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普遍高。”刘康肯定的道:“越是这样,你们越要小心注意,知道吗?”

  何成今年考的也不错,目前还处在兴奋期,结果听到刘康的理论,心情大坏,低着头从人群中穿过,对杨锐小声道:“电报拍了。”

  “行,等电话就行了。”杨锐微微点头。

  “那个……”何成没走,又问道:“刘老师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今年会不会是普遍分数都高?”

  “总之,志愿表先不要填,他说就他说,咱们等一中的分数线评估出来,再决定。”杨锐表面上不动声色,脑袋里也在考虑应对措施。

  他知道83年的分数线,再加上个人判断,才敢玩跳线。

  刘康却是以西堡中学为基础,再加上个人认识给出的分数线,自然是不靠谱之极。相比之下,平江一中等学校之所以能预估分数线,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主要是他们学校能考大学的学生够多,以自己的学生分数判断分数线,相对准确。

  但是,如果平江一中判断的分数线,和自己记忆中的产生冲突了怎么办?

  以谁为主?杨锐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

  他脑海中记忆的分数线此次是否准确很难说,按说是相差不大的,但在此时,也不能100%的确信。

  再者,平江一中的老师的判断,同样有可能出差错。

  两者冲突的话……

  杨锐光想不说,反正志愿表没填,至于有人是否会被刘康说服,以至于等都不等,一定要将志愿表填了那也是他自己的决定。

  杨锐也没有大包大揽的必要,高考是自己的事,除了学校以外,考生还要考虑个人因素,比如说,隔壁家的大舅子在邻省,为了可能的照顾,考生就会优先报考邻省,而非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

  这种个性化的要求是高考志愿表存在的理由,否则,也用不着报考志愿了,统统分配更简单。

  赵丹年却有想法,听刘康说的多了,或者声音大了,就会让他注意一点。

  他的心情挺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学生们都考好学校,这会让西堡中学的名气更大,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学生们保守报考,以上大学为基础,因为对西堡中学来说,考上大学的学生人数是最重要的。

  这样等到下午,开始有相信刘康的学生家长,反过来劝说学生:“要不就考个师范好了,我看师范也挺好的,不要学费不说,每个月还给工资,分也低。”

  “分低就是因为不好,要不然,凭啥分低呢?”刘珊很有责任感的走上前去,反驳学生家长。

  家长不乐意了,说:“怎么就分低的学校就不好了,我看师范学校就挺好的,刘老师不就是师范毕业的?”

  刘康听前一截挺高兴,听到后面,不由面露尴尬,他和师范大学的学生,区别还是极大的。这年月,也没有师范大学的学生会到镇上来,地区城市的好学校都安排不完呢。

  刘珊撇撇嘴,却道:“要是师范学出来,就刘老师这样,您愿意?”

  对面的家长顿时僵住了。

  相比当农民,在镇里做老师自然是极好的工作,但大学生还回镇上来,没有哪个家长受得了这个。

  当然,师范大学的毕业,总归是不会分到镇上来的,家长却不得不有担心。

  这位也是个实诚的,期期艾艾的想了半天,说:“我们家里供个大学生不容易,孩子妈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就喂猪割草的,他姐也不读书了,就在家里帮我种地,干的活比我还多,说给她找个婆家,她也不去,说要等妹妹读了大学,再风风光光的嫁出去……这要是再回了镇上,我们挂不住这个脸……”

  不等他说完,许静“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不等她的声调起来,又有几个学生淅淅沥沥的抽泣了。

  杨锐喟叹一声,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无限的唏嘘和心酸。

  许静复读两年了,今年是第三次高考,如果不是加入鸿锐班的关系,身为班级第二名的她能否考上大中专依旧难说。即使如此,她仍然是西堡镇附近十里八乡,最有机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

  也因此享受到了整个家庭的付出。

  在167万名考生背后,是9000万名同龄人的付出,而有130万个家庭,注定要失望了。

  在西堡中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学生考上大学的,但人们依旧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虎背熊腰的许静哭起来,就像是一座山在哭似的,声音巨大,影响力也巨大。

  杨锐上去安慰了几句,想想道:“许妈妈,您不用太担心,许静的成绩呢,肯定是超过了本科线,咱们好好的挑个学校,争取让她考上大学,同时也不浪费这段时间的辛苦,好吗?”

  “好好好,我不懂这些,你们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弄。”许妈妈点着头,又摸许静的肩膀,道:“你好好报名,实在不行,回来就回来了,别哭了啊……别哭了啊,再哭我敲你了啊。”

  许妈妈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的模样,扬起手腕的时候,却是霎时显示出了威慑力。

  许静吸了吸鼻子,立即不哭了。

  刘康咳嗽一声,说:“杨锐,你不能这么说,好学校是好,有那么好吗?咱们这些学生啊,就踏踏实实的找个学校,能读大学就不得了了,还有资格挑三拣四?”

  “有啊。”杨锐一句话堵住了刘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