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杭峰的腰腿就像是和肩膀分离了似的,猛地一拧,雪板从反向落地,瞬间变成了正面落地。
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
快!
还是一个字。
只剩下一米的距离, 就这么突兀地完成了一个半周转体,有点儿像是突兀去做, 又有点像是蓄谋已久。
当难以判断时候, 就看最后的成功率。
杭峰成功了!
虽然在最后一刻完成这半周的动作,但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雪板稳稳落地的同时, 肩膀和头同时转过来。
一般人会晕吧?
这么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面,还是从高空落下来,普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摔倒, 就是职业选手估计都有不低的失败率。
杭峰做的很好。
雪板稳稳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连晃一下就没有,就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对面的下一个挑战点滑去。
所以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
看在成功并且这么稳的情况下, 就当是刻意的安排吧。
杭峰确实是刻意做的安排。
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 但是年轻人最无法压制的就是他们的好奇心。
巴蒙德喜欢在最后一刻转圈, 很多选手也喜欢这么做, 莫泊桑也在尝试。这几天的训练和比赛, 杭峰看的多了,难免去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发现, 这个动作很简单, 但不适合他。
巴蒙德有“拖延症”, 他的旋转很慢,整个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转,一直到落地前, 还会去赶个一周半周的。
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风”,他喜欢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动作做完,只要等着落地就好了。
所以单是把技巧过程拉长,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
他差点儿就不会滑U型池了。
不过在尝试之后发现,落地前转那半周一周的并不难,他在落地前有足够的时间门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稳。
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说杭峰第一个做的四周半就是这么来的。
可最后无论是他,还是简,都没把这个动作编排进比赛了。
无非就是觉得“断截”了。
好好的一个空中动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两个,裁判未必会接受这种风格,保险起见就决定不在比赛里做。
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时候,高难度的做完,为了保证分数,也不能降级去做简单的四周。
最后杭峰就决定做这个“奇怪”的四周半。
成功率非常高。
赛前稍作准备,起跳的时候把扭矩力算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完成。
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主持人笑了。
“哦!还有个半周!”
“四周半,很X-games。”
“他做出来很惊喜对不对?”
“是的,最后那一转太疯狂了!”
裁判也觉得挺疯狂。
以为已经结束的动作,结果临到最后,还有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不管是延绵不绝的风格,还是快如闪电的风格,都是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即便这个明显被分成两个部分的空中动作,它到底还是在一个技巧动作里,姑且称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吗?
“非常棒!”
被刺激了的裁判纷纷点头,他们喜欢这种创新。
无论是否简单,亦或者是“动作分裂”,既然出现,并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现方式。
杭峰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认可,观众也为他发出欢呼。
杭峰的转速太快了,观众根本无法分辨他转了多少圈,但最后落地这突兀的一下看懂了,“X-games”的赛场从不缺乏热情疯狂的观众。
掌声为杭峰响起。
杭峰倒是很想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掌声出现的意义。
但前面就是第六跳了。
第六跳依旧是他唯一熟练的内刃接外刃的四周半技巧。
他这一轮表现的很好,有更多的次数去做四周半,所以他打算做一个和第一轮重复的动作。
当然,抓板方式要发生变化。
杭峰这一次不是抓的板尾,而是反手扣的外刃的板尾上,这样他的身体需要躬出更近的距离,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帅!
右侧的肩膀向后移,头却看向前方,翻腾的同时双腿和脊背一起向后躬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形,右侧的手向后笔直身出,反向扣住雪板的外刃。
翻转的身体正过来的时候,他就像定格在空中,向前要抛出武器一样,像强悍的战士,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哇哦!”主持人再次发出赞叹。
这个抓板方式很好看,并不多见。
很多选手抓板尾,会选择把身体收的很紧,手以斜下方的方向去抓板尾。
杭峰却是打开的。
这个动作对柔韧性有些要求,而且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将膝盖往前缩,而不是向后展开。
“向后展开的“大动作”,真的很漂亮。”这位主持人说着,“我实在太爱看了。”
杭峰预赛和决赛的第一轮,都做过类似的动作,但显然因为抓板方式的变化,此刻的这个动作更漂亮。
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
快!
