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有人听话的就走了,有人没看够,往后退两步,依旧踮着脚打量前方。
每当这种时候,附近的北京人就会用不屑的眼神投向四周,有的人还会直接开口,说:“老外有什么好看的。”
在北京,能看老外的地方多了,大家看多了也就不稀罕了,不过,友谊商店里的东西就稀罕了。
站在友谊商店跟前的北京人,多数是等着进去的,当然,没有护照等证件是不能正当进入的,但可以人托人的找关系,把自己带进去。
不过,商店只要服务的还是外国人,进入的中国人不能太多,以免干扰了尊贵的客人的购物情绪,因此,大家就得等在外面,等里面的朋友出来叫。
关系好关系硬的,自然可以早点进去,关系不够好不够硬的,往往就是等一整天,也不一定如愿。
可即使如此,人民群众也是甘之如饴,纷纷表示情绪稳定。
毕竟,这里面卖的进口货,在80年代的中国,格调可比苹果高大上的多了,排一两天的队,就能买一两件镇宅之宝,而对年轻人来说,进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相当不错的——去不了外国,看看外国货,总是好的。
江师傅不是第一次来友谊商店了,但有礼物拿,这是第一次。他将车停稳后,兴冲冲的从后车厢拿了一个小包出来,轻声道:“一会儿,你们有要买的东西可以找我,我帮你们看看。”
杨锐很高兴自己没有成为贡品,心情舒畅的问:“你懂行?”
“我不懂行,它懂啊。”江师傅说着将小包打开,给杨锐看了一眼里面的内容,低声道:“这是我师父留给我的。”
“这是个罗盘?”杨锐晕了。
“识货。”江师傅翘起一根指头,道:“我当年为了留住这个罗盘,半夜出去挖坑把它埋了起来,现在就起作用了。过会儿,你们要是有挑中的东西,或者不知道该挑什么的时候,就来找我,我给你们算。”
“好……”杨锐的声音迟疑,他还能说啥呢。
姚悦、姚乐和郝玉看着森严的门禁,还有看热闹的人群,稍微有些迟疑。姚悦低声问杨锐:“咱们这么多人,能进去吗?”
“能,我开了证明。”杨锐说着直接上前,给门岗展示自己的证明。他是请认识的外交部的老头儿帮忙开的证件,当年从德令农场出来的诸人,称得上高官显贵的基本没有,但能办事的中高层官员着实不少。
“请稍等。”门岗很客气礼貌,但并没有立刻放他们进去。
须臾,一名工作人员走了出来,细细检查杨锐的证明,并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北大的学生,她们俩也是学生,这位是人民银行的,这位是司机,英国捷利康公司的。”杨锐一一介绍自己这一行复杂的组合。
“进去做什么?”
“进商店当然是买东西了。”
“买东西……带钱了吗?”
“带了。”
“给我看一下。”友谊商店的工作人员的态度就像是海关官员一样,礼貌中带着淡漠,而他审核的严格程度,也堪比美国海关官员。
杨锐依言从口袋里取出一叠外汇券。美元是不允许在中国境内直接使用的,杨锐从捷利康拿到的美元分红,要么在黑市上兑换成人民币,要么就是换外汇券。
厚厚的一叠100张外汇券全是10元面额的,总计1000元,在普通人看来是多的不得了了,但在友谊商店这种地方,拿着价值四五千元人民币的外汇券来买东西的人虽然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中国人进友谊商店一趟不容易,甚至比后世出国一趟都难,亲戚帮亲戚,同事帮同事,朋友帮朋友的带些东西,实属平常。
海关官员……不对,是友谊商店的工作人员微微点头,习惯性的问:“还有吗?”
“要全拿出来?”杨锐很是诧异。
工作人员同样诧异,还真有……他点头道:“都拿出来。”
杨锐迟疑了一下,将姚悦叫过来,先将手里的一叠外汇券放姚悦手里,再从上衣左口袋拿出一叠外汇券,加在上面。
和上一叠外汇券比,这叠外汇券明显厚了两倍都不止,橡皮筋绕了两圈,就紧紧的绷住了。
杨锐抬头看了一眼商店的工作人员,见他没什么表示,只好继续掏上衣右口袋。这边装着的外汇券的厚度比左口袋的少多了,只有一半的样子,但面额全是100元的,粗粗算一下,接近两万元,差不多价值七八万人民币。
四叠外汇券摞在一起就蔚为壮观了,有碗口的厚度,站在不远处栅栏后面的群众都伸直了脖子,当西洋镜看。
杨锐再次抬头看工作人员,左手伸进了裤兜。
“得,别拿出来了,收起来收起来……我说,你带这么多钱,要买多少东西啊。”
“这不是听说友谊商店的东西贵嘛。”杨锐也挺无奈的,国内又不能用信用卡,又没有个人支票,而友谊商店内商品的物价可是不低。同样是日本新出的CD机,日本国内售价17万日元,贵的日本人都喊买不起买不起,而在国内,这款相当于700美元的机器在友谊商店要卖到4200元(外汇券),相当于官方牌价的3倍,当然,这比在黑市上直接兑换美元再去国外买却还便宜一些,银行后巷里的倒爷往往要一比七以上的兑换率,国外学校开学的时间甚至高达一比九。
每当这种时候,附近的北京人就会用不屑的眼神投向四周,有的人还会直接开口,说:“老外有什么好看的。”
在北京,能看老外的地方多了,大家看多了也就不稀罕了,不过,友谊商店里的东西就稀罕了。
站在友谊商店跟前的北京人,多数是等着进去的,当然,没有护照等证件是不能正当进入的,但可以人托人的找关系,把自己带进去。
不过,商店只要服务的还是外国人,进入的中国人不能太多,以免干扰了尊贵的客人的购物情绪,因此,大家就得等在外面,等里面的朋友出来叫。
关系好关系硬的,自然可以早点进去,关系不够好不够硬的,往往就是等一整天,也不一定如愿。
可即使如此,人民群众也是甘之如饴,纷纷表示情绪稳定。
毕竟,这里面卖的进口货,在80年代的中国,格调可比苹果高大上的多了,排一两天的队,就能买一两件镇宅之宝,而对年轻人来说,进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相当不错的——去不了外国,看看外国货,总是好的。
江师傅不是第一次来友谊商店了,但有礼物拿,这是第一次。他将车停稳后,兴冲冲的从后车厢拿了一个小包出来,轻声道:“一会儿,你们有要买的东西可以找我,我帮你们看看。”
杨锐很高兴自己没有成为贡品,心情舒畅的问:“你懂行?”
