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4章
敖文昌和杨秋莎聚在一起商量稿子,待会杨秋莎要对前者进行采访。
杨秋莎是名主播,文采斐然,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就做出了一份通稿,待会敖文昌按照上面的指示来介绍鱼鲞即可。
不过她能给出的都是套话,具体细则还是得来询问敖沐阳。
等敖文昌背诵稿子的时候,她走过来找到敖沐阳问道:“敖主任,我刚才听文昌先生说,你们渔家认为最好吃的鱼鲞是船上晒出来的,是吗?”
敖沐阳说道:“这点确有其事,在渔船上晒鱼鲞用的鱼是最新鲜的,捞上来后宰杀了立马用海水过滤一遍,再用干净的淡水洗一洗,然后晾在船舱通风的地方就行了。用文艺点的话来说,那样晒出来的鱼鲞带着海水原有的味道,有一点点咸,有恰到好处的鲜味。”
“还有一点哩。”来看热闹的敖千文补充道,“晒鱼鲞不能靠光照,得靠阴干和风吹,你在院子里晒只能被动的等风来,你在船上晒的话,那风多给力?能更快的把鱼给晒干透,而且里外干透的均匀,这样不就更好吃了?”
杨秋莎若有所思的说道:“哦,还有这说法呀。”
敖沐阳问敖千文道:“千文叔,今年咱们船上有晒的鱼鲞吗?”
敖千文说道:“有,咋没有呢?十一月的时候我晒了好些。”
敖沐阳说道:“待会去挑拣点好的给毕导和杨老师他们带上,让他们回去尝尝咱龙头村的海船鱼鲞。”
杨秋莎急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敖主任您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是想以此来做个话题进行讲解而已。”
毕贤杰也说道:“敖主任,我们有规矩的,下乡的时候不能随便拿百姓的东西。不过你们要是有晒好的鱼鲞那准备一下,待会做几道菜展示一下,到时候我们剪辑一下,可以帮你们做个宣传。”
“这没问题。”敖沐阳痛快的说道,“拍节目的早准备出来了,我现在让人去给你们准备点做礼物拿回去,这也是给我们村里做宣传嘛。”
杨秋莎又问了一些关于晒制鱼鲞的窍门,敖沐阳说晒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只要天气合适、选址合适就行。
听了这话杨秋莎摇头,说不能这么介绍,必须得搞得接地气又有牌面才行。
敖沐阳想了想说这简单:“晒鱼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晒制出好鱼鲞,那得掌握非同一般的晒制技巧,晒得太干了会发油,失去原有香味,晒得湿了会回潮,保存时会长虫子。”
杨秋莎微笑道:“对,就是这样。”
丁少珍继续进行各种航拍,另外还找了两家晒场布置最像样的来做特写拍摄,毛一通开机,杨秋莎开始进行采访。
首先是介绍鱼鲞的来源,敖文昌侧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鱼鲞在渔家的饮食历史中出现很早,其制作史始于2500年前的吴王制鲞一说。”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时期,吴王阖闾起兵征剿东夷人,在东沙洋面交战数月,军粮断绝。吴王命人焚香祈祷,只见东风起后,战船四周围满了数不尽的黄鱼,从而解了绝粮之危。回朝后,吴王思念黄鱼的鲜美。将士将晒干的黄鱼蒸上,大臣们一吃果然香美,纷纷问吴王这是何物?吴王也说不上来,他便写出了‘美下着鱼’四字,始创了‘鲞’字。就此,鱼鲞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1534章 吃法多样
虽然村里派出的采访对象是敖文昌,可敖沐阳也有露脸机会,那就是他得表演剖解鲜鱼。
鱼鲞是把鱼从嘴巴沿着腹线切到鱼尾,然后剖解成两半再去腌制和晒制,其中剖鱼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村里刀工最好的就是敖沐阳了,毕竟他是花费苦功夫专门练过的,于是需要拍摄鱼鲞制作过程的时候,他便亲自上手来剖解了几尾鲜鱼。
他选的是黄鱼和马鲛鱼,这是最常见的两种鱼鲞,也是晒制过程中相对麻烦的两种,做黄鱼鲞和马鲛鱼鲞需先在剖开后撒些盐,但撒上盐后有时间要求,时间一到就得洗掉,然后再去晒制。
老敖挥刀如飞龙走蛇,新鲜的大黄鱼和马鲛鱼先是去内脏,再用海水清洗,最终放平后快刀剖解成两瓣。
期间杨秋莎在旁边进行旁白介绍,两人配合的还不错。
拍摄进行了一天时间,中午敖沐阳就用鱼鲞做菜来招待了摄制组。
鱼鲞能做的菜还是挺多的,加上油盖满葱花以后清蒸是一道菜,切碎后配上干辣椒爆炒是一道菜,另外他还做了黄鱼鲞烤肉。
黄鱼鲞是鱼鲞里面的三大王牌之一,另外还有两大王牌是马鲛鱼鲞和鳗鱼鲞,因为大黄鱼脂肪含量高,晒好以后里面存着油,不管怎么吃都好吃。
不过现在野生大黄鱼很少见了,市场上的黄鱼鲞都是用养殖鱼做成的,味道和口感比野生鱼差上许多。
敖沐阳的渔场出产野生大黄鱼,村里人跟着沾光,家家户户也能分上几条晒出鱼鲞来做镇店之宝。
敖小牛给他送来了两条自家晒制的大黄鱼鱼鲞,毕贤杰识货,认出这是野生鱼后大为吃惊,这两条鱼鲞的价值够他们去五星级酒店吃一桌了。
鱼鲞做菜都简单,烤肉也是如此,把鱼鲞清洗泡发以后切成块,混合上腌好的猪肉块放入烤箱里烤好即可。
杨秋莎是名主播,文采斐然,在她的主持下很快就做出了一份通稿,待会敖文昌按照上面的指示来介绍鱼鲞即可。
不过她能给出的都是套话,具体细则还是得来询问敖沐阳。
等敖文昌背诵稿子的时候,她走过来找到敖沐阳问道:“敖主任,我刚才听文昌先生说,你们渔家认为最好吃的鱼鲞是船上晒出来的,是吗?”
