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寄了。” 李开说。
傅岹然嗯了一声,不再说话,是赶客的意思。
林序已经注意到傅岹然让李开给闻九天寄东西,但他没有主动提。
“是那人说错什么话了吗?” 林序问。
傅岹然冷哼一声,宛若黑夜里暗刀刺破长风。
“从小就有人说我像傅巍,这话我听了十几年。” 傅岹然望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面是他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他语气淡然,一指抚摸着手上戴着的银色蛇形戒指,“要是到今天还得听,那我岂不是白活了。”
-
桐州有一条不宽的江,临江处有一片小树林。
树林里盖了一栋两层高的简朴小楼,外表是木色的,一到天黑就没入四周的树丛里。
它的门前没有路灯,这里是看江景最佳的去处。
闻九天一路踩着落叶走来,吱呀吱呀的。他跨过藤蔓,走上被灰尘和树叶盖得看不出原貌的台阶,缓慢地朝锁里插进了钥匙。
这把锁陈年未用,钥匙也一样。闻九天小心翼翼,生怕它断在里面,半晌才轻轻转动手里的钥匙。
喀嗒一声——和记忆里一样,这扇门开了。
门上挂着一个木质的牌子:闻宅。闻九天推门进去,这是他零到六岁时居住的地方。
客厅的正中央仍旧挂着那幅《我观山观我》,上面还有几个黑乎乎的小手印,属于四岁的小闻九天。
闻九天还记得,当时外公抱着自己欣赏沈灵均的代表作。他年纪小不懂事,好奇的小手直接印了上去。
“哎呀!” 一旁的保姆惊呼,“可不能碰,这幅画市场价得上亿呢!”
“没事。” 闻愚白却爽朗地笑了几声,根本没阻止。他须发皆白,颇有些仙风道骨之姿。
小闻九天那时两颊还长着婴儿肥,看起来又嫩又水灵。他眼睛大大的,吃着手指有些疑惑。
闻愚白抱着闻九天颠了颠,“喜欢这幅画吗?”
小闻九天点点头,胖嘟嘟的小手却不敢再伸上前。
“那就摸吧。” 闻愚白抱着小闻九天,凑得更近了些,“身外之物,不足为惜。”
作者有话说:
今天有点短短,因为太忙了(哭哭
第22章 小猫生气了
对闻九天来说,幼年跟在外公身边的那段记忆从前是一个水灵灵的梦,在他长大后才逐渐清晰。
闻宅是个避世的地方,却并不冷清,常有人慕名而来;闻愚白那会儿已经不再收徒,但面对主动求教的后生晚辈仍不吝指点。在小闻九天的印象里,外公鲜少将人拒之门外。
有时天气好,闻愚白会拎一根鱼竿,带着小闻九天在江边垂钓,一坐就是一下午。
“小九天想吃它还是放了它?” 外公总是在钓上鱼后笑眯眯地问,“哇,是条很不错的小鱼呢。”
“唔...” 小闻九天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思考路径,最后认真道,“还是放了吧。”
白猫闻小七也是在江边遇上的。此猫诡计多端,时常趁闻愚白在书房作画时翻窗去撒娇,妄图骗取小鱼干。
闻愚白自己是个画家,却并没有怎么教过闻九天。小闻九天自幼就展现出了不俗的美术审美:他不喜欢画纸,总是在其他地方乱涂乱画,闻宅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他的蜡笔“杰作”。
“人这一生,贵在纯粹。”
站在那幅价值上亿的《我观山观我》前,闻九天还能记起外公那天说的话。
“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闻愚白说,“不图名、不为利,越纯粹越快乐。”
四岁的小闻九天当然听不懂这番话,更遑论深思。他眨巴着眼睛,只觉得面前的外公跟平时不太一样。
闻愚白并不总是豁达开朗的。他独自呆在书房时,常常神色严肃,偶尔还会流露出些许哀伤。只是在小外孙面前,他始终保持着慈祥的笑意。
“小九天长大了想干什么?” 闻愚白问。
小闻九天还在吃手的年纪,长大实在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
“...不知道。” 他脆生生道。
“不知道呀。” 闻愚白恢复了惯常的和蔼语气,“那你现在想干什么呢。”
这个问题小闻九天会。他一本正经地想了想,“想吃李阿姨做的点心。”
“还有糖醋小排。”
“还有酸奶布丁。”
“还有...”
