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但对身处这个世界里的人来说,这里热闹无比。
5个影响因子,至少相当于五口人参加的节日宴会。而这场宴会,最终会随着时间,辐射万千家庭——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X光已是大众产品,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微波被做成了微波炉,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牛胰岛素氨基酸测序造福亿万人群……
“钾通道”的辐射面同样很广泛,这也是它被发现以后,迅速被无数研究机构所注意的原因。王永已然通读了杨锐的文章,不过,他的注意力却是发生了偏移,看着杨锐翻阅了一遍,说道:“论文的想法很好,但我觉得,你对G蛋白的介入有些太想当然了,激素敏感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组分的不稳定性,多样性,低浓度性,还有酶促活性的激素调节需要适当膜组分的确切定位,轻易的在文章中应用尚不成熟的理论,可能会让你的文章降分……”
这就进入到学术讨论的范畴了?
杨锐瞄一眼王教授的表情,果然比上课还认真。
杨锐揉揉眉心,道:“我是参考了一些文献,个人觉得,现在的许多进展已经使得一些实验有了成功的可能,比如GS的组成,四万五千个和三万五千个道尔顿亚基的寡聚结构,GI是四万一千个和三万五千个,另外,第三个亚基尽管没有得到严格验证,但也证明存在于两种蛋白质之中……每种G蛋白的α亚基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物的高亲和力位点也已经清楚了……”
王教授本来是以批评的态度提出疑问的,影响因子也不能代表一切,有些人能发表影响因子8的论文,照样在学术会议上被普通研究生问的哑口无言,在研究过程中,暂时不能自洽或者始终不能自洽的理论很多,总不能就此放弃。
王教授也是出于对杨锐的关心,以及时代的习惯,想先规诫杨锐一番。
然而,杨锐的回答显然十二分的出乎教授的意料。
当然,对比他已经写成的论文,这似乎是另一番不错的研究。
王教授于是不再说话,仔细听杨锐的叙述。
杨锐骑虎难下,总不能话说一半停下来,于是语速放慢,小心的注意着遣词造句,像是做报告似的,缓缓的说着。
王教授边听边想,也不觉得他说的慢。
南向的办公室里,阳光充沛,将冰冷的空气都加热了。
杨锐像是冰雪天开车到了半坡,想停也停不下来,为了不将尚未出现的成果说出来,他不得不多说些废话,以整理和斟酌语言。
在王教授的推动力下,这样一个大坡,杨锐几乎用了30分钟才落下来,出了一身白毛汗,比本科生的毕业答辩还辛苦。
教授却是意犹未尽,见杨锐停下了,也没有急着说话,先是端着杯子润润喉咙,又起身拿了一个白瓷茶杯,用开水细细的烫了,再泡上茶,亲自端给杨锐,说:“每次用过,我都用灭菌锅消毒的,121摄氏度30分钟,保证干净。”
121摄氏度30分钟,比一些药剂厂的标准都高,又是一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例子。
“谢谢教授。”杨锐笑笑,轻轻的啜了一口茶。
稍息,教授说:“看来是我轻率了,你对G蛋白是有研究的,在老唐的凝胶实验室做的?”
杨锐的论文上的单位是北京大学凝胶实验室,有时候也直接写唐集中实验室。
杨锐于是点头,又说:“不能说是研究,算是大略的了解了一番,得到的实验数据也很少,算是顺手做的……”
正如杨锐所言,G蛋白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到30年以后,照样有人专门研究这个,并且也没有研究完全。
80年代的G蛋白是研究前沿,王教授自己没有做过,文献却是看了不少,更对此相当有兴趣,不禁再次追问:“很少的实验数据也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说说……”
任何一个领域,每年都会有新的重要的前沿研究点冒出来,研究员们不可能抛下自己的研究领域,专门为了解某个研究点去做试验,但好奇是免不了的,王教授的追问也很自然。这种交流更是研究者之间所常见的。
杨锐没有真的做过G蛋白的实验,顿时有点狼狈。不过,他满脑子都是资料和文献,G蛋白也是确实接触和学习过的,三五句以后,就慢慢的缓了过来,说的均匀有序起来。
王教授听着听着,心痒难耐起来,追着杨锐道:“数据在哪里?没有研究完全也没关系,只做参考。你放心,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这个,纯粹就是了解,纯粹了解。”
“那我明天把数据拿过来。”人家一个教授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锐也不好不给面子。
当然,也就是G蛋白这样的普通学术数据可以拿出来,谁要是和他讨要PCR相关的数据,撕破脸也是不给的。
王永却是比杨锐想象的还要急迫,打开抽屉拿出一串钥匙即道:“先看数据,要不然,午觉都没法睡了。”
他不由分说的拉着杨锐去实验室。
到了实验室底下,王永又不好意思与唐集中碰面,说:“你上去拿,我等着你。”
杨锐失笑,自去楼上取了一个笔记本,又从脑海中找了一篇过时的论文,对比着抄了几行数据,拿了下去,并大略的解释给教授听。
王永像是偷到了蜂蜜的狗熊似的,浑然不顾来来往往的诸多学生,就地坐在了门前的台阶上,一排数据一排数据的揣摩。
5个影响因子,至少相当于五口人参加的节日宴会。而这场宴会,最终会随着时间,辐射万千家庭——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X光已是大众产品,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微波被做成了微波炉,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牛胰岛素氨基酸测序造福亿万人群……
“钾通道”的辐射面同样很广泛,这也是它被发现以后,迅速被无数研究机构所注意的原因。王永已然通读了杨锐的文章,不过,他的注意力却是发生了偏移,看着杨锐翻阅了一遍,说道:“论文的想法很好,但我觉得,你对G蛋白的介入有些太想当然了,激素敏感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组分的不稳定性,多样性,低浓度性,还有酶促活性的激素调节需要适当膜组分的确切定位,轻易的在文章中应用尚不成熟的理论,可能会让你的文章降分……”
这就进入到学术讨论的范畴了?
