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当齐会之的车队出现在前方,众人蜂拥迎了上去,他们各怀鬼胎纷纷想在齐会之面前留下点印象,这些士兵竭尽全力方才勉强维持住秩序。
齐会之并未停留太久,出来感谢一番之后就又重新登上马车,进入嘉州来到一家老字号客栈投宿,待沐浴更衣过后前往姚广孝的府上投上拜帖,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疑惑,为何先要找姚广孝?按道理说难道不是去周寿、王逊乃至钱飒府上拜访更好么?
经过一番分析,终于有人琢磨出了齐会之的用意,如今姚广孝以参知政事的头衔主管吏部,此前那些从北边逃往嘉州的官员都先要去吏部报道,齐会之此举是不想给人留下口舌,随即众人都感到遗憾,如此看来这位齐大人在朝廷做出决定之前是不打算见客了。
这位齐大人在姚广孝府上聊了近两个时辰方才离去;稍后,齐会之南逃的经过也渐渐流传开来,据说他是借口带领全家去京城外的寺庙祈福才得以出城,出城之后突然动手杀了许时雍安插在他身边的皇城司探子方才得以逃脱,其后日夜兼程、饱经磨难终于到了都畿道,一路上可谓是惊心动魄之极,又给他增添了几分光彩。
第二日的朝会上就有人按捺不住寂寞问起了齐会之的安排,“齐大人如此忠心实乃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兼之齐大人乃是一代名儒,身负天下众望,朝廷理应厚加赏赐以示嘉奖。”
“可齐大人毕竟在伪楚担任了这么久的高官,若是贸然委以重任,恐怕……”吏部任职的王机稍有迟疑,他总觉得齐会之这次南逃充满了疑点。
“齐大人并非是顾惜自身、贪恋富贵,而是留待有用之身重兴大魏。”现在齐会之南逃真相的传言已经传开,对于在许时雍手下任职也有了解释,“慷慨赴死固然痛快,但忍辱负重更加难得,齐大人在许时雍手下保全了京城诸多百姓,实乃善莫大焉。”
这齐会之还是有些节操的,他阻止了许时雍、耶鲁翰等人不少压榨百姓的政策,的确造福了不少伪楚治下的百姓,这些稍一打听就能知道,不管是王机还是范蠡,都不能在这点上指责齐会之。
“此前南下的读书人中,也有不少参加了北虏的科考,担任过北虏、伪楚官职之人,不都按照能力一一分派职位了么?为何到了齐大人这里如此纠结?莫不是诸公觉得齐大人官职过高、威望过盛,怕齐大人入朝之后取代了自己?”争执半天,终于有人开始挑起攻击了。
此言一出,反对之声为之一滞,接下来要是再行反驳恐怕就会被人以为自己贪恋富贵了;周寿的反应尤其过甚,他缓缓走出朝列,“老臣年事已高,精力逐渐不济,实不宜再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如今齐大人南下,老臣再无牵挂,还请由齐大人接替老臣担任礼部尚书一职,让老臣安心回家休养吧。”
周寿的话刚说完,方才指责有人恋栈不去的官员冷汗就下来了,他刚才只是想将齐会之送入朝堂,可没想到要得罪周寿啊,这可是李悠的老泰山,得罪了他岂会有好处?
可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钱飒和李悠交换个眼神之后,出言劝说了两句,见周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当场就接受了他辞官的要求,又经过一番商议,齐会之就成了礼部尚书的新人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第633章 思虑长远
习惯的惯性还是非常可怕的,齐会之没有给福王朝廷立下任何功劳,但是依靠他出身的资历、文坛的声望就拿下了礼部尚书一职,而且绝大多数人听到消息后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产生丝毫怀疑,反倒称赞周寿的退位让贤之举。
当然,军队和武学之中倒是有不少人对此发了不少牢骚,可是限于朝廷诏令,文官不会干涉武事,武人也不得干预朝政,礼部尚书一职和武将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他们也不能在这个话题上发表意见,所以说了一阵儿就将其抛到脑后。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赶考的考生和大学堂里学子却是闹翻了天,儒门学子纷纷弹冠相庆,他们将齐会之就任礼部尚书视为科举复古的预兆,不复往日那副沮丧的样子,纷纷变得趾高气昂起来,对那些算学、格致等其余诸科的学子多有讽刺,连带着这些学子也渐渐变得惶恐不安起来,整日无心温习功课,开始想办法到处打听消息,有许多身兼两科学识的考生甚至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改变报考目标,放弃算学等科目,重新拿起时文册子考虑参加进士科。
齐会之接到诏令之后立刻上殿谢过福王,随即搬入朝廷分派给他的府邸,开始开门迎客,不到一日的功夫,齐会之的礼部尚书府就成了嘉州城中最为热闹的所在,府外门庭若市,前来等候拜见的官员、学子的车马直接堵出了一里外。
而周寿的府门之外却渐渐冷清下来,前几日涌在他门口的读书人全都不见了踪影,这让周夫人忍不住唠叨起来,“你如今才多大年纪?比起当年的杨介夫来小的多了,依我看你起码还能在朝堂上当十来年的官,又何必急乎乎的告老辞官?以你的资历和姑爷在朝中的地位,若是不主动让位,谁敢逼你辞官?”
