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另一方面,捷利康派驻在中国的英国人并不多,伊莱尔因此倒是颇受重视,聊上几句,就用英语传达口信道:“我们的情报显示,日本公司近期正在对旗下的工厂进行升级换代,可能会采用新技术生产茄尼醇和辅酶Q10,总部准备积极应对,让我提前向您说明。”
日系公司在生物制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就绝对水平而言,他们或许还赶不上美国德国等老牌强国的全面,但在某些方面,日系公司的生物制药水平却是顶尖的,尤其是垄断经营方面,隶属于日本财团的生物制药公司都是有些手腕。
正常情况下,日本生物公司都会储备一代或者两代的技术。而他们释放新技术的时机,往往不像是欧美公司那样,以成本和利润为选择,却是以对手作选择的。
尤其是财团下属的生物制药公司,经常不把千万美元级的利润或损失作为目标,他们的目标永远都是行业竞争,力求做行业前三,乃至于行业第一,继而是行业垄断。
为了这个目标,很多日本公司从70年代就开始承受亏损,足足亏损10年时间,然后才开始收获肥美的垄断利润。
就这一点来说,这一时期的日系公司其实很先进,其竞争策略与后世的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
事实上,制药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确实很像。它们的经营成本都不高,而开发成本都很高,同时,赢家通吃的理论在互联网企业内盛行,也在生物制药公司间盛行。
同样的辅酶Q10,日系公司的毛利润高达50%以上,而不能达到行业顶尖的欧美公司就只有30%左右,末端的中国公司的利润只有10%。
一些专利性药物的生产成本就更低了。
但是,一旦有新药出现,旧有的专利药物的利润率就会大打折扣。
辅酶Q10与治疗性药物略有不同,实质却是相同的。
杨锐知道日系公司储备着至少两代的技术,倒是不奇怪的问:“特意向我说明,那我猜你们积极应对的方法,是要打价格战了?”
杨锐是多个辅酶Q10工厂的股东,如果要打价格战,他的红利就会受到影响,捷利康自然得提前通知。
伊莱尔见杨锐情绪平稳,放心许多的道:“是的,如果对方公司生产线重建的话,我们压力会很大,总部决定下调全球出货价,趁着日本公司产能缩减的时候,争夺客户。”
日系的生物制药公司普遍自动化水平高,熟练工人少,替补工人更少,这点不像是欧美系公司,更是不能与跨国开厂的捷利康相比。
杨锐问:“售价下调多少?”
“具体数字我不知道,总部应该会派员特别说明的。”
杨锐点头,道:“也吃了一年的超额红利了,降价就降价吧。”
过去一年,他从捷利康手里拿到了近400万美元,虽然弄了一个私人实验室,手里积攒的现金也不见少,红利降低一点倒也无所谓。
伊莱尔松了一口气,又道:“除此以外,公司还想让我问您,是否有意愿继续开发相关的生产技术。”
“你们想委托我来开发?”杨锐一听就明白了。
“您的实验室已经投入运营了,据说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果,公司内就有提出,请您继续开发相关技术。”伊莱尔是鹦鹉学舌的问询,心里却是感慨:自己比杨锐还要年长七八岁,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中国人,竟然自学成才,到了捷利康这样的跨国制药公司也要咨询合作的程度了。
尽管英系公司一向开放,捷利康也是喜欢收购胜于自产的制药企业,但像是这种什么东西都没见到,直接委托开发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
杨锐也小吃一惊,问:“什么条件?”
