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不仅如此,工作狂熬了整个通宵将手头事情全部搞定,第二天上午盯着实验室出完结果,跟着就一张机票直飞藏区某地。
去之前也没提前跟谁招呼,带着满身疲惫,风尘仆仆就到了。
他到的时候,俞锐和诺布都在手术室。
只不过结果出来的时候,军总院那边还是提前打了个电话通知他们。
听说有位专家教授会带着报告亲自过来,藏区医院的桑吉老院长特意迎到门口,却没想到来人竟会如此年轻。
“你是?”顾翌安从车上下来,桑吉就一直看着他,总觉得面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对方叫什么。
长腿两步迈过去,顾翌安握住老人布满皱纹和白斑的手,主动打起招呼:“我是翌安,好久不见了,桑吉院长。”
“翌安?”桑吉院长顿时睁大眼睛,笑出一脸的皱褶,“哦,对对对,翌安,你是翌安,我就说嘛,来我们这儿的帅小伙可不多。”
“你啊,实在是太久没来了,我都没想起来,”桑吉院长把人拉开,从上到下仔细打量着,“来,让我好好看看,这么多年没见,模样倒是没怎么变,越来越精神了。”
顾翌安笑笑,回道:“我看您也一样,身子骨看起来还跟以前一样硬朗。”
桑吉老院长早已年过古稀。
他是传统藏医出身,却又不肯局限在藏医传统的治疗手段上。
尤其是刚出任院长,还踌躇满志的时候,他恰好遇上顾景芝最后一次带队医大八院到本地医援。
俩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当晚就在牧区一顶破旧的帐篷里,坐着小马扎,守着那点微弱的烛光促膝深谈。
也是自那夜之后,桑吉院长便下定决心要对藏区医院进行彻底的改革。
可以说,藏区医院之所以能从传统的藏医医院,到如今成为当地最有名望的藏西医结合型医院,皆是桑吉老院长三十多年雷厉风行,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结果。
与此同时,不管是对顾景芝,还是对医大八院,桑吉老院长始终都是感激的。
不仅是因为八院每年都在派遣医疗队和志愿者过来,在得知桑吉院长意图改革后,顾景芝还曾专门指示八院,让医疗队在每次支援结束后,额外预留出两周时间专门到藏区医院这边做教学指导。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一面之缘而已,顾景芝便给予他如此大的支持,甚至还鼓励医大学生毕业后过来学习交流。
每每想到这些,桑吉老院长都能生出无限感慨。
医大的医援对顾翌安来说并不陌生。
大学的时候,学院组织的每期医援,他基本都会参加,有时去新疆,有时去东北,不过藏区这边算是他来得次数最多的。
一来是因为这边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再者就是高原地区,总有些特发疾病,无论是麻醉方案还是治疗手段,都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义诊的同时,也更方便他收集信息数据做科研。
格勒姥爷这台手术的时间会比较长,桑吉院长便将顾翌安带回到办公室,跟他说:“估计没那么快,你还得等上一会儿。”
“没事,等手术完再说吧。”顾翌安应道。
办公室里挂着各种锦旗跟横幅,有中文的,也有藏文的。
顾翌安扫眼一圈,意外发现这里面的布局陈设居然还是跟以前一样。
“俞锐他还是每年都来吗?”顾翌安盯着墙上一副匾额,语气像是随口问出来的。
桑吉院长泡了两杯清茶过来,把他拉到红木椅上坐下,然后才回他:“是,每年都来。”
热茶滚烫,从杯口往上不断升腾着薄薄的热汽,桑吉院长轻吹两下,喝下口茶,又道:“其实不止医援,像今天这样,有时候我们这边遇到一些棘手的病例,他也会在线上指导诺布,或者亲自过来主刀。”
陶瓷杯盖磕出脆响,桑吉院长放下茶杯,温和笑道:“要说起来,我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当年他头回跟着你来这里的时候,连最基础的急救都不会。”
那时候俞锐才刚上完大一,暑假的时候听说顾翌安参加医援去了藏区,于是背着个吉他就跑来了。
想起那会儿,顾翌安眼尾不自觉变得柔和起来:“那时候他还小,不会也很正常。”
“是啊,当年还是个混小子,现在已经是个大主任了。”少年长成,桑吉院长既感到骄傲,同时也不免有些感慨。
“我们这地方,医疗水平有限,好的医生也不愿意来这里。”桑吉院长苦涩地笑笑,“不瞒你说,我们这里就没有神经外科,能勉强接神外手术的,也就诺布一个。”
“诺布吗?”顾翌安想起昨晚俞锐告诉他,最先发现小女孩脑膜炎异常的就是诺布。
能有如此敏锐的判断力,要么靠平时积累,要么就得有一定的天赋,顾翌安将大致情况告诉桑吉院长,最后更是毫不吝啬自己对诺布的认可。
桑吉院长摆摆手:“天赋肯定有的,这孩子也肯下功夫,但可惜,就算他能做手术,我们这边的设备也跟不上。”
不同于别的科室,一名合格的神外医生培养周期不仅长而缓慢,同时还得依托医院引入的先进设备。
缺人缺设备,还缺优秀的技术专家亲自带队,地方三甲医院不可避免存在先天条件的掣肘。