杨锐瞄一眼王教授的表情,果然比上课还认真。
杨锐揉揉眉心,道:“我是参考了一些文献,个人觉得,现在的许多进展已经使得一些实验有了成功的可能,比如GS的组成,四万五千个和三万五千个道尔顿亚基的寡聚结构,GI是四万一千个和三万五千个,另外,第三个亚基尽管没有得到严格验证,但也证明存在于两种蛋白质之中……每种G蛋白的α亚基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物的高亲和力位点也已经清楚了……”
王教授本来是以批评的态度提出疑问的,影响因子也不能代表一切,有些人能发表影响因子8的论文,照样在学术会议上被普通研究生问的哑口无言,在研究过程中,暂时不能自洽或者始终不能自洽的理论很多,总不能就此放弃。
王教授也是出于对杨锐的关心,以及时代的习惯,想先规诫杨锐一番。
然而,杨锐的回答显然十二分的出乎教授的意料。
当然,对比他已经写成的论文,这似乎是另一番不错的研究。
王教授于是不再说话,仔细听杨锐的叙述。
杨锐骑虎难下,总不能话说一半停下来,于是语速放慢,小心的注意着遣词造句,像是做报告似的,缓缓的说着。
王教授边听边想,也不觉得他说的慢。
南向的办公室里,阳光充沛,将冰冷的空气都加热了。
杨锐像是冰雪天开车到了半坡,想停也停不下来,为了不将尚未出现的成果说出来,他不得不多说些废话,以整理和斟酌语言。
在王教授的推动力下,这样一个大坡,杨锐几乎用了30分钟才落下来,出了一身白毛汗,比本科生的毕业答辩还辛苦。
教授却是意犹未尽,见杨锐停下了,也没有急着说话,先是端着杯子润润喉咙,又起身拿了一个白瓷茶杯,用开水细细的烫了,再泡上茶,亲自端给杨锐,说:“每次用过,我都用灭菌锅消毒的,121摄氏度30分钟,保证干净。”
121摄氏度30分钟,比一些药剂厂的标准都高,又是一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例子。
“谢谢教授。”杨锐笑笑,轻轻的啜了一口茶。
稍息,教授说:“看来是我轻率了,你对G蛋白是有研究的,在老唐的凝胶实验室做的?”
杨锐的论文上的单位是北京大学凝胶实验室,有时候也直接写唐集中实验室。
杨锐于是点头,又说:“不能说是研究,算是大略的了解了一番,得到的实验数据也很少,算是顺手做的……”
正如杨锐所言,G蛋白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到30年以后,照样有人专门研究这个,并且也没有研究完全。
80年代的G蛋白是研究前沿,王教授自己没有做过,文献却是看了不少,更对此相当有兴趣,不禁再次追问:“很少的实验数据也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说说……”
任何一个领域,每年都会有新的重要的前沿研究点冒出来,研究员们不可能抛下自己的研究领域,专门为了解某个研究点去做试验,但好奇是免不了的,王教授的追问也很自然。这种交流更是研究者之间所常见的。
杨锐没有真的做过G蛋白的实验,顿时有点狼狈。不过,他满脑子都是资料和文献,G蛋白也是确实接触和学习过的,三五句以后,就慢慢的缓了过来,说的均匀有序起来。
王教授听着听着,心痒难耐起来,追着杨锐道:“数据在哪里?没有研究完全也没关系,只做参考。你放心,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这个,纯粹就是了解,纯粹了解。”
“那我明天把数据拿过来。”人家一个教授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锐也不好不给面子。
当然,也就是G蛋白这样的普通学术数据可以拿出来,谁要是和他讨要PCR相关的数据,撕破脸也是不给的。
王永却是比杨锐想象的还要急迫,打开抽屉拿出一串钥匙即道:“先看数据,要不然,午觉都没法睡了。”
他不由分说的拉着杨锐去实验室。
到了实验室底下,王永又不好意思与唐集中碰面,说:“你上去拿,我等着你。”
杨锐失笑,自去楼上取了一个笔记本,又从脑海中找了一篇过时的论文,对比着抄了几行数据,拿了下去,并大略的解释给教授听。
王永像是偷到了蜂蜜的狗熊似的,浑然不顾来来往往的诸多学生,就地坐在了门前的台阶上,一排数据一排数据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