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开什么玩笑,按你这么安排打赢了是你们的功劳,输了就该是崔道固和叶梦得的责任了;赢了勋贵一系声望大增,输了那些投向我们的大军损失惨重,还要追究崔道固和叶梦得的责任,英国公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御史大夫贾澄心中冷笑道。
崔道固出身清河崔氏,叶梦得是寒门一系的要员,见丘元德将他们俩人拖下水,世家和寒门的官员们立刻出言辩驳,一时间朝堂之上好不热闹。
此次唐括部入寇乍看起来十分凶险,但若是依照往年的经验,最多再有一个多月他们就该退兵返回漠北了;所以说只要不急于进攻,这收复失地的功劳就能轻松到手了,杨介夫门下人才辈出,早已有人为他分析清楚了局势。
这样手到擒来的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丘元德得了去,杨介夫打定主意缓缓出列,双手执笏向李圭奏报道,“陛下,英国公魏国殚精竭虑,忠心可嘉,顺昌伯也是久战宿将,若是右顺昌伯领军,则此战必可大胜。”
嗯?杨介夫今日是怎么了?竟然给丘元德说起好话来?群臣一时被他搞了个糊涂,正在此时杨介夫又话锋一转,“不过顺昌伯的年纪毕竟大了,又有旧伤在身,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对得起顺昌伯为国征战多年的血汗?”
“故而臣请兵部侍郎韦竦为经略使总管宣大军政,太仆寺卿姜琦为副使赞画军务;韦竦、姜琦二人皆为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二人率领大军行事必可大功告成。”韦竦出身京兆韦氏、姜琦乃是寒门出身,杨介夫举荐的这两名人选兼顾世家、寒门两系,若是此战获胜,则他俩又可以从英国公手中分到不少兵权了。
如果是我出面的话,饷银钱粮肯定是凑不齐的,但他俩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啊,只是你们似乎将行军打仗看得太简单了吧?对于杨介夫的打算,丘元德了然于心,不过他并不看好韦竦和姜琦二人能够获胜。
就让我来帮你们的棺材板上钉上钉子吧,他再次奏道,“陛下,顺昌伯虽然年长,但仍能日食斗米、开弓十石,陛下若是以顺昌伯为帅,臣敢立下军令状,两月之内将唐括部逐出关外。”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俩月之内不能收复失地,臣甘愿罢官还乡。”为了这件好事韦竦和姜琦可没少给杨德明送礼,听闻此言哪还忍得住,立刻出来许诺。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获胜,臣甘愿削去顺昌伯的爵位。”陈玉也出列奏道。
今日事怎么了?这些人竟然变了一副模样,变得勇于任事起来?宝座之上的李圭有些看不透了,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还是杨介夫一系占了上风,韦竦和姜琦如愿拿下了经略使和经略副使的临时差遣。
不过杨介夫并未因此就心满意足,也是时候该给她一个警告了,她在背地里搞得那些小动作虽然没多大用处,但也颇为烦人。
“陛下,今次即使能将唐括部逐出关外,也非长久之计,若是明年他们再来我大魏又该如何?唐括部擅长骑射、来去如风,我大魏如今缺少战马,无法深入草原重创他们,因此还得早作打算啊。”杨介夫奏道。
“哦?杨爱卿有何良策?”李圭皱眉问道,这的确是个问题。
“还请陛下挑选宗室女与唐括部和亲。”杨介夫说完瞟了一眼王摩诘。
第127章 好水川
“杨介夫这个老贼!”太平郡主抓起手边的茶杯,举到半空最终还是咬牙放了回去,硬生生地压住了自己的怒气,缓缓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郡主深明大义、精明能干,若是嫁给……嫁给那阿鲁布,定能约束唐括部,不至使他们再犯边境,从而保得边关百姓的平安。”薛绍此时也生出一丝无力感来,太平郡主在朝堂上的实力还是太弱了,“群臣闻言多有出声附和者,甚至……甚至还有人说郡主所食俸禄无不是民脂民膏,现在正是郡主报答百姓的时候了。”
“民脂民膏?我吃的有他杨介夫的多么?”太平郡主冷笑一声,“他宰相明面上的俸禄就是我的双倍,加之先皇和陛下赏赐不断,要说这民脂民膏他们杨家也享用了不少,可是他们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弘农一代的土地半数以上都是他们杨家的,京中大小铺面他们又占了多少?他们杨家搜刮的财富数倍于内库,这就是他们报答百姓的办法?”
