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12万美元,杨锐,这是我的最终出价,以我的权限,最多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弗兰奇在回到杨家以前,叫住了杨锐。
杨锐一手提着兔子和蘑菇,一手提着野鸡,摇摇头,道:“12万美元没什么诚意。”
“12万元,的确是我的最大限额了,即使是换一个人来,他也给不出多少。”
“我再想想。”杨锐一副没诚意的样子。
他是想一次性拿到大笔的资金,然后做不用汇报进度的独立承包人,可现在看来,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了,因此,他对谈成合同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了。
对杨锐来说,辅酶Q10这笔单子,接有好处,不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弗兰奇就不一样了,他千里迢迢跑过来,为的就是谈下杨锐的单子,再怎么说,杨锐开发的生产技术已经在多个工厂使用了,过去一年以来,也为捷利康赚取了超过千万美元的利润,由他继续开发辅酶Q10的生产技术,至少比在学校里随便拉一名教授出来靠谱。
当然,普通点的教授,也就是10万美元的价码,能拿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一次性投入的牛人,哪个学校都不会多。
“或者,我们仍然采用赞助的方式,再确定一个时间奖,比如说,半年内完成,我们让出15%左右的分成。赞助金额可以提高到60万美元。”弗兰奇开始尝试转移方向。正常的赞助是不给被赞助人分配成果的,时间奖更像是驴子上的红萝卜,虽然不至于一毛不拔,但要拿到的可能性还是相当低的,至少就弗兰奇所得到的消息,半年得到成果是不太可能的。
杨锐稍微想了一下,就放弃了道:“15%的分成太少,半年时间太苛刻。”
要是一切照抄的话,半年做一套工艺流程出来也不算难,手里说不定还能落下几十万美元,但要是只得15%的分成,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赞助合同还有15%的分成太少了,实话说,就是这样的分成比例,我也需要向总部确认,不保证能拿到。”弗兰奇略有些消沉,他觉得自的任务大概是完不成了。
杨锐笑笑没说话,等进了院门,突然问道:“如果有现成的技术,比如说,能把辅酶Q10的产率,提高到现有产率的1.5倍,或者两倍,你们有兴趣吗?”
第385章 杨锐的父亲
“当然有兴趣,您有提前做相关研究吗?”弗兰奇颇有些怀疑,他是关注了杨锐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的。杨锐进入大学以后,总共也就是一个学期的时间,他先是发表了几篇普通论文,接着在重量级的《JMC》上发表论文,而且是在与加州大学的理查德竞争胜利……
杨锐组建的实验室能够由此成就,出乎特普拉的预料,更是让弗兰奇觉得神奇,而在捷利康伦敦总部的评估组看来,此时的杨锐,绝对是一名年轻的生物学天才。这样的人物,即使放眼全球,也是一时翘楚。
在什么东西都没看到的情况下,拿出10万美元给杨锐做研究,完了还分润股份给他,这样的待遇,理查德都不一定能拿到。杨锐能拿到,也是因为他的实验室表现极强,预示了超卓的生命力。
捷利康在全球搞收购,对世界各国的各大实验室都有了解,而在亚洲地区,能够达到加州伯里克大学的研究型大学屈指可数,能战胜理查德的实验室更是稀罕。
若非杨锐只是一名学生,实验室也是刚刚启动,他和弗兰奇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至于现在,让弗兰奇惊讶的是,他不觉得在过去一个学期里,杨锐有时间去做钾通道以外的东西。
杨锐回答果然出乎他的意料,道:“我之前就有考虑过技术更新的问题,本来以为植物提取法还能使用一段时间,就没有深入研究。”
弗兰奇茫然点头,他虽然不是研究员,基本的道理都是知道的,可杨锐真的能考虑这么远?
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已经是相当高水平的生产工艺了,杨锐能做出来,还进一步的考虑了技术更新,这时候,弗兰奇忽然明白了杨锐不同意他的提议的原因了。
“有文字性的资料吗?让我可以递交到上面去审查的。”审查结果自然会影响到两人的谈判。
杨锐摇头,道:“只是一些想法。”
弗兰奇信了五分。如果他初来乍到,杨锐这么给他说,弗兰奇肯定当他说假话。
杨锐继续问道:“你们是对技术的先进性更有兴趣,还是只对产率有兴趣?”
