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2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才刚进县城,便是心大如祝明源也有点紧张起来。

  一行人沿着大街往贡院方向赶,一路便看见许多客栈已经挂出了牌子,还有小二在招揽生意,大多是在介绍本店情况,比如可以为考生们提供报信服务啊,或者说加钱可以包接送等等。

  一般会提供这些额外服务的客栈大多都离贡院较远,而那些离得近的,根本不屑于招揽客人,反而是客人要上赶着他们。

  便如此刻,谢良臣他们一路坐着马车往贡院方向去,越是靠近贡院门口的客栈,门前越是没有小二招揽生意,可却照样人来人往生意好得很,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文人打扮。

  贡院就建在离县衙不远处,中间只隔了条街,谢良臣已经来过这里好几次,当然清楚这边算得上是荣县的富人区,可是等问到客栈价格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

  这条街上离贡院最近的客栈,走路到贡院要不了一刻钟,可房价也贵,一间上房每天的住宿费是200文,至于吃饭则另算。

  200文,也就是说在这里住一天就要差不多20升稻谷,住一个月就要6两银子。

  他们表示太贵了,掌柜却道:“客官可别嫌贵,咱们这可是全县最好的客栈了,而且不仅客房住着舒坦安静,那吃的东西也是没得挑,便是那蜀中才有的竹荪,咱们这儿的厨房也有,一道菜用料就得花上好几两银子,说句冒犯的话,那可是宫里的陛下才能吃的好东西,你说吃了陛下才能吃的东西,能考得不好吗?”

  谢良臣本在想要不换一间客栈,却没成想听到掌柜这话,实在忍不住汗了一汗。

  平顶村虽家家户户都在种竹荪,产量也比以前多,不过价格也相应的压低了点,然后谢良臣看着情况,便让他哥不要育种太多。

  左右这东西普通百姓目前都还消费不起,所以宰宰那些权贵富豪也没关系。

  因此他们卖给周掌柜的价格便最终定在了一百文一棵,而且他也主要是发往京城以及省城等地区,像县一级的地方,周掌柜干脆就没想过做这生意。

  因此,虽然平顶村产竹荪,可是本地世面上却很少见到,加之交易都由他哥与货栈交接完成,因此县里也并未有多少竹荪流通。

  现在听掌柜说他们也拿到了货,谢良臣便知这老板或许真是有点背景,想着住在这里或许也不错。

  而那边祝老爷听掌柜吹嘘一通,也心动了,一行人便在客栈住了下来。

  第29章 县试

  客栈里果然已经住了不少的人,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前来参加县试的考生。

  小二把他们领到二楼,谢良臣跟他爹谢石头住了一间房,祝明源则在他隔壁, 他爹祝老爷则是另外住了一间。

  安顿下来后,谢良臣便翻开书开始看,谢石头怕打扰儿子就去了大堂,结果谢良臣还没看多久,祝明源就来敲门了。

  他见谢良臣在看书,由衷佩服道:“良臣你还真的心态好得很, 才刚来第一天,竟也能看得下去。”

  谢良臣翻过一页,头也不抬, “那要不然呢?”

  祝明源顺势坐到桌边,语气里全是跃跃欲试:“咱们不如出去逛逛, 说不定还能结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听到些消息。”

  “打听消息?”谢良臣抬眼看他,“还有什么消息好打听?县令的为人和喜好,这几年咱们不是都清楚了吗?”

  如今的县令是个实干派, 也因此, 这三年的县试都只有三场, 而往年有时是四场。

  具体几场虽都是由县令决定,不过从对方历来的作为看, 这个县令显然是个做事干练简洁的,而且为人中正, 取士也多看中对方的基本功, 这个偏好在过去三年间已经十分明显了。

  祝明源见他不为所动, 有点悻悻, 吐槽道:“你就真不想上街去逛逛?这县城咱们可是难得才来一趟。”

  古代交通不便,坐车更是受罪,因此非必要几乎很少有人出远门,而洛河镇并不是什么大镇,自然比不上这里繁华,也比不得这里有趣。

  可再有趣那也是在祝明源眼里,在谢良臣看来,不管是县城也好,村镇也罢,都一样的无聊,再有趣还能比得过前世他见过的那些?

