为狗屎法的香喷喷程度打分。
“不要怕浪费纸,合同一定要严密。”杨锐再次叮嘱。
这可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为此打官司的实验室同事不知道有多少。当年的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就被手下的博士研究生萨兹——他是链霉素菌株的直接发现者——告上了法庭,最终两人庭外和解,罗格斯大学发表声明,承认萨兹是链霉素法律上和科学意义上的链霉素共同发现者,且给予萨兹12万美元的外国专利收入和3%的专利收入……
对此,学术界自然是不予认同的,萨兹无非是瓦克斯曼手下的一只头犬,而瓦克斯曼的实验室足足有50只科研狗,当瓦克斯曼采取了正确的筛选以后,五十只科研狗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发现链霉素,无非是迟早的事。
后来的诺贝尔奖也没有萨兹什么事,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共同发现者,根本没有哪个学者认同。
最终,萨兹在学术界无立足之地,但他却是确确实实的拿走了专利分成。
杨锐不愿意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读研的时候,身边其实就不少萨兹一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所有人喝醉了酒的时候,都会说:“所有的活都是我做的,成果却是老板的,第一作者都是老板的……不公平!”
杨锐是这种不公的赞同者。劳动者值得尊重,但劳动者并无竞争力,也无权获得因为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成果的褒奖。
科研世界的体力劳动狗,连人都算不得,又哪里有资格拿奖拿钱!
自萨兹和瓦克斯曼以后,各国实验室也都更新了实验室守则与合同,范本数不胜数,岳庭和公司律师了解了杨锐的心理,就各自忙开了。
当天晚上,岳庭与公司律师分别与杨锐碰头,修改合同。
第二天早晨,黄茂等人重签合同以后,开始参与到PCR项目中。
他们的确没有参与过PCR的发现,放弃相关权利亦是理所当然,此外,他们也不会像杨锐似的,意识到PCR的强大潜力。
在杨锐的要求下,除了黄茂和涂宪继续他们原本的项目以外,王晓芸、魏振学、李文强、段波、张学通都陆续加入了PCR项目组。
他们的工作是以最高要求的“黄金准则”完成一次PCR实验。
黄金准则要求从1微克的人体DNA中,扩增某个单拷贝基因。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对第一代PCR技术如此,对刚刚接触PCR的李文强等人也是如此,对负责生产寡聚核苷酸等原料的张学通更是如此。
杨锐则开始独立的撰写论文。
不像是钾离子通道项目,PCR技术很简单,简单完美,底蕴悠长。
……
第587章 出国名额
杨锐在论文完成以后,让专利律师们看过以后,才寄送出去。
寄送的目标,则被杨锐选为了《Nature》,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然》了。
与《Cell》相比,《自然》的大众影响力略胜一筹,不仅仅因为它是老牌的自然科学杂志,也是因为《自然》的涉及面更广,举凡是自然科学类的论文,都可以刊登到《自然》杂志上,使得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广。
许多热点在专业期刊流行多年,还不如一篇《自然》的大众科普性强,许多普通报纸都喜欢盯着《自然》和《科学》杂志做报道,比如《纽约时报》,时不时的就要来一篇吸引眼球的科普文章。
不过,就学术性来说,Cell其实更严谨专业,而《自然》与《科学》对原创性和新颖性的要求更高,对论证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怀着恶意揣测,《自然》和《科学》首先要求你是高原创性和高新颖性的,因为它的高传播率,使得论文只要有趣,能够吸引各方观点就可以了,至于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虽然重要,但重要性是低于原创性和新颖性的。
学术造假的小保方晴子关于STAP细胞的论文就是发表在Nature上的,而Cell给予了拒稿。这样的传说,大概能够给两者划分出一条基本线。STAP细胞是当时的国际热点,Nature迫不及待的就发表了出来,至于Cell,它要求的是绝对的专业性,发表在Cell的文章需要论证明确,小保方晴子做不到这一点,也就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