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这番处置倒是让群臣不知道如何是好,说陛下严苛吧,这些人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要让陛下将他们放了以宣扬大明的仁慈,这种话他们还说不出口。
“至于告捷太庙,哼!”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李悠就继续说道,“如今辽东泰半土地还在建奴手中,朕有何面目去告捷太庙?”当然真实的原因是像这般礼仪都是要耗费大量钱财的,而李悠并不想将钱财浪费在这上面,有这份银子还不如用在其他更有用的地方。
“可是陛下……”群臣还要分说,却被李悠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如今距离建奴大败已有大半年时间,不知关宁军可曾借此机会收复辽东的土地?”损失了三万多精锐,想必皇太极的日子也不好过吧?如果关宁军没有借着这个机会有所动作,那就太让李悠失望了。
果然听到这番话钱龙锡刷的一下脸变得苍白无比,他战战兢兢的步出朝列说道,“启禀陛下,建奴退回辽东时已经是冬季,辽东乃是苦寒之地,入冬之后就无法行军,故而蓟辽督师还在整顿兵马,打算等天气暖和之后再行北上。”他现在也只有暂且这么说,希望能够将此事拖过去,实际上关宁军可是没有一点北上的打算的。
“哼,关宁军每年耗费辽饷数以百万计,难道这些将官连棉衣都没有给将士们准备么?”李悠冷哼一声,借机发难,辽东固然寒冷,但是要说无法行军李悠是不相信的,既然建奴能在这样的环境生活下去,那么关宁军就没道理不能北上。
“如此说来,朝廷耗费的钱粮到底有何用处?以朕看,这辽饷不如就停了吧!”李悠本想着如果关宁军还有一点进取之心,就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只要他们显露出一丝敢于和建奴作战的勇气,那么他就可以继续容忍这支军队存在下去,但是现在他已经对关宁军彻底失望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第865章 重塑皇威
明初正统时,诸边的年例只有二十二万两,到万历时,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万两,辽东战起,于万历四十六年加征辽饷,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
仅仅是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前后不到四年时间,辽饷用银即达一千七百二十万两,而那时候建奴才多少丁口?如果这些银子真能发挥到实处,建奴恐怕早就被荡平了,可惜这些银子肥了无数经手的官吏、肥了辽东无数的军头,却唯独没有壮大辽东的兵力,反倒接连被建奴打得大败,辽东的土地不断沦陷。
而在大明境内,同样有无数的官吏士绅借着加征辽饷的机会大发横财,朝廷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他们就敢每亩土地索要双倍,压榨的百姓苦不堪言,不断有人揭竿而起,进一步加剧了大明内部本就恶劣的形势。
大明的官员对于此中危害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曾在奏折中说道,“即令东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建奴只需要占据辽东,甚至不必向关内展开攻击,大明都会因为辽饷的负担而日渐凋敝。
既然这笔银子没有派上真正的用场,还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它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李悠说的简单,但是听到群臣的耳朵里却如同炸雷一般,辽饷开征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无数的官员从中捞取好处,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块肥肉,甚至还形成了一系列潜规则,身处那个位置能够在其中分润到多少好处几乎已经是写在实处的事情,而如今李悠一句话就要断了他们的外快,那个肯答应?
“陛下,若是断了辽饷,关宁军恐怕就有哗变的危险啊!”既然关宁军从辽饷之中捞取了最多的好处,那么这个黑锅就该由他们背,而且关宁军哗变也并非没有先例,去年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在巡抚辽东时就因为遇到士兵哗变,悲愤绝食而死,钱龙锡拿出这个借口想要说服李悠改变裁撤辽饷的决定。
而其他官员也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纷纷拿出各种借口来试图阻止李悠的这一决定,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胆大,其中颇有王朝中后期皇帝的威望日渐衰落的缘故,要是放到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年代,一旦皇帝做出决定,他们那敢如此胆大?
