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看到船上没人,他就把这矿石暂时放在了船头,自己重新去海里巡视渔场。
等到傍晚时分他回到船上,看到不少人也回来了,其中就有几个人在围着船头那块奇怪的矿石聊天。
敖沐阳上船后草草擦了擦身体,他问道:“喂,有人认识那东西吗?我在海底发现的。”
许楠兴奋的说道:“虎哥认识,他说这是海底玻璃,海底还有玻璃吗?这海洋真是太玄奇了。”
敖沐阳摇摇头,他也不清楚,他看向陆虎问道:“虎哥,你认识这东西?”
陆虎说道:“你从海底捞上来的?那应该就是海底玻璃吧?”
敖沐阳紧接着问道:“海底玻璃值钱不?”
陆虎笑道:“不值钱,不过确实挺稀罕的,只是它没有什么价值——哦,也别这么说,海底玻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未知性,关于这东西怎么来的,现在还没有定论呢。”
“什么海底玻璃,是不是有船运输玻璃的时候,发现一些玻璃烧制的不好,就给扔在了海里?”敖沐东叼着牙签慢悠悠的说道。
“怎么可能,你家烧制出来的玻璃不达标,专门路途迢迢的扔到海里来?”敖沐鹏反驳道。
敖沐东恼怒道:“你耳朵听三不听四啊,没听我说吗?这是运输玻璃的船扔的。”
“那这种玻璃怎么会被送上船?”
“尼玛,你十万个为什么啊?好奇宝宝啊?”
见两人要吵起来了,陆虎便打圆场说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因为这海底玻璃的来源至今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应该不是人造的,因为我当时在荷兰看过一张水下照片,它就拍了这种海底玻璃,体积有几百个立方米,跟小山似的。”
“那它是从哪里来的?”敖文昌纳闷,“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现在玻璃厂烧制玻璃,得用到一千好几百度的高温吧?那它们是火山爆发形成的?”
敖沐阳指着周边道:“这边海底有火山?我没看着。”
敖文昌说道:“可能那火山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前爆发的,形成的纯净硅化物一直留存至今。”
杜兴义说道:“这个猜测挺靠谱的,我大学选修过地质学,地底是有一些水晶的,这样未必是火山爆发,也可能是海底地形变动,导致这些水晶融化,混合了一些别的东西最终变成这个样子。”
“那还是得火山爆发,否则哪有那样的高温让水晶融化?”苏乘龙也参与了讨论。
杜兴义得意的一笑,道:“你们这就不懂了吧?高压同样可以使得水晶软化并融化,现代材料学一直在攻克这个难题,利用压力来改变物品形态。”
大家伙凑在一起讨论了一番,最终也没有讨论出结果。
许楠倒是找了个拍摄课题,她让敖沐阳明天去水下录像拍照,然后发到网上去跟关注龙头村的网友做互动讨论。
天色已晚,一大群人涌上了砖头岛。
砖头岛上房屋足够多,足足有四十多间,都是以前渔场留下来的,现在最多利用起来的是住宅和仓库。
另外还有些屋子空荡多年,经过海风吹、雨水打,已经没法住人了。
还好敖沐阳有远见,这段时间建设砖头岛的时候他安排工人把那些房子给收拾了一番,本来是打算供给以后来岛上干活的工人住,如今一行人上岛,正好可以先住下。
老人喜欢热闹,岛上一直冷清,敖志兵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渴望能有更多人来作伴。
如今村里几十号晚辈上岛,老人高兴坏了,得到消息后他就在准备晚饭,等到大家伙出现后他就乐呵呵的打招呼:
“呀,大国来了,你妈挺好的吧?”
“小东,过来给爷爷瞅瞅,听说你要结婚了,怎么也没给我送个信?”
“秀才黑了呀,嗯,黑点好,咱们渔家的汉子哪个不黑皴皴的?就你从小白白净净跟个扒皮芋头似的。”
敖志兵在村里辈分大,他主动来打招呼,村里的渔汉哪敢不搭腔?顿时他这里成了话题中心,一行人围着他聊了起来。
第1348章 捻船
天色不早了,是时候做饭了。
敖志兵看敖沐阳往厨房走,他就推开众人走出来说道:“龙头,菜拾掇的差不多了,你再弄个大黄鱼就行,这鱼现在金贵着哩,我怕我弄不好就没乱摆弄。”
王霞笑道:“得知你们这么多人来渔场,老爷子可是好一番忙活呢,把刚做的盐矾海蜇都拿出来了,还有三鲍鳓鱼,做了一桶全给你们了。”
敖沐东高兴的问道:“呀,有三鲍鳓鱼啊?卧槽这是好东西,弄点肉糜子清蒸一下,好吃!”
