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巴蒙德也代表了这个赛场的裁判审美偏差,想要在这个赛场获得好成绩的选手都在试图模仿他,就连莫泊桑也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正在训练这个赛场的风格。
巴蒙德蝉联冠军时间太长了。
五年可不是一个很短的日子,足够新生代的选手出现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无法将他拉下“王座”。
当他滑完比赛,康斯坦丁早早的就等候在出口处,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进行拍摄。
康斯坦丁抛了一些问题出来,巴蒙德对答如流,这样拍了半天,康斯坦丁突然反应过来巴蒙德一直没有动,并且时不时的会往比赛场地看一眼,像是在等待谁的出场。
“有很在意的选手吗?”康斯坦丁问。
“当然,今年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参加比赛,如果单从年龄来看他们的技术,其中有一些连我都不得不关注的人。”
康斯坦丁瞬间就知道巴蒙德嘴里的那个“值得关注”的人是谁。
16岁就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而且简好像还是他的教练。别说巴蒙德关注了,就是康斯坦丁都急的嘴里起了泡,这么有爆款潜力的选手,便宜了凯琳那个碧池!
比赛拉的是真的很快。
几乎前一个选手滑完,下一个选手就被要求出场,一场比赛不到两分钟,可以想象裁判打分的时候审美有多么疲劳。
所以在这个初步筛选的赛场上,除了难度和流畅度,还需要一些视觉上的刺激,才会给裁判留下更深的印象。
此时,杭峰已经登上了U型池。
前一名14号选手正准备出发,他则在出发点裁判的示意下整理装备,做好比赛准备。
“准备!”裁判比划着手势。
杭峰将脚踩上雪板,伴随着两声脆响,脚与雪板紧紧扣住。
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动作。
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上一名选手滑完,也在这个过程里调整自己的呼吸和状态,最后一次在脑海里过动作。
就在这时,裁判将挡在前方的手移开,杭峰知道他该上场了。
从出发点出发,前方是一个大约30米长的缓坡,徐徐滑下,再借助惯性往高处滑了大概三米,狭窄的出发道开始变得倾斜,抵达入口。
前方就是赛场。
没有亲眼见过U型池的很难想象U型池的宏伟,而这样的超级U型池就是杭峰第一次看见也露出惊叹的表情。
真是太大太长了。
两侧池壁的高度比常规U型池高了平均3英尺,而整个U型池的长度则达到200米,池壁内画出的蓝色条纹,每一个白色的区域都代表了一个技术点,足有七个!
比常规赛场多了两个板块,就代表选手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体力和完全地专注度,容错率也变得更低,五次的成功和七次的成功是难度的成倍增加,但凡中途出现一点错误,比赛就戛然而止。
今天的比赛还只有一场。
对于他这样的新手选手,可以说一场定胜负。
能进资格赛就算赢了。
不是要求低,而是有自知之明。
和同场众多世界冠军比,他就是一个众人眼里的“陪跑”,而他也有野心,也想进入资格赛,争夺更好的名次。
一定要好好发挥啊!
不要紧张杭峰,你可以!
进入赛场瞬间,身体骤然大幅度地倾斜,坡度超过了50°,速度增加的很快。
从左侧的池壁滑下,轻松超过40迈,再以极快的速度从池底冲上来,身体向上扬起,看见了灰暗的天空。
向上,继续向上冲。
在这个过程,可以感觉到惯性正在一点点消失,毕竟是超过四米的高度,惯性能够抵达的高度有限,杭峰凭借着自己对U型池速度的熟悉,在察觉到速度丢失的瞬间,双腿猛地向上用力一跃。
滑雪也需要体力,而且要求很高。
每一次起跳的力量和发力方向,都代表能够在空中完成的技巧难度,也同时代表了能不能够平稳地落地。
可以说起跳前的一次发力,代表了所有技巧的开始。
杭峰的第一跳并不难,不过是一个向内的抓板头转体一周。
他的爆发力很强,跳起的时机也很完美,为他带来了更高的高度,在抵达最高点之前已经完成了一周的转体,随后便是等待落地。
因为是第一跳他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平时的习惯速度。
干净利落。
就是一个字,快!