病患诊出个大概,保险起见都会往八院这样知名的地方走,继而导致好的医生资源也往上级流动。
去之前也没提前跟谁招呼,带着满身疲惫,风尘仆仆就到了。
他到的时候,俞锐和诺布都在手术室。
只不过结果出来的时候,军总院那边还是提前打了个电话通知他们。
听说有位专家教授会带着报告亲自过来,藏区医院的桑吉老院长特意迎到门口,却没想到来人竟会如此年轻。
“你是?”顾翌安从车上下来,桑吉就一直看着他,总觉得面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对方叫什么。
长腿两步迈过去,顾翌安握住老人布满皱纹和白斑的手,主动打起招呼:“我是翌安,好久不见了,桑吉院长。”
“翌安?”桑吉院长顿时睁大眼睛,笑出一脸的皱褶,“哦,对对对,翌安,你是翌安,我就说嘛,来我们这儿的帅小伙可不多。”
“你啊,实在是太久没来了,我都没想起来,”桑吉院长把人拉开,从上到下仔细打量着,“来,让我好好看看,这么多年没见,模样倒是没怎么变,越来越精神了。”
顾翌安笑笑,回道:“我看您也一样,身子骨看起来还跟以前一样硬朗。”
桑吉老院长早已年过古稀。
他是传统藏医出身,却又不肯局限在藏医传统的治疗手段上。
尤其是刚出任院长,还踌躇满志的时候,他恰好遇上顾景芝最后一次带队医大八院到本地医援。
俩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当晚就在牧区一顶破旧的帐篷里,坐着小马扎,守着那点微弱的烛光促膝深谈。
也是自那夜之后,桑吉院长便下定决心要对藏区医院进行彻底的改革。
可以说,藏区医院之所以能从传统的藏医医院,到如今成为当地最有名望的藏西医结合型医院,皆是桑吉老院长三十多年雷厉风行,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结果。
与此同时,不管是对顾景芝,还是对医大八院,桑吉老院长始终都是感激的。
不仅是因为八院每年都在派遣医疗队和志愿者过来,在得知桑吉院长意图改革后,顾景芝还曾专门指示八院,让医疗队在每次支援结束后,额外预留出两周时间专门到藏区医院这边做教学指导。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一面之缘而已,顾景芝便给予他如此大的支持,甚至还鼓励医大学生毕业后过来学习交流。
每每想到这些,桑吉老院长都能生出无限感慨。
医大的医援对顾翌安来说并不陌生。
大学的时候,学院组织的每期医援,他基本都会参加,有时去新疆,有时去东北,不过藏区这边算是他来得次数最多的。
一来是因为这边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再者就是高原地区,总有些特发疾病,无论是麻醉方案还是治疗手段,都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义诊的同时,也更方便他收集信息数据做科研。
格勒姥爷这台手术的时间会比较长,桑吉院长便将顾翌安带回到办公室,跟他说:“估计没那么快,你还得等上一会儿。”
“没事,等手术完再说吧。”顾翌安应道。
办公室里挂着各种锦旗跟横幅,有中文的,也有藏文的。
顾翌安扫眼一圈,意外发现这里面的布局陈设居然还是跟以前一样。
“俞锐他还是每年都来吗?”顾翌安盯着墙上一副匾额,语气像是随口问出来的。
桑吉院长泡了两杯清茶过来,把他拉到红木椅上坐下,然后才回他:“是,每年都来。”
热茶滚烫,从杯口往上不断升腾着薄薄的热汽,桑吉院长轻吹两下,喝下口茶,又道:“其实不止医援,像今天这样,有时候我们这边遇到一些棘手的病例,他也会在线上指导诺布,或者亲自过来主刀。”
陶瓷杯盖磕出脆响,桑吉院长放下茶杯,温和笑道:“要说起来,我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当年他头回跟着你来这里的时候,连最基础的急救都不会。”
那时候俞锐才刚上完大一,暑假的时候听说顾翌安参加医援去了藏区,于是背着个吉他就跑来了。
想起那会儿,顾翌安眼尾不自觉变得柔和起来:“那时候他还小,不会也很正常。”
“是啊,当年还是个混小子,现在已经是个大主任了。”少年长成,桑吉院长既感到骄傲,同时也不免有些感慨。
“我们这地方,医疗水平有限,好的医生也不愿意来这里。”桑吉院长苦涩地笑笑,“不瞒你说,我们这里就没有神经外科,能勉强接神外手术的,也就诺布一个。”
“诺布吗?”顾翌安想起昨晚俞锐告诉他,最先发现小女孩脑膜炎异常的就是诺布。
能有如此敏锐的判断力,要么靠平时积累,要么就得有一定的天赋,顾翌安将大致情况告诉桑吉院长,最后更是毫不吝啬自己对诺布的认可。
桑吉院长摆摆手:“天赋肯定有的,这孩子也肯下功夫,但可惜,就算他能做手术,我们这边的设备也跟不上。”
不同于别的科室,一名合格的神外医生培养周期不仅长而缓慢,同时还得依托医院引入的先进设备。
缺人缺设备,还缺优秀的技术专家亲自带队,地方三甲医院不可避免存在先天条件的掣肘。
病患诊出个大概,保险起见都会往八院这样知名的地方走,继而导致好的医生资源也往上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