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冬天的,马上过年。
正是租房市场的淡季,怕是过年前都不会有人租用。这便算是帮了梁逢个大忙。
至于过了年,那会儿天气暖和了,就可以再找地方安置了。
*
一月中旬的时候,农合大门口来了个人。
坐出租来的,穿了件荧光绿的漆皮羽绒服,因为那个绿太扎眼,一下出租车,就成了方圆几百米内众人的焦点。
梁逢也看到了他。
是之前去裴文杰家里家宴的时候,高畅的朋友,姜危桥。
他头发似乎比三个月前更长了一点,上面一般头发背梳,在脑门后面扎成一个小丸子,另外有些头发随意耷拉着,显得整个人都放荡不羁。
他下车后,看了一眼就瞧见了喜相逢,从马路对面一路小跑着进来,进了门特别熟稔的抱怨:“帝都这风啊,真够了,吹得人脸痛,感觉皮肤都要皴裂了。”
他用玻璃门的反光整理了下头发,让它们恢复特别有型但是又特别凌乱的造型中,这才脱了那件绿色外套,扔在角落的靠背椅上,接着坐在料理间外面,笑嘻嘻地问:“怎么了,不认识我了?”
他里面是一件纯色的墨绿色磨毛衬衫,下面穿了条深棕色条纹裤,裤腿微喇,脚上一双繁复花纹的乐福鞋,光着脚,袜子都没穿。
梁逢看着,不知道怎么的,就觉得很有姜危桥的风格。
“怎么不说话,不会真不认识我了吧。我是姜危桥,之前咱们在裴公馆见过面。”姜危桥说,“当然,对你来说不太愉快就是了。毕竟我是‘后妃’人选之一嘛。”
梁逢笑了。
哪里有人这么形容自己。
“我记得,您在韶华娱乐做公关经理。是高畅的好友。”
“朋友?”姜危桥想了想,“高老板在韶华花了不少钱,我也拿了些提成……确实算是‘朋友’吧。不过我已经辞职了,没在韶华做了。”
“那姜先生哪里高就?”
“无业游民。”姜危桥掏了掏兜儿,夸张地叹了口气,“快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他笑嘻嘻的样子,哪里有经济困难的样子。
梁逢剁馅料的手停了,他想了下,擦了手推门出来问:“姜先生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想吃碗馄饨。”姜危桥说,“前两天陪个客户去迷踪,餐前一人上了碗麻酱拌馄饨,贼好吃。好家伙,一个人三个,这哪儿吃得饱。我就想办法问到了你这地儿。这不凑巧了,上次你包的包子也好吃。”
“什么时候……”梁逢愣了一下,“我从家宴上带回来的包子,少了两个。原来是你吃的?”
“恩啊。”姜危桥说,“给下碗馄饨呗,真饿了。”
“我这里没有堂食。”梁逢说。
姜危桥指了指后面的锅:“那个。”
“是试吃,新店开张,给顾客尝尝不同馅料风味用。”
姜危桥笑眯眯地问:“我不算顾客?”
梁逢最后只好各种馄饨都蒸了一些。
“得十分钟的样子。”梁逢客客气气地跟他讲。
“我不急。”姜危桥回他。
梁逢就没见过这么死缠烂打的人,能把脸皮修炼得这么厚。有客人来买馄饨,梁逢只好先放弃跟他的沟通,回去给人称馄饨。
来的人是附近社区的一个阿婆,牙都快掉光了,听力也不太好,每周会来给自己卧病在床的老伴儿买些馄饨吃。
“阿姨,你要鲜肉的是吗?”梁逢声音很大地问,“半斤对吧?您稍等。”
姜危桥看着他称了一斤鲜肉馄饨打包,递过去。
“阿姨,半斤鲜肉,您收好。一斤十块,您给我五块钱就可以了。”
那个阿婆从旧旧的羽绒服里掏出一个小塑料包,抖着手打开,是一把零碎的小额纸钞,拿出五块钱出来,梁逢用夹子夹了,放在抽屉里。
等阿婆拿着馄饨走了,锅里的馄饨也好了。
梁逢夹了一盘,淋了麻酱端出去给姜危桥。
姜危桥笑着看他:“那个鲜肉馄饨是十五一斤吧?称了一斤,非说是半斤,还只收五块钱。你这是做生意还是做慈善。”
“蔡阿姨家没有儿女,丈夫尿毒症,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低保再加上自己再卖些小玩意儿生活。我只是顺手折价卖她一些。如果这也算做慈善,那慈善的门槛也太低了。”梁逢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馄饨。
姜危桥似乎有些触动,没再说什么,夹起馄饨吃了一口,惊讶地看他一眼。
“卧槽,比你做的包子还好吃。麻酱也新鲜。”他赞叹。
“我自己做的。”梁逢和他说,“刚买的芝麻,刚磨好的麻酱。还是香一点点的。”
“你是个会美食的。”姜危桥表示肯定。
接着他不顾馄饨还冒着热气,一口一个,吃了个精光,连最后点儿麻酱都没放过。
“姜先生,可以告诉我,你的目的了吗?”等他擦嘴的时候,梁逢问他。
姜危桥瞥了他一眼,笑着说:“其实开始没什么目的,就是闲得慌,出来溜达溜达。”
正是租房市场的淡季,怕是过年前都不会有人租用。这便算是帮了梁逢个大忙。
至于过了年,那会儿天气暖和了,就可以再找地方安置了。
*
一月中旬的时候,农合大门口来了个人。
坐出租来的,穿了件荧光绿的漆皮羽绒服,因为那个绿太扎眼,一下出租车,就成了方圆几百米内众人的焦点。
梁逢也看到了他。
是之前去裴文杰家里家宴的时候,高畅的朋友,姜危桥。
他头发似乎比三个月前更长了一点,上面一般头发背梳,在脑门后面扎成一个小丸子,另外有些头发随意耷拉着,显得整个人都放荡不羁。
他下车后,看了一眼就瞧见了喜相逢,从马路对面一路小跑着进来,进了门特别熟稔的抱怨:“帝都这风啊,真够了,吹得人脸痛,感觉皮肤都要皴裂了。”
他用玻璃门的反光整理了下头发,让它们恢复特别有型但是又特别凌乱的造型中,这才脱了那件绿色外套,扔在角落的靠背椅上,接着坐在料理间外面,笑嘻嘻地问:“怎么了,不认识我了?”
