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这个时候,机括声终于停止。但方云却依旧盯着白纸八角灯,他的心神沉浸在这股杀伐气息中,脑海里则不断的浮现着这四句诗。
方云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四句诗,可不简单!——这是方云的第一感觉。
大周文武分治,武不问文事,文不问武事。不过,这一千多年来,五荒战事不断,儒家早已不再是置之事外的态度了。而武将们对儒家也开始颇有微辞。
文武自古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天大的道理,几千年都不会变!
白纸灯笼上的这句诗,正代表着近些年来,在朝廷里开始抬头的,文武之间的一种摩擦。
这最后一关的考题,表面看,是考究学生的诗词功夫,但更深一层次,是让文试中脱颖而出的,最优秀的士子摆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上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即学文又学武。这最后一关,分明就让这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元宵节,每次结束后。当天文试的题目就会被流传出去。这道题目,若是正常的做下去,儒家、兵家必然要得罪一个。无论哪一个,对于家里来说,都是祸不是福。我必须得好好思量才行!”
方云心里沉重,知道这次奖励的域外星辰铁,开始变得烫手了。
“方云,你有一炷香的时间,将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出。”
幕布后,那道威严的人影开口道。声音一落,便有一名太监从幕布后转出,将一柱刚刚点燃的檀香插在香炉里。
听到这声音,方云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传说中,当朝太傅年轻时,曾经耽于游乐。他最喜欢就是下象棋。时间一长,学问功课也不做了,终于招来了其母的怒火。将他最爱的象棋丢入渌水河中。太傅眼睁睁地看着棋子沉入河底,心如刀绞。不由放声大哭。回到家里,一连数天痴痴的坐着,像了魂一样。落在其母眼中又是生气又是生疼,于是含着泪对儿子说:“好男儿应该胸怀大志,怎么能让几颗棋子贻误终身。”
看到母亲落泪,太傅终于幡然醒悟,从此不再下棋,专心致志读书。这才有了后来的位封三公,桃李满天下。
这件事情,太傅曾在某个场合,偶然提及。知道的人不多。方云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得知了这个小故事。当时也没有在意。此时,看到这四句诗,这个故事立即浮现脑海。
“莫非,这位主考官是当朝太傅?!!”
第四十一章 三公笔墨
方云震惊地抬起头来,幕布后,灯火摇曳,那人一动不动,目光似乎也在注视着方云。心中一动,方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抓过墨条,在砚台里细细磨了会,方云提起细毛笔,蘸了蘸,立刻在白纸八角灯空白的另外两面,写下几句诗:“车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三川逐浪流。”【注:古代象棋,象通相,指代丞相】这两句诗承前启后,顺应前面的杀伐意境。接着方云又蘸了蘸墨,笔势一转,在另两面写下了尾联:“炮声一响天地震。”
“忽然惊起稚龙愁。”
这两句一出,整个诗句的意境再次变化。方云巧妙的以“惊起”二字,表明这只是一场梦。如此一来,这首诗就变成了一首单纯的咏梦诗了,无形的化解了那股文武抉择的意境。
“大人,学生已经做完了。”
放下毛笔,方云对着幕布后的人影,拱了拱手道。此时,香炉里的檀香,才燃烧不到一半。方云声音才落,刚刚那名太监再次出现,提起八角白纸灯,扫了一眼,不由赞道:“公子写得好一手书法!”
方云的字,飘逸洒脱,透露出一股拘束不住的灵气,似乎要化为云气,震纸而出。这些,都是方云前世习文所练就的。
“公公谬赞了。”方云抱了抱拳。
这名太监点点头,提着八角白纸灯笼走入了幕布后。方云偷偷看了一眼,只见幕布后的人影,接过了八角灯,似乎正在打量。
“哈哈哈,好一个‘惊起稚龙愁’……”
幕布后,那人瞧了一眼,突然大笑起来。笑罢,突然起身,大袖飘飘,转身离去……
“公子,恭喜了!你过关了。”
幕布后的黑影离开后,那名太监再次转了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幅画卷:“这是这次的奖励,因为你第一个到。所以这副三公的手迹,就归您了!至于人皇的奖励,会送到四方侯府的。”
“有劳公公了。”
方云接过画卷,也没打开,拱了拱手。直接转身走了出去。
“嗯。还有其他人进入最后一关了!”
方云跨出殿门的时候,看到另外二个相邻的偏殿里,也亮起了灯火。帷幔垂下,隐约可看到两个削瘦的身影,正在里面接受考试。
“这次文试的第二、三名,应该就出在这两人身上了,就是不知道是京中哪两位士子。”
方云没有多逗留,转身走了出去。
文试第二十七关,帷幔里静悄悄的。一双双目光注射着下一关的入口。当方云出现在门口的时候,这些目光便全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迅速扫了一圈,就落在了方云背后,那里,一根画卷斜斜的伸出了出来。
咝!
