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大部分信件都属于交流性质的,还有母亲的嘘寒问暖,杨锐认真的回了信,然后开始拆邮包。
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期刊露了出来。
“我们上一篇论文发表了。”杨锐呵的笑了一声,直接抽出样刊看了起来。
虽然是一个名字很长的期刊,但它的影响因子并不低,常年在3.5左右徘徊。当然,它的行业内地位要逊色于《JMC》不少,但作为一篇简单的短平快论文,能发表到这样的期刊上,已经非常不错了。
最重要的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审稿非常快,这也符合短平快的意义。
孙汝岳、王耀武和叶凯宁全都丢下东西,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
稍远一点,实验室里其他组的学生也都凑上来看。
“孙汝岳的名字在上面啊!第二作者!”
“王耀武是第三作者!”
学生们阵阵惊呼,虽然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但作为一篇影响因子3.5的SCI期刊,这简直比中大奖还让人兴奋。
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在乎影响因子,期刊的抬头是英文的,就已经兴奋的热流满裆了。
“真的没有我们的名字啊,杨哥说一不二……”叶凯宁半开玩笑的看着这片等离子表面共振的论文,有点不甘心,有点小羡慕,又有点小期待。
实验工作大部分都是科研狗完成的,贡献最大的是孙汝岳,其次是王耀武,作为新人的叶凯宁,虽然用了同样多的时间,更大量的工作,但是,论文却没有他的名字。
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实际上却非常的公平,因为叶凯宁并没有贡献出足以署名的工作。
只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在实验室里会得到夸奖,但不会在论文中得到署名。
当然,叶凯宁早在论文发表以前就知道署名没有自己了,此时虽然免不了失落,但还能维持住情绪。
杨锐拍拍他的肩膀,道:“继续努力,孙汝岳也做了一年多的新人,才争取到做实验的资格。”
“我知道。”刚刚进入实验室的叶凯宁,他平日里做的工作,也就是比洗烧瓶多一些,尽管明知道自己没有署名的资格,但人总是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孙汝岳和王耀武却是高兴的要疯掉了。
尤其是孙汝岳,现在的兴奋程度,怕是要胜过被女孩子表白。
“好了,不要围观了,大家别忘了自己的实验啊,酒精灯用完了盖起来,有毒的试剂用完了放回柜子里啊……”杨锐提醒了一下围观群众。
实验室里的环境可比大街危险多了,爆炸和毒气的出现频率,也就是比好莱坞大片低一些而已。
“中午我请吃饭,给你们三十分钟高兴一下,然后继续工作,还有别的实验呢,咱们争取再发表一篇高端点的。”杨锐将邮包彻底撕开,裸露出里面的期刊的单行本。
影响因子并不是一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影响因子虽然比《JMC》就低了0.5,但在业内的地位来说,两者差了三五倍都不止。
这一方面是因为《JMC》的投稿量大,刊登的论文多,从而拉低了平均值,另一方面,也与刊载的论文性质有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里刊载的多是如等离子表面共振这样的应用型论文。应用新仪器来做实验固然有趣,但它们的实际价值远远及不上综合性的JMC。
当然,这是二者的横向比较,对于一名研究者来说,尤其是中国研究者来说,总得有一些好发表又不花时间的期刊来刷引用数吧。
对孙汝岳这样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一篇SCI3.5的期刊的第二作者,几乎能让他们留校北大了。
最起码,留在北京的高等研究机构,是不成问题的。
凝胶实验室门口,不停的有人路过和串门,引来了更多羡慕的目光。
孙汝岳、王耀武和叶凯宁昂首挺胸的做实验,恨不得大喊两声“我是实验室之王”。
反而是杨锐,稳坐钓鱼台,手里仿佛捏着一根透明的鱼线。
……
第496章 短平快
“小孙,发表了论文以后,是什么心情啊?”午休时间,谭助教坐到了学生们的圈子里。
圈子的中心是孙汝岳,他今年才是大二,是唐集中实验室倒数第二批新人。
然而,今天的论文署名,却是让孙汝岳大出了风头。
换成是美国学生,这就是大吹大擂的时间了。
孙汝岳虽然得意,还是尽量收着,笑道:“谭老师,论文不是我发表的,我就是个助手。”
“我还是助教呢。”谭助教呵呵的笑着,外表还算阳光,内心是真苦。
他给唐集中做头犬也有一年多了,总共也就捞了两篇中文期刊的第二和第三作者,与同龄人比是小有成就,但下现在有了孙汝岳做对比,谭助教就高兴不起来了。
然而,谭助教也不能埋怨唐集中。唐集中拥有两个实验室,现在虽然为了争取国家级实验室而将之合并,但两个实验室的班底依然在,如此一来,就有两名讲师两名助教在编制内。除此以外,如唐集中招的研究生,如汪颖等人,也要分润项目和署名。
事实上,大学里的助教都是本科毕业,而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是讲师,所以,谭助教的竞争力并不强,能捞到两篇中文期刊的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在学校的各大实验室里,不算是顶尖,亦不能算少了。
来自《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期刊露了出来。
“我们上一篇论文发表了。”杨锐呵的笑了一声,直接抽出样刊看了起来。
虽然是一个名字很长的期刊,但它的影响因子并不低,常年在3.5左右徘徊。当然,它的行业内地位要逊色于《JMC》不少,但作为一篇简单的短平快论文,能发表到这样的期刊上,已经非常不错了。
最重要的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审稿非常快,这也符合短平快的意义。
孙汝岳、王耀武和叶凯宁全都丢下东西,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
稍远一点,实验室里其他组的学生也都凑上来看。
“孙汝岳的名字在上面啊!第二作者!”
