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最后,留下的人,也对杨锐是各种和颜悦色,至于究竟是因惧而美,还是爱屋及乌,就无从知晓了。
散场后,杨锐收拾了一番,准备前往食堂,又被蔡教授给叫住了。
“让你去可口可乐参观,你看看你搞出来的阵仗,你呀,不让人省心。”蔡教授的语言按说是愤怒的,语气却是有种宠溺的味道。
杨锐笑呵呵的道:“还以为您是来兴师问罪的,我是想您都是院士了,不好去可口可乐的团……”
“我就是来兴师问罪的,但不是因为去美国的名额,恩,去美国的这个参观团,你安排的不错……”蔡教授摆摆手,没有继续说下去,换了一个轻松点的话题,笑道:“你的实验室美食做的怎么样了?”
“您是说《用现代生物学手段重现‘随园食单’之经典》的小项目吧?”杨锐嘿嘿的笑。
“你这是公然以研究的名义,公款大吃大喝,老许的肚子都大了一圈了!”
“您不知道,许教授是南方人,在北京,三五个月都吃不上一顿家乡菜,自从我们仿随园食单弄出了荔枝肉以后,许教授每天晚上都工作到10点钟,一定要吃了夜宵才走,我们的实验进度都快了两倍不止。”
听杨锐这么一说,蔡教授亦是板不住脸了,一口气笑喷了出来。
“您找我有事吧。”杨锐看蔡教授的表情,轻松的问了出来。
说到正事,蔡教授收拢了笑容,道:“克隆突变基因,分析钾通道的功能,有了重复实验。”
说到此处,蔡教授的笑容又忍不住露了出来。
……
第527章 太难了
无人重复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始终是蔡教授心里的一根刺。
杨锐实在是太年轻了,而Cell的诱惑又实在是太大了,在科研这条漫长而孤独的山路上,忍受不了艰苦,又或者忍受不了诱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没有人能保证论文造假不会发生。
或许不是全面的造假——这种造假也是容易识别的。最具隐患的是大处真实,小处造假。
凡是开创性的论文,哪怕只是一篇小论文,都可能有几百个关键点,其中一些关键点甚至小到普通人想象不到,比如仪器里装实验物的小盒应该是平底的还是圆底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区别,结果却会大不一样。
如果项目长时间无法攻破关键点,或者经费等方面有缺失,作假的诱惑力就大大增强了。
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设计清晰而逻辑分明,这是优点,但其中的关键点,他是否在半年时间里全数攻破了?无人可知。
蔡教授是名学者,用少年郎喜欢的词汇,就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讲科学讲理性的,并不轻易感情用事。
能够证明杨锐的,唯有重复实验。
越优秀的重复试验,越来越多的重复实验,是比论文本身更有力的证明。
而钾通道的重复实验,也确实让蔡教授等了好久。
当然,就绝对时间来说并不算久,若是那些非热点的论文,有时候根本就没有重复实验,即使有,延迟几年的都不奇怪。
杨锐的论文新颖性极强,这样才有人抢着做重复试验,但这东西杀起时间来,亦是钝刀子割肉,慢的不得了。
现在就能做出来,杨锐亦是惊喜,问:“发表了吗?在哪里?”
“还是发表在《Cell》上,17页的长文。”蔡教授笑呵呵的,又补充道:“也只能在Cell上,设计与你的基本雷同。”
蔡教授说着笑了起来。
早有人在旁边听他们的对话,这时候已经有人不自觉的过来恭喜杨锐:“重复实验都发表在Cell上了,你下篇论文也一定能上Cell。”
“谢谢。”伸手不打笑脸人,杨锐也不能和他们争辩谈话隐私什么的。
80年代人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你在卧室里吵架,有人用玻璃杯贴着墙偷听了,第二天早上还和你搞统一战线:你老婆昨晚说的不对。
杨锐依旧面向蔡教授,问:“您说也只能发表在Cell上,设计雷同……”
“基本的实验设计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发现的基因表现和你不同,所以我说只能发表在Cell上,CNS也有竞争嘛。”
《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不愿意发表Cell发表过的非原创性论文,非常自然和科学。
说起来,三大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因为来投稿的太多了,选择余地太大,就会出现完美主义的倾向。
所以,被CNS拒稿也不一定是论文不好,或许只是期刊社的尊严作祟。
钾通道是生物界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所变化,或者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自然》和《科学》大约也不会坚持己见,但相同设计的论文,就基本只能登上Cell了,毕竟是自己家发表的前述论文。
杨锐以前没有发表顶级期刊的经历,但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不禁摇头道:“老外也挺爱面子的么。”
“谁不爱面子。不过,你确实是给我们生物系,给我们北大争了面子。”蔡教授的心情太好了,完全不吝赞扬。
“有奖励吗?”听说有了重复性论文,虽然早确定有这一天,杨锐也不其然间少了许多压力。
蔡教授哈哈大笑,却是道:“可口可乐给你的好处还不够?”
