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宝明回头看了王国华一眼,临时又道:“要是再有点纸张就更好了。”

  王国华原本紧张的脸都皱起来了,用了油墨也就罢了,还要纸张,是不是有点得寸进尺了?

  他忐忑不安的看向前方。

  校长笑了:“你们要印什么,拿给我看看。”

  王国华只能拿出来,说:“就是一些卷子。”

  “哪里来的?”校长一边展开一边看。

  “是……杨锐拿来的。”

  “杨锐?”

  “是我们同班的学生。”直到高考,杨锐都显的缺乏存在感,校长更是不会知道他。

  赵丹年“唔”的一声,目光落在卷子上,看都没看王国华一眼。

  这倒让王国华松了一口气。

  “杨锐从哪里弄来的卷子?”赵丹年突然问了起来。他做中学校长都二十年了,眼光很好,一看到卷子就觉得新鲜,分类练习的习题虽然有,分类的方式却是不同的。

  王国华低声道:“应该是从县里买回来的。”

  “县里的新华书店就那么几套数学卷子,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那兴许是省城里的新华书店。”

  “不可能。”赵丹年断然道:“我上个月才去的河东教育厅。”

  王国华无言以对。

  赵丹年将所有卷子都扫了一遍,沉吟着不吭声。

  80年代人是很相信权威的,他们相信中央是对的,相信政府是好的,相信书里说真话,相信撰写教科书的都是大学问家。而这份据说是杨锐弄来的卷子,在赵丹年看来,明显是很新鲜且高端的,河东省内的专家,他熟的不能再熟,想来想去,也没有此等人物。

  还不能掉以轻心,别是哪个学校从哪里弄来的内部教材?

  敌有我无,可是要吃亏的。

  杨锐得到的夸张成绩,莫非与此有关?

  赵丹年想到此处,立刻问:“剩下的呢?”

  “就这么多。”王国华细声细气的。

  莫非是没编完?

  赵丹年不动声色的将卷子还给王国华,道:“印出来的卷子,再给我一份。”

  他准备动用自己的关系,找人打问一番。既然有了数学,想必还会有语文物理等其他学科吧。对所有知识点做全新分类可是个大活,再怎么样也得是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才能完成,藏是不好藏的。

  王国华松了一口气:“您是说,我们可以用油印滚筒?”

  “嗯,钥匙给你们,用完了塞进窗户里。”

  “油墨也能用?”曹宝明是能不花钱就不愿意花钱的。

  赵丹年“嗯”的一声,道:“也能用。”

  “那纸也能用?”曹宝明又问了,王国华挡都挡不住,急的跳脚。

  赵丹年也没料到自己学校有如此厚脸皮的学生,莞尔道:“给你们两刀。”

  王国华真怕曹宝明再说什么,一边道谢一边扯着曹宝明就走。

  ……

  第16章 稿酬

  新鲜出炉的数学分类习题册,在西堡中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校长赵丹年看到的新鲜分类方式,其他人也看到了。

  不仅是回炉班的学生,高一和高二的新生,甚至学校的老师,都想方设法找来油印的卷子,认真的誊抄下来。

  到了第二周的时候,更有临近几个乡中的学生长途跋涉,就为了抄一份习题册回去。

  杨锐知道,这是周末回家的学生或老师,将消息传播了出去。

  别看现在的通讯设备少,某些消息的传递却是一点都不慢,像是这种能提高考学成功率的东西,在许多人眼里怕是和仙丹一般,哪怕自己用不着,也要赶紧通知亲戚朋友的孩子。

  不过,其他人的激动并不能影响杨锐,他依旧不紧不慢的执行着自己的计划,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晨读英语,上课时抄一些东西,或者邮寄出去,或者交给王国华他们去油印,晚上的时候集中起来授课和解疑。

  这里面,他最重视的是身体锻炼,其次才是自学英语和解题授课,抄文章换钱则被他放在了最末的位置。

  这一世,获得了难得的好身体,杨锐可不想浪费了,趁着高热量食物尚未侵袭食堂,他试图练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六块腹肌。

  至于赚钱,杨锐尽管有些想法,却缺乏付诸实践的基础,只能先行积累。

  好在眼下还不是金钱万能的环境,赚钱的压力也远没有后世做研究生时大。

  而且,国企商店憋仄狭小,服务环境之恶劣令逛街变成了一种乏味乃至痛苦的事。

  房地产还不允许私下交易,也没有股票政权让人投资,开店设厂的政策虽然松动了,但在内地依旧是颇有风险之事,搞不好就会进监狱。

  杨锐赚钱的目标,也仅仅是改善生活,最多改善乡中的教学环境罢了。

  要做到前者,其实发表一篇文章也就够了。

  ……

  杨锐的第一份稿费,来自《中学生数学》,这是一份81年新创刊的科普类读物,以中学生和中学数学教师为主要读者,门槛较低,发行量却不小,且是中科协直管,北师大主办的全国性期刊,千字稿酬因此达到了25元,在科普类杂志中份数中游。

  杨锐发表的《浅谈解析几何中常见的最值问题》,共有800余字,配上图形,最终共得稿费22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