“王耀武是第三作者!”
学生们阵阵惊呼,虽然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但作为一篇影响因子3.5的SCI期刊,这简直比中大奖还让人兴奋。
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在乎影响因子,期刊的抬头是英文的,就已经兴奋的热流满裆了。
“真的没有我们的名字啊,杨哥说一不二……”叶凯宁半开玩笑的看着这片等离子表面共振的论文,有点不甘心,有点小羡慕,又有点小期待。
实验工作大部分都是科研狗完成的,贡献最大的是孙汝岳,其次是王耀武,作为新人的叶凯宁,虽然用了同样多的时间,更大量的工作,但是,论文却没有他的名字。
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实际上却非常的公平,因为叶凯宁并没有贡献出足以署名的工作。
只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在实验室里会得到夸奖,但不会在论文中得到署名。
当然,叶凯宁早在论文发表以前就知道署名没有自己了,此时虽然免不了失落,但还能维持住情绪。
杨锐拍拍他的肩膀,道:“继续努力,孙汝岳也做了一年多的新人,才争取到做实验的资格。”
“我知道。”刚刚进入实验室的叶凯宁,他平日里做的工作,也就是比洗烧瓶多一些,尽管明知道自己没有署名的资格,但人总是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孙汝岳和王耀武却是高兴的要疯掉了。
尤其是孙汝岳,现在的兴奋程度,怕是要胜过被女孩子表白。
“好了,不要围观了,大家别忘了自己的实验啊,酒精灯用完了盖起来,有毒的试剂用完了放回柜子里啊……”杨锐提醒了一下围观群众。
实验室里的环境可比大街危险多了,爆炸和毒气的出现频率,也就是比好莱坞大片低一些而已。
“中午我请吃饭,给你们三十分钟高兴一下,然后继续工作,还有别的实验呢,咱们争取再发表一篇高端点的。”杨锐将邮包彻底撕开,裸露出里面的期刊的单行本。
影响因子并不是一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影响因子虽然比《JMC》就低了0.5,但在业内的地位来说,两者差了三五倍都不止。
这一方面是因为《JMC》的投稿量大,刊登的论文多,从而拉低了平均值,另一方面,也与刊载的论文性质有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里刊载的多是如等离子表面共振这样的应用型论文。应用新仪器来做实验固然有趣,但它们的实际价值远远及不上综合性的JMC。
当然,这是二者的横向比较,对于一名研究者来说,尤其是中国研究者来说,总得有一些好发表又不花时间的期刊来刷引用数吧。
对孙汝岳这样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一篇SCI3.5的期刊的第二作者,几乎能让他们留校北大了。
最起码,留在北京的高等研究机构,是不成问题的。
凝胶实验室门口,不停的有人路过和串门,引来了更多羡慕的目光。
孙汝岳、王耀武和叶凯宁昂首挺胸的做实验,恨不得大喊两声“我是实验室之王”。
反而是杨锐,稳坐钓鱼台,手里仿佛捏着一根透明的鱼线。
……
第496章 短平快
“小孙,发表了论文以后,是什么心情啊?”午休时间,谭助教坐到了学生们的圈子里。
圈子的中心是孙汝岳,他今年才是大二,是唐集中实验室倒数第二批新人。
然而,今天的论文署名,却是让孙汝岳大出了风头。
换成是美国学生,这就是大吹大擂的时间了。
孙汝岳虽然得意,还是尽量收着,笑道:“谭老师,论文不是我发表的,我就是个助手。”
“我还是助教呢。”谭助教呵呵的笑着,外表还算阳光,内心是真苦。
他给唐集中做头犬也有一年多了,总共也就捞了两篇中文期刊的第二和第三作者,与同龄人比是小有成就,但下现在有了孙汝岳做对比,谭助教就高兴不起来了。
然而,谭助教也不能埋怨唐集中。唐集中拥有两个实验室,现在虽然为了争取国家级实验室而将之合并,但两个实验室的班底依然在,如此一来,就有两名讲师两名助教在编制内。除此以外,如唐集中招的研究生,如汪颖等人,也要分润项目和署名。
事实上,大学里的助教都是本科毕业,而研究生毕业以后就是讲师,所以,谭助教的竞争力并不强,能捞到两篇中文期刊的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在学校的各大实验室里,不算是顶尖,亦不能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