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悠不禁汗了下,没想到自己还有听到别人称呼王翦为小子的时候,不过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恐怕白起威震六国的时候,王翦还是一名普通小军官吧?

  “王翦能率军平定六国,是因为有武安君大功在先方才会如此顺利。”李悠这倒不是恭维,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几乎把各大强国都打残了,为始皇帝日后平定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不是他王翦肯定不会这么顺利。

  “此乃王翦的功劳,吾尚不至于和小辈去争功。”白起摆摆手终止了这个话题,将目光移向山下慕容恪的大营细细观察起来。

  这让李悠稍微松了一口气,他真不想知道白起听到大秦二世而亡时是什么反应,见状连忙凑了过去,“武安君,如今的战事和您当年已经大为不同,自从有了马镫和新的马鞍之后骑兵的作用大大加强,他们的速度和冲击力已经成为足以决定战事胜负的关键……”

  白起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当年驷马战车也曾经显赫一时,后来由于车辆笨重驾驶困难,容易算坏,对地形要求严格等多方面的原因终于渐渐退出了战场,白起对这已经过知之甚祥,而且他在长平之战中也曾经利用骑兵取得了奇效,在那个时候他已经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了骑兵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慕容恪大营之中川流不息的骑兵正好印证了他当初的想法,尚不至于让他产生太大的惊讶。

  白起一边细心查看慕容恪军中的情况,一边时不时的向李悠提出各种问题,但凡能回答上来的李悠都一一作答,而那些他也不知道的则和白起一块儿提出各种不同看法,然后逐次排除,最终得出真正的答案。

  俩人一直在慕容恪的大营旁停留了三天时间,这才结束了探查,开始收拾行装,重新往大魏军的营地行去。

  翻过一座小山坡,待慕容恪大军营地消失在李悠的视线中,他就有些按捺不住的问道,“武安君,以您这几日的查探来看,此战大魏究竟有几分胜算?”

  第274章 投军

  一匹战马飞快的冲向魏军的大营,所到之处的士兵看到马上骑士手中所持的旗帜无不立刻避让,这代表着最紧急的军情,但有阻挡定斩不饶。这名骑士冲进大营之中,一直到冉闵的大帐前才翻身下马冲入帐中,“报,前方探得燕国慕容恪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如今正驻扎在中山一带。”

  此言一出,大帐中上到冉闵,下到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等人纷纷停止了话语,将目光转向这名探马,他们如今只有一万余兵马,如何与慕容恪的十万大军抗衡?

  “十万大军?你可看清楚了?燕军战力如何?军中多为青壮还是以老弱居多?”大将军董闰抱着万一的希望问道,若是少量燕军精锐携裹大量流民前来到或可与之一战。

  “启禀大将军,燕国此次精锐尽出,这十万兵马皆是精兵,几乎人人乘马,兵甲坚利。”探马有犹豫片刻继续说道,“小的还听闻燕军士兵说燕王慕容儁又率大批燕军从幽州南下,准备接应慕容恪,至于援军的数量小的还未打探到。”

  又问了一些诸如燕军旗号是否散乱、领军的大将都有哪些人等问题,魏王冉闵挥手让探马退下了,他看着帐中这些随他厮杀多年的将领,只见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等人脸色凝重,似乎被燕军的数量吓到了。

  冉闵冷哼一声开口问道,“方才的消息你们也都听到了,接下来咱们该如何应对,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同时拱手道,“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

  燕国这些年在辽西一带连战连胜,先后击败了石勒所建立的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夫余、高句丽及宇文部鲜卑等多方势力,将辽西彻底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而后向南进发夺去了幽燕之地,实力远超冉闵新建立的魏国。

  而魏国眼下却刚好相反,两年前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围城数月终不得克,反而让赵国皇帝石祗从羌人姚弋仲部求来了姚襄率领的羌族骑兵三万八千人、燕国慕容儁派出燕国御难将军悦绾率领的三万人援军,三方夹击之下冉闵被打得大败,仅余下十多骑落荒而逃,至今都没有恢复实力,现在再去和慕容恪大军搏杀的确是胜少负多。

  冉闵闻言大怒道,“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儁;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此时他虽然已经身等帝位,却依旧没有改变以前粗豪的作风,直接拒绝了张温等人的建议,下令发兵前往安喜准备和慕容恪的大军决战。

  营中众将闻言无不色变,司徒刘茂、特进郎闿出帐之后相视苦笑,“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不知道他们此时是不是想到了在襄国被乱军杀死的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等魏国高官。

  说罢此二人回到帐中绝望地选择了自杀,以免将来兵败落入乱军手中受辱,消息一传出,冉闵大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父皇,眼下敌众我寡,何不暂避锋芒积蓄实力日后再战?”众将走后,冉闵的儿子冉操独独留了下来问道。

  冉闵一共有六个儿子,皇太子冉智此时留守邺城,太原王冉胤早在襄国之战时就死于石祗之手,其余的彭城王冉明、武兴王冉裕等另有安排,唯独冉操跟随在冉闵身边,不过让众将觉得奇怪的是冉操此时还没有王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