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的皇帝大多是亲手搏杀出来的富贵,对于底层的种种弊端心知肚明,这些人的心思绝对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而后世那些皇帝大多长与宫廷之中,对外界的情况知之甚少,很容易被大臣们忽悠过去;二来开国的皇帝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早已建下无数功业,威望之隆一时无两,而日后的皇帝都是从父兄那里继承皇位,威望仅仅来源于皇帝的位置,而并非是个人的能力,这又弱了一层。
所以李悠才会御驾亲征,除了为召唤宋军找到合适的借口之外,还想凭借这场大胜来重塑皇帝的威望,从而让自己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下去;但是从目前看来这些朝臣的反应似乎略显迟钝,并没有意识到如今宝座上的这位皇帝和此前的泰昌、天启皇帝已经是大有不同了。
“哼!”李悠狠狠一拍龙椅,殿中嘈杂的声音立刻静了下来,他站起身来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些不争气的家伙,机会他刚才已经给过了,可惜并没有人能够领会到他的良苦用心,看来这群朝臣已经是不能用了。
“至于告捷太庙,哼!”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李悠就继续说道,“如今辽东泰半土地还在建奴手中,朕有何面目去告捷太庙?”当然真实的原因是像这般礼仪都是要耗费大量钱财的,而李悠并不想将钱财浪费在这上面,有这份银子还不如用在其他更有用的地方。
“可是陛下……”群臣还要分说,却被李悠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如今距离建奴大败已有大半年时间,不知关宁军可曾借此机会收复辽东的土地?”损失了三万多精锐,想必皇太极的日子也不好过吧?如果关宁军没有借着这个机会有所动作,那就太让李悠失望了。
果然听到这番话钱龙锡刷的一下脸变得苍白无比,他战战兢兢的步出朝列说道,“启禀陛下,建奴退回辽东时已经是冬季,辽东乃是苦寒之地,入冬之后就无法行军,故而蓟辽督师还在整顿兵马,打算等天气暖和之后再行北上。”他现在也只有暂且这么说,希望能够将此事拖过去,实际上关宁军可是没有一点北上的打算的。
“哼,关宁军每年耗费辽饷数以百万计,难道这些将官连棉衣都没有给将士们准备么?”李悠冷哼一声,借机发难,辽东固然寒冷,但是要说无法行军李悠是不相信的,既然建奴能在这样的环境生活下去,那么关宁军就没道理不能北上。
“如此说来,朝廷耗费的钱粮到底有何用处?以朕看,这辽饷不如就停了吧!”李悠本想着如果关宁军还有一点进取之心,就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只要他们显露出一丝敢于和建奴作战的勇气,那么他就可以继续容忍这支军队存在下去,但是现在他已经对关宁军彻底失望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第865章 重塑皇威
明初正统时,诸边的年例只有二十二万两,到万历时,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万两,辽东战起,于万历四十六年加征辽饷,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
仅仅是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前后不到四年时间,辽饷用银即达一千七百二十万两,而那时候建奴才多少丁口?如果这些银子真能发挥到实处,建奴恐怕早就被荡平了,可惜这些银子肥了无数经手的官吏、肥了辽东无数的军头,却唯独没有壮大辽东的兵力,反倒接连被建奴打得大败,辽东的土地不断沦陷。
而在大明境内,同样有无数的官吏士绅借着加征辽饷的机会大发横财,朝廷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他们就敢每亩土地索要双倍,压榨的百姓苦不堪言,不断有人揭竿而起,进一步加剧了大明内部本就恶劣的形势。
大明的官员对于此中危害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曾在奏折中说道,“即令东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建奴只需要占据辽东,甚至不必向关内展开攻击,大明都会因为辽饷的负担而日渐凋敝。
既然这笔银子没有派上真正的用场,还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它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李悠说的简单,但是听到群臣的耳朵里却如同炸雷一般,辽饷开征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无数的官员从中捞取好处,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块肥肉,甚至还形成了一系列潜规则,身处那个位置能够在其中分润到多少好处几乎已经是写在实处的事情,而如今李悠一句话就要断了他们的外快,那个肯答应?
“陛下,若是断了辽饷,关宁军恐怕就有哗变的危险啊!”既然关宁军从辽饷之中捞取了最多的好处,那么这个黑锅就该由他们背,而且关宁军哗变也并非没有先例,去年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在巡抚辽东时就因为遇到士兵哗变,悲愤绝食而死,钱龙锡拿出这个借口想要说服李悠改变裁撤辽饷的决定。
而其他官员也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纷纷拿出各种借口来试图阻止李悠的这一决定,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胆大,其中颇有王朝中后期皇帝的威望日渐衰落的缘故,要是放到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年代,一旦皇帝做出决定,他们那敢如此胆大?
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的皇帝大多是亲手搏杀出来的富贵,对于底层的种种弊端心知肚明,这些人的心思绝对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而后世那些皇帝大多长与宫廷之中,对外界的情况知之甚少,很容易被大臣们忽悠过去;二来开国的皇帝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早已建下无数功业,威望之隆一时无两,而日后的皇帝都是从父兄那里继承皇位,威望仅仅来源于皇帝的位置,而并非是个人的能力,这又弱了一层。
所以李悠才会御驾亲征,除了为召唤宋军找到合适的借口之外,还想凭借这场大胜来重塑皇帝的威望,从而让自己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下去;但是从目前看来这些朝臣的反应似乎略显迟钝,并没有意识到如今宝座上的这位皇帝和此前的泰昌、天启皇帝已经是大有不同了。
“哼!”李悠狠狠一拍龙椅,殿中嘈杂的声音立刻静了下来,他站起身来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些不争气的家伙,机会他刚才已经给过了,可惜并没有人能够领会到他的良苦用心,看来这群朝臣已经是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