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翌日清早,在周围熟悉的吵闹声醒过来,黎阳嘴巴干,从桌上端起碗,咕咚咕咚喝下去,然后立刻清醒了。
这一碗凉茶,让黎阳从脚心到脑袋顶上都是凉飕飕的,早上刷了两次牙,那股味道依旧在族里徘徊不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到底也没糟蹋东西,全都喝光了。
去还碗的时候,柳英杰看着黎阳的脸色,哈哈大笑,“我们方医生的祖传秘方凉茶管事不?”
“管事。”黎阳心服口服,因为他此时依旧还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虽然这几个月的报纸都已经被勤快的黄立安拿到了家里,黎阳还是去了一趟棉花厂,跟接线员说了一会儿话,留下了他出去考察时买的纪念章和巧克力糖。
跟黄立安他们把遮阳伞和机器开起来,黎阳去了一趟南山。
南山这边的车棚子又多了两排,卡车却没有几辆,应该都出去跑活了。
屋子外头摆了好几排花盆,花盆里面长着樱桃苗,看着这些樱桃苗,黎阳又想起了谭帅和拖拉机厂的事情。
旁边有个铁桶,外面挂着一个破损的塑料勺子,黎阳舀水给这些苗浇了点水。
马祥在屋子里面接电话,看到外面的黎阳,高声喊道:“黎阳回来了,谭帅的电话。”
马祥拿着桌子上的纸,在后面勾勾画画。
黎阳放下勺子,进屋,接过电话,喊了一声“谭哥”。
那边的谭帅问黎阳啥时候到的海城,黎阳说是昨天,问他啥时候回来。
谭帅现在在大西北,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握着被太阳晒的发烫的电话,笑道:“那你看看,我现在能为咱们的拖拉机厂干点啥?”
“你先老实在海城呆着。”谭厂长在那边给出的指示很简单,“没事先看看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76章
不用谭帅说, 黎阳来这边就是为了对账,他把保险柜打开,拿出里面厚厚的总账本, 坐在那里开始看。
这半年, 车队的收入特别可观,而且只买回来七辆卡车, 大笔的支出只有这个, 剩下的是支付油费、养路费和司机师傅们的工资,账上的钱增长的特别快。
黎阳上大学这两年, 谭帅这边扩张的速度很快,人手从一开始的师徒两个,慢慢增加到了一百多个, 因为司机师傅们经常长途拉货, 黎阳没有看到过所有人在一起的场景,但是工资单子上长长的一串名字,提醒他,现在车队的规模已经不小了。
工资单子很简单,一个月一张, 司机师傅们的工资并不都是一样的, 老师傅们更多些, 新手则少些。
比账本还厚的是各种单据, 这些单据是油票和养路费, 还有一些是购买新配件花的钱, 这个是最少的,因为这些货车一年有两次统一的大修, 平时都是些小毛病, 花不了多少钱。
在学校的时候, 黎阳也能看到账,但是他摸不到钱,在这里有专门管钱的,是谭帅请来的邹老师。
邹老师是个退休的中学老师,个子不高,因为当过班主任,一脸的严肃,账目算的井井有条,钱账一分钱不差。
邹老师有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全进了B市的国企,她退休之后没有选择养老,而是出来继续工作。
车队在路上花的钱,回来统一报,邹老师很忙,在旁边的屋子办公,黎阳去打了一声招呼,并没有打扰太多。
在南山这边呆了一个上午,黎阳骑着自行车又往回走,先去表姐那里吃饭,然后去冰淇淋机器那里干活。
中午的时候,大太阳都快把地给烤化了,这个时候特别热,但是却没有啥生意,因为大家都在家里躲避毒辣的日头。
黎阳让黄立安回去睡觉,自己守着机器,没有人他就看报纸。
B市发行的几种重要报纸,他在学校时已经订阅了,现在看的是海城本地的报纸。
黎阳并不是所有的报道内容都是仔细看的,关于工业生产的,还有新政策,改革什么的,重点仔细看,教育方面也会加几分注意,剩下的大概浏览一遍,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本地报纸也是跟紧时事的,很多重要新闻都是重复B市报纸上面的,黎阳早就看过了,所以一份份的看过去,十分快,报纸翻的哗啦啦的响个不停。
等到黄立安他们睡完午觉,黎阳已经看完了七八十份报纸了,在旁边摞了厚厚的一沓,被他用线绳重新捆好。
下午黎阳和黄立安他们轮流换班,又看完了剩下的报纸,不过他发现六月初有两天的报纸缺了,这种情况挺少见的。
因为棉花厂的领导和科室有好几个,他们每个办公室都订海城本地的报纸,就算一个两个的办公室报纸被扔了或者是被带走了,那也不可能全军覆没。
不过只是少了两天,也不是啥大事,黎阳就把剩下的报纸给捆起来了。
广播中报道有台风接近海城时,谭帅回来了。
天空阴云密布,谭帅他们把车开到棚子里面,黎阳用铁锨在地上铲排水沟。
沟还没挖完,豆大的雨点砸到了脑门上,然后噼里啪啦的,暴雨骤降,黎阳感觉脑袋被砸的都有点疼。
别说脑袋,雨水砸在瓦片上,响声不断,让人不禁怀疑,房顶能不能顶住这暴雨。
雨太大了,一眨眼的功夫,人都浇成了落汤鸡,黎阳庆幸他们今天没有把冰淇淋机搬出来,要不然收拾起来可就麻烦了。
这一碗凉茶,让黎阳从脚心到脑袋顶上都是凉飕飕的,早上刷了两次牙,那股味道依旧在族里徘徊不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到底也没糟蹋东西,全都喝光了。
去还碗的时候,柳英杰看着黎阳的脸色,哈哈大笑,“我们方医生的祖传秘方凉茶管事不?”
