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等了好半天的涂宪赶紧跟上。
“杨锐。”涂宪直接叫了名字,说:“聊两句吧。”
杨锐咧嘴一笑,问:“聊什么?”
想了半天措辞的涂宪给问住了,是呀,聊什么呢,聊生活,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和一个19岁的少年,有点聊不下去,聊学问……这个词怎么就那么怪呢?
怪也得聊。
涂宪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半天的班车,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几秒钟的迟疑,他抛下满肚子的疑问,转而就两人上次的通信,道:“上一次,你提到大豆卵磷脂对TMV衣壳蛋白有体外聚合的作用,我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
杨锐嘴角飞起,心想:总算通信的是个聪明人。
他也避而不谈其它问题,听着涂宪的话,旋即跟进道:“用电镜对TMV粒子做观察,应该能更清楚的看到植物提取液对它造成的影响,就我所知,莲叶水提物,白花蛇舌草都有不错的效果。”
杨锐说的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成果,不过,国内既无网络也没有成型的科学索引机制,普通研究者对国外的研究总是不甚了了。
涂宪以前就很佩服杨锐的博闻多识,觉得和他比起来,自己孤陋寡闻的像是井底之蛙一样。
但是,面对杨锐真人,涂宪迷惑了:自己是中国首都重点大学的讲师,对方是中国内陆小镇的中学学生,凭什么自己是孤陋寡闻,杨锐是博闻多识?
“如果申请使用电子显微镜的话,可能要四五个月的时间,不太实用。”涂宪按捺着心中的疑惑说。
杨锐瞥了他一眼,道:“没有电子显微镜,很多生物研究都不好做的,植物提取方面尤其如此。”
“我现在还是讲师,评上副教授以后,大概能好申请一点,前年,嗯,应该是大前年,咱们国内弄了一个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跟他们沟通一下,能用到别的单位的电子显微镜,但是得是副教授。”涂宪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说出自己无数次想要说出来的话:“你平时写论文,做实验,都在哪里?”
没有实验就没有论文,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涂宪确信,以此就能解释自己的全部疑问。
……
第216章 杨教授
“实验室,正好,我们到了实验室里再细聊。”杨锐并没有露出涂宪认为他会露出的表情。
涂宪疑惑的跟着他向里面走,道:“这不是出学校的路吧。”
“为什么要出学校?”杨锐反问。
“不是去实验室?”
“实验室就在学校里。”
“学校实验室?”涂宪失望至极,中学实验室是什么水平,他比谁都清楚。现在的大学都有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的,而在这些地方,大学实验室淘汰下来的设备都很少,因为还有地方大学和专科学校这些地方等着要淘汰设备呢。
杨锐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笑没说话。
一会儿,两人来到杨锐的实验室。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实验室院子显的更加整洁干净,也更像是一个小院子了。
里面的屋子却是不变的,灰扑扑的墙面和黑乎乎的窗户,就像是普通的教室房间似的。
“这里?”
“就是这里了。”杨锐敲敲门,颇有自信。
涂宪表情玩味,看着门打开,看着一个精瘦的少年出现,看着一堆的仪器裸露在少年身后。
“这些是……”涂宪的表情缓缓地,缓缓地,不能抑制的扭曲了。
“这些是捷利康出资购买的。”杨锐随口解释了一句。
“捷利康制药公司?怪不得。”涂宪羡慕的眼睛发绿,就像是卖肾少年看到了一车的iphone似的。
“这种实验室,应该能写出论文来吧。”杨锐笑看涂宪。
“当然,当然。”涂宪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
“进来吧。”杨锐招招手,率先进入。
涂宪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一个仪器挨着一个仪器的看。
要说种类的话,这里的仪器总能在北京的各大实验室找到,国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仪器种类还会更多更专业。
但是,就先进性来说,杨锐的实验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为实验室才刚刚建立,许多设备都是新购买的,且是进口货。相比之下,国内的实验室都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设备总是有新有旧。
当然,永远是旧的居多。
“上午的茄尼醇提取做了吗?”杨锐问何成。
“做好了,液体在冰箱里。”何成指的是一个真正的冰箱。虽然在电影中有很多专业的用于保存试验品的设备,但冰箱始终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杨锐读研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用它。
涂宪比他可怜多了,冰箱都是共用的。因为实验室里的冰箱要求稍微好一点的稳定性,以80年代的国货水平,它们显然是不够格的。
杨锐没有管涂宪,自顾自的拿出液体,做起了下午的实验。
论文发表是很令人得意的事,可在此之前,它会消耗研究者大量的精力、体力、智力和时间。
一篇普通的论文,往往就需要研究者一两个月的辛劳,如果是想要有点水准的文章,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班和放弃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即使如此,半年乃至一年才写一篇论文亦是正常。
“杨锐。”涂宪直接叫了名字,说:“聊两句吧。”
杨锐咧嘴一笑,问:“聊什么?”
