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魏振学“哦”的一声,问:“你们有总务部了?”
“我也在招新员工,准备将财务等方面的人手招来,将公司正式组建起来。”李章镇想了一下,又道:“你们对辅助人员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于科研人员,以你们的满意为主。”
李章镇向四人看看。
黄茂和涂宪都笑着摇头,魏振学偏着脑袋在想,王晓芸迟疑的道:“好像也特别需要的……”
“你们可以再考虑,当然,之后要求也行,杨锐还想要不要给你们找个按摩师,做实验累了以后按摩按摩……”这是从硅谷学来的招数,你让员工在公司比在家里舒服,他自然愿意多多呆在公司里,尤其是没有家室的年轻员工,更是如此。
当然,这种招数也不是硅谷发明的,80年代的美国药谷搞的如火如荼,数以千亿计的风险基金疯狂涌入,也是爽的许多生物公司不知所措,杨锐的实验室能得到捷利康的大力支持,亦与此有关。
黄茂等四人是听呆了。
王晓芸想了好半天,才道:“按摩师应该不用,还用不上。”
李章镇笑了:“这么说,是可以欢迎你们完全加入华锐实验室吗?”
王晓芸一下子有点慌乱,目光看向老公涂宪。
“再给我们一天做决定吧。”涂宪不好意思的道。
“没问题。”李章镇又问:“黄茂先生呢?也需要一天时间吗?”
“嗯,我也再想想。”黄茂比涂宪夫妇其实更犹豫,因为他所在的北大条件更好,他本人的前途也更光明。
原本,继续兼职的工作,是黄茂和涂宪夫妇等人觉得最自然最好的方式,毕竟,升级版总是比原版好,而二代往往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做实验是可以忍受不确定性的,人生的不确定性……这个命题就太大了。
倒是魏振学,乐呵呵的看着商品目录,拿着铅笔就划了起来。
他本来就不想在煤研所做了,现在等于是变相涨薪,脑袋里想的只是怎么花这笔钱。
……
出了门,王晓芸和涂宪并排走着,越走越慢。
许久,涂宪问:“怎么办?加入吗?”
“你怎么想?”
“我也说不上,就是现在辞职,挺可惜的。你快评副教授了,最近的几篇论文也发的好,特别是《Cell》上的论文,有你的名字,你破格提拔副教授都行了。”
“你不是也有署名?你们所什么态度。”顶级期刊都是允许多人数名的,一口气二十人乃至三十人署名的论文都很多,因为许多论文就是需要二十人乃,三十人乃至三百人才能做出来,在这种状况下,一些人本来都失去了署名权的。
杨锐邮寄给《Cell》的论文只有相对较少的5人署名,杨锐作为第一作者,黄茂作为第二作者,涂宪、王晓芸和魏振学作为并列第三作者,属于比较常见的署名模式。
虽然涂宪和王晓芸都是第三作者,但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这也是无可争议的硬条件了,只用来评职称的话,能一路用到评教授。
王晓芸说起Cell来自然高兴,口中却道:“我们所慢吞吞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兑现奖励,这个月可能会发几十块奖金什么的。”
涂宪赞道:“有奖金也不错了。”
王晓芸叹口气:“和杨锐给的安家费比,就算不成什么了。”
“安家费是安家费,一万多块钱,咱们是能用好几年,但几年以后怎么办。”
“咱们俩一个月四千块,一年不是要四万八?还有奖金,不管有没有奖金,四万八也不少了。”王晓芸越算账越郁闷,道:“要是能兼职多好。”
涂宪微笑:“想什么呢,兼职能轮到咱们?教授都要挤破头。”
王晓芸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是呀,一口气给上万块,一年给好几万,然后还给10万美元的设备钱,你们院的生物实验室要十万块吗?”
“10万美元肯定超过了。”涂宪尴尬的笑了两声,钢铁学院的生物系刚刚组建,整个实验室算上基建的费用,自然是要超过10万美元的,但要说里面的仪器价值就难讲了。
而且,十万美元买一万个瓶瓶罐罐,和十万美元买一台仪器的感觉是不同的。
对研究员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拥有一间独立实验室,拥有全院独有的仪器,那种不用求人的感觉,那种别人求着你,卡着你的时间做实验的感觉,简直酸爽。
“都没细看有什么仪器。”涂宪掩饰的打开商品目录。
“站路边看。”王晓芸拉着他走到一颗大柳树下。
不飘柳絮的柳树,就像是死掉的白熊一样,都是很漂亮很宜居的生物,飘扬的柳条温柔的起落,遮住了恼人的紫外线,让出大大的空间。
“好东西啊。”打开没几页,涂宪就险些流口水。
“价钱也够高的。”王晓芸比较着自己所里的仪器。
杨锐提供了多份商品目录,无一例外都属于国际化的大厂。对于小型实验室来说,省钱是第一位的,自然是有国产的仪器就买国产的,没有国产的买日本货,没有日本货再四方比价。
然而,仪器消费并非是一次性的,购买费用只是仪器消费的首期支出,在此之后,仪器还需要维护,需要维修,用的时间久了,零件之类的开销甚至会超过仪器本身,在这一点上,仪器倒是很像是车辆,首期开销低的,用起来并不一定便宜。
“我也在招新员工,准备将财务等方面的人手招来,将公司正式组建起来。”李章镇想了一下,又道:“你们对辅助人员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于科研人员,以你们的满意为主。”
李章镇向四人看看。
黄茂和涂宪都笑着摇头,魏振学偏着脑袋在想,王晓芸迟疑的道:“好像也特别需要的……”
“你们可以再考虑,当然,之后要求也行,杨锐还想要不要给你们找个按摩师,做实验累了以后按摩按摩……”这是从硅谷学来的招数,你让员工在公司比在家里舒服,他自然愿意多多呆在公司里,尤其是没有家室的年轻员工,更是如此。
当然,这种招数也不是硅谷发明的,80年代的美国药谷搞的如火如荼,数以千亿计的风险基金疯狂涌入,也是爽的许多生物公司不知所措,杨锐的实验室能得到捷利康的大力支持,亦与此有关。
黄茂等四人是听呆了。
王晓芸想了好半天,才道:“按摩师应该不用,还用不上。”
李章镇笑了:“这么说,是可以欢迎你们完全加入华锐实验室吗?”
