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但现在的局势已经完全不同,建奴已经彻底被李悠所解决,就算岳托依然在逃也无法再对大明造成什么麻烦,而北方的林丹汗实力孱弱,比起皇太极来实在是差得远了,解决他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相信新军很快就能击败蒙古,了解北方的威胁,让大明有实力将自己的军队派往西北。
对李悠来说,虽然如今西北的商业价值已经大大降低,而此处的气候环境也不适合耕种,但却并不意味着西域就一无是处,别的不说,就是西域的地理位置也让他无法放弃,掌控了西域就等于掌控了中亚,无论是应对日后罗刹的进攻还是向外扩张都是大有好处的,并且还可以以此为支点,将青藏高原彻底纳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
另外,大明迟早是要进入工业化的,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原料产地的广袤的商品市场,而放眼大明四周,倭国和朝鲜人口太少,南洋诸国同样如此,唯有天竺有这个体量吃下大明未来海量的商品,日后英国凭借天竺这块殖民地,让本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日后大英帝国独霸全球的基础,大明距离天竺比英国更近,没道理让他们占据这个好处。
而且比起那些凶狠残忍、生性懒惰的南洋土著,受千年以来的宗教影响,变得越来越顺服的天竺人似乎是更合适的殖民统治对象,君不见他们至今都对压榨了他们数百年的英国人么有多少仇恨,甚至连官方的语言依旧使用的是英语,日后也是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获取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统治这片土地可比统治南洋诸国容易多了。
当然这些事情尚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起码得等到九边的将士重新完成整编之后才会考虑正式进军西域的问题,凭借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西北边镇如今的兵马恐怕是没办法完成李悠的任务的。
嗯,等卢象升回京之后他就可以不用再领兵出征了,让他留在军中主持武学,然后满桂驻守辽东,宣大镇则可以考虑让曹文诏执掌,陈继盛、毛承禄、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可派往西北编练各座边镇的士兵。
李悠很快在心中决定好了对这些人的安排,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让一名将军长时间执掌同一支军队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安排对大明和他们都有好处。
第914章 谋划江南
“启禀陛下,这就是微臣依照您的命令制造出来的新型织机。”一处戒备森严的宅院之中,宋应星给李悠展示了一架和如今大明所用织机截然不同的机器,宋应星命人向李悠展示操作,然后介绍道,“经过陛下的提点,微臣响了许多办法,终于制出了这架织机,比起如今江南所用的那些织机,这架织机的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
“宋先生此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李悠也是面带喜色,他没有想到这架纺织机能如此快的制造出来,先前宋应星顺利的解决了红薯和土豆推广的问题,大大缓解了小冰河期对大明的不利影响,如今又做出了这件他期盼已久机器,真不愧是大明第一等的科学家啊,“朕决定在大明开设格致院,日后宋先生定可为格致院的院长,品级待遇依尚书例。”格致院就是科学院,因为考虑到大明的用词习惯,所以改成了格致院。
开设大明科学院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是现在的时机尚不合适,大明现在的科学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撑不起科学院的架子来,但只要早过几年,这些都不是问题;特意选择宋应星而不是孙元化或者王徵担任第一任的科学院院长也是李悠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孙元化和王徵在科学技术上固然有极深的造诣,但他们毕竟是进士出身,让他们担任此要职或许会让很多人认为科学院的院长也是需要从进士中选拔,并且给将来外行领导内行埋下隐患。
而宋应星则是不同,他没有进士的功名,仅仅是个举人而已,这在大明官场上毫无疑问是极大的劣势,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优势,完全可以用宋应星的例子向天下人说明,科学院和进士科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你科举考的如何,只要在格致之学上有所建树,就有资格进入格致院,享受朝廷的俸禄,申请朝廷拨付的研发资金。
“微臣叩谢陛下!”宋应星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虽然痴迷于科学,但毕竟是读书人出身,这功名心还没有放下,原本以为自己完成了朝廷安排的诸多任务,或许可以被赏个工部主事之类的官职了事,却没想到竟有机会当上堪比尚书的高官,大明自开国以来以举人的身份而登此高位的又有多少人呢?