  于是他仍旧坚定拒绝:“不想。”

  看他是真一点也不想出去玩,而且自己这么打扰他,他也能看得进去书,祝明源开始有点羡慕了。

  他其实也不是真想出去玩,实在是心里有些发慌,静不下来,所以有点躁动。

  见他赖在这里不走,谢良臣看出些他的心思,道:“你这是紧张了?”

  被他点破,祝明源也不装了,叹口气:“我爹都跟来了,我能不紧张吗?你是不知道,他出门前还跟相熟的人家自夸来着,说我过县试肯定没问题,这你说我要是没过,可不就丢大人了吗?”

  考前综合征,真是亲切的词。

  谢良臣知道这种事只劝是没用的,干脆把自己的笔墨给他,道:“要静心很容易,你只管忙起来,脑子不去想贡院考试的事,心里也就不慌了。”

  祝明源看了看他,果真撩起袖子提笔写字,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半个时辰,两人一句话都未说,可屋内气氛却沉静得很。

  谢石头已经跟掌柜定好的饭菜,这里的饭菜也不便宜,他们不过要了两个炒素菜并四个馒头,却要价100文,这也就是说,就算他们一天三顿都这么吃,一个月也得花9两银子!

  虽然他家现在每年的收入也不少,可才来县城一趟就要花快20两,而且这路上的车马费还没算,是借了祝家的光。

  要是以后儿子再去府城、省城考试,那岂不是要花更多的钱?

  他想着自己左右没事,要不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到街上找些活计来干,就算能补贴点食宿费也好。

  正想跟儿子商量这事,推门却见祝家公子正在屋里写字,他一时有些愣,跨进屋的脚又收了回来,看了看房号,见确实是他们的房间,这才重新走了进去。

  听见声音,祝明源这才恍然自己已经留了许久,而且还用掉别人好些笔墨,有点不好意思,“谢大叔,你回来了。”

  看他这傻里傻气的样子,谢石头在心中摇头,不知道为什么,这祝公子老爱缠着他儿子,要不是知道两人没什么,他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看上狗剩了。

  “爹,你刚才干什么去了?”谢良臣见他回来,顺口就问了一句。

  祝明源见他们父子说话,自己一个外人不好久留,便告辞道:“良臣,今日听你一席话,我心里安定不少,明天我再带上东西来这儿与你一块读书,今日多有叨扰了。”

  前头的话是对谢良臣说的,最后一句则是对谢石头说的。

  听他说明天还要来,谢石头就知这一个月估计两人都要一起读书,那他也不必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客栈不安全,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听说他爹要去码头给人扛沙包,谢良臣直接否定道:“那地方的活都是苦力活,挣不到几个钱不说,还容易把身子弄坏了,爹你就在客栈住着就是,要是没事便到大堂与人闲谈也行。”

  就知道儿子会拒绝,谢石头就不是个闲得住的,再说前半辈子穷惯了,有钱了也舍不得花,更觉得在这里呆一个月就是坐吃山空,所以怎么也想找点活干。

  “我跟他们能说得上什么话?那些都是文曲星下凡的大才子,我一个粗人连听都听不懂,哪里聊得来?”

  “那祝老爷呢?”谢良臣也知如今这些文人的习性,平日还好,要是附近有大批同类的人,说话便要开始掉书袋。

  听他说起祝老爷,谢石头可算抓住了机会,眼一亮,道:“祝老爷也没闲着呢,我看他去了好几家县里的布庄,像是打算回去的时候带点新进的布回去。”

  听他说祝老爷如此见缝插针的做生意,谢良臣也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商人本性,怪不得祝家家底如此的厚,想来也是与祝老爷的会做生意脱不开关系。

  只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二人还是没有可比性,毕竟一个是体力活,一个是脑力活。

  于是谢良臣只得继续劝:“爹,咱们只在这里住一个月而已,就是花钱也花不了太多,要是你因为去码头扛沙袋受伤了,咱们人生地不熟,恐怕花的钱还要更多,甚至对方欺你外地人,不给你结工钱怎么办?”