“如果采用新技术最好,当然,只要产率能提高,我想工厂那批人也不在乎用什么方法。”新技术的可塑性更好,发展空间也大,尤其是微生物发酵法,尽管目前的实验室法生产的辅酶Q10,仅有植物提取法的五分之一的产率,可它一旦实用化,进入工厂化生产,潜力惊人。
到30年后,日本人采用的微生物培养法生产的辅酶Q10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90%,包括英国德国和挪威等国在内的大型制药公司,几乎放弃了这个市场。
而日本人采用的微生物培养法,差不多就是从80年代末开始发展,一步步扩展起来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青霉素,一战之初的青霉素也是采用微生物法生产的,成本极高,价比黄金,产量也是低的可以,一度只能给中高级军官使用。但是,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选株,到六七十年代,80万单位的青霉素已经跌到白菜价了。
杨锐一手提着兔子和蘑菇,一手提着野鸡,摇摇头,道:“12万美元没什么诚意。”
“12万元,的确是我的最大限额了,即使是换一个人来,他也给不出多少。”
“我再想想。”杨锐一副没诚意的样子。
他是想一次性拿到大笔的资金,然后做不用汇报进度的独立承包人,可现在看来,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了,因此,他对谈成合同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了。
对杨锐来说,辅酶Q10这笔单子,接有好处,不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弗兰奇就不一样了,他千里迢迢跑过来,为的就是谈下杨锐的单子,再怎么说,杨锐开发的生产技术已经在多个工厂使用了,过去一年以来,也为捷利康赚取了超过千万美元的利润,由他继续开发辅酶Q10的生产技术,至少比在学校里随便拉一名教授出来靠谱。
当然,普通点的教授,也就是10万美元的价码,能拿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一次性投入的牛人,哪个学校都不会多。
“或者,我们仍然采用赞助的方式,再确定一个时间奖,比如说,半年内完成,我们让出15%左右的分成。赞助金额可以提高到60万美元。”弗兰奇开始尝试转移方向。正常的赞助是不给被赞助人分配成果的,时间奖更像是驴子上的红萝卜,虽然不至于一毛不拔,但要拿到的可能性还是相当低的,至少就弗兰奇所得到的消息,半年得到成果是不太可能的。
杨锐稍微想了一下,就放弃了道:“15%的分成太少,半年时间太苛刻。”
要是一切照抄的话,半年做一套工艺流程出来也不算难,手里说不定还能落下几十万美元,但要是只得15%的分成,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赞助合同还有15%的分成太少了,实话说,就是这样的分成比例,我也需要向总部确认,不保证能拿到。”弗兰奇略有些消沉,他觉得自的任务大概是完不成了。
杨锐笑笑没说话,等进了院门,突然问道:“如果有现成的技术,比如说,能把辅酶Q10的产率,提高到现有产率的1.5倍,或者两倍,你们有兴趣吗?”
第385章 杨锐的父亲
“当然有兴趣,您有提前做相关研究吗?”弗兰奇颇有些怀疑,他是关注了杨锐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的。杨锐进入大学以后,总共也就是一个学期的时间,他先是发表了几篇普通论文,接着在重量级的《JMC》上发表论文,而且是在与加州大学的理查德竞争胜利……
杨锐组建的实验室能够由此成就,出乎特普拉的预料,更是让弗兰奇觉得神奇,而在捷利康伦敦总部的评估组看来,此时的杨锐,绝对是一名年轻的生物学天才。这样的人物,即使放眼全球,也是一时翘楚。
在什么东西都没看到的情况下,拿出10万美元给杨锐做研究,完了还分润股份给他,这样的待遇,理查德都不一定能拿到。杨锐能拿到,也是因为他的实验室表现极强,预示了超卓的生命力。
捷利康在全球搞收购,对世界各国的各大实验室都有了解,而在亚洲地区,能够达到加州伯里克大学的研究型大学屈指可数,能战胜理查德的实验室更是稀罕。
若非杨锐只是一名学生,实验室也是刚刚启动,他和弗兰奇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至于现在,让弗兰奇惊讶的是,他不觉得在过去一个学期里,杨锐有时间去做钾通道以外的东西。
杨锐回答果然出乎他的意料,道:“我之前就有考虑过技术更新的问题,本来以为植物提取法还能使用一段时间,就没有深入研究。”
弗兰奇茫然点头,他虽然不是研究员,基本的道理都是知道的,可杨锐真的能考虑这么远?
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已经是相当高水平的生产工艺了,杨锐能做出来,还进一步的考虑了技术更新,这时候,弗兰奇忽然明白了杨锐不同意他的提议的原因了。
“有文字性的资料吗?让我可以递交到上面去审查的。”审查结果自然会影响到两人的谈判。
杨锐摇头,道:“只是一些想法。”
弗兰奇信了五分。如果他初来乍到,杨锐这么给他说,弗兰奇肯定当他说假话。
杨锐继续问道:“你们是对技术的先进性更有兴趣,还是只对产率有兴趣?”
“如果采用新技术最好,当然,只要产率能提高,我想工厂那批人也不在乎用什么方法。”新技术的可塑性更好,发展空间也大,尤其是微生物发酵法,尽管目前的实验室法生产的辅酶Q10,仅有植物提取法的五分之一的产率,可它一旦实用化,进入工厂化生产,潜力惊人。
到30年后,日本人采用的微生物培养法生产的辅酶Q10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90%,包括英国德国和挪威等国在内的大型制药公司,几乎放弃了这个市场。
而日本人采用的微生物培养法,差不多就是从80年代末开始发展,一步步扩展起来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青霉素,一战之初的青霉素也是采用微生物法生产的,成本极高,价比黄金,产量也是低的可以,一度只能给中高级军官使用。但是,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选株,到六七十年代,80万单位的青霉素已经跌到白菜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