他里面是一件纯色的墨绿色磨毛衬衫,下面穿了条深棕色条纹裤,裤腿微喇,脚上一双繁复花纹的乐福鞋,光着脚,袜子都没穿。
梁逢看着,不知道怎么的,就觉得很有姜危桥的风格。
“怎么不说话,不会真不认识我了吧。我是姜危桥,之前咱们在裴公馆见过面。”姜危桥说,“当然,对你来说不太愉快就是了。毕竟我是‘后妃’人选之一嘛。”
梁逢笑了。
哪里有人这么形容自己。
“我记得,您在韶华娱乐做公关经理。是高畅的好友。”
“朋友?”姜危桥想了想,“高老板在韶华花了不少钱,我也拿了些提成……确实算是‘朋友’吧。不过我已经辞职了,没在韶华做了。”
“那姜先生哪里高就?”
“无业游民。”姜危桥掏了掏兜儿,夸张地叹了口气,“快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他笑嘻嘻的样子,哪里有经济困难的样子。
梁逢剁馅料的手停了,他想了下,擦了手推门出来问:“姜先生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想吃碗馄饨。”姜危桥说,“前两天陪个客户去迷踪,餐前一人上了碗麻酱拌馄饨,贼好吃。好家伙,一个人三个,这哪儿吃得饱。我就想办法问到了你这地儿。这不凑巧了,上次你包的包子也好吃。”
“什么时候……”梁逢愣了一下,“我从家宴上带回来的包子,少了两个。原来是你吃的?”
“恩啊。”姜危桥说,“给下碗馄饨呗,真饿了。”
“我这里没有堂食。”梁逢说。
姜危桥指了指后面的锅:“那个。”
“是试吃,新店开张,给顾客尝尝不同馅料风味用。”
姜危桥笑眯眯地问:“我不算顾客?”
梁逢最后只好各种馄饨都蒸了一些。
“得十分钟的样子。”梁逢客客气气地跟他讲。
“我不急。”姜危桥回他。
梁逢就没见过这么死缠烂打的人,能把脸皮修炼得这么厚。有客人来买馄饨,梁逢只好先放弃跟他的沟通,回去给人称馄饨。
来的人是附近社区的一个阿婆,牙都快掉光了,听力也不太好,每周会来给自己卧病在床的老伴儿买些馄饨吃。
“阿姨,你要鲜肉的是吗?”梁逢声音很大地问,“半斤对吧?您稍等。”
姜危桥看着他称了一斤鲜肉馄饨打包,递过去。
“阿姨,半斤鲜肉,您收好。一斤十块,您给我五块钱就可以了。”
那个阿婆从旧旧的羽绒服里掏出一个小塑料包,抖着手打开,是一把零碎的小额纸钞,拿出五块钱出来,梁逢用夹子夹了,放在抽屉里。
等阿婆拿着馄饨走了,锅里的馄饨也好了。
梁逢夹了一盘,淋了麻酱端出去给姜危桥。
姜危桥笑着看他:“那个鲜肉馄饨是十五一斤吧?称了一斤,非说是半斤,还只收五块钱。你这是做生意还是做慈善。”
“蔡阿姨家没有儿女,丈夫尿毒症,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低保再加上自己再卖些小玩意儿生活。我只是顺手折价卖她一些。如果这也算做慈善,那慈善的门槛也太低了。”梁逢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馄饨。
姜危桥似乎有些触动,没再说什么,夹起馄饨吃了一口,惊讶地看他一眼。
“卧槽,比你做的包子还好吃。麻酱也新鲜。”他赞叹。
“我自己做的。”梁逢和他说,“刚买的芝麻,刚磨好的麻酱。还是香一点点的。”
“你是个会美食的。”姜危桥表示肯定。
接着他不顾馄饨还冒着热气,一口一个,吃了个精光,连最后点儿麻酱都没放过。
“姜先生,可以告诉我,你的目的了吗?”等他擦嘴的时候,梁逢问他。
姜危桥瞥了他一眼,笑着说:“其实开始没什么目的,就是闲得慌,出来溜达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