“我不懂行,它懂啊。”江师傅说着将小包打开,给杨锐看了一眼里面的内容,低声道:“这是我师父留给我的。”
“这是个罗盘?”杨锐晕了。
“识货。”江师傅翘起一根指头,道:“我当年为了留住这个罗盘,半夜出去挖坑把它埋了起来,现在就起作用了。过会儿,你们要是有挑中的东西,或者不知道该挑什么的时候,就来找我,我给你们算。”
“好……”杨锐的声音迟疑,他还能说啥呢。
姚悦、姚乐和郝玉看着森严的门禁,还有看热闹的人群,稍微有些迟疑。姚悦低声问杨锐:“咱们这么多人,能进去吗?”
“能,我开了证明。”杨锐说着直接上前,给门岗展示自己的证明。他是请认识的外交部的老头儿帮忙开的证件,当年从德令农场出来的诸人,称得上高官显贵的基本没有,但能办事的中高层官员着实不少。
“请稍等。”门岗很客气礼貌,但并没有立刻放他们进去。
须臾,一名工作人员走了出来,细细检查杨锐的证明,并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北大的学生,她们俩也是学生,这位是人民银行的,这位是司机,英国捷利康公司的。”杨锐一一介绍自己这一行复杂的组合。
“进去做什么?”
“进商店当然是买东西了。”
“买东西……带钱了吗?”
“带了。”
“给我看一下。”友谊商店的工作人员的态度就像是海关官员一样,礼貌中带着淡漠,而他审核的严格程度,也堪比美国海关官员。
杨锐依言从口袋里取出一叠外汇券。美元是不允许在中国境内直接使用的,杨锐从捷利康拿到的美元分红,要么在黑市上兑换成人民币,要么就是换外汇券。
厚厚的一叠100张外汇券全是10元面额的,总计1000元,在普通人看来是多的不得了了,但在友谊商店这种地方,拿着价值四五千元人民币的外汇券来买东西的人虽然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中国人进友谊商店一趟不容易,甚至比后世出国一趟都难,亲戚帮亲戚,同事帮同事,朋友帮朋友的带些东西,实属平常。
海关官员……不对,是友谊商店的工作人员微微点头,习惯性的问:“还有吗?”
“要全拿出来?”杨锐很是诧异。
工作人员同样诧异,还真有……他点头道:“都拿出来。”
杨锐迟疑了一下,将姚悦叫过来,先将手里的一叠外汇券放姚悦手里,再从上衣左口袋拿出一叠外汇券,加在上面。
和上一叠外汇券比,这叠外汇券明显厚了两倍都不止,橡皮筋绕了两圈,就紧紧的绷住了。
杨锐抬头看了一眼商店的工作人员,见他没什么表示,只好继续掏上衣右口袋。这边装着的外汇券的厚度比左口袋的少多了,只有一半的样子,但面额全是100元的,粗粗算一下,接近两万元,差不多价值七八万人民币。
四叠外汇券摞在一起就蔚为壮观了,有碗口的厚度,站在不远处栅栏后面的群众都伸直了脖子,当西洋镜看。
杨锐再次抬头看工作人员,左手伸进了裤兜。
“得,别拿出来了,收起来收起来……我说,你带这么多钱,要买多少东西啊。”
“这不是听说友谊商店的东西贵嘛。”杨锐也挺无奈的,国内又不能用信用卡,又没有个人支票,而友谊商店内商品的物价可是不低。同样是日本新出的CD机,日本国内售价17万日元,贵的日本人都喊买不起买不起,而在国内,这款相当于700美元的机器在友谊商店要卖到4200元(外汇券),相当于官方牌价的3倍,当然,这比在黑市上直接兑换美元再去国外买却还便宜一些,银行后巷里的倒爷往往要一比七以上的兑换率,国外学校开学的时间甚至高达一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