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信柯,你好了没?”潞城院落,一个女子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往外走,见人还不出来,就有些急了。
“安山兄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孟信柯快走了两步,出了家门,沈伯远拄着拐站在车旁,孟信柯看了他一眼,拉开车门,坐上驾驶位置:“你这身衣服不错,新做的吧,看着挺精神。”
沈伯远只略点了下头,「嗯」了一声,忍不住从怀里拿出小纸条,反复又看了几遍。
孟夫人替他问孟信柯:“查好车次了吗?”
孟信柯说:“可不吗,路上不堵,二十多分钟到,咱们已经提前一个多小时了。”
说着,车已经驶出去一大截了,路上行人多车也多,还有很多报童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大声喊:“我们胜利了!他们回家了!”
一片欢欣鼓舞。
他们很快到了车站,人多得不像话,孟信柯说:“全城的人都在了。”
沈伯远几人挤到了最前面,有不少车展工作人员拦着,生怕大家太激动挤下站台。
终于熬过了一个小时,列车呼啸着驶入车站,车厢里,车站上,大家都沸腾了,很多人从车窗探头出来,也不管能不能看见,都热烈地打着招呼。
车停了,沈伯远紧攥着写有车厢号码的纸片,一眼不眨地盯着,乌央乌央的人提着大包小包走下来,和家人抱在一起。
人渐渐少了,整个车厢都清空了,他们始终没见到自己在等的人。
孟夫人问:“是不是临时换了车厢,咱们去找找。”
孟信柯说:“可能是,咱们顺着往前找吧。”
几人就挨个找,问乘务员知不知道这个人,直走到二号车厢,一个人年轻人正好下车,听到了问话,停在他们身边,迟疑了一下,问:“你们……在找苏柚白?”
沈伯远一怔,赶快说:“是,我们在找他,你认识他?”
那人抿了抿唇,问:“他……他是我们大队队长,你们是他的亲人吗?”
孟信柯与夫人相觑一刻,眼中都有喜色,连忙接道:“对,我们是他的亲人。请问他在这辆车上吗?”
那人沉默着,眼眶却红了,他没说话,只是脱下了帽子。
深吸了一口气,他说了第一句话:“抱歉。”
众人心沉了下去。
那人低头,不敢看他们,继续说了下去:“抱歉,我……我没能把白队带回来。”
沈伯远没听明白,他神色迷茫,问:“什么意思?”
那人话语已经哽咽,只是重复道:“抱歉。”
他将一个布包交给他们:“这是白队的……遗物,我……真的抱歉。”
沈伯远眼底一片麻木,用一种陌生的眼神望着面前的人,仿佛他说的每个字,他都听不懂。
那个人说,自己叫卫长林,和苏柚白是战友,一九四四年最后一场攻防战,敌人背水一战,战斗格外激烈,卫长林的战机被敌军包围,好不容易冲破封锁线,又被敌人拼死拦截,对方都是不要命的,这个打法分明就是想同归于尽。
卫长林咬紧牙关,已抱死志,敌军向他俯冲过来那刻,他已经做好爆燃的准备,就在这时,从旁边突然冲过来一架战机,替他挡住了战火,像拦在死神面前的一双手。
“白队,你说我娘,她现在还好吗,我和我哥都上了战场,她会不会想我们想到睡不着啊?”
“白队,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娘之前种了好几亩玉米,每年收成都特别好,等回去我邮寄给你啊。”
“白队,咱们快回家了,你说我带什么东西回家比较好啊,这破地方也没个特产。”
“你啊,全须全尾的回去,你娘就很开心了。”
“真好,打完就回家,哈哈哈,不过真能这么顺利吗?”
“傻,当然能了。”
傻瓜。
——
“白队,我去了你的家乡,你家乡一切安好,朋友亲人都安好。我给你带了玉米,你多吃一点啊。”
“白队,你以前还开过工厂啊,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白队,我们建国了,街上人真多啊,阅兵的时候,我们空军第一战队站在最前面!哈哈哈,可帅了!”
“白队,新制服到了,我多做了一身,给你送到家里去了。”
“白队,我想你了。”
——
千禧年七月,家家户户都在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外面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潞城如今已经是名城了,因为名人故居、遗址多,游客络绎不绝。不过,有这么一座老宅,虽说也是名人故居,但游人极少,里面宅院破败,杂草丛生。
听说这里曾经诞生了三位有名的实业家,也有人说是司令官军事家,说得多了,也没个准确的,渐渐也就不再谈起了。
这日,门前停了一辆轿车,司机推着一位年迈的老者进了院子。
他坐着轮椅,炎炎夏日还披着薄毯,可见身体已经不大好了,司机姓陈,这些年做老者家里的管事,很是细心认真。
“您怎么想着到这里来?”小陈和老者一起望着破旧的宅院,难免有些疑惑,毕竟千里迢迢。
老者没有回答,只是说:“辛苦你,推我去后院转转吧。”他嗓音沙哑,语速很慢。
后院和前院一般无二,小陈也不知老者要转什么,直到他们在几株向日葵前面停下来。
“安山兄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孟信柯快走了两步,出了家门,沈伯远拄着拐站在车旁,孟信柯看了他一眼,拉开车门,坐上驾驶位置:“你这身衣服不错,新做的吧,看着挺精神。”
沈伯远只略点了下头,「嗯」了一声,忍不住从怀里拿出小纸条,反复又看了几遍。
孟夫人替他问孟信柯:“查好车次了吗?”