  这也是确实是个问题,毕竟码头上客船往来匆匆,搬货卸货也不是每日都能做的营生,要是不认识把头,对方想黑吃黑,就谢石头一个人还真没什么办法。

  听儿子这么说,谢石头泄了气,只是还是有点不太甘心。

  见他神情萎靡,谢良臣觉得给他找点事干也行,便道:“这样吧,我每日都会练字,从今天起,我就把练笔的内容换成四书五经,等我写好了,你再把它们装订好,然后卖去书店。”

  其实谢石头主要还是心疼钱,听说有这个法子能挣钱,他又开心了些,问道:“那我该卖去哪家书店呢?”

  谢良臣抽出一张自己写的字,“你可以拿着我的字去问,看哪家愿意收,你选其中价格最高的那一家就行。”

  这样一来,他爹光是找书店就得花几天的时间,然后自己趁着每日练字的时候抄书,一个月时间,至少也能写出两本来了。

  如此既能安抚谢石头,又能复习书上内容,更因为交稿的紧迫感,还能再试着提提写字的速度,也算是一举三得了。

  解决了他爹的事,祝明源果真之后每天都到他屋里来一起看书,两人时不时还会就书中的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二月初九,贡院大门开。

  因为进场要先搜身,因此所有考生都要提前一个时辰到场。

  卯时初刻,谢良臣与祝明源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往贡院去,因为天还没亮,所以两人手上都提着灯笼。

  二月的天仍十分的冷,古代防寒的衣服不过棉衣、夹衣再就是皮衣和裘裳,两人身上穿的便是棉衣,只是不怎么能挡得住春寒,因此也都微微缩着脖子,就怕冷风往衣领里头灌。

  住得近果然有好处,谢良臣与祝明源走了不到一刻钟便到了贡院,而此刻礼房前还没有多少人。

  因为到得早,所以两人也排在了前头,手上的灯笼交给谢石头和祝老爷,两人则背着书箱准备入场。

  随着队伍的移动,终于轮到他们俩。

  谢良臣把自己的考牌和证明身份的文书交给对方,等比对过描写他身材样貌的小像,搜子也检查过他身上没有夹带,书箱里也只有笔墨砚和吃食后,就把他放了进去。

  进来后就好多了,只是他们还要在县令和教谕等官员的带领下拜孔圣人,所以要先等在房中,不过到底不用跟排在后头的那些人一样吹冷风了。

  上过香,拜过孔圣人,谢良臣终于被领到了自己的号房。

  说是号房,其实根本算不上房子,因为它基本就像前世职场剧里的那种格子间,只不过这格子间不是前头有挡板,而是挡板在后头,然后左右也是砖墙,只前面是敞开的。

  并且这号房是连成了一整排,然后每隔几米是另一排号房的后墙壁,两排之间是过道,这是为了考官巡考用的。

  进了号房便不可再出来,谢良臣把书箱放下,然后拿布擦了擦桌案,取出笔墨放好,等待考官发卷。

  等所有考生全部入号房就坐,县衙的衙役便举了牌灯,再将考题贴在板上在场内向众人展示后,考试正式开始了。

  发下来的考卷是由官府统一印发的,上面有特定的格式,即用红线标了横纵的格道,有点像前世那种一格一格的作文本子,每页十数行,每行约可写20余字。

  之所以会这么安排,一是为了控制考生们写字尽量大小差不多,二就是为了方便计数。

  因为在有些题目上,考题的答案是有字数要求的,而要让阅题官们一个个数考生到底写了多少字,实在太难了,但是有了这样的格子就能让阅卷官一目了然。

  除了答卷,每个考生