还是一个字。
只剩下一米的距离, 就这么突兀地完成了一个半周转体,有点儿像是突兀去做, 又有点像是蓄谋已久。
当难以判断时候, 就看最后的成功率。
杭峰成功了!
虽然在最后一刻完成这半周的动作,但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雪板稳稳落地的同时, 肩膀和头同时转过来。
一般人会晕吧?
这么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面,还是从高空落下来,普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摔倒, 就是职业选手估计都有不低的失败率。
杭峰做的很好。
雪板稳稳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连晃一下就没有,就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对面的下一个挑战点滑去。
所以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
看在成功并且这么稳的情况下, 就当是刻意的安排吧。
杭峰确实是刻意做的安排。
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 但是年轻人最无法压制的就是他们的好奇心。
巴蒙德喜欢在最后一刻转圈, 很多选手也喜欢这么做, 莫泊桑也在尝试。这几天的训练和比赛, 杭峰看的多了,难免去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发现, 这个动作很简单, 但不适合他。
巴蒙德有“拖延症”, 他的旋转很慢,整个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转,一直到落地前, 还会去赶个一周半周的。
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风”,他喜欢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动作做完,只要等着落地就好了。
所以单是把技巧过程拉长,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
他差点儿就不会滑U型池了。
不过在尝试之后发现,落地前转那半周一周的并不难,他在落地前有足够的时间门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稳。
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说杭峰第一个做的四周半就是这么来的。
可最后无论是他,还是简,都没把这个动作编排进比赛了。
无非就是觉得“断截”了。
好好的一个空中动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两个,裁判未必会接受这种风格,保险起见就决定不在比赛里做。
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时候,高难度的做完,为了保证分数,也不能降级去做简单的四周。
最后杭峰就决定做这个“奇怪”的四周半。
成功率非常高。
赛前稍作准备,起跳的时候把扭矩力算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完成。
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主持人笑了。
“哦!还有个半周!”
“四周半,很X-games。”
“他做出来很惊喜对不对?”
“是的,最后那一转太疯狂了!”
裁判也觉得挺疯狂。
以为已经结束的动作,结果临到最后,还有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不管是延绵不绝的风格,还是快如闪电的风格,都是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即便这个明显被分成两个部分的空中动作,它到底还是在一个技巧动作里,姑且称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吗?
“非常棒!”
被刺激了的裁判纷纷点头,他们喜欢这种创新。
无论是否简单,亦或者是“动作分裂”,既然出现,并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现方式。
杭峰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认可,观众也为他发出欢呼。
杭峰的转速太快了,观众根本无法分辨他转了多少圈,但最后落地这突兀的一下看懂了,“X-games”的赛场从不缺乏热情疯狂的观众。
掌声为杭峰响起。
杭峰倒是很想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掌声出现的意义。
但前面就是第六跳了。
第六跳依旧是他唯一熟练的内刃接外刃的四周半技巧。
他这一轮表现的很好,有更多的次数去做四周半,所以他打算做一个和第一轮重复的动作。
当然,抓板方式要发生变化。
杭峰这一次不是抓的板尾,而是反手扣的外刃的板尾上,这样他的身体需要躬出更近的距离,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帅!
右侧的肩膀向后移,头却看向前方,翻腾的同时双腿和脊背一起向后躬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形,右侧的手向后笔直身出,反向扣住雪板的外刃。
翻转的身体正过来的时候,他就像定格在空中,向前要抛出武器一样,像强悍的战士,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哇哦!”主持人再次发出赞叹。
这个抓板方式很好看,并不多见。
很多选手抓板尾,会选择把身体收的很紧,手以斜下方的方向去抓板尾。
杭峰却是打开的。
这个动作对柔韧性有些要求,而且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将膝盖往前缩,而不是向后展开。
“向后展开的“大动作”,真的很漂亮。”这位主持人说着,“我实在太爱看了。”
杭峰预赛和决赛的第一轮,都做过类似的动作,但显然因为抓板方式的变化,此刻的这个动作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