“格致院应该是这么一个机构……”李悠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说道,“从筹备到正式建立,尚且需要一些时间,这段时间里宋先生除了平日的工作之外,也要好好想想格致院该如何搭建,如何开展工作。”李悠虽然对后世的科学院有所了解,但如今和后世所处的环境毕竟不同,还是多听听宋应星、汤若望、孙元化、徐光启、王徵等人的看法再做决定。
“微臣遵旨,微臣定会尽心从事。”宋应星连忙答应,这个话题就此告一段落,宋应星继续为李悠介绍着这种织机的种种好处。
“果然远胜江南所用的织机。”宋应星还无师自通安排了对比演示,命人找来几架江南流行的旧织机使用同样的原料进行纺织,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织机在效率上已经是远远超出了这些旧织机。
对李悠来说,虽然如今西北的商业价值已经大大降低,而此处的气候环境也不适合耕种,但却并不意味着西域就一无是处,别的不说,就是西域的地理位置也让他无法放弃,掌控了西域就等于掌控了中亚,无论是应对日后罗刹的进攻还是向外扩张都是大有好处的,并且还可以以此为支点,将青藏高原彻底纳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
另外,大明迟早是要进入工业化的,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原料产地的广袤的商品市场,而放眼大明四周,倭国和朝鲜人口太少,南洋诸国同样如此,唯有天竺有这个体量吃下大明未来海量的商品,日后英国凭借天竺这块殖民地,让本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日后大英帝国独霸全球的基础,大明距离天竺比英国更近,没道理让他们占据这个好处。
而且比起那些凶狠残忍、生性懒惰的南洋土著,受千年以来的宗教影响,变得越来越顺服的天竺人似乎是更合适的殖民统治对象,君不见他们至今都对压榨了他们数百年的英国人么有多少仇恨,甚至连官方的语言依旧使用的是英语,日后也是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获取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统治这片土地可比统治南洋诸国容易多了。
当然这些事情尚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起码得等到九边的将士重新完成整编之后才会考虑正式进军西域的问题,凭借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西北边镇如今的兵马恐怕是没办法完成李悠的任务的。
嗯,等卢象升回京之后他就可以不用再领兵出征了,让他留在军中主持武学,然后满桂驻守辽东,宣大镇则可以考虑让曹文诏执掌,陈继盛、毛承禄、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可派往西北编练各座边镇的士兵。
李悠很快在心中决定好了对这些人的安排,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让一名将军长时间执掌同一支军队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安排对大明和他们都有好处。
第914章 谋划江南
“启禀陛下,这就是微臣依照您的命令制造出来的新型织机。”一处戒备森严的宅院之中,宋应星给李悠展示了一架和如今大明所用织机截然不同的机器,宋应星命人向李悠展示操作,然后介绍道,“经过陛下的提点,微臣响了许多办法,终于制出了这架织机,比起如今江南所用的那些织机,这架织机的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
“宋先生此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李悠也是面带喜色,他没有想到这架纺织机能如此快的制造出来,先前宋应星顺利的解决了红薯和土豆推广的问题,大大缓解了小冰河期对大明的不利影响,如今又做出了这件他期盼已久机器,真不愧是大明第一等的科学家啊,“朕决定在大明开设格致院,日后宋先生定可为格致院的院长,品级待遇依尚书例。”格致院就是科学院,因为考虑到大明的用词习惯,所以改成了格致院。
开设大明科学院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是现在的时机尚不合适,大明现在的科学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撑不起科学院的架子来,但只要早过几年,这些都不是问题;特意选择宋应星而不是孙元化或者王徵担任第一任的科学院院长也是李悠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孙元化和王徵在科学技术上固然有极深的造诣,但他们毕竟是进士出身,让他们担任此要职或许会让很多人认为科学院的院长也是需要从进士中选拔,并且给将来外行领导内行埋下隐患。
而宋应星则是不同,他没有进士的功名,仅仅是个举人而已,这在大明官场上毫无疑问是极大的劣势,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优势,完全可以用宋应星的例子向天下人说明,科学院和进士科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你科举考的如何,只要在格致之学上有所建树,就有资格进入格致院,享受朝廷的俸禄,申请朝廷拨付的研发资金。
“微臣叩谢陛下!”宋应星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虽然痴迷于科学,但毕竟是读书人出身,这功名心还没有放下,原本以为自己完成了朝廷安排的诸多任务,或许可以被赏个工部主事之类的官职了事,却没想到竟有机会当上堪比尚书的高官,大明自开国以来以举人的身份而登此高位的又有多少人呢?
“格致院应该是这么一个机构……”李悠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说道,“从筹备到正式建立,尚且需要一些时间,这段时间里宋先生除了平日的工作之外,也要好好想想格致院该如何搭建,如何开展工作。”李悠虽然对后世的科学院有所了解,但如今和后世所处的环境毕竟不同,还是多听听宋应星、汤若望、孙元化、徐光启、王徵等人的看法再做决定。
“微臣遵旨,微臣定会尽心从事。”宋应星连忙答应,这个话题就此告一段落,宋应星继续为李悠介绍着这种织机的种种好处。
“果然远胜江南所用的织机。”宋应星还无师自通安排了对比演示,命人找来几架江南流行的旧织机使用同样的原料进行纺织,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织机在效率上已经是远远超出了这些旧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