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得知外头有大动静,张越也就没有再留着张起和张赳,该说的话他已经都说了,两兄弟回去对家里也应该会有个交待。把人送到东角门,他顺带往外张望了一下,见胡同口的宣武门大街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不禁在心里沉吟这一夜的异动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
“少爷……”
回头见是满面忧虑的连虎,他就摆摆手道:“不打紧,晚上让人留意门户,告诉上下不用慌张,好好睡觉就好,这事情和咱们家没关系。”
张越如此淡定,连虎身后那几个外院的门房仆佣彼此对视了一眼,全都感到安心了些。而张越吩咐了关门,就转身往里去,快到二门的时候,看见高泉正守在那里,他也没多嘱咐什么,只让收拾干净葡萄架底下那些东西,随即就径直入内。
转眼就要七月了,不知道父母和杜绾她们都走到哪了?
这一夜,有些人可以淡定,有些人却没法从容。尤其是那些个在睡梦中被锦衣卫破门而入从床上拖走的人更是如此。一整夜,京师各处都上演着这样惊心的一幕,只大多数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没一个是官阶颇为不凡的高官。
当次日一大清早夜禁解除,那些夜里睡得死死的人们上朝的上朝,上工的上工,开业的开业时,方才发现自己的左邻右舍亦或是街头民居上,一下子多出了形形色色的封条。
于是,当官员们在长安左门等候上朝的时候,少不得彼此交头接耳。尽管昨日在北镇抚司正堂的那一幕只有寥寥数人在场,而那些传看的东西也很快归档锁了,但前头的事情毕竟瞒不了,后头的事情就成了众人猜测的中心。只是,看到几个当事者脸色发沉,谁也不敢贸贸然上去询问原委,纵使是杨荣也知机地找了别人。
“元节,听说昨天皇上在英国公园见了你?”
见前来询问的乃是如今就任翰林院侍讲的顾彬,张越忍不住望了一眼不远处的杨荣,随即才沉声说:“你只管放心,今日朝会就会见分晓。”
第八百一十二章 杀伐决断
由于早朝往往是不到卯时便已经开始准备,皇帝晨省一般都是早朝之后,然而之前那一整夜,朱瞻基都呆在仁寿宫。张太后平日虽已经渐渐放开了国事,但对朱瞻基却多有训诫,昨晚上得知了北镇抚司的那一幕,她自是气得发昏,然而朱瞻基一回宫便诣仁寿宫认错,又将事情原委一一告白,最后更是说出了一番让她错愕十分的话,她渐渐气息稍平。
“母后,宋朝礼敬士大夫,提防武人,结果皇帝一代弱似一代,士大夫虽把持朝政,却无高瞻远瞩,至而边疆异族崛起,至而席卷天下,这便是最大的训诫。昔日皇祖父亲自教导朕骑马射箭,便是不希望储君一味长于深宫不知武事,由是事事决断于外臣之手。朕自知不该一怒诛杀大臣,但戴纶着实可恶!远至汉唐,士大夫多有佩剑,不以习武为耻,可朕当年不过是喜好射猎,便被群臣谏以荒疏,甚至连皇长子教养事也被人拿出来指摘。定国以武,治国以文,但要天下长治久安,不可一味尊文抑武。”
此时此刻,见朱瞻基已经换上了一身朝服,张太后不禁感到眼前有些迷离。她的丈夫朱高炽因为自小身体有残疾,从来就上不得马拉不得弓,和勋贵也自然没有多少亲近,言谈之时对于汉王朱高煦在武官中的人缘咬牙切齿。既然武臣那边无可设法,便只能着意笼络文臣,再加上如今那几位确实是一等一的贤臣,她自然也有那样的偏向。
“你已经决定了?”
“是,事已至此,也只有如此。但是,既要让他们知道感恩,也要让他们知道震慑。”
“那也罢,你便去上朝吧。”
朱瞻基对张太后深深一躬,随即脸色晦暗地说:“内书堂之事,便由母后料理。”
母子俩深深对视了一眼,随即朱瞻基就转身出了仁寿宫正殿。直到皇帝已经走了好一会儿,张太后方才站起身来,双手自然而然地拢在深绛色的凤纹褙子前头。站了好一会儿,她才头也不回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是宫闱内务,但也不必牵连太广。内书堂皇帝既然不想撤,那就留着。早年黄俨江充等人涉及谋逆,也就是那几个人显戮于市,其他人都是贬为织染局杂役苦工而已,这一次也照此办理,让陆丰去就行了。孙贵妃那儿,还是你去告诫几句。”
朱宁生怕张太后让自己去内书堂走一遭,闻听此言便知道此次张太后也不愿意过分拂逆了皇帝的意思,于是连忙答应。临出大殿前,她便听到背后又传来张太后吩咐陆丰的声音,大意是说这内书堂不能再如从前那样兴师动众,由大学士讲习断不可取,由宫中通文字的宫奴做讲习即可,学满三年则止,发到各处宫院,凡内书堂出身,不可为二十四衙门首脑等等。
听到这些,她下台阶的步伐不禁更是轻快了。倘若是朝会上按照朱瞻基之前那席话安排,则以后的皇帝有了亲近的人,内书堂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低了。张太后更在上头加上了一层层的枷锁,应该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作祟。虽说戴纶死得有些冤枉,但毕竟是所谏之事说的过头了过分,如今罪不株连亲族,总算是也好过酿成一场大风波。
只是,她到孙贵妃那儿说话需得斟酌,那毕竟是唯一的皇长子之母,不能伤了人脸面。
“少爷……”
回头见是满面忧虑的连虎,他就摆摆手道:“不打紧,晚上让人留意门户,告诉上下不用慌张,好好睡觉就好,这事情和咱们家没关系。”
张越如此淡定,连虎身后那几个外院的门房仆佣彼此对视了一眼,全都感到安心了些。而张越吩咐了关门,就转身往里去,快到二门的时候,看见高泉正守在那里,他也没多嘱咐什么,只让收拾干净葡萄架底下那些东西,随即就径直入内。
转眼就要七月了,不知道父母和杜绾她们都走到哪了?