王晓芸一下子有点慌乱,目光看向老公涂宪。
“再给我们一天做决定吧。”涂宪不好意思的道。
“没问题。”李章镇又问:“黄茂先生呢?也需要一天时间吗?”
“嗯,我也再想想。”黄茂比涂宪夫妇其实更犹豫,因为他所在的北大条件更好,他本人的前途也更光明。
原本,继续兼职的工作,是黄茂和涂宪夫妇等人觉得最自然最好的方式,毕竟,升级版总是比原版好,而二代往往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做实验是可以忍受不确定性的,人生的不确定性……这个命题就太大了。
倒是魏振学,乐呵呵的看着商品目录,拿着铅笔就划了起来。
他本来就不想在煤研所做了,现在等于是变相涨薪,脑袋里想的只是怎么花这笔钱。
……
出了门,王晓芸和涂宪并排走着,越走越慢。
许久,涂宪问:“怎么办?加入吗?”
“你怎么想?”
“我也说不上,就是现在辞职,挺可惜的。你快评副教授了,最近的几篇论文也发的好,特别是《Cell》上的论文,有你的名字,你破格提拔副教授都行了。”
“你不是也有署名?你们所什么态度。”顶级期刊都是允许多人数名的,一口气二十人乃至三十人署名的论文都很多,因为许多论文就是需要二十人乃,三十人乃至三百人才能做出来,在这种状况下,一些人本来都失去了署名权的。
杨锐邮寄给《Cell》的论文只有相对较少的5人署名,杨锐作为第一作者,黄茂作为第二作者,涂宪、王晓芸和魏振学作为并列第三作者,属于比较常见的署名模式。
虽然涂宪和王晓芸都是第三作者,但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这也是无可争议的硬条件了,只用来评职称的话,能一路用到评教授。
王晓芸说起Cell来自然高兴,口中却道:“我们所慢吞吞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兑现奖励,这个月可能会发几十块奖金什么的。”
涂宪赞道:“有奖金也不错了。”
王晓芸叹口气:“和杨锐给的安家费比,就算不成什么了。”
“安家费是安家费,一万多块钱,咱们是能用好几年,但几年以后怎么办。”
“咱们俩一个月四千块,一年不是要四万八?还有奖金,不管有没有奖金,四万八也不少了。”王晓芸越算账越郁闷,道:“要是能兼职多好。”
涂宪微笑:“想什么呢,兼职能轮到咱们?教授都要挤破头。”
王晓芸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是呀,一口气给上万块,一年给好几万,然后还给10万美元的设备钱,你们院的生物实验室要十万块吗?”
“10万美元肯定超过了。”涂宪尴尬的笑了两声,钢铁学院的生物系刚刚组建,整个实验室算上基建的费用,自然是要超过10万美元的,但要说里面的仪器价值就难讲了。
而且,十万美元买一万个瓶瓶罐罐,和十万美元买一台仪器的感觉是不同的。
对研究员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拥有一间独立实验室,拥有全院独有的仪器,那种不用求人的感觉,那种别人求着你,卡着你的时间做实验的感觉,简直酸爽。
“都没细看有什么仪器。”涂宪掩饰的打开商品目录。
“站路边看。”王晓芸拉着他走到一颗大柳树下。
不飘柳絮的柳树,就像是死掉的白熊一样,都是很漂亮很宜居的生物,飘扬的柳条温柔的起落,遮住了恼人的紫外线,让出大大的空间。
“好东西啊。”打开没几页,涂宪就险些流口水。
“价钱也够高的。”王晓芸比较着自己所里的仪器。
杨锐提供了多份商品目录,无一例外都属于国际化的大厂。对于小型实验室来说,省钱是第一位的,自然是有国产的仪器就买国产的,没有国产的买日本货,没有日本货再四方比价。
然而,仪器消费并非是一次性的,购买费用只是仪器消费的首期支出,在此之后,仪器还需要维护,需要维修,用的时间久了,零件之类的开销甚至会超过仪器本身,在这一点上,仪器倒是很像是车辆,首期开销低的,用起来并不一定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