“不过好在陛下不忍郡主远离,加上英国公等人以我大魏开国以来从未有和亲之举据理力争,才没能让杨介夫得逞。”薛绍此时也是心有余悸,如果让杨介夫的法子通过,太平郡主恐怕就只能老死塞外了。
“朝中官员多有考中进士后抛弃糟糠之妻再娶之人,为何就会认为只要我嫁过去那唐括部就能安分?若是真能行,为了大魏我嫁过去倒也无妨,可是他们无数次说过妇人不能干政,现在却把保佑大魏平安的责任推到我身上来了。”以皇太后和李圭对她的宠爱,李令月知道纵使有和亲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可是若是杨介夫的话传出去,对她的名声将会大大不利。
那些愚民百姓总会以为两国之间就和两家人过日子一般,只要结成了亲家总是好说话的,而若是她没有嫁到唐括部,明年那些蛮夷又再次犯边的话,那些百姓就会将责任算到她的身上,无论成与不成,杨介夫只要在朝堂上说出这句话,她就会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这就是她和沉沦宦海多年的老狐狸的差距。
崔道固出身清河崔氏,叶梦得是寒门一系的要员,见丘元德将他们俩人拖下水,世家和寒门的官员们立刻出言辩驳,一时间朝堂之上好不热闹。
此次唐括部入寇乍看起来十分凶险,但若是依照往年的经验,最多再有一个多月他们就该退兵返回漠北了;所以说只要不急于进攻,这收复失地的功劳就能轻松到手了,杨介夫门下人才辈出,早已有人为他分析清楚了局势。
这样手到擒来的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丘元德得了去,杨介夫打定主意缓缓出列,双手执笏向李圭奏报道,“陛下,英国公魏国殚精竭虑,忠心可嘉,顺昌伯也是久战宿将,若是右顺昌伯领军,则此战必可大胜。”
嗯?杨介夫今日是怎么了?竟然给丘元德说起好话来?群臣一时被他搞了个糊涂,正在此时杨介夫又话锋一转,“不过顺昌伯的年纪毕竟大了,又有旧伤在身,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对得起顺昌伯为国征战多年的血汗?”
“故而臣请兵部侍郎韦竦为经略使总管宣大军政,太仆寺卿姜琦为副使赞画军务;韦竦、姜琦二人皆为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二人率领大军行事必可大功告成。”韦竦出身京兆韦氏、姜琦乃是寒门出身,杨介夫举荐的这两名人选兼顾世家、寒门两系,若是此战获胜,则他俩又可以从英国公手中分到不少兵权了。
如果是我出面的话,饷银钱粮肯定是凑不齐的,但他俩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啊,只是你们似乎将行军打仗看得太简单了吧?对于杨介夫的打算,丘元德了然于心,不过他并不看好韦竦和姜琦二人能够获胜。
就让我来帮你们的棺材板上钉上钉子吧,他再次奏道,“陛下,顺昌伯虽然年长,但仍能日食斗米、开弓十石,陛下若是以顺昌伯为帅,臣敢立下军令状,两月之内将唐括部逐出关外。”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俩月之内不能收复失地,臣甘愿罢官还乡。”为了这件好事韦竦和姜琦可没少给杨德明送礼,听闻此言哪还忍得住,立刻出来许诺。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获胜,臣甘愿削去顺昌伯的爵位。”陈玉也出列奏道。
今日事怎么了?这些人竟然变了一副模样,变得勇于任事起来?宝座之上的李圭有些看不透了,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还是杨介夫一系占了上风,韦竦和姜琦如愿拿下了经略使和经略副使的临时差遣。
不过杨介夫并未因此就心满意足,也是时候该给她一个警告了,她在背地里搞得那些小动作虽然没多大用处,但也颇为烦人。
“陛下,今次即使能将唐括部逐出关外,也非长久之计,若是明年他们再来我大魏又该如何?唐括部擅长骑射、来去如风,我大魏如今缺少战马,无法深入草原重创他们,因此还得早作打算啊。”杨介夫奏道。
“哦?杨爱卿有何良策?”李圭皱眉问道,这的确是个问题。
“还请陛下挑选宗室女与唐括部和亲。”杨介夫说完瞟了一眼王摩诘。
第127章 好水川
“杨介夫这个老贼!”太平郡主抓起手边的茶杯,举到半空最终还是咬牙放了回去,硬生生地压住了自己的怒气,缓缓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郡主深明大义、精明能干,若是嫁给……嫁给那阿鲁布,定能约束唐括部,不至使他们再犯边境,从而保得边关百姓的平安。”薛绍此时也生出一丝无力感来,太平郡主在朝堂上的实力还是太弱了,“群臣闻言多有出声附和者,甚至……甚至还有人说郡主所食俸禄无不是民脂民膏,现在正是郡主报答百姓的时候了。”
“民脂民膏?我吃的有他杨介夫的多么?”太平郡主冷笑一声,“他宰相明面上的俸禄就是我的双倍,加之先皇和陛下赏赐不断,要说这民脂民膏他们杨家也享用了不少,可是他们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弘农一代的土地半数以上都是他们杨家的,京中大小铺面他们又占了多少?他们杨家搜刮的财富数倍于内库,这就是他们报答百姓的办法?”
“不过好在陛下不忍郡主远离,加上英国公等人以我大魏开国以来从未有和亲之举据理力争,才没能让杨介夫得逞。”薛绍此时也是心有余悸,如果让杨介夫的法子通过,太平郡主恐怕就只能老死塞外了。
“朝中官员多有考中进士后抛弃糟糠之妻再娶之人,为何就会认为只要我嫁过去那唐括部就能安分?若是真能行,为了大魏我嫁过去倒也无妨,可是他们无数次说过妇人不能干政,现在却把保佑大魏平安的责任推到我身上来了。”以皇太后和李圭对她的宠爱,李令月知道纵使有和亲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可是若是杨介夫的话传出去,对她的名声将会大大不利。
那些愚民百姓总会以为两国之间就和两家人过日子一般,只要结成了亲家总是好说话的,而若是她没有嫁到唐括部,明年那些蛮夷又再次犯边的话,那些百姓就会将责任算到她的身上,无论成与不成,杨介夫只要在朝堂上说出这句话,她就会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这就是她和沉沦宦海多年的老狐狸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