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每公斤800美元的授权费。”杨锐不能要的太高,这笔授权费也能很好的弥补价格战的损失——假如发生的话。相反,日系工厂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再加上和解或官司胜利的惩罚,全球辅酶Q10的供应体系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进一步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捷利康增加产能,也不会引起价格跳水。
弗兰奇还价:“700美元。”
杨锐取中间值:“750美元。”
弗兰奇迫不及待的说了“成交”,并拿出合同当场签署。
杨锐看了一遍,写下了名字,准备等着雪片般的美元,飞进他的实验室。
……
第208章 买辆车
杨锐坐在教室里,忍不住拿出一个小本子,将自己的收益记录下来。
到目前位置,杨锐已经积累了三份的分红收益。
马力全开的西捷工厂是收益最稳定的,去年一个季度的利润是60万美元,分给杨锐15万,今年的预计利润应当有300万,意味着杨锐能够得到80万美元以上。不过,最终利润会受到半化学合成工厂的影响,而日系工厂若是全面更新设备的话,这样的利润还能保持一年。
锐捷工厂正在天津建设当中,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进度将是无比的快速,预计第二季度开始,就能进入生产状态,而拥有34%股份的杨锐,首个季度就有可能得到三倍于西捷工厂的收益。
权利金则是意外之喜,每年5吨以上的产量,每吨75万美元的权利金,等于说捷利康的工厂全部投产以后,每年收益将超过365万美元!
今年一年,他至少能从西捷工厂拿到60万,运气好的话能得80万美元,锐捷工厂若是在第二季度顺利投产,他或许能分到180万美元,权利金大概从后半年获得,也是180万,再加上已经获得的80万美元授权费,以及即将支出的30万美元股本,他在1983年的预期收益将有490万美元。
这样的收入,虽然还比不上欧美生物公司的同行,但杨锐已经很满足了,准确的说,简直是乐疯了。
就是30年后,能赚到490万美元的生物公司也是不多的。
诚然,在高新科技产业的刺激下,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是如火如荼,动不动就有获利破亿,或者收购价过十亿的小型生物公司冒出来,研究和制造的还是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无聊东西。
但是,纯盈利和营业收入毕竟是不同的。
对一家欧美小型技术公司来说,49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最多就是让公司继续生存一年而已,在这个生物公司平均生存36个月的时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盈利490万美元就不同了,事实上,刚刚开始指数性增涨的生物公司,烧钱的很多,盈利的很少,一如90年代的互联网公司。
一年需要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的中小型生物公司,在欧美国家大行其道,可要说盈利的,100个里面也挑不出两个来。
同样是研究辅酶Q10,杨锐如果不是早知道答案,看过完整的论文和相关研究,然后对比着做实验,光是精制茄尼醇一项,就有可能用掉数百万美元,半化学合成辅酶Q10更是一个大坑,用1000万或者5000万美元做不出来,也不奇怪。
正因为如此,捷利康才愿意与杨锐合作,而日系公司宁愿边打官司边生产。
杨锐吁了一口气,翻过一页,开始记录自己想购买的仪器。冷冻离心机似乎是需要的,电泳仪也需要一个好的,定氮仪也想要,粒度仪似乎也可能用得上,如果是激光的就更好了……
杨锐轻轻松松的写了半页纸,愣了一下,再用钢笔使劲的画了个叉。
做实验室就像是发烧友配电脑,卖音箱,永远都有更好的,多少钱都不够花。
还是先从手边的技术做起吧。
杨锐正想着,一抹阴影遮挡住了光线。
“杨锐,有道题不会。”许静的声音听起来不错,只是身躯着实健壮,像是女子举重运动员似的。
杨锐思考了两秒钟,才意识到自己在自习课上,转手将自己的笔记本给合了起来,拿起许静的练习册看了起来。
“是一道立体几何呀。”杨锐常常的叹了一口气。
许静莫名的看了他一眼,奇怪的说:“是。”
杨锐点点头,一边看题,一边问:“班里能解立体几何的学生,能有多少人?”
“鸿睿班里?有十几个人吧。”许静给了个大略的数字,问:“怎么了?”