春天来到渔场的鱼多,有些鱼没有养殖价值,老爷子和钟苍就会想办法捕捞起来,防止它们带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上个月初他们捕捞了一些鳓鱼,这鱼在红洋湾也挺常见,每年4到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
这种鱼的鱼肉很是鲜美,能鲜吃也能晒鱼干,都是好东西,当地有一种做法叫三鲍鳓鱼,做起来比较复杂,近些年村里没多少人做了。
三鲍鳓鱼靠腌制,做之前得先用细竹条通入鱼肚浸入卤子里,这叫头鲍。
等到傍晚时分他回到船上,看到不少人也回来了,其中就有几个人在围着船头那块奇怪的矿石聊天。
敖沐阳上船后草草擦了擦身体,他问道:“喂,有人认识那东西吗?我在海底发现的。”
许楠兴奋的说道:“虎哥认识,他说这是海底玻璃,海底还有玻璃吗?这海洋真是太玄奇了。”
敖沐阳摇摇头,他也不清楚,他看向陆虎问道:“虎哥,你认识这东西?”
陆虎说道:“你从海底捞上来的?那应该就是海底玻璃吧?”
敖沐阳紧接着问道:“海底玻璃值钱不?”
陆虎笑道:“不值钱,不过确实挺稀罕的,只是它没有什么价值——哦,也别这么说,海底玻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未知性,关于这东西怎么来的,现在还没有定论呢。”
“什么海底玻璃,是不是有船运输玻璃的时候,发现一些玻璃烧制的不好,就给扔在了海里?”敖沐东叼着牙签慢悠悠的说道。
“怎么可能,你家烧制出来的玻璃不达标,专门路途迢迢的扔到海里来?”敖沐鹏反驳道。
敖沐东恼怒道:“你耳朵听三不听四啊,没听我说吗?这是运输玻璃的船扔的。”
“那这种玻璃怎么会被送上船?”
“尼玛,你十万个为什么啊?好奇宝宝啊?”
见两人要吵起来了,陆虎便打圆场说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因为这海底玻璃的来源至今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应该不是人造的,因为我当时在荷兰看过一张水下照片,它就拍了这种海底玻璃,体积有几百个立方米,跟小山似的。”
“那它是从哪里来的?”敖文昌纳闷,“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现在玻璃厂烧制玻璃,得用到一千好几百度的高温吧?那它们是火山爆发形成的?”
敖沐阳指着周边道:“这边海底有火山?我没看着。”
敖文昌说道:“可能那火山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前爆发的,形成的纯净硅化物一直留存至今。”
杜兴义说道:“这个猜测挺靠谱的,我大学选修过地质学,地底是有一些水晶的,这样未必是火山爆发,也可能是海底地形变动,导致这些水晶融化,混合了一些别的东西最终变成这个样子。”
“那还是得火山爆发,否则哪有那样的高温让水晶融化?”苏乘龙也参与了讨论。
杜兴义得意的一笑,道:“你们这就不懂了吧?高压同样可以使得水晶软化并融化,现代材料学一直在攻克这个难题,利用压力来改变物品形态。”
大家伙凑在一起讨论了一番,最终也没有讨论出结果。
许楠倒是找了个拍摄课题,她让敖沐阳明天去水下录像拍照,然后发到网上去跟关注龙头村的网友做互动讨论。
天色已晚,一大群人涌上了砖头岛。
砖头岛上房屋足够多,足足有四十多间,都是以前渔场留下来的,现在最多利用起来的是住宅和仓库。
另外还有些屋子空荡多年,经过海风吹、雨水打,已经没法住人了。
还好敖沐阳有远见,这段时间建设砖头岛的时候他安排工人把那些房子给收拾了一番,本来是打算供给以后来岛上干活的工人住,如今一行人上岛,正好可以先住下。
老人喜欢热闹,岛上一直冷清,敖志兵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渴望能有更多人来作伴。
如今村里几十号晚辈上岛,老人高兴坏了,得到消息后他就在准备晚饭,等到大家伙出现后他就乐呵呵的打招呼:
“呀,大国来了,你妈挺好的吧?”
“小东,过来给爷爷瞅瞅,听说你要结婚了,怎么也没给我送个信?”
“秀才黑了呀,嗯,黑点好,咱们渔家的汉子哪个不黑皴皴的?就你从小白白净净跟个扒皮芋头似的。”
敖志兵在村里辈分大,他主动来打招呼,村里的渔汉哪敢不搭腔?顿时他这里成了话题中心,一行人围着他聊了起来。
第1348章 捻船
天色不早了,是时候做饭了。
敖志兵看敖沐阳往厨房走,他就推开众人走出来说道:“龙头,菜拾掇的差不多了,你再弄个大黄鱼就行,这鱼现在金贵着哩,我怕我弄不好就没乱摆弄。”
王霞笑道:“得知你们这么多人来渔场,老爷子可是好一番忙活呢,把刚做的盐矾海蜇都拿出来了,还有三鲍鳓鱼,做了一桶全给你们了。”
敖沐东高兴的问道:“呀,有三鲍鳓鱼啊?卧槽这是好东西,弄点肉糜子清蒸一下,好吃!”
春天来到渔场的鱼多,有些鱼没有养殖价值,老爷子和钟苍就会想办法捕捞起来,防止它们带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上个月初他们捕捞了一些鳓鱼,这鱼在红洋湾也挺常见,每年4到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
这种鱼的鱼肉很是鲜美,能鲜吃也能晒鱼干,都是好东西,当地有一种做法叫三鲍鳓鱼,做起来比较复杂,近些年村里没多少人做了。
三鲍鳓鱼靠腌制,做之前得先用细竹条通入鱼肚浸入卤子里,这叫头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