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古方谨说:“县长,林家鼎校长,就是前一段在教委门前被撞,住院的那位老先生。”

  冯喆哦了一声,谢乐迪说:“我是要去拜访林校长的,他也是我的老领导,不过,林校长喜欢清静……但这事要是不经过他,也不合适。”

  冯喆明白了,看来这个林家鼎是一个比较耿直或者拗气的人,也难怪,当天在教委门前,有几个社会青年调戏一个女子,那么多人都没有一个往前去阻止的,林家鼎年过古稀了,却能挺身而出,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林校长的家属,都在哪里工作?”

  谢乐迪知道,县长是想从亲眷外围入手:“林校长的儿子儿媳都出国了,家里也没有别人。”

  谢乐迪一说,冯喆才想起,似乎那天自己到医院去探望林家鼎的时候,是没有看到老校长的家人。

  ……

  冯喆是傍晚时分去拜访林家鼎的,林家鼎的家门口种着一树核桃,看上去有十多年的树龄,冠大枝繁,这会也不知道都是什么鸟在上面叽叽喳喳的叫,敲门之后,没想到里面出来的是翁同书,翁同书也同样的诧异,将冯喆和古方谨迎接到里面。

  林家鼎这会正在书房里写毛笔字,冯喆进去林家鼎还没写完,等落笔,冯喆见他写的是“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知道这是管仲的话。

  一会落座,翁同书就在一边沏茶,古方谨也过去帮忙,林家鼎说:“翁同书是我的学生。县长登门,蓬荜生辉。”

  冯喆笑笑问了林家鼎身体怎么样,林家鼎回答后问:“最近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教材编的好,学生们就必然的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呢?想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下县长。”

  这老人真是有意思,一见面就开始考自己了,冯喆想林家鼎问的意思,笑说:“有了好的教材、有了好的考试方法,还需要有好的、起码是合格的老师才行。”

  “愿闻其详。”

  “因为好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敢问县长,好的老师,从何而来?”

  “主要是通过师范学校的培养。”

  “哦。”林家鼎点头说:“大城市的情况我不甚了了,我基本就在咱们这个山区里没出过远门,而咱们县,又是农业县,都是农村,像翁同书就是在农村嘛,据我所知,就农村的学生而言,其实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不会去报师范的。即便是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并不一定去当老师。这样的话,怎么能保障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性呢?”

  冯喆说:“请老校长教诲。”

  林家鼎也不客气:“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恐怕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家最多想从事的职业,还是当官,就像你去哪里就有车坐,而翁同书就没有,他只能骑自行车,再比如,很多当官的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活得比教师好得多。”

  翁同书一听就放下了手里的茶壶,想打断林家鼎的话。冯喆没吭声,林家鼎又说:“无论什么人下了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常常听说某地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是县长的工资。”

  “一个中学教师被任命为哪怕是穷乡的乡长,恐怕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但如果让一个乡长去当中学教师,这人可能会得抑郁症。”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即便有了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恐怕也无济于事。可以说,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国民素质不提高的话,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冯喆点头说:“你老说的是。”

  “现在一直在提倡学以致用,可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这有浪费师资和学生时间的嫌疑。你比如说,数学可以有标准答案,物理可以有标准答案,语文中的许多问题,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

  “我给你举个例子:语文课里的读后感,也就是文章分析。这种方式,其实是违背一般人的阅读心理,或者说违背人们的审美习惯的,就像你在饭店里吃了一道菜,你感觉这菜色、香、味都好,这就行了,可是饭店吃完了不让你走,非得让你说出这道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你今后还会去那家饭馆吃饭吗?”

  “语法教学和阅读应该是两码事。”

  “实际上,教育有三个层次,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可眼下这种流水线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层,想要进入第二层,家庭必须出力,争取去精英大学,而第三层,则几乎完全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冯喆一直静静的在听,林家鼎说完了后,问:“我知道县长是个有心人,所以就唠叨这么多。哦,不知道县长此来何事?”

  冯喆这才将来的目的说了,林家鼎笑:“谢乐迪是不是在你跟前说我这老头子食古不化、不近人情?这样利民利县的事情,我虽一介老朽,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

  从林家鼎家里出来,翁同书将冯喆送了一段,冯喆对翁同书说:“翁校长要是有事,可以直接找我,或者给我打电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