“感慨一下。”杨锐笑着摇摇头。
许静有点好笑,说:“有什么好感慨的,老师天天在台上讲,不会的也会了。”
“能会就好。”杨锐继续感慨。
理科从来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听听就能长分的科目。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绝对的难点,尤其是对基础不牢的学生来说,任何一道立体几何题,都是地狱难度的。
要解出立体几何题,首先你得熟悉平面几何,如果平面几何题都做的吭吭巴巴,立体几何就不用想了,能做得出来全凭运气。
在还有中考的年代,120分至少得有100分的数学成绩,才能说平面几何基本掌握,随着高中的学习,知识面逐渐拓宽,当年中考数学100分的学生,再考一次,或许能有110分,乃至115分,以这样的水平学习立体几何,才能说是有不错的基础,从而在高考中得到一个优秀分,也就是85%左右的分数。
进一步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捷利康增加产能,也不会引起价格跳水。
弗兰奇还价:“700美元。”
杨锐取中间值:“750美元。”
弗兰奇迫不及待的说了“成交”,并拿出合同当场签署。
杨锐看了一遍,写下了名字,准备等着雪片般的美元,飞进他的实验室。
……
第208章 买辆车
杨锐坐在教室里,忍不住拿出一个小本子,将自己的收益记录下来。
到目前位置,杨锐已经积累了三份的分红收益。
马力全开的西捷工厂是收益最稳定的,去年一个季度的利润是60万美元,分给杨锐15万,今年的预计利润应当有300万,意味着杨锐能够得到80万美元以上。不过,最终利润会受到半化学合成工厂的影响,而日系工厂若是全面更新设备的话,这样的利润还能保持一年。
锐捷工厂正在天津建设当中,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进度将是无比的快速,预计第二季度开始,就能进入生产状态,而拥有34%股份的杨锐,首个季度就有可能得到三倍于西捷工厂的收益。
权利金则是意外之喜,每年5吨以上的产量,每吨75万美元的权利金,等于说捷利康的工厂全部投产以后,每年收益将超过365万美元!
今年一年,他至少能从西捷工厂拿到60万,运气好的话能得80万美元,锐捷工厂若是在第二季度顺利投产,他或许能分到180万美元,权利金大概从后半年获得,也是180万,再加上已经获得的80万美元授权费,以及即将支出的30万美元股本,他在1983年的预期收益将有490万美元。
这样的收入,虽然还比不上欧美生物公司的同行,但杨锐已经很满足了,准确的说,简直是乐疯了。
就是30年后,能赚到490万美元的生物公司也是不多的。
诚然,在高新科技产业的刺激下,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是如火如荼,动不动就有获利破亿,或者收购价过十亿的小型生物公司冒出来,研究和制造的还是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无聊东西。
但是,纯盈利和营业收入毕竟是不同的。
对一家欧美小型技术公司来说,49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最多就是让公司继续生存一年而已,在这个生物公司平均生存36个月的时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盈利490万美元就不同了,事实上,刚刚开始指数性增涨的生物公司,烧钱的很多,盈利的很少,一如90年代的互联网公司。
一年需要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的中小型生物公司,在欧美国家大行其道,可要说盈利的,100个里面也挑不出两个来。
同样是研究辅酶Q10,杨锐如果不是早知道答案,看过完整的论文和相关研究,然后对比着做实验,光是精制茄尼醇一项,就有可能用掉数百万美元,半化学合成辅酶Q10更是一个大坑,用1000万或者5000万美元做不出来,也不奇怪。
正因为如此,捷利康才愿意与杨锐合作,而日系公司宁愿边打官司边生产。
杨锐吁了一口气,翻过一页,开始记录自己想购买的仪器。冷冻离心机似乎是需要的,电泳仪也需要一个好的,定氮仪也想要,粒度仪似乎也可能用得上,如果是激光的就更好了……
杨锐轻轻松松的写了半页纸,愣了一下,再用钢笔使劲的画了个叉。
做实验室就像是发烧友配电脑,卖音箱,永远都有更好的,多少钱都不够花。
还是先从手边的技术做起吧。
杨锐正想着,一抹阴影遮挡住了光线。
“杨锐,有道题不会。”许静的声音听起来不错,只是身躯着实健壮,像是女子举重运动员似的。
杨锐思考了两秒钟,才意识到自己在自习课上,转手将自己的笔记本给合了起来,拿起许静的练习册看了起来。
“是一道立体几何呀。”杨锐常常的叹了一口气。
许静莫名的看了他一眼,奇怪的说:“是。”
杨锐点点头,一边看题,一边问:“班里能解立体几何的学生,能有多少人?”
“鸿睿班里?有十几个人吧。”许静给了个大略的数字,问:“怎么了?”
“感慨一下。”杨锐笑着摇摇头。
许静有点好笑,说:“有什么好感慨的,老师天天在台上讲,不会的也会了。”
“能会就好。”杨锐继续感慨。
理科从来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听听就能长分的科目。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绝对的难点,尤其是对基础不牢的学生来说,任何一道立体几何题,都是地狱难度的。
要解出立体几何题,首先你得熟悉平面几何,如果平面几何题都做的吭吭巴巴,立体几何就不用想了,能做得出来全凭运气。
在还有中考的年代,120分至少得有100分的数学成绩,才能说平面几何基本掌握,随着高中的学习,知识面逐渐拓宽,当年中考数学100分的学生,再考一次,或许能有110分,乃至115分,以这样的水平学习立体几何,才能说是有不错的基础,从而在高考中得到一个优秀分,也就是85%左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