很显然,四岁的小闻九天已经熟练掌握了不少食品类词汇。
“好。” 闻愚白大笑,差点停不下来。他半真半假地捏了下小闻九天的脸,“咱们先去吃。”
“你离长大还有好一会儿呢,吃好了再慢慢想。”
十几年过去,桐州美术界的代表人物从闻愚白变成了傅岹然,那幅画上的小手印也掉成了浅灰色。
在如今的闻九天眼里,它们小得不可思议,小得仿佛是飞檐走壁的闻小七干的坏事。
闻愚白去世后,他生前收集的藏品大多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其中沈灵均的作品份量最重。遗嘱里他只留下了一幅沈灵均,便是《我观山观我》。
也许是因为这幅画是公认的沈灵均代表作,闻愚白终究不舍得;也或许仅仅是因为那上面印着闻九天的小胖爪子。
“外公,我长大了。” 说出这句话时,闻九天声音微抖,不敢抬眸。他知道外公不会责怪他,但这只会让他更加羞愧。
傅岹然嗯了一声,不再说话,是赶客的意思。
林序已经注意到傅岹然让李开给闻九天寄东西,但他没有主动提。
“是那人说错什么话了吗?” 林序问。
傅岹然冷哼一声,宛若黑夜里暗刀刺破长风。
“从小就有人说我像傅巍,这话我听了十几年。” 傅岹然望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面是他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他语气淡然,一指抚摸着手上戴着的银色蛇形戒指,“要是到今天还得听,那我岂不是白活了。”
-
桐州有一条不宽的江,临江处有一片小树林。
树林里盖了一栋两层高的简朴小楼,外表是木色的,一到天黑就没入四周的树丛里。
它的门前没有路灯,这里是看江景最佳的去处。
闻九天一路踩着落叶走来,吱呀吱呀的。他跨过藤蔓,走上被灰尘和树叶盖得看不出原貌的台阶,缓慢地朝锁里插进了钥匙。
这把锁陈年未用,钥匙也一样。闻九天小心翼翼,生怕它断在里面,半晌才轻轻转动手里的钥匙。
喀嗒一声——和记忆里一样,这扇门开了。
门上挂着一个木质的牌子:闻宅。闻九天推门进去,这是他零到六岁时居住的地方。
客厅的正中央仍旧挂着那幅《我观山观我》,上面还有几个黑乎乎的小手印,属于四岁的小闻九天。
闻九天还记得,当时外公抱着自己欣赏沈灵均的代表作。他年纪小不懂事,好奇的小手直接印了上去。
“哎呀!” 一旁的保姆惊呼,“可不能碰,这幅画市场价得上亿呢!”
“没事。” 闻愚白却爽朗地笑了几声,根本没阻止。他须发皆白,颇有些仙风道骨之姿。
小闻九天那时两颊还长着婴儿肥,看起来又嫩又水灵。他眼睛大大的,吃着手指有些疑惑。
闻愚白抱着闻九天颠了颠,“喜欢这幅画吗?”
小闻九天点点头,胖嘟嘟的小手却不敢再伸上前。
“那就摸吧。” 闻愚白抱着小闻九天,凑得更近了些,“身外之物,不足为惜。”
作者有话说:
今天有点短短,因为太忙了(哭哭
第22章 小猫生气了
对闻九天来说,幼年跟在外公身边的那段记忆从前是一个水灵灵的梦,在他长大后才逐渐清晰。
闻宅是个避世的地方,却并不冷清,常有人慕名而来;闻愚白那会儿已经不再收徒,但面对主动求教的后生晚辈仍不吝指点。在小闻九天的印象里,外公鲜少将人拒之门外。
有时天气好,闻愚白会拎一根鱼竿,带着小闻九天在江边垂钓,一坐就是一下午。
“小九天想吃它还是放了它?” 外公总是在钓上鱼后笑眯眯地问,“哇,是条很不错的小鱼呢。”
“唔...” 小闻九天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思考路径,最后认真道,“还是放了吧。”
白猫闻小七也是在江边遇上的。此猫诡计多端,时常趁闻愚白在书房作画时翻窗去撒娇,妄图骗取小鱼干。
闻愚白自己是个画家,却并没有怎么教过闻九天。小闻九天自幼就展现出了不俗的美术审美:他不喜欢画纸,总是在其他地方乱涂乱画,闻宅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他的蜡笔“杰作”。
“人这一生,贵在纯粹。”
站在那幅价值上亿的《我观山观我》前,闻九天还能记起外公那天说的话。
“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闻愚白说,“不图名、不为利,越纯粹越快乐。”
四岁的小闻九天当然听不懂这番话,更遑论深思。他眨巴着眼睛,只觉得面前的外公跟平时不太一样。
闻愚白并不总是豁达开朗的。他独自呆在书房时,常常神色严肃,偶尔还会流露出些许哀伤。只是在小外孙面前,他始终保持着慈祥的笑意。
“小九天长大了想干什么?” 闻愚白问。
小闻九天还在吃手的年纪,长大实在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
“...不知道。” 他脆生生道。
“不知道呀。” 闻愚白恢复了惯常的和蔼语气,“那你现在想干什么呢。”
这个问题小闻九天会。他一本正经地想了想,“想吃李阿姨做的点心。”
“还有糖醋小排。”
“还有酸奶布丁。”
“还有...”
很显然,四岁的小闻九天已经熟练掌握了不少食品类词汇。
“好。” 闻愚白大笑,差点停不下来。他半真半假地捏了下小闻九天的脸,“咱们先去吃。”
“你离长大还有好一会儿呢,吃好了再慢慢想。”
十几年过去,桐州美术界的代表人物从闻愚白变成了傅岹然,那幅画上的小手印也掉成了浅灰色。
在如今的闻九天眼里,它们小得不可思议,小得仿佛是飞檐走壁的闻小七干的坏事。
闻愚白去世后,他生前收集的藏品大多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其中沈灵均的作品份量最重。遗嘱里他只留下了一幅沈灵均,便是《我观山观我》。
也许是因为这幅画是公认的沈灵均代表作,闻愚白终究不舍得;也或许仅仅是因为那上面印着闻九天的小胖爪子。
“外公,我长大了。” 说出这句话时,闻九天声音微抖,不敢抬眸。他知道外公不会责怪他,但这只会让他更加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