“管事。”黎阳心服口服,因为他此时依旧还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虽然这几个月的报纸都已经被勤快的黄立安拿到了家里,黎阳还是去了一趟棉花厂,跟接线员说了一会儿话,留下了他出去考察时买的纪念章和巧克力糖。
跟黄立安他们把遮阳伞和机器开起来,黎阳去了一趟南山。
南山这边的车棚子又多了两排,卡车却没有几辆,应该都出去跑活了。
屋子外头摆了好几排花盆,花盆里面长着樱桃苗,看着这些樱桃苗,黎阳又想起了谭帅和拖拉机厂的事情。
旁边有个铁桶,外面挂着一个破损的塑料勺子,黎阳舀水给这些苗浇了点水。
马祥在屋子里面接电话,看到外面的黎阳,高声喊道:“黎阳回来了,谭帅的电话。”
马祥拿着桌子上的纸,在后面勾勾画画。
黎阳放下勺子,进屋,接过电话,喊了一声“谭哥”。
那边的谭帅问黎阳啥时候到的海城,黎阳说是昨天,问他啥时候回来。
谭帅现在在大西北,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握着被太阳晒的发烫的电话,笑道:“那你看看,我现在能为咱们的拖拉机厂干点啥?”
“你先老实在海城呆着。”谭厂长在那边给出的指示很简单,“没事先看看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76章
不用谭帅说, 黎阳来这边就是为了对账,他把保险柜打开,拿出里面厚厚的总账本, 坐在那里开始看。
这半年, 车队的收入特别可观,而且只买回来七辆卡车, 大笔的支出只有这个, 剩下的是支付油费、养路费和司机师傅们的工资,账上的钱增长的特别快。
黎阳上大学这两年, 谭帅这边扩张的速度很快,人手从一开始的师徒两个,慢慢增加到了一百多个, 因为司机师傅们经常长途拉货, 黎阳没有看到过所有人在一起的场景,但是工资单子上长长的一串名字,提醒他,现在车队的规模已经不小了。
工资单子很简单,一个月一张, 司机师傅们的工资并不都是一样的, 老师傅们更多些, 新手则少些。
比账本还厚的是各种单据, 这些单据是油票和养路费, 还有一些是购买新配件花的钱, 这个是最少的,因为这些货车一年有两次统一的大修, 平时都是些小毛病, 花不了多少钱。
在学校的时候, 黎阳也能看到账,但是他摸不到钱,在这里有专门管钱的,是谭帅请来的邹老师。
邹老师是个退休的中学老师,个子不高,因为当过班主任,一脸的严肃,账目算的井井有条,钱账一分钱不差。
邹老师有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全进了B市的国企,她退休之后没有选择养老,而是出来继续工作。
车队在路上花的钱,回来统一报,邹老师很忙,在旁边的屋子办公,黎阳去打了一声招呼,并没有打扰太多。
在南山这边呆了一个上午,黎阳骑着自行车又往回走,先去表姐那里吃饭,然后去冰淇淋机器那里干活。
中午的时候,大太阳都快把地给烤化了,这个时候特别热,但是却没有啥生意,因为大家都在家里躲避毒辣的日头。
黎阳让黄立安回去睡觉,自己守着机器,没有人他就看报纸。
B市发行的几种重要报纸,他在学校时已经订阅了,现在看的是海城本地的报纸。
黎阳并不是所有的报道内容都是仔细看的,关于工业生产的,还有新政策,改革什么的,重点仔细看,教育方面也会加几分注意,剩下的大概浏览一遍,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本地报纸也是跟紧时事的,很多重要新闻都是重复B市报纸上面的,黎阳早就看过了,所以一份份的看过去,十分快,报纸翻的哗啦啦的响个不停。
等到黄立安他们睡完午觉,黎阳已经看完了七八十份报纸了,在旁边摞了厚厚的一沓,被他用线绳重新捆好。
下午黎阳和黄立安他们轮流换班,又看完了剩下的报纸,不过他发现六月初有两天的报纸缺了,这种情况挺少见的。
因为棉花厂的领导和科室有好几个,他们每个办公室都订海城本地的报纸,就算一个两个的办公室报纸被扔了或者是被带走了,那也不可能全军覆没。
不过只是少了两天,也不是啥大事,黎阳就把剩下的报纸给捆起来了。
广播中报道有台风接近海城时,谭帅回来了。
天空阴云密布,谭帅他们把车开到棚子里面,黎阳用铁锨在地上铲排水沟。
沟还没挖完,豆大的雨点砸到了脑门上,然后噼里啪啦的,暴雨骤降,黎阳感觉脑袋被砸的都有点疼。
别说脑袋,雨水砸在瓦片上,响声不断,让人不禁怀疑,房顶能不能顶住这暴雨。
雨太大了,一眨眼的功夫,人都浇成了落汤鸡,黎阳庆幸他们今天没有把冰淇淋机搬出来,要不然收拾起来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