这一夜,有些人可以淡定,有些人却没法从容。尤其是那些个在睡梦中被锦衣卫破门而入从床上拖走的人更是如此。一整夜,京师各处都上演着这样惊心的一幕,只大多数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没一个是官阶颇为不凡的高官。
当次日一大清早夜禁解除,那些夜里睡得死死的人们上朝的上朝,上工的上工,开业的开业时,方才发现自己的左邻右舍亦或是街头民居上,一下子多出了形形色色的封条。
于是,当官员们在长安左门等候上朝的时候,少不得彼此交头接耳。尽管昨日在北镇抚司正堂的那一幕只有寥寥数人在场,而那些传看的东西也很快归档锁了,但前头的事情毕竟瞒不了,后头的事情就成了众人猜测的中心。只是,看到几个当事者脸色发沉,谁也不敢贸贸然上去询问原委,纵使是杨荣也知机地找了别人。
“元节,听说昨天皇上在英国公园见了你?”
见前来询问的乃是如今就任翰林院侍讲的顾彬,张越忍不住望了一眼不远处的杨荣,随即才沉声说:“你只管放心,今日朝会就会见分晓。”
第八百一十二章 杀伐决断
由于早朝往往是不到卯时便已经开始准备,皇帝晨省一般都是早朝之后,然而之前那一整夜,朱瞻基都呆在仁寿宫。张太后平日虽已经渐渐放开了国事,但对朱瞻基却多有训诫,昨晚上得知了北镇抚司的那一幕,她自是气得发昏,然而朱瞻基一回宫便诣仁寿宫认错,又将事情原委一一告白,最后更是说出了一番让她错愕十分的话,她渐渐气息稍平。
“母后,宋朝礼敬士大夫,提防武人,结果皇帝一代弱似一代,士大夫虽把持朝政,却无高瞻远瞩,至而边疆异族崛起,至而席卷天下,这便是最大的训诫。昔日皇祖父亲自教导朕骑马射箭,便是不希望储君一味长于深宫不知武事,由是事事决断于外臣之手。朕自知不该一怒诛杀大臣,但戴纶着实可恶!远至汉唐,士大夫多有佩剑,不以习武为耻,可朕当年不过是喜好射猎,便被群臣谏以荒疏,甚至连皇长子教养事也被人拿出来指摘。定国以武,治国以文,但要天下长治久安,不可一味尊文抑武。”
此时此刻,见朱瞻基已经换上了一身朝服,张太后不禁感到眼前有些迷离。她的丈夫朱高炽因为自小身体有残疾,从来就上不得马拉不得弓,和勋贵也自然没有多少亲近,言谈之时对于汉王朱高煦在武官中的人缘咬牙切齿。既然武臣那边无可设法,便只能着意笼络文臣,再加上如今那几位确实是一等一的贤臣,她自然也有那样的偏向。
“你已经决定了?”
“是,事已至此,也只有如此。但是,既要让他们知道感恩,也要让他们知道震慑。”
“那也罢,你便去上朝吧。”
朱瞻基对张太后深深一躬,随即脸色晦暗地说:“内书堂之事,便由母后料理。”
母子俩深深对视了一眼,随即朱瞻基就转身出了仁寿宫正殿。直到皇帝已经走了好一会儿,张太后方才站起身来,双手自然而然地拢在深绛色的凤纹褙子前头。站了好一会儿,她才头也不回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是宫闱内务,但也不必牵连太广。内书堂皇帝既然不想撤,那就留着。早年黄俨江充等人涉及谋逆,也就是那几个人显戮于市,其他人都是贬为织染局杂役苦工而已,这一次也照此办理,让陆丰去就行了。孙贵妃那儿,还是你去告诫几句。”
朱宁生怕张太后让自己去内书堂走一遭,闻听此言便知道此次张太后也不愿意过分拂逆了皇帝的意思,于是连忙答应。临出大殿前,她便听到背后又传来张太后吩咐陆丰的声音,大意是说这内书堂不能再如从前那样兴师动众,由大学士讲习断不可取,由宫中通文字的宫奴做讲习即可,学满三年则止,发到各处宫院,凡内书堂出身,不可为二十四衙门首脑等等。
听到这些,她下台阶的步伐不禁更是轻快了。倘若是朝会上按照朱瞻基之前那席话安排,则以后的皇帝有了亲近的人,内书堂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低了。张太后更在上头加上了一层层的枷锁,应该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作祟。虽说戴纶死得有些冤枉,但毕竟是所谏之事说的过头了过分,如今罪不株连亲族,总算是也好过酿成一场大风波。
只是,她到孙贵妃那儿说话需得斟酌,那毕竟是唯一的皇长子之母,不能伤了人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