散场后,杨锐收拾了一番,准备前往食堂,又被蔡教授给叫住了。
“让你去可口可乐参观,你看看你搞出来的阵仗,你呀,不让人省心。”蔡教授的语言按说是愤怒的,语气却是有种宠溺的味道。
杨锐笑呵呵的道:“还以为您是来兴师问罪的,我是想您都是院士了,不好去可口可乐的团……”
“我就是来兴师问罪的,但不是因为去美国的名额,恩,去美国的这个参观团,你安排的不错……”蔡教授摆摆手,没有继续说下去,换了一个轻松点的话题,笑道:“你的实验室美食做的怎么样了?”
“您是说《用现代生物学手段重现‘随园食单’之经典》的小项目吧?”杨锐嘿嘿的笑。
“你这是公然以研究的名义,公款大吃大喝,老许的肚子都大了一圈了!”
“您不知道,许教授是南方人,在北京,三五个月都吃不上一顿家乡菜,自从我们仿随园食单弄出了荔枝肉以后,许教授每天晚上都工作到10点钟,一定要吃了夜宵才走,我们的实验进度都快了两倍不止。”
听杨锐这么一说,蔡教授亦是板不住脸了,一口气笑喷了出来。
“您找我有事吧。”杨锐看蔡教授的表情,轻松的问了出来。
说到正事,蔡教授收拢了笑容,道:“克隆突变基因,分析钾通道的功能,有了重复实验。”
说到此处,蔡教授的笑容又忍不住露了出来。
……
第527章 太难了
无人重复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始终是蔡教授心里的一根刺。
杨锐实在是太年轻了,而Cell的诱惑又实在是太大了,在科研这条漫长而孤独的山路上,忍受不了艰苦,又或者忍受不了诱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没有人能保证论文造假不会发生。
或许不是全面的造假——这种造假也是容易识别的。最具隐患的是大处真实,小处造假。
凡是开创性的论文,哪怕只是一篇小论文,都可能有几百个关键点,其中一些关键点甚至小到普通人想象不到,比如仪器里装实验物的小盒应该是平底的还是圆底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区别,结果却会大不一样。
如果项目长时间无法攻破关键点,或者经费等方面有缺失,作假的诱惑力就大大增强了。
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设计清晰而逻辑分明,这是优点,但其中的关键点,他是否在半年时间里全数攻破了?无人可知。
蔡教授是名学者,用少年郎喜欢的词汇,就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讲科学讲理性的,并不轻易感情用事。
能够证明杨锐的,唯有重复实验。
越优秀的重复试验,越来越多的重复实验,是比论文本身更有力的证明。
而钾通道的重复实验,也确实让蔡教授等了好久。
当然,就绝对时间来说并不算久,若是那些非热点的论文,有时候根本就没有重复实验,即使有,延迟几年的都不奇怪。
杨锐的论文新颖性极强,这样才有人抢着做重复试验,但这东西杀起时间来,亦是钝刀子割肉,慢的不得了。
现在就能做出来,杨锐亦是惊喜,问:“发表了吗?在哪里?”
“还是发表在《Cell》上,17页的长文。”蔡教授笑呵呵的,又补充道:“也只能在Cell上,设计与你的基本雷同。”
蔡教授说着笑了起来。
早有人在旁边听他们的对话,这时候已经有人不自觉的过来恭喜杨锐:“重复实验都发表在Cell上了,你下篇论文也一定能上Cell。”
“谢谢。”伸手不打笑脸人,杨锐也不能和他们争辩谈话隐私什么的。
80年代人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你在卧室里吵架,有人用玻璃杯贴着墙偷听了,第二天早上还和你搞统一战线:你老婆昨晚说的不对。
杨锐依旧面向蔡教授,问:“您说也只能发表在Cell上,设计雷同……”
“基本的实验设计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发现的基因表现和你不同,所以我说只能发表在Cell上,CNS也有竞争嘛。”
《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不愿意发表Cell发表过的非原创性论文,非常自然和科学。
说起来,三大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因为来投稿的太多了,选择余地太大,就会出现完美主义的倾向。
所以,被CNS拒稿也不一定是论文不好,或许只是期刊社的尊严作祟。
钾通道是生物界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所变化,或者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自然》和《科学》大约也不会坚持己见,但相同设计的论文,就基本只能登上Cell了,毕竟是自己家发表的前述论文。
杨锐以前没有发表顶级期刊的经历,但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不禁摇头道:“老外也挺爱面子的么。”
“谁不爱面子。不过,你确实是给我们生物系,给我们北大争了面子。”蔡教授的心情太好了,完全不吝赞扬。
“有奖励吗?”听说有了重复性论文,虽然早确定有这一天,杨锐也不其然间少了许多压力。
蔡教授哈哈大笑,却是道:“可口可乐给你的好处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