快如闪电的一周,继而稳稳落地。
没有填满整个技巧过程,但因为完成的太快太干净,也给人一种他游刃有余,落地必然很稳的感觉。
落地后,杭峰冲向对面。
速度获得了第二次的加成后,骤然提高到50多迈,冲击力更强了。
但对于有着职业水准的杭峰而言,这也不过是一个比较慢的速度。
速度慢,抛起的力量就不足,无法做出更难的动作。
杭峰在第二跳,做的是一个内刃转体一周半,外刃落地的技巧。
这种反向的技巧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技巧,在这个赛场上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刚开始练U型池的运动员,想要从容地完成这样内外刃的切换很不容易,通常会成为教练对天赋的一个判断。
杭峰的天赋就很强,当时他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熟练掌握。
巴蒙德蝉联冠军时间太长了。
五年可不是一个很短的日子,足够新生代的选手出现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无法将他拉下“王座”。
当他滑完比赛,康斯坦丁早早的就等候在出口处,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进行拍摄。
康斯坦丁抛了一些问题出来,巴蒙德对答如流,这样拍了半天,康斯坦丁突然反应过来巴蒙德一直没有动,并且时不时的会往比赛场地看一眼,像是在等待谁的出场。
“有很在意的选手吗?”康斯坦丁问。
“当然,今年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参加比赛,如果单从年龄来看他们的技术,其中有一些连我都不得不关注的人。”
康斯坦丁瞬间就知道巴蒙德嘴里的那个“值得关注”的人是谁。
16岁就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而且简好像还是他的教练。别说巴蒙德关注了,就是康斯坦丁都急的嘴里起了泡,这么有爆款潜力的选手,便宜了凯琳那个碧池!
比赛拉的是真的很快。
几乎前一个选手滑完,下一个选手就被要求出场,一场比赛不到两分钟,可以想象裁判打分的时候审美有多么疲劳。
所以在这个初步筛选的赛场上,除了难度和流畅度,还需要一些视觉上的刺激,才会给裁判留下更深的印象。
此时,杭峰已经登上了U型池。
前一名14号选手正准备出发,他则在出发点裁判的示意下整理装备,做好比赛准备。
“准备!”裁判比划着手势。
杭峰将脚踩上雪板,伴随着两声脆响,脚与雪板紧紧扣住。
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动作。
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上一名选手滑完,也在这个过程里调整自己的呼吸和状态,最后一次在脑海里过动作。
就在这时,裁判将挡在前方的手移开,杭峰知道他该上场了。
从出发点出发,前方是一个大约30米长的缓坡,徐徐滑下,再借助惯性往高处滑了大概三米,狭窄的出发道开始变得倾斜,抵达入口。
前方就是赛场。
没有亲眼见过U型池的很难想象U型池的宏伟,而这样的超级U型池就是杭峰第一次看见也露出惊叹的表情。
真是太大太长了。
两侧池壁的高度比常规U型池高了平均3英尺,而整个U型池的长度则达到200米,池壁内画出的蓝色条纹,每一个白色的区域都代表了一个技术点,足有七个!
比常规赛场多了两个板块,就代表选手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体力和完全地专注度,容错率也变得更低,五次的成功和七次的成功是难度的成倍增加,但凡中途出现一点错误,比赛就戛然而止。
今天的比赛还只有一场。
对于他这样的新手选手,可以说一场定胜负。
能进资格赛就算赢了。
不是要求低,而是有自知之明。
和同场众多世界冠军比,他就是一个众人眼里的“陪跑”,而他也有野心,也想进入资格赛,争夺更好的名次。
一定要好好发挥啊!
不要紧张杭峰,你可以!
进入赛场瞬间,身体骤然大幅度地倾斜,坡度超过了50°,速度增加的很快。
从左侧的池壁滑下,轻松超过40迈,再以极快的速度从池底冲上来,身体向上扬起,看见了灰暗的天空。
向上,继续向上冲。
在这个过程,可以感觉到惯性正在一点点消失,毕竟是超过四米的高度,惯性能够抵达的高度有限,杭峰凭借着自己对U型池速度的熟悉,在察觉到速度丢失的瞬间,双腿猛地向上用力一跃。
滑雪也需要体力,而且要求很高。
每一次起跳的力量和发力方向,都代表能够在空中完成的技巧难度,也同时代表了能不能够平稳地落地。
可以说起跳前的一次发力,代表了所有技巧的开始。
杭峰的第一跳并不难,不过是一个向内的抓板头转体一周。
他的爆发力很强,跳起的时机也很完美,为他带来了更高的高度,在抵达最高点之前已经完成了一周的转体,随后便是等待落地。
因为是第一跳他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平时的习惯速度。
干净利落。
就是一个字,快!
快如闪电的一周,继而稳稳落地。
没有填满整个技巧过程,但因为完成的太快太干净,也给人一种他游刃有余,落地必然很稳的感觉。
落地后,杭峰冲向对面。
速度获得了第二次的加成后,骤然提高到50多迈,冲击力更强了。
但对于有着职业水准的杭峰而言,这也不过是一个比较慢的速度。
速度慢,抛起的力量就不足,无法做出更难的动作。
杭峰在第二跳,做的是一个内刃转体一周半,外刃落地的技巧。
这种反向的技巧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技巧,在这个赛场上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刚开始练U型池的运动员,想要从容地完成这样内外刃的切换很不容易,通常会成为教练对天赋的一个判断。
杭峰的天赋就很强,当时他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