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哎,想要挽救一个病入膏肓的王朝,甚至比新建一个王朝还要困难啊;诸多问题折腾的李悠一阵阵头大,他现在都有些抱怨虎符给他安排的角色了,说实话明末崇祯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换成李自成开局都要比现在容易的多。
历数此前一千多年时间里衰落王朝复兴的先例,刘秀光复汉室乃是在王莽篡汉之后,他虽然是大汉宗室,却也不是从朝堂上来改变现状,而是自己建立武装力量依靠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还有大陨石召唤术方才登上皇位,这一过程和重新建立一个王朝也没什么区别了;其后的刘备也是如此,蜀汉和大汉已经是两个朝代了。
而晋室、宋室南渡延续生命,他们在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丢下了一大堆的旧有负担,再加上北方的敌人后继乏力,才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
大唐的命运倒是一波三折,武周取代李唐时大唐还没有到末期,尚有余力扭转乾坤,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已经是无力回天了,所以纵然有那么几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也只能和崇祯一样无法挽回王朝没落的趋势。
如今大明所面对的不仅仅北方的蛮夷和小冰河期的低温干旱,更主要的敌人却是在内部,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官员,是那些无视国家律法的士绅,是那些里通外国的豪商,是那些盘剥百姓的地主官吏……两百多年的王朝延续,让依附于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已经渐渐失去了进取心,只知道拼命地汲取这棵大树上的营养,而浑然不去向这棵树倒了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李悠根本就没有指望这些人能够振作起来改变大明的命运,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要想唤醒他们几乎没有可能,那么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不会落入异族的手中,李悠就只有将大明的士绅阶层洗一遍了。
一方面以岳云的宋军为种子,培养出大量战术素养过硬、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另一方面李悠打算兴办新的报纸对大明如今的思想风气做出改变,然后通过兴办新型教育、改变科举方法等措施培育出和那些就有文人不同的、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读书人来取代这些旧式文人,接替他们的职位担任朝廷官员。
而这份报纸和新军一样将由李悠亲自掌管,负责协助他的有精通儒学、西学的徐光启,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泰西传教士汤若望,儒学大家刘宗周、黄道周等人。
其中刘宗周和黄道周个人操守或许并无瑕疵,但却迂腐不堪,遇到什么问题只知道劝谏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说出一大通大而无用的废话,根本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李悠之所以将他们纳入报社之中,一来是看中了他们在士林中的声望,二来就是想让徐光启等人和他们在报纸上进行论战,把他们思想中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让天下有识之士看个明白,引发他们的反思。
明末时期也有不少人意识到儒学的危机,所以日后才会诞生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等思想家,只可惜他们的思想却被暴虐的建奴打断了,而李悠则是想加快这个步骤,让更多、更为开放的思想在大明萌芽、发展、壮大,直至取代旧有思想。
第872章 暗杀
在这份报纸上,除了刘宗周、黄道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之外,还会有冯梦龙和凌濛初的小说,这两位写就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小说家将根据李悠的安排,书写一些类似于《儒林外史》这样对现实大家批判的小说,以及讲述海外形势的YY小说。
如果光是黄道周、刘宗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那么这份报纸的格调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饱学宿儒才会阅读,而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拥护者,绝不会支持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观点,但是再加上冯梦龙、凌濛初的小说就不一样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极其发达,已经涌现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艺术水准极高且深受百姓喜爱的小说,一旦有质量上乘的小说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以冯梦龙、凌濛初等人的文笔和李悠给出的大纲,这些新奇的小说必将赢得这些人的追捧,从而潜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响,顺便还能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为李悠接下来要实施的政策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身份、立场各不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每日争吵不休,尤其是刘宗周与黄道周,简直将此事视为大逆不道,每次见到李悠都强烈要求他亲君子远小人修德养身,将汤若望这个夷人、徐光启这个儒门叛徒、冯梦龙等诲淫诲盗之辈驱逐出去是,甚至还动辄拿辞官还乡做威胁,李悠却是无比坚定,爱干干不干滚蛋,少特么的瞎逼逼,有啥不爽的都报纸上说去,说的赢算你厉害,说不赢你们就忍着吧。
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死硬之人,对儒家学说的信服远胜对皇权的敬畏,刚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差点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想把李悠骂做桀纣之君,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自己离开了,那么这份报纸不就成了徐光启、冯梦龙等人的?还有何人能够阻挡他们传播异端邪说?于是硬是咬着牙忍了下来,每日写就文章和他们争执不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阅读报纸的读者出于对刘宗周、黄道周等大儒的敬畏,对他们的文章也是颇有认同,对徐光启等人极为不屑,可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不对劲了,每一期的辩论的题目都是眼下大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可刘宗周和黄道周却一直说些大而无用的废话,以圣人言论压人,而从未拿出实际的解决办法,一次两次还好,可看得多了读者们也渐渐烦了,反观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文章,却是先分析了一番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逐条逐条给出解决办法,让人一看就觉得明了,就觉得有道理。