“妇人之见!”周寿哼了一声,语气之间中气十足,那有一点儿老态,他见书房之中没有外人,用细弱蚊呐的声音解释道,“我这也是看着南儿诞下男孩儿方才有此决定,这次齐会之南下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实际上我辞官和他并无关系。”
齐会之并未停留太久,出来感谢一番之后就又重新登上马车,进入嘉州来到一家老字号客栈投宿,待沐浴更衣过后前往姚广孝的府上投上拜帖,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疑惑,为何先要找姚广孝?按道理说难道不是去周寿、王逊乃至钱飒府上拜访更好么?
经过一番分析,终于有人琢磨出了齐会之的用意,如今姚广孝以参知政事的头衔主管吏部,此前那些从北边逃往嘉州的官员都先要去吏部报道,齐会之此举是不想给人留下口舌,随即众人都感到遗憾,如此看来这位齐大人在朝廷做出决定之前是不打算见客了。
这位齐大人在姚广孝府上聊了近两个时辰方才离去;稍后,齐会之南逃的经过也渐渐流传开来,据说他是借口带领全家去京城外的寺庙祈福才得以出城,出城之后突然动手杀了许时雍安插在他身边的皇城司探子方才得以逃脱,其后日夜兼程、饱经磨难终于到了都畿道,一路上可谓是惊心动魄之极,又给他增添了几分光彩。
第二日的朝会上就有人按捺不住寂寞问起了齐会之的安排,“齐大人如此忠心实乃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兼之齐大人乃是一代名儒,身负天下众望,朝廷理应厚加赏赐以示嘉奖。”
“可齐大人毕竟在伪楚担任了这么久的高官,若是贸然委以重任,恐怕……”吏部任职的王机稍有迟疑,他总觉得齐会之这次南逃充满了疑点。
“齐大人并非是顾惜自身、贪恋富贵,而是留待有用之身重兴大魏。”现在齐会之南逃真相的传言已经传开,对于在许时雍手下任职也有了解释,“慷慨赴死固然痛快,但忍辱负重更加难得,齐大人在许时雍手下保全了京城诸多百姓,实乃善莫大焉。”
这齐会之还是有些节操的,他阻止了许时雍、耶鲁翰等人不少压榨百姓的政策,的确造福了不少伪楚治下的百姓,这些稍一打听就能知道,不管是王机还是范蠡,都不能在这点上指责齐会之。
“此前南下的读书人中,也有不少参加了北虏的科考,担任过北虏、伪楚官职之人,不都按照能力一一分派职位了么?为何到了齐大人这里如此纠结?莫不是诸公觉得齐大人官职过高、威望过盛,怕齐大人入朝之后取代了自己?”争执半天,终于有人开始挑起攻击了。
此言一出,反对之声为之一滞,接下来要是再行反驳恐怕就会被人以为自己贪恋富贵了;周寿的反应尤其过甚,他缓缓走出朝列,“老臣年事已高,精力逐渐不济,实不宜再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如今齐大人南下,老臣再无牵挂,还请由齐大人接替老臣担任礼部尚书一职,让老臣安心回家休养吧。”
周寿的话刚说完,方才指责有人恋栈不去的官员冷汗就下来了,他刚才只是想将齐会之送入朝堂,可没想到要得罪周寿啊,这可是李悠的老泰山,得罪了他岂会有好处?
可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钱飒和李悠交换个眼神之后,出言劝说了两句,见周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当场就接受了他辞官的要求,又经过一番商议,齐会之就成了礼部尚书的新人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第633章 思虑长远
习惯的惯性还是非常可怕的,齐会之没有给福王朝廷立下任何功劳,但是依靠他出身的资历、文坛的声望就拿下了礼部尚书一职,而且绝大多数人听到消息后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产生丝毫怀疑,反倒称赞周寿的退位让贤之举。
当然,军队和武学之中倒是有不少人对此发了不少牢骚,可是限于朝廷诏令,文官不会干涉武事,武人也不得干预朝政,礼部尚书一职和武将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他们也不能在这个话题上发表意见,所以说了一阵儿就将其抛到脑后。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赶考的考生和大学堂里学子却是闹翻了天,儒门学子纷纷弹冠相庆,他们将齐会之就任礼部尚书视为科举复古的预兆,不复往日那副沮丧的样子,纷纷变得趾高气昂起来,对那些算学、格致等其余诸科的学子多有讽刺,连带着这些学子也渐渐变得惶恐不安起来,整日无心温习功课,开始想办法到处打听消息,有许多身兼两科学识的考生甚至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改变报考目标,放弃算学等科目,重新拿起时文册子考虑参加进士科。
齐会之接到诏令之后立刻上殿谢过福王,随即搬入朝廷分派给他的府邸,开始开门迎客,不到一日的功夫,齐会之的礼部尚书府就成了嘉州城中最为热闹的所在,府外门庭若市,前来等候拜见的官员、学子的车马直接堵出了一里外。
而周寿的府门之外却渐渐冷清下来,前几日涌在他门口的读书人全都不见了踪影,这让周夫人忍不住唠叨起来,“你如今才多大年纪?比起当年的杨介夫来小的多了,依我看你起码还能在朝堂上当十来年的官,又何必急乎乎的告老辞官?以你的资历和姑爷在朝中的地位,若是不主动让位,谁敢逼你辞官?”
“妇人之见!”周寿哼了一声,语气之间中气十足,那有一点儿老态,他见书房之中没有外人,用细弱蚊呐的声音解释道,“我这也是看着南儿诞下男孩儿方才有此决定,这次齐会之南下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实际上我辞官和他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