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这贵公子真难伺候,大不了老子回南京城!”
彭十三骂骂咧咧地跨出门槛,却看到杜桢正站在外头,这下子脸色登时耷拉了下来。
他自己是个大老粗,一向看不起那些酸不拉唧的文人,谁知道和外表冷面的杜桢却极其谈得来,一来二去已经是老杜老彭的乱叫一气。这会儿想到自己刚刚的窘态很可能被瞧见了,他登时老脸通红,要不是晓得杜桢乃是大学问的人,只怕他就要张口骂娘了。
“老杜,我不就是看着那小姑娘可怜么,你说三少爷怎么至于发那么大脾气?都是你教的好弟子,还说什么少年老成,我看都有些神经兮兮的!”
杜桢却只是淡然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平常时候,别说你袒护这么一家人,就是袒护再多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如今却不同。大灾之下人心不稳,外头那些人只是基于绝对的公平方才能够维持住眼下的秩序,你这么强势插手,若是无人出面,指不定就会有人把这大相国寺给掀翻了,你信是不信?”
彭十三顿时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那帮泥腿子?我才不信,那是造反!”
“你别忘了,几天前可是有人掀翻了自称是来自新安王府的马车!”见彭十三一下子吃了鳖,杜桢的冷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微微冷笑,“造反这些人是不敢的,但之前那些乌合之众之所以敢趁火打劫,无非是因为妄想法不责众,再加上官府的措置和赈济迟迟不到,谁都不清楚将来怎样,所以就豁出去了。你要是不信,我们就出去看看如何?”
彭十三并不知道杜桢曾经在朝廷里头当过翰林,此时被他这一套套绕晕了,于是本能地点了点头。然而,当满心不以为然的他跟着杜桢登上了山门旁边的钟楼,看到外头闹成一锅粥的场景时,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刚刚他打人的时候,那些欺软怕硬的家伙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这会儿怎么闹腾得这么凶悍?恰在这时,他听到旁边传来了杜桢一句淡淡的话。
“人心都是肉长的,但若是遭逢大变,这天下最可怕的也是人心。”
第二十八章 收,还是不收
“三少爷,您看看,这就是刚才那个不讲理的大汉打的!”
“咱们可是完完全全按照您的吩咐做事情,若不是我们苦苦维持着,这儿早就乱了!”
“那小姑娘可怜,我们谁不可怜!我那房子还是新盖不久,家什都是刚刚置办的,如今全都泡在水里头了!”
“这雨还不知道得下多久,大伙儿还不是想给大相国寺省些粮食?”
此时此刻,面对一大群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男女老少,张越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些人靠着大相国寺那微薄的舍粥勉强存活,而大相国寺则靠着这些山门外的民众把更多可能蜂拥到这里来的人拒之于门外。这看似两利的局面自然是极其自私的,可是,比起那些仓皇逃走的权贵以及顾不上百姓的官员,这着实算不得什么。
可是,彭十三就真的做错了么?
他瞅了一眼边上那个瑟瑟缩缩的小女孩,不由得心里一揪。她那胳膊腿原本就细得犹如芦柴棒似的,饿了几天就更不成样子,脸上布满了污渍,竟是看不出什么红白颜色来。揽着她的那个妇人死死咬着嘴唇,旁边一个头上缠着布条的汉子则是用愤恨中夹着畏惧的目光狠狠瞪着他,一只还能动的右臂则是本能地挡在了妻子女儿跟前。
张越一直认为自己那颗心极其坚硬,但如今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或许从前在经过某些看似可怜的乞丐时会毫不动心,但这会儿看到这样的一家三口,要硬起心肠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终于把目光从那一家人的身上移开了去,然后用双手在脸上使劲搓了两下,这才提起声音叫道:“大伙儿都别吵了!”
他这几日在舍粥的时候都会出来和人们打招呼闲话家常——当然,考虑到人心叵测,每每这个时候,都会有彭十三警惕地跟在身后,可今天却没了身后那个人——所以,他这一发话,人群中的喧哗声终于渐渐低了下去,只是间或还有几句抱怨声。
“今儿个的事情大家并没有错,是我那个家人鲁莽了!”
这个清亮的声音顿时引来了一片附和,纵使是刚刚被彭十三狠狠教训了一顿的几个人也松了一口气。然而,同一句话在一旁的那一家三口听来,却不啻是晴天霹雳。那妇人死咬着嘴唇正要出声,却给自家男人死死拦住,面上便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我当初向方丈大师求恳向大家舍粥,就是因为心里不忍。可是,倘若把好事办成坏事,连累了方丈大师连累了大相国寺,又让大家抱着希望却没了希望,那我就更过意不去了!”
