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我一定要去学习。”杨锐的姿态摆的很低,在座的都是他的老师,怎么都要低头的。
张业教授与王永差不多年纪,大约是经常给学生授课的原因,颇有些威严的样子,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酶工程实验室的傅老师大约是只做科研不授课的科研人员,比杨锐两轮的样子,颇为好奇的打量着杨锐,且道:“我的论文不能和你的比啊,你昨天做的诱变基因的报告我听了,非常有开创性。就像是报纸上说的,年轻俊彦,大会称雄哦。”
杨锐立刻谦虚的说“我就是运气好,正好做出了诱变基因”,接着,杨锐又小声问:“有报纸报道?”
“你不知道?”傅老师颇为惊讶。
“早上起来就来会场了,没来得及看报纸什么的。”杨锐摸摸脑袋。他昨天虽然接受了胡晓兵的采访,但进行的本来就不非常正式,杨锐也不觉得对方能让文章一天之内就发表出来。
像是《光明日报》这种级别的媒体,一个豆腐块都要斟酌再三,记者写了文章,结果未被发表的情况还是相当多的。
再加上从来没有看报纸的习惯,杨锐也根本没有找《光明日报》看看的想法。
“小金,你去买几份报纸,有报道杨锐的。”王永突然向后面喊了一声。
隔壁桌子坐着几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乖乖的吃饭中,听到王永的命令,一名学生一跃而起,狂奔而出。
过了阵子,五份报纸摆在了杨锐面前。
除了《光明日报》给了两个豆腐块以外,《中国教育报》和《北京晚报》都给了两个豆腐块的版面。
杨锐看的有些呆。
当年在西堡镇的时候,赵丹年拼死拼活的,才在《中国教育报》上弄了一个豆腐块,那时候,记者到西堡中学采访的时候,是市县镇三级领导陪同的。
没想到,他这次连采访都没做,就被《中国教育报》给报道了。
“年轻俊彦,称雄国际大会。”傅老师分别指着两份报纸的标题,道:“我没说错吧。”
称雄国际大会是《光明日报》在三版的标题——完整的标题是《中国学生称雄国际大会》,字体黑粗,吸睛作用很强。
“光明日报的记者是采访我了,这剩下的几份,是怎么回事?”杨锐万分疑惑。
“记者间又会交流消息嘛,编辑间也会交流,不用管这些,你倒是应该想想,回去怎么向校领导汇报,别浪费了机会。”唐集中向杨锐眨眨眼,笑道:“在北京就是这点好,一举成名天下知!”
买报纸过来的学生小金,和其他三名学生坐在后面,羡慕的都吃不下饭了。他们都是北大的高年级生,按说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要说名气什么的,却是一点也无。
看着即将或者已经声名鹊起的学弟杨锐,四名北大高年级生却是不约而同的有种世事不公的感触。
……
第426章 一会成名(3)
“还算不上成名,只是有几家报纸的报道而已,张教授和傅老师我不熟,唐教授和王教授,你们上过的报纸可多了,我记得还上过电视。”杨锐抓紧时间谦虚。
“我们和你不一样,你看看报纸的位置,还有文章的内容,你这个是社会版了,引起的轰动性和话题性,可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比不上的。”唐集中接着念叨起来:“年龄是个宝啊,我第一次上中央媒体的报纸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那时候都被人叫做年轻俊彦。”
王永哈哈的笑了起来,也道:“现在的环境好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写出文章来,首先要经过几道关卡的比较,哪里像是现在这样,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我沾了北大的光,如果不是北大一年级生这样的噱头,估计其他媒体也不会刊载。”杨锐继续谦虚,做一名安静的学者,或者说,以学生的身份被看做是学者,还是很有难度的。
唐集中笑了起来,道:“正好趁机申请项目,别浪费了名望啊。”
“这算什么名望。”杨锐微笑。
王永拍拍杨锐,道:“听老唐的没错,他最懂这个。”
唐集中一点都不在意,淡定的道:“这个就叫借势了,刚才不是说了吗,首先应该向校领导汇报工作嘛,比如咱们系的主任蔡教授,就挺看好你的,理查德的实验室的经费被降低,就是蔡教授要求的,你闲下来,就给他打个电话好了。另外,趁着大家都记得,你就以钾通道方面的研究,申请一个项目,你以前申请过校级项目,现在申请一个省部级的,也不算高。”
“那我就还是以唐教授实验室的名义申请了。”杨锐也觉得不错,他名下没有官方实验室,但作为唐集中实验室里的一个小组,权限还是很自由的。
挂上唐集中实验室的名头,对唐集中评选国家级实验室也有好处。反过来讲,唐集中实验室如果变成了首批的国家级实验室,下面的小组地位也会提升,杨锐以后独立出去做一个单独的实验室,也更容易通过,因此,这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好事。
当然,要成就这样的好事,就得不停的有新的成就,同样挂在唐集中实验室下面的小组里面,就以杨锐的成果最突出,这也让他的地位隐性提高。
唐集中细细的给杨锐讲了申请的要素,其他三人也顺口帮衬介绍两句。
80年代申请项目不像后世那么费事,要盖几十个章子出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项目的随意性大,关系也相当重要,没人带进门,说不定更难。
张业教授与王永差不多年纪,大约是经常给学生授课的原因,颇有些威严的样子,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酶工程实验室的傅老师大约是只做科研不授课的科研人员,比杨锐两轮的样子,颇为好奇的打量着杨锐,且道:“我的论文不能和你的比啊,你昨天做的诱变基因的报告我听了,非常有开创性。就像是报纸上说的,年轻俊彦,大会称雄哦。”
杨锐立刻谦虚的说“我就是运气好,正好做出了诱变基因”,接着,杨锐又小声问:“有报纸报道?”
