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众所周知,禹城是新兴城市,历史根基并不浓厚,追溯到唐宋年间,禹城除了名字一直没改之外,就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了。
毕竟历史上政权主要集中在北方,禹城在更早的时候,都能称得上流放之地,光是县志记载,就有不下三位数的官员贬谪到此地。
但这些人中,均没有大作为者,至于疑似请符人的存在,更是没有。
至于水患方面,景江河在唐宋年间,降雨称不上丰沛,只能说是偶有水灾,但本来就是穷苦之地,能逃的百姓早就逃了,所以记载也是语焉不详。
张则灵甚至还打电话给国家历史研究
院的教授,不过那边暂时也没有给出有用的信息。
就在他沮丧之际,一通来自师门的电话,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怎么了?这么急着找我?”
张则灵将自己手里的平板递过去,上面是一幅水路图:“你看这个,是我师兄在师门藏书阁里找到的,像素有点低,你见谅。”
“禹城水路图?还是古禹城?”这种资料张则灵从哪里翻出来的?不会是从哪座坟头里挖出来的吧。
陈清淮沉下心思去看,眉头逐渐蹙了起来。
无他,这并不是唐宋年间的禹城水路图,而是更早的时候,按照图片上的水路标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上面并没有景江河位置的水路。”
“你没有记错,我看过县志,虽然沧海易变,但都是有规律的,这里从前根本没有水路,就算是无中生有,也不可能到这种程度。”
两人四目相对,齐齐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棘手这两个字。
因为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景江河从一开始出现,就预示着劫难将至:“这图,具体断代到什么时候?天师府的年纪,应该没它长吧?”
“嗯,我师兄说,这恐怕是上古时期留存下来的舆图,后来经后人转印才保存至今。”所以水路才会如此清晰,但也因此,不能判断具体的年代。
陈清淮皱紧了眉头:“上古啊,越来越难搞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
“什么事?”
“上古时期,为什么有人会画古禹城的水路图?夏国建国时,版图才多大啊,禹城根本不在夏国的疆域范围内。”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假和尚他们去下的鬼咒古墓,也是疑似断代上古夏周,这可真是太凑巧了呢:)。
第202章 出关
夏朝立朝之初, 直属领地仅四万平方公里,其他的臣属领地依旧是沿用从前的管理制度,即部落首领管理部落的规矩。
大禹手握权柄时, 将天下分为九州,其实就是各大氏族所居的地方。
最南方的除却三苗, 就是防风氏了。
玄门有关于防风氏的传说很多,有说他们天生是巨人的,也有说他们排外的, 但大禹规划九州时, 确实有将防风氏规划在内。
而禹城所住位置,虽不在防风氏辖区内, 却也相距不远。
“差不多,就是这个位置了。”
两人在档案馆翻了很久,比照着水路图,终于在一个区域用红笔画了个圈:“很近了,按照上古的人口密度,这个时候的禹城应该没什么人。”
“不一定, 不要凭印象轻下判断。”陈清淮是读中文的,有关于华国历史的选修上过不下三门, 他自己甚至还水过两篇小论文,“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防风氏的论文。”
张则灵抬头:“有什么说头?”
“上古历史, 本就难以考量,所以多是以猜测、假设为主, 但有关于防风氏的假说还挺多的。”陈清淮拿出一张白纸, 写下第一条, “第一, 说是防风氏爱民如子、功德深厚, 所以寿终正寝而亡,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这么认为。”
“第二,就是脍炙人口的禹王杀鸡儆猴了。”
张则灵显然也知道这个传说,说的是大禹在会稽召集九州首领开会,防风氏最近,可偏偏其他人都到了,防风氏却迟迟未到。
大禹震怒,在防风氏赶到后,便命人将其绞杀,罪名就是不听召唤、不尊王权。
但其实,防风氏并不是有意迟到的,而是因为中途遇上了水患,他带着族人停下脚步参与了治水,等到水灾过去,他才姗姗来迟。
这其实是很好解释的事情,他不仅无过,甚至有功,但大禹却不由分说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下令将防风氏的首领杀死。
这防风氏族能服气才有鬼了,之后龃龉就一直存在,大禹对于防风氏的控制也逐年下降。
“刚好听说过,不过你应该不止想说这一点吧。”
陈清淮点了点头:“防风氏善治水,鲧禹治水是在黄河流域,但防风氏的部落位于长江流域,长江水域的水灾,多是防风氏出手挽救,他们治水虽不如大禹有名,却也是功在百姓,在当时,防风氏的威信并不低。”
但也因为这点,其他九州的首领都胆寒于大禹的手段,这也直接促成了大禹九州王的称号。
上古手段野蛮,按照讲究礼法的后世,大禹早就被人喷死了,可在上古,力量和权势就是王道,他杀了防风氏,不仅巩固了王权,甚至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落地。
“说起来有一点很值得注意。”
张则灵疑惑:“哪一点?”