敖沐阳说道:“这点确有其事,在渔船上晒鱼鲞用的鱼是最新鲜的,捞上来后宰杀了立马用海水过滤一遍,再用干净的淡水洗一洗,然后晾在船舱通风的地方就行了。用文艺点的话来说,那样晒出来的鱼鲞带着海水原有的味道,有一点点咸,有恰到好处的鲜味。”
“还有一点哩。”来看热闹的敖千文补充道,“晒鱼鲞不能靠光照,得靠阴干和风吹,你在院子里晒只能被动的等风来,你在船上晒的话,那风多给力?能更快的把鱼给晒干透,而且里外干透的均匀,这样不就更好吃了?”
杨秋莎若有所思的说道:“哦,还有这说法呀。”
敖沐阳问敖千文道:“千文叔,今年咱们船上有晒的鱼鲞吗?”
敖千文说道:“有,咋没有呢?十一月的时候我晒了好些。”
敖沐阳说道:“待会去挑拣点好的给毕导和杨老师他们带上,让他们回去尝尝咱龙头村的海船鱼鲞。”
杨秋莎急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敖主任您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是想以此来做个话题进行讲解而已。”
毕贤杰也说道:“敖主任,我们有规矩的,下乡的时候不能随便拿百姓的东西。不过你们要是有晒好的鱼鲞那准备一下,待会做几道菜展示一下,到时候我们剪辑一下,可以帮你们做个宣传。”
“这没问题。”敖沐阳痛快的说道,“拍节目的早准备出来了,我现在让人去给你们准备点做礼物拿回去,这也是给我们村里做宣传嘛。”
杨秋莎又问了一些关于晒制鱼鲞的窍门,敖沐阳说晒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只要天气合适、选址合适就行。
听了这话杨秋莎摇头,说不能这么介绍,必须得搞得接地气又有牌面才行。
敖沐阳想了想说这简单:“晒鱼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晒制出好鱼鲞,那得掌握非同一般的晒制技巧,晒得太干了会发油,失去原有香味,晒得湿了会回潮,保存时会长虫子。”
杨秋莎微笑道:“对,就是这样。”
丁少珍继续进行各种航拍,另外还找了两家晒场布置最像样的来做特写拍摄,毛一通开机,杨秋莎开始进行采访。
首先是介绍鱼鲞的来源,敖文昌侧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鱼鲞在渔家的饮食历史中出现很早,其制作史始于2500年前的吴王制鲞一说。”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时期,吴王阖闾起兵征剿东夷人,在东沙洋面交战数月,军粮断绝。吴王命人焚香祈祷,只见东风起后,战船四周围满了数不尽的黄鱼,从而解了绝粮之危。回朝后,吴王思念黄鱼的鲜美。将士将晒干的黄鱼蒸上,大臣们一吃果然香美,纷纷问吴王这是何物?吴王也说不上来,他便写出了‘美下着鱼’四字,始创了‘鲞’字。就此,鱼鲞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1534章 吃法多样
虽然村里派出的采访对象是敖文昌,可敖沐阳也有露脸机会,那就是他得表演剖解鲜鱼。
鱼鲞是把鱼从嘴巴沿着腹线切到鱼尾,然后剖解成两半再去腌制和晒制,其中剖鱼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村里刀工最好的就是敖沐阳了,毕竟他是花费苦功夫专门练过的,于是需要拍摄鱼鲞制作过程的时候,他便亲自上手来剖解了几尾鲜鱼。
他选的是黄鱼和马鲛鱼,这是最常见的两种鱼鲞,也是晒制过程中相对麻烦的两种,做黄鱼鲞和马鲛鱼鲞需先在剖开后撒些盐,但撒上盐后有时间要求,时间一到就得洗掉,然后再去晒制。
老敖挥刀如飞龙走蛇,新鲜的大黄鱼和马鲛鱼先是去内脏,再用海水清洗,最终放平后快刀剖解成两瓣。
期间杨秋莎在旁边进行旁白介绍,两人配合的还不错。
拍摄进行了一天时间,中午敖沐阳就用鱼鲞做菜来招待了摄制组。
鱼鲞能做的菜还是挺多的,加上油盖满葱花以后清蒸是一道菜,切碎后配上干辣椒爆炒是一道菜,另外他还做了黄鱼鲞烤肉。
黄鱼鲞是鱼鲞里面的三大王牌之一,另外还有两大王牌是马鲛鱼鲞和鳗鱼鲞,因为大黄鱼脂肪含量高,晒好以后里面存着油,不管怎么吃都好吃。
不过现在野生大黄鱼很少见了,市场上的黄鱼鲞都是用养殖鱼做成的,味道和口感比野生鱼差上许多。
敖沐阳的渔场出产野生大黄鱼,村里人跟着沾光,家家户户也能分上几条晒出鱼鲞来做镇店之宝。
敖小牛给他送来了两条自家晒制的大黄鱼鱼鲞,毕贤杰识货,认出这是野生鱼后大为吃惊,这两条鱼鲞的价值够他们去五星级酒店吃一桌了。
鱼鲞做菜都简单,烤肉也是如此,把鱼鲞清洗泡发以后切成块,混合上腌好的猪肉块放入烤箱里烤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