孟信柯说:“可不吗,路上不堵,二十多分钟到,咱们已经提前一个多小时了。”
说着,车已经驶出去一大截了,路上行人多车也多,还有很多报童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大声喊:“我们胜利了!他们回家了!”
一片欢欣鼓舞。
他们很快到了车站,人多得不像话,孟信柯说:“全城的人都在了。”
沈伯远几人挤到了最前面,有不少车展工作人员拦着,生怕大家太激动挤下站台。
终于熬过了一个小时,列车呼啸着驶入车站,车厢里,车站上,大家都沸腾了,很多人从车窗探头出来,也不管能不能看见,都热烈地打着招呼。
车停了,沈伯远紧攥着写有车厢号码的纸片,一眼不眨地盯着,乌央乌央的人提着大包小包走下来,和家人抱在一起。
人渐渐少了,整个车厢都清空了,他们始终没见到自己在等的人。
孟夫人问:“是不是临时换了车厢,咱们去找找。”
孟信柯说:“可能是,咱们顺着往前找吧。”
几人就挨个找,问乘务员知不知道这个人,直走到二号车厢,一个人年轻人正好下车,听到了问话,停在他们身边,迟疑了一下,问:“你们……在找苏柚白?”
沈伯远一怔,赶快说:“是,我们在找他,你认识他?”
那人抿了抿唇,问:“他……他是我们大队队长,你们是他的亲人吗?”
孟信柯与夫人相觑一刻,眼中都有喜色,连忙接道:“对,我们是他的亲人。请问他在这辆车上吗?”
那人沉默着,眼眶却红了,他没说话,只是脱下了帽子。
深吸了一口气,他说了第一句话:“抱歉。”
众人心沉了下去。
那人低头,不敢看他们,继续说了下去:“抱歉,我……我没能把白队带回来。”
沈伯远没听明白,他神色迷茫,问:“什么意思?”
那人话语已经哽咽,只是重复道:“抱歉。”
他将一个布包交给他们:“这是白队的……遗物,我……真的抱歉。”
沈伯远眼底一片麻木,用一种陌生的眼神望着面前的人,仿佛他说的每个字,他都听不懂。
那个人说,自己叫卫长林,和苏柚白是战友,一九四四年最后一场攻防战,敌人背水一战,战斗格外激烈,卫长林的战机被敌军包围,好不容易冲破封锁线,又被敌人拼死拦截,对方都是不要命的,这个打法分明就是想同归于尽。
卫长林咬紧牙关,已抱死志,敌军向他俯冲过来那刻,他已经做好爆燃的准备,就在这时,从旁边突然冲过来一架战机,替他挡住了战火,像拦在死神面前的一双手。
“白队,你说我娘,她现在还好吗,我和我哥都上了战场,她会不会想我们想到睡不着啊?”
“白队,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娘之前种了好几亩玉米,每年收成都特别好,等回去我邮寄给你啊。”
“白队,咱们快回家了,你说我带什么东西回家比较好啊,这破地方也没个特产。”
“你啊,全须全尾的回去,你娘就很开心了。”
“真好,打完就回家,哈哈哈,不过真能这么顺利吗?”
“傻,当然能了。”
傻瓜。
——
“白队,我去了你的家乡,你家乡一切安好,朋友亲人都安好。我给你带了玉米,你多吃一点啊。”
“白队,你以前还开过工厂啊,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白队,我们建国了,街上人真多啊,阅兵的时候,我们空军第一战队站在最前面!哈哈哈,可帅了!”
“白队,新制服到了,我多做了一身,给你送到家里去了。”
“白队,我想你了。”
——
千禧年七月,家家户户都在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外面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潞城如今已经是名城了,因为名人故居、遗址多,游客络绎不绝。不过,有这么一座老宅,虽说也是名人故居,但游人极少,里面宅院破败,杂草丛生。
听说这里曾经诞生了三位有名的实业家,也有人说是司令官军事家,说得多了,也没个准确的,渐渐也就不再谈起了。
这日,门前停了一辆轿车,司机推着一位年迈的老者进了院子。
他坐着轮椅,炎炎夏日还披着薄毯,可见身体已经不大好了,司机姓陈,这些年做老者家里的管事,很是细心认真。
“您怎么想着到这里来?”小陈和老者一起望着破旧的宅院,难免有些疑惑,毕竟千里迢迢。
老者没有回答,只是说:“辛苦你,推我去后院转转吧。”他嗓音沙哑,语速很慢。
后院和前院一般无二,小陈也不知老者要转什么,直到他们在几株向日葵前面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