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他是过度使用,仔细一看,其实就是把一篇论文重写了一遍。

  这当然比重做一次实验简单的多,说不定还能省下实验经费来吃几顿好的。

  “要是举报的话,至少是一个内部丑闻了。”杨锐想了想,将三篇期刊收起来,准备借出去再看,这自然是他在图书馆的又一特权。

  前面仔细看过的两本期刊收起来了,杨锐拿起第三本期刊的时候,却是突然想到:这货成功了一次,怎么又写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如果论文是真的,怎么不再重复利用一次?

  所谓狗改不了吃屎,李鑫现在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新鲜的技能,好不容易学会了,只用一次也太可惜了。

  杨锐于是坐了下来,重新翻开第三篇论文,细细“品鉴”。

  作为一名中国研究生,必须要有鉴别真假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果,能不用就别用,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建筑在沙子上。而若是自己准备论文造价,那更是如此,你不能把沙子建筑在沙子上,那样塌的太快了。

  与后世的造价手段相比,李鑫的手段就传统和经典的多了。

  杨锐很快从他实验数据里,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实验线。

  太漂亮了,以至于与论文完美结合。

  “看来得找个人把这个论文重做一遍。”杨锐脑筋一转,就想到了魏振学。

  ……

  第317章 重做试验

  “你要我做金属玻璃的实验?”魏振学只听杨锐说了一半,就叫了起来:“我是做化学的没错,可咱不做这个啊,你也是搞研究的人,不能看见化学的项目就让我做吧,我不做。”

  “不是让你做出来,是让你重复试验,检查它的数据,你不觉得数据太漂亮了?画出来的曲线几乎和经典曲线一样了,数据处理都快省下了。”同样的实验,数据好看的解释起来就简单,说服力更强,数据不好看的就需要用数字和计算来解释了,难度更高,说服力更弱,这就好像车辆走匀速直线运动好计算解释,车辆要是走堵车运动,计算解释肯定比堵车本身要烦的多。

  研究员追求漂亮而经典的曲线,这是最好的实验数据,然而,现实的实验大多数都是不好看的数据组成的,经典曲线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国内目前的实验条件,你不能指望筛眼比黄豆还大的筛子下面只有芝麻。

  魏振学被杨锐转移了视线,低头重看论文,一会儿说:“是挺漂亮的……但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我想做化合物合成,不想做金属玻璃。”

  “搞研究做实验的,哪个不是边学边做的?你先把金属玻璃的实验做出来,以后我资助你搞化合物合成。”

  魏振学被说的有些心动了,问:“那我就照他论文的模样重复一遍。”

  “只重复一遍不行,你必须做出结果来,或者证明这个结果做不出来。”杨锐停了一下,道:“对外的话,你就以这篇论文为比较,做一个延伸论文,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确实可行,你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投稿发表好了,算是给李鑫增加一个引用。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不可行,你就以自己的论文受到了影响,向杂志社和李鑫的单位投诉。”

  杨锐现在只是怀疑,他也不能肯定李鑫的论文就一定造假。人家万一是真的走狗屎运,做出了漂亮曲线呢?

  魏振学又看了作者的名字和单位地址,说:“重做论文也不好做呢,我以前搞煤化工的,和轻工不一样。”

  “我知道,可你不能继续做重工吧,总要转一个方向。”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这个方向当然好,我不反对,现在是想找你先做这个实验,是你帮我忙啊。”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的设备还没到不是?你闲着也是闲着,做这个实验,不耽搁功夫。”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杨锐的脸都绿了:“咱们不说化合物合成行不?”

  “这个实验用的仪器,咱们实验室没有,全部买下来,少说得二十多万。”

  杨锐松了一口气,说:“我想办法给你借。”

  大部分的实验仪器是专业的,不做该领域的实验,以后都可能用不上,而且,仪器也不是电器,掏钱就能买到,订货的时间往往长的令人发指。

  魏振学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材料也要几千块。”

  “这钱我出了。”这是逃不脱的钱,要重做实验就得花钱,往往还得多花钱。

  因为对方做出了结果,实验就结束了,你得证明做不出结果,当然得要多做实验。所以,重做论文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因为检查和重复论文往往比直接做出来还难。

  比如号称中国最牛化学所的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就曾经有过博士生造价的丑闻,她的院士导师不得不派出数名博士生,用了半年时间,花费巨资才确定了造假的事实。

  当然,人家是高智商的高端造假,用院士的话来说,是把30分的成绩造假成了90分。李鑫的论文水平在那里放着,如果造假了,也不可能像是人家那样高端。不过,要证明此点,至少得比李鑫的论文水平高端一点,才能做到。

  这也是无数研究者前仆后继的造假而未获惩戒的原因之一。造假的成本很低,而证明造假的成本却很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