八名士子死死地盯着方云手里的画卷,呼吸变得沉重。这次元宵御宴,不得带任何东西进入宫内。方云手中的画卷,到底是从哪来的,想都不用想就知道。
方云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四句诗,可不简单!——这是方云的第一感觉。
大周文武分治,武不问文事,文不问武事。不过,这一千多年来,五荒战事不断,儒家早已不再是置之事外的态度了。而武将们对儒家也开始颇有微辞。
文武自古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天大的道理,几千年都不会变!
白纸灯笼上的这句诗,正代表着近些年来,在朝廷里开始抬头的,文武之间的一种摩擦。
这最后一关的考题,表面看,是考究学生的诗词功夫,但更深一层次,是让文试中脱颖而出的,最优秀的士子摆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上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即学文又学武。这最后一关,分明就让这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元宵节,每次结束后。当天文试的题目就会被流传出去。这道题目,若是正常的做下去,儒家、兵家必然要得罪一个。无论哪一个,对于家里来说,都是祸不是福。我必须得好好思量才行!”
方云心里沉重,知道这次奖励的域外星辰铁,开始变得烫手了。
“方云,你有一炷香的时间,将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出。”
幕布后,那道威严的人影开口道。声音一落,便有一名太监从幕布后转出,将一柱刚刚点燃的檀香插在香炉里。
听到这声音,方云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传说中,当朝太傅年轻时,曾经耽于游乐。他最喜欢就是下象棋。时间一长,学问功课也不做了,终于招来了其母的怒火。将他最爱的象棋丢入渌水河中。太傅眼睁睁地看着棋子沉入河底,心如刀绞。不由放声大哭。回到家里,一连数天痴痴的坐着,像了魂一样。落在其母眼中又是生气又是生疼,于是含着泪对儿子说:“好男儿应该胸怀大志,怎么能让几颗棋子贻误终身。”
看到母亲落泪,太傅终于幡然醒悟,从此不再下棋,专心致志读书。这才有了后来的位封三公,桃李满天下。
这件事情,太傅曾在某个场合,偶然提及。知道的人不多。方云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得知了这个小故事。当时也没有在意。此时,看到这四句诗,这个故事立即浮现脑海。
“莫非,这位主考官是当朝太傅?!!”
第四十一章 三公笔墨
方云震惊地抬起头来,幕布后,灯火摇曳,那人一动不动,目光似乎也在注视着方云。心中一动,方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抓过墨条,在砚台里细细磨了会,方云提起细毛笔,蘸了蘸,立刻在白纸八角灯空白的另外两面,写下几句诗:“车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三川逐浪流。”【注:古代象棋,象通相,指代丞相】这两句诗承前启后,顺应前面的杀伐意境。接着方云又蘸了蘸墨,笔势一转,在另两面写下了尾联:“炮声一响天地震。”
“忽然惊起稚龙愁。”
这两句一出,整个诗句的意境再次变化。方云巧妙的以“惊起”二字,表明这只是一场梦。如此一来,这首诗就变成了一首单纯的咏梦诗了,无形的化解了那股文武抉择的意境。
“大人,学生已经做完了。”
放下毛笔,方云对着幕布后的人影,拱了拱手道。此时,香炉里的檀香,才燃烧不到一半。方云声音才落,刚刚那名太监再次出现,提起八角白纸灯,扫了一眼,不由赞道:“公子写得好一手书法!”
方云的字,飘逸洒脱,透露出一股拘束不住的灵气,似乎要化为云气,震纸而出。这些,都是方云前世习文所练就的。
“公公谬赞了。”方云抱了抱拳。
这名太监点点头,提着八角白纸灯笼走入了幕布后。方云偷偷看了一眼,只见幕布后的人影,接过了八角灯,似乎正在打量。
“哈哈哈,好一个‘惊起稚龙愁’……”
幕布后,那人瞧了一眼,突然大笑起来。笑罢,突然起身,大袖飘飘,转身离去……
“公子,恭喜了!你过关了。”
幕布后的黑影离开后,那名太监再次转了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幅画卷:“这是这次的奖励,因为你第一个到。所以这副三公的手迹,就归您了!至于人皇的奖励,会送到四方侯府的。”
“有劳公公了。”
方云接过画卷,也没打开,拱了拱手。直接转身走了出去。
“嗯。还有其他人进入最后一关了!”
方云跨出殿门的时候,看到另外二个相邻的偏殿里,也亮起了灯火。帷幔垂下,隐约可看到两个削瘦的身影,正在里面接受考试。
“这次文试的第二、三名,应该就出在这两人身上了,就是不知道是京中哪两位士子。”
方云没有多逗留,转身走了出去。
文试第二十七关,帷幔里静悄悄的。一双双目光注射着下一关的入口。当方云出现在门口的时候,这些目光便全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迅速扫了一圈,就落在了方云背后,那里,一根画卷斜斜的伸出了出来。
咝!
八名士子死死地盯着方云手里的画卷,呼吸变得沉重。这次元宵御宴,不得带任何东西进入宫内。方云手中的画卷,到底是从哪来的,想都不用想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