“关于夏朝的王权建立,虽然是历史讲烂了的东西,但如果不是禹启父子讲好的,那么接棒王权的,应该是东夷部落的伯益才对,他在治水之上,亦是功劳不小。”
毕竟历史上政权主要集中在北方,禹城在更早的时候,都能称得上流放之地,光是县志记载,就有不下三位数的官员贬谪到此地。
但这些人中,均没有大作为者,至于疑似请符人的存在,更是没有。
至于水患方面,景江河在唐宋年间,降雨称不上丰沛,只能说是偶有水灾,但本来就是穷苦之地,能逃的百姓早就逃了,所以记载也是语焉不详。
张则灵甚至还打电话给国家历史研究
院的教授,不过那边暂时也没有给出有用的信息。
就在他沮丧之际,一通来自师门的电话,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怎么了?这么急着找我?”
张则灵将自己手里的平板递过去,上面是一幅水路图:“你看这个,是我师兄在师门藏书阁里找到的,像素有点低,你见谅。”
“禹城水路图?还是古禹城?”这种资料张则灵从哪里翻出来的?不会是从哪座坟头里挖出来的吧。
陈清淮沉下心思去看,眉头逐渐蹙了起来。
无他,这并不是唐宋年间的禹城水路图,而是更早的时候,按照图片上的水路标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上面并没有景江河位置的水路。”
“你没有记错,我看过县志,虽然沧海易变,但都是有规律的,这里从前根本没有水路,就算是无中生有,也不可能到这种程度。”
两人四目相对,齐齐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棘手这两个字。
因为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景江河从一开始出现,就预示着劫难将至:“这图,具体断代到什么时候?天师府的年纪,应该没它长吧?”
“嗯,我师兄说,这恐怕是上古时期留存下来的舆图,后来经后人转印才保存至今。”所以水路才会如此清晰,但也因此,不能判断具体的年代。
陈清淮皱紧了眉头:“上古啊,越来越难搞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
“什么事?”
“上古时期,为什么有人会画古禹城的水路图?夏国建国时,版图才多大啊,禹城根本不在夏国的疆域范围内。”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假和尚他们去下的鬼咒古墓,也是疑似断代上古夏周,这可真是太凑巧了呢:)。
第202章 出关
夏朝立朝之初, 直属领地仅四万平方公里,其他的臣属领地依旧是沿用从前的管理制度,即部落首领管理部落的规矩。
大禹手握权柄时, 将天下分为九州,其实就是各大氏族所居的地方。
最南方的除却三苗, 就是防风氏了。
玄门有关于防风氏的传说很多,有说他们天生是巨人的,也有说他们排外的, 但大禹规划九州时, 确实有将防风氏规划在内。
而禹城所住位置,虽不在防风氏辖区内, 却也相距不远。
“差不多,就是这个位置了。”
两人在档案馆翻了很久,比照着水路图,终于在一个区域用红笔画了个圈:“很近了,按照上古的人口密度,这个时候的禹城应该没什么人。”
“不一定, 不要凭印象轻下判断。”陈清淮是读中文的,有关于华国历史的选修上过不下三门, 他自己甚至还水过两篇小论文,“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防风氏的论文。”
张则灵抬头:“有什么说头?”
“上古历史, 本就难以考量,所以多是以猜测、假设为主, 但有关于防风氏的假说还挺多的。”陈清淮拿出一张白纸, 写下第一条, “第一, 说是防风氏爱民如子、功德深厚, 所以寿终正寝而亡,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这么认为。”
“第二,就是脍炙人口的禹王杀鸡儆猴了。”
张则灵显然也知道这个传说,说的是大禹在会稽召集九州首领开会,防风氏最近,可偏偏其他人都到了,防风氏却迟迟未到。
大禹震怒,在防风氏赶到后,便命人将其绞杀,罪名就是不听召唤、不尊王权。
但其实,防风氏并不是有意迟到的,而是因为中途遇上了水患,他带着族人停下脚步参与了治水,等到水灾过去,他才姗姗来迟。
这其实是很好解释的事情,他不仅无过,甚至有功,但大禹却不由分说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下令将防风氏的首领杀死。
这防风氏族能服气才有鬼了,之后龃龉就一直存在,大禹对于防风氏的控制也逐年下降。
“刚好听说过,不过你应该不止想说这一点吧。”
陈清淮点了点头:“防风氏善治水,鲧禹治水是在黄河流域,但防风氏的部落位于长江流域,长江水域的水灾,多是防风氏出手挽救,他们治水虽不如大禹有名,却也是功在百姓,在当时,防风氏的威信并不低。”
但也因为这点,其他九州的首领都胆寒于大禹的手段,这也直接促成了大禹九州王的称号。
上古手段野蛮,按照讲究礼法的后世,大禹早就被人喷死了,可在上古,力量和权势就是王道,他杀了防风氏,不仅巩固了王权,甚至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落地。
“说起来有一点很值得注意。”
张则灵疑惑:“哪一点?”
“关于夏朝的王权建立,虽然是历史讲烂了的东西,但如果不是禹启父子讲好的,那么接棒王权的,应该是东夷部落的伯益才对,他在治水之上,亦是功劳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