想了半天措辞的涂宪给问住了,是呀,聊什么呢,聊生活,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和一个19岁的少年,有点聊不下去,聊学问……这个词怎么就那么怪呢?
怪也得聊。
涂宪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半天的班车,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几秒钟的迟疑,他抛下满肚子的疑问,转而就两人上次的通信,道:“上一次,你提到大豆卵磷脂对TMV衣壳蛋白有体外聚合的作用,我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
杨锐嘴角飞起,心想:总算通信的是个聪明人。
他也避而不谈其它问题,听着涂宪的话,旋即跟进道:“用电镜对TMV粒子做观察,应该能更清楚的看到植物提取液对它造成的影响,就我所知,莲叶水提物,白花蛇舌草都有不错的效果。”
杨锐说的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成果,不过,国内既无网络也没有成型的科学索引机制,普通研究者对国外的研究总是不甚了了。
涂宪以前就很佩服杨锐的博闻多识,觉得和他比起来,自己孤陋寡闻的像是井底之蛙一样。
但是,面对杨锐真人,涂宪迷惑了:自己是中国首都重点大学的讲师,对方是中国内陆小镇的中学学生,凭什么自己是孤陋寡闻,杨锐是博闻多识?
“如果申请使用电子显微镜的话,可能要四五个月的时间,不太实用。”涂宪按捺着心中的疑惑说。
杨锐瞥了他一眼,道:“没有电子显微镜,很多生物研究都不好做的,植物提取方面尤其如此。”
“我现在还是讲师,评上副教授以后,大概能好申请一点,前年,嗯,应该是大前年,咱们国内弄了一个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跟他们沟通一下,能用到别的单位的电子显微镜,但是得是副教授。”涂宪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说出自己无数次想要说出来的话:“你平时写论文,做实验,都在哪里?”
没有实验就没有论文,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涂宪确信,以此就能解释自己的全部疑问。
……
第216章 杨教授
“实验室,正好,我们到了实验室里再细聊。”杨锐并没有露出涂宪认为他会露出的表情。
涂宪疑惑的跟着他向里面走,道:“这不是出学校的路吧。”
“为什么要出学校?”杨锐反问。
“不是去实验室?”
“实验室就在学校里。”
“学校实验室?”涂宪失望至极,中学实验室是什么水平,他比谁都清楚。现在的大学都有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的,而在这些地方,大学实验室淘汰下来的设备都很少,因为还有地方大学和专科学校这些地方等着要淘汰设备呢。
杨锐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笑没说话。
一会儿,两人来到杨锐的实验室。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实验室院子显的更加整洁干净,也更像是一个小院子了。
里面的屋子却是不变的,灰扑扑的墙面和黑乎乎的窗户,就像是普通的教室房间似的。
“这里?”
“就是这里了。”杨锐敲敲门,颇有自信。
涂宪表情玩味,看着门打开,看着一个精瘦的少年出现,看着一堆的仪器裸露在少年身后。
“这些是……”涂宪的表情缓缓地,缓缓地,不能抑制的扭曲了。
“这些是捷利康出资购买的。”杨锐随口解释了一句。
“捷利康制药公司?怪不得。”涂宪羡慕的眼睛发绿,就像是卖肾少年看到了一车的iphone似的。
“这种实验室,应该能写出论文来吧。”杨锐笑看涂宪。
“当然,当然。”涂宪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
“进来吧。”杨锐招招手,率先进入。
涂宪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一个仪器挨着一个仪器的看。
要说种类的话,这里的仪器总能在北京的各大实验室找到,国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仪器种类还会更多更专业。
但是,就先进性来说,杨锐的实验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为实验室才刚刚建立,许多设备都是新购买的,且是进口货。相比之下,国内的实验室都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设备总是有新有旧。
当然,永远是旧的居多。
“上午的茄尼醇提取做了吗?”杨锐问何成。
“做好了,液体在冰箱里。”何成指的是一个真正的冰箱。虽然在电影中有很多专业的用于保存试验品的设备,但冰箱始终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杨锐读研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用它。
涂宪比他可怜多了,冰箱都是共用的。因为实验室里的冰箱要求稍微好一点的稳定性,以80年代的国货水平,它们显然是不够格的。
杨锐没有管涂宪,自顾自的拿出液体,做起了下午的实验。
论文发表是很令人得意的事,可在此之前,它会消耗研究者大量的精力、体力、智力和时间。
一篇普通的论文,往往就需要研究者一两个月的辛劳,如果是想要有点水准的文章,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班和放弃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即使如此,半年乃至一年才写一篇论文亦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