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于对于后续工作的关心,最终我还是耐不住打了他的电话,果不其然,回复我的只有他的留言,他告诉在此时间段联系他的所有人,他出门旅游去了,不必挂怀。

  料想着他今天大概已经到了某个不知名的小镇,吃着那里的土特产,用他那台老旧的佳能相机四处比划着,记录一些不知所谓的生活片段,还不用时刻观察我的脸色。

  既如此,便等十天吧,我想。

  十天,足够一个人厌恶一场旅行,十,一个完美的整数,化作时间,恰好卡在我尚且能够等待的长度。

  我再思考了一下,决定等他回来,我们和好后,暂且不那么急着再次分手。

  回到家,坐在桌前,只余我一人的家冰冷得可怕,而我愿将它称为生活中来之不易的闲暇。

  我累了,不想再将多余的脑力分给向梧。

  室内,昏暗的灯光,落日的余晖并未能以一个完美的角度打到桌上来,如果想要拍摄此刻的画面,大概需要在窗外打光,落日的自然光向来难以捕捉,美好的画面也只能通过人工来伪造。

  我不自觉地思考着分镜和画面,许久才回过神来,大概是职业病又犯了,此刻我不禁怅然,就算有好的镜头构思,没有故事的支撑总是不行的。

  下一部片子,该用什么剧本呢?

  向梧不在了,我不知道该用谁的本子。

  我再次不禁思量起他来。

  如果要将他设想成电影主角,那么他出场的时候,就应当孤零零地站在画面中央,就像巴顿将军在演讲的时刻的镜头表达那般,不过场景设在教室,他会讲一个不怎么好笑的笑话,用严肃的表情。

  “我叫向梧,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头朝着我家门前的那颗梧桐树,所以我爹给我起名叫向梧。”

  然后会有人噗嗤一笑,那个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同桌,他会用倒肘捣一下我的手臂,问我:“是不是你出生的时候头朝冬青树,所以你爹给你起名叫虞冬青啊?”

  同桌音量不小,足以让全班人听到,无视了台上的向梧,他们纷纷朝我投来目光,不少人还直接笑出了声。

  他们对我笑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都认识我,而恰好我有一个活宝同桌。

  没人认识向梧。

  向梧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顿了片刻,大概是意识到没人再愿意听他的冷笑话,便迈步走下台阶,回到了最后一排——他的常驻位置。

  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与向梧见面,我还记得当他走下讲台时,他看我的神色,他的眸子很黑,目光有一种执拗的认真,当时我以为那是他对我怀恨在心,后来才知道那是属于他的特别关注。

  后来向梧不止一次提醒我,那其实并不是我跟他的第一次见面,早在军训的时候,我们便是同学了,他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站在队列的最后一排,抬眸看向天边,好像不将任何人放进眼里。

  当时正是小雨的天气,我个子最高,是最先淋到雨的人,他练体转时转错了方向,恰好与我面对面,雨滴在我的帽檐,发出轻微砰砰的声响,仿佛在海拔更高的地方,雨都变得更大了些。

  他说他望了我许久,而我却未曾注意到他。

  他说我像一棵松柏,在雨中也那么挺拔,而他是那个想为松柏撑伞的人。

  那是他的一见钟情,那个时候他不知道,我就是虞冬青。

  第一次听他说起这件事时,我惊讶于那时居然也有不知道我的名字就先一步仰慕起我的人,毕竟我这个人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号——大导演虞州的长子。

  有一个在国际影坛都排得上名号的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谢邀,一般。

  因为我爹的原因,在学生时代,我或多或少也算得是个风云人物。

  相信我,这绝对没有自夸的意思,特别是当你最终选择要跟你的爹走上相同的道路时,你俩就免不了要被拿出来反复作比较,高中时倒还好,在我家里人的要求下,我是虞州儿子这种事并没有大范围传播,只有一些素日里同我相处得还算不错的同学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那时,为了证明自己,我曾组织社团内的成员拍摄过几部微电影,虽然在当时不少人认为我做的都是无用功,但当我的名字被镌刻在某大奖项的获奖名单中,那些质疑之人偃旗息鼓的模样,在我看来也是极为逗趣的。

  到了大学,我本打算仍旧延续自己高中时的行事作风,但十分遗憾的是,在这种每个学子都是可能是将来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环境下,我这样的背景,难免会引人侧目,军训时间刚到一半,我便带着我爹威名远播了。

  “虞州的儿子”,这是我甩不掉的代名词,我明明那么费力地想挣脱这一切,但往往事与愿违。

  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的人,反正,上课的时候,当老师都当着我的面开起我跟我老爹“争雄”的玩笑时,我心中的不悦是胜于优越感的。

  哦不,还是说回来吧,反正我对向梧的第一印象是——乡下人。

  单眼皮黑眼睛,在这个被称作“影视行业培养皿”的学校,样貌只能算得平平无奇,浓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话都说不利索,再加上那个不怎么好笑的冷笑话……

  他究竟身负什么样的才华,才得以进入这所学校的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