“你不知道?”傅老师颇为惊讶。
“早上起来就来会场了,没来得及看报纸什么的。”杨锐摸摸脑袋。他昨天虽然接受了胡晓兵的采访,但进行的本来就不非常正式,杨锐也不觉得对方能让文章一天之内就发表出来。
像是《光明日报》这种级别的媒体,一个豆腐块都要斟酌再三,记者写了文章,结果未被发表的情况还是相当多的。
再加上从来没有看报纸的习惯,杨锐也根本没有找《光明日报》看看的想法。
“小金,你去买几份报纸,有报道杨锐的。”王永突然向后面喊了一声。
隔壁桌子坐着几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乖乖的吃饭中,听到王永的命令,一名学生一跃而起,狂奔而出。
过了阵子,五份报纸摆在了杨锐面前。
除了《光明日报》给了两个豆腐块以外,《中国教育报》和《北京晚报》都给了两个豆腐块的版面。
杨锐看的有些呆。
当年在西堡镇的时候,赵丹年拼死拼活的,才在《中国教育报》上弄了一个豆腐块,那时候,记者到西堡中学采访的时候,是市县镇三级领导陪同的。
没想到,他这次连采访都没做,就被《中国教育报》给报道了。
“年轻俊彦,称雄国际大会。”傅老师分别指着两份报纸的标题,道:“我没说错吧。”
称雄国际大会是《光明日报》在三版的标题——完整的标题是《中国学生称雄国际大会》,字体黑粗,吸睛作用很强。
“光明日报的记者是采访我了,这剩下的几份,是怎么回事?”杨锐万分疑惑。
“记者间又会交流消息嘛,编辑间也会交流,不用管这些,你倒是应该想想,回去怎么向校领导汇报,别浪费了机会。”唐集中向杨锐眨眨眼,笑道:“在北京就是这点好,一举成名天下知!”
买报纸过来的学生小金,和其他三名学生坐在后面,羡慕的都吃不下饭了。他们都是北大的高年级生,按说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要说名气什么的,却是一点也无。
看着即将或者已经声名鹊起的学弟杨锐,四名北大高年级生却是不约而同的有种世事不公的感触。
……
第426章 一会成名(3)
“还算不上成名,只是有几家报纸的报道而已,张教授和傅老师我不熟,唐教授和王教授,你们上过的报纸可多了,我记得还上过电视。”杨锐抓紧时间谦虚。
“我们和你不一样,你看看报纸的位置,还有文章的内容,你这个是社会版了,引起的轰动性和话题性,可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比不上的。”唐集中接着念叨起来:“年龄是个宝啊,我第一次上中央媒体的报纸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那时候都被人叫做年轻俊彦。”
王永哈哈的笑了起来,也道:“现在的环境好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写出文章来,首先要经过几道关卡的比较,哪里像是现在这样,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我沾了北大的光,如果不是北大一年级生这样的噱头,估计其他媒体也不会刊载。”杨锐继续谦虚,做一名安静的学者,或者说,以学生的身份被看做是学者,还是很有难度的。
唐集中笑了起来,道:“正好趁机申请项目,别浪费了名望啊。”
“这算什么名望。”杨锐微笑。
王永拍拍杨锐,道:“听老唐的没错,他最懂这个。”
唐集中一点都不在意,淡定的道:“这个就叫借势了,刚才不是说了吗,首先应该向校领导汇报工作嘛,比如咱们系的主任蔡教授,就挺看好你的,理查德的实验室的经费被降低,就是蔡教授要求的,你闲下来,就给他打个电话好了。另外,趁着大家都记得,你就以钾通道方面的研究,申请一个项目,你以前申请过校级项目,现在申请一个省部级的,也不算高。”
“那我就还是以唐教授实验室的名义申请了。”杨锐也觉得不错,他名下没有官方实验室,但作为唐集中实验室里的一个小组,权限还是很自由的。
挂上唐集中实验室的名头,对唐集中评选国家级实验室也有好处。反过来讲,唐集中实验室如果变成了首批的国家级实验室,下面的小组地位也会提升,杨锐以后独立出去做一个单独的实验室,也更容易通过,因此,这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好事。
当然,要成就这样的好事,就得不停的有新的成就,同样挂在唐集中实验室下面的小组里面,就以杨锐的成果最突出,这也让他的地位隐性提高。
唐集中细细的给杨锐讲了申请的要素,其他三人也顺口帮衬介绍两句。
80年代申请项目不像后世那么费事,要盖几十个章子出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项目的随意性大,关系也相当重要,没人带进门,说不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