“共同出资,共同享有成果。”伊莱尔没说比例,他就是问个意向。
杨锐心里捉摸着,倒是觉得不错。华锐实验室本来就留有余量,运行到现在,磨合的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承担数个项目。
“原则上同意,具体的比例,你们派人来谈吧。”杨锐和捷利康合作的不错,开发辅酶10的技术更是现成的,耗费不了多少精力。
伊莱尔口中说好,心里却是颇有些羡慕。生物制品的开发动辄百万美元,等于说,杨锐一句话就要来了数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对刚刚步入中产阶级的英国人也是不小的刺激。
……
第383章 独立团队
弗兰奇赶在正月十五以前,来到了河东省南湖市溪县的西寨子乡。
这一路上,他先是从伦敦飞香港,再转机到北京,接着从北京乘机到平江,继而从平江坐火车到南湖,最后坐着汽车到溪县,又颠簸一路,才到达西寨子乡。
即使来过中国数次,弗兰奇还是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才见到杨锐,那胖胖的眼袋下面,是深深的疲劳。
“杨锐先生,又见面了。”弗兰奇抱着肚子,费事的坐在杨家的院子里,打量着青砖枯枝,还有刚刚挂起来的大红灯笼,笑道:“你家很漂亮,非常的中国风。”
杨锐微笑道:“如今的中国,你想看点不中国风的东西也不行。”
“比我第一次到中国来,中国发生了不小的改观。”
杨锐笑出了声,指了指弗兰奇,道:“应该说,比第一次到中国来,你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中国人,总是喜欢说改变,实际上,一年多的时间,又能发生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呀,不过是政客和被政客的人的自娱自乐。”
日系公司在生物制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就绝对水平而言,他们或许还赶不上美国德国等老牌强国的全面,但在某些方面,日系公司的生物制药水平却是顶尖的,尤其是垄断经营方面,隶属于日本财团的生物制药公司都是有些手腕。
正常情况下,日本生物公司都会储备一代或者两代的技术。而他们释放新技术的时机,往往不像是欧美公司那样,以成本和利润为选择,却是以对手作选择的。
尤其是财团下属的生物制药公司,经常不把千万美元级的利润或损失作为目标,他们的目标永远都是行业竞争,力求做行业前三,乃至于行业第一,继而是行业垄断。
为了这个目标,很多日本公司从70年代就开始承受亏损,足足亏损10年时间,然后才开始收获肥美的垄断利润。
就这一点来说,这一时期的日系公司其实很先进,其竞争策略与后世的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
事实上,制药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确实很像。它们的经营成本都不高,而开发成本都很高,同时,赢家通吃的理论在互联网企业内盛行,也在生物制药公司间盛行。
同样的辅酶Q10,日系公司的毛利润高达50%以上,而不能达到行业顶尖的欧美公司就只有30%左右,末端的中国公司的利润只有10%。
一些专利性药物的生产成本就更低了。
但是,一旦有新药出现,旧有的专利药物的利润率就会大打折扣。
辅酶Q10与治疗性药物略有不同,实质却是相同的。
杨锐知道日系公司储备着至少两代的技术,倒是不奇怪的问:“特意向我说明,那我猜你们积极应对的方法,是要打价格战了?”
杨锐是多个辅酶Q10工厂的股东,如果要打价格战,他的红利就会受到影响,捷利康自然得提前通知。
伊莱尔见杨锐情绪平稳,放心许多的道:“是的,如果对方公司生产线重建的话,我们压力会很大,总部决定下调全球出货价,趁着日本公司产能缩减的时候,争夺客户。”
日系的生物制药公司普遍自动化水平高,熟练工人少,替补工人更少,这点不像是欧美系公司,更是不能与跨国开厂的捷利康相比。
杨锐问:“售价下调多少?”
“具体数字我不知道,总部应该会派员特别说明的。”
杨锐点头,道:“也吃了一年的超额红利了,降价就降价吧。”
过去一年,他从捷利康手里拿到了近400万美元,虽然弄了一个私人实验室,手里积攒的现金也不见少,红利降低一点倒也无所谓。
伊莱尔松了一口气,又道:“除此以外,公司还想让我问您,是否有意愿继续开发相关的生产技术。”
“你们想委托我来开发?”杨锐一听就明白了。
“您的实验室已经投入运营了,据说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果,公司内就有提出,请您继续开发相关技术。”伊莱尔是鹦鹉学舌的问询,心里却是感慨:自己比杨锐还要年长七八岁,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中国人,竟然自学成才,到了捷利康这样的跨国制药公司也要咨询合作的程度了。
尽管英系公司一向开放,捷利康也是喜欢收购胜于自产的制药企业,但像是这种什么东西都没见到,直接委托开发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
杨锐也小吃一惊,问:“什么条件?”
“共同出资,共同享有成果。”伊莱尔没说比例,他就是问个意向。
杨锐心里捉摸着,倒是觉得不错。华锐实验室本来就留有余量,运行到现在,磨合的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承担数个项目。
“原则上同意,具体的比例,你们派人来谈吧。”杨锐和捷利康合作的不错,开发辅酶10的技术更是现成的,耗费不了多少精力。
伊莱尔口中说好,心里却是颇有些羡慕。生物制品的开发动辄百万美元,等于说,杨锐一句话就要来了数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对刚刚步入中产阶级的英国人也是不小的刺激。
……
第383章 独立团队
弗兰奇赶在正月十五以前,来到了河东省南湖市溪县的西寨子乡。
这一路上,他先是从伦敦飞香港,再转机到北京,接着从北京乘机到平江,继而从平江坐火车到南湖,最后坐着汽车到溪县,又颠簸一路,才到达西寨子乡。
即使来过中国数次,弗兰奇还是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才见到杨锐,那胖胖的眼袋下面,是深深的疲劳。
“杨锐先生,又见面了。”弗兰奇抱着肚子,费事的坐在杨家的院子里,打量着青砖枯枝,还有刚刚挂起来的大红灯笼,笑道:“你家很漂亮,非常的中国风。”
杨锐微笑道:“如今的中国,你想看点不中国风的东西也不行。”
“比我第一次到中国来,中国发生了不小的改观。”
杨锐笑出了声,指了指弗兰奇,道:“应该说,比第一次到中国来,你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中国人,总是喜欢说改变,实际上,一年多的时间,又能发生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呀,不过是政客和被政客的人的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