说到这里,张越便转身走向了那边的一家三口。看到那小女孩胆怯得往母亲怀里头钻,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然后才苦笑道:“大叔大婶,还有这位小妹妹,大家并不是不愿意帮你们,而是谁都不知道这水什么时候退,粮食什么时候能运进来。”
他这话一说,周围又响起了七嘴八舌的附和声。此外,还有人抱怨这几天的粥比最初的稀薄了,足可见寺里粮食少了;有人说这几天分头往各处堵截人,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更有人骂骂咧咧地嘟囔了几句官府之类的闲话,道是之前还分明夸口说今年黄河不会决口。
彭十三骂骂咧咧地跨出门槛,却看到杜桢正站在外头,这下子脸色登时耷拉了下来。
他自己是个大老粗,一向看不起那些酸不拉唧的文人,谁知道和外表冷面的杜桢却极其谈得来,一来二去已经是老杜老彭的乱叫一气。这会儿想到自己刚刚的窘态很可能被瞧见了,他登时老脸通红,要不是晓得杜桢乃是大学问的人,只怕他就要张口骂娘了。
“老杜,我不就是看着那小姑娘可怜么,你说三少爷怎么至于发那么大脾气?都是你教的好弟子,还说什么少年老成,我看都有些神经兮兮的!”
杜桢却只是淡然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平常时候,别说你袒护这么一家人,就是袒护再多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如今却不同。大灾之下人心不稳,外头那些人只是基于绝对的公平方才能够维持住眼下的秩序,你这么强势插手,若是无人出面,指不定就会有人把这大相国寺给掀翻了,你信是不信?”
彭十三顿时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那帮泥腿子?我才不信,那是造反!”
“你别忘了,几天前可是有人掀翻了自称是来自新安王府的马车!”见彭十三一下子吃了鳖,杜桢的冷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微微冷笑,“造反这些人是不敢的,但之前那些乌合之众之所以敢趁火打劫,无非是因为妄想法不责众,再加上官府的措置和赈济迟迟不到,谁都不清楚将来怎样,所以就豁出去了。你要是不信,我们就出去看看如何?”
彭十三并不知道杜桢曾经在朝廷里头当过翰林,此时被他这一套套绕晕了,于是本能地点了点头。然而,当满心不以为然的他跟着杜桢登上了山门旁边的钟楼,看到外头闹成一锅粥的场景时,他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刚刚他打人的时候,那些欺软怕硬的家伙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这会儿怎么闹腾得这么凶悍?恰在这时,他听到旁边传来了杜桢一句淡淡的话。
“人心都是肉长的,但若是遭逢大变,这天下最可怕的也是人心。”
第二十八章 收,还是不收
“三少爷,您看看,这就是刚才那个不讲理的大汉打的!”
“咱们可是完完全全按照您的吩咐做事情,若不是我们苦苦维持着,这儿早就乱了!”
“那小姑娘可怜,我们谁不可怜!我那房子还是新盖不久,家什都是刚刚置办的,如今全都泡在水里头了!”
“这雨还不知道得下多久,大伙儿还不是想给大相国寺省些粮食?”
此时此刻,面对一大群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男女老少,张越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些人靠着大相国寺那微薄的舍粥勉强存活,而大相国寺则靠着这些山门外的民众把更多可能蜂拥到这里来的人拒之于门外。这看似两利的局面自然是极其自私的,可是,比起那些仓皇逃走的权贵以及顾不上百姓的官员,这着实算不得什么。
可是,彭十三就真的做错了么?
他瞅了一眼边上那个瑟瑟缩缩的小女孩,不由得心里一揪。她那胳膊腿原本就细得犹如芦柴棒似的,饿了几天就更不成样子,脸上布满了污渍,竟是看不出什么红白颜色来。揽着她的那个妇人死死咬着嘴唇,旁边一个头上缠着布条的汉子则是用愤恨中夹着畏惧的目光狠狠瞪着他,一只还能动的右臂则是本能地挡在了妻子女儿跟前。
张越一直认为自己那颗心极其坚硬,但如今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或许从前在经过某些看似可怜的乞丐时会毫不动心,但这会儿看到这样的一家三口,要硬起心肠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终于把目光从那一家人的身上移开了去,然后用双手在脸上使劲搓了两下,这才提起声音叫道:“大伙儿都别吵了!”
他这几日在舍粥的时候都会出来和人们打招呼闲话家常——当然,考虑到人心叵测,每每这个时候,都会有彭十三警惕地跟在身后,可今天却没了身后那个人——所以,他这一发话,人群中的喧哗声终于渐渐低了下去,只是间或还有几句抱怨声。
“今儿个的事情大家并没有错,是我那个家人鲁莽了!”
这个清亮的声音顿时引来了一片附和,纵使是刚刚被彭十三狠狠教训了一顿的几个人也松了一口气。然而,同一句话在一旁的那一家三口听来,却不啻是晴天霹雳。那妇人死咬着嘴唇正要出声,却给自家男人死死拦住,面上便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我当初向方丈大师求恳向大家舍粥,就是因为心里不忍。可是,倘若把好事办成坏事,连累了方丈大师连累了大相国寺,又让大家抱着希望却没了希望,那我就更过意不去了!”
说到这里,张越便转身走向了那边的一家三口。看到那小女孩胆怯得往母亲怀里头钻,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然后才苦笑道:“大叔大婶,还有这位小妹妹,大家并不是不愿意帮你们,而是谁都不知道这水什么时候退,粮食什么时候能运进来。”
他这话一说,周围又响起了七嘴八舌的附和声。此外,还有人抱怨这几天的粥比最初的稀薄了,足可见寺里粮食少了;有人说这几天分头往各处堵截人,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更有人骂骂咧咧地嘟囔了几句官府之类的闲话,道是之前还分明夸口说今年黄河不会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