历数此前一千多年时间里衰落王朝复兴的先例,刘秀光复汉室乃是在王莽篡汉之后,他虽然是大汉宗室,却也不是从朝堂上来改变现状,而是自己建立武装力量依靠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还有大陨石召唤术方才登上皇位,这一过程和重新建立一个王朝也没什么区别了;其后的刘备也是如此,蜀汉和大汉已经是两个朝代了。
而晋室、宋室南渡延续生命,他们在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丢下了一大堆的旧有负担,再加上北方的敌人后继乏力,才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
大唐的命运倒是一波三折,武周取代李唐时大唐还没有到末期,尚有余力扭转乾坤,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已经是无力回天了,所以纵然有那么几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也只能和崇祯一样无法挽回王朝没落的趋势。
如今大明所面对的不仅仅北方的蛮夷和小冰河期的低温干旱,更主要的敌人却是在内部,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官员,是那些无视国家律法的士绅,是那些里通外国的豪商,是那些盘剥百姓的地主官吏……两百多年的王朝延续,让依附于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已经渐渐失去了进取心,只知道拼命地汲取这棵大树上的营养,而浑然不去向这棵树倒了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李悠根本就没有指望这些人能够振作起来改变大明的命运,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要想唤醒他们几乎没有可能,那么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不会落入异族的手中,李悠就只有将大明的士绅阶层洗一遍了。
一方面以岳云的宋军为种子,培养出大量战术素养过硬、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另一方面李悠打算兴办新的报纸对大明如今的思想风气做出改变,然后通过兴办新型教育、改变科举方法等措施培育出和那些就有文人不同的、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读书人来取代这些旧式文人,接替他们的职位担任朝廷官员。
而这份报纸和新军一样将由李悠亲自掌管,负责协助他的有精通儒学、西学的徐光启,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泰西传教士汤若望,儒学大家刘宗周、黄道周等人。
其中刘宗周和黄道周个人操守或许并无瑕疵,但却迂腐不堪,遇到什么问题只知道劝谏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说出一大通大而无用的废话,根本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李悠之所以将他们纳入报社之中,一来是看中了他们在士林中的声望,二来就是想让徐光启等人和他们在报纸上进行论战,把他们思想中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让天下有识之士看个明白,引发他们的反思。
明末时期也有不少人意识到儒学的危机,所以日后才会诞生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等思想家,只可惜他们的思想却被暴虐的建奴打断了,而李悠则是想加快这个步骤,让更多、更为开放的思想在大明萌芽、发展、壮大,直至取代旧有思想。
第872章 暗杀
在这份报纸上,除了刘宗周、黄道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之外,还会有冯梦龙和凌濛初的小说,这两位写就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小说家将根据李悠的安排,书写一些类似于《儒林外史》这样对现实大家批判的小说,以及讲述海外形势的YY小说。
如果光是黄道周、刘宗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那么这份报纸的格调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饱学宿儒才会阅读,而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拥护者,绝不会支持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观点,但是再加上冯梦龙、凌濛初的小说就不一样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极其发达,已经涌现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艺术水准极高且深受百姓喜爱的小说,一旦有质量上乘的小说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以冯梦龙、凌濛初等人的文笔和李悠给出的大纲,这些新奇的小说必将赢得这些人的追捧,从而潜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响,顺便还能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为李悠接下来要实施的政策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身份、立场各不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每日争吵不休,尤其是刘宗周与黄道周,简直将此事视为大逆不道,每次见到李悠都强烈要求他亲君子远小人修德养身,将汤若望这个夷人、徐光启这个儒门叛徒、冯梦龙等诲淫诲盗之辈驱逐出去是,甚至还动辄拿辞官还乡做威胁,李悠却是无比坚定,爱干干不干滚蛋,少特么的瞎逼逼,有啥不爽的都报纸上说去,说的赢算你厉害,说不赢你们就忍着吧。
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死硬之人,对儒家学说的信服远胜对皇权的敬畏,刚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差点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想把李悠骂做桀纣之君,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自己离开了,那么这份报纸不就成了徐光启、冯梦龙等人的?还有何人能够阻挡他们传播异端邪说?于是硬是咬着牙忍了下来,每日写就文章和他们争执不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阅读报纸的读者出于对刘宗周、黄道周等大儒的敬畏,对他们的文章也是颇有认同,对徐光启等人极为不屑,可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不对劲了,每一期的辩论的题目都是眼下大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可刘宗周和黄道周却一直说些大而无用的废话,以圣人言论压人,而从未拿出实际的解决办法,一次两次还好,可看得多了读者们也渐渐烦了,反观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文章,却是先分析了一番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逐条逐条给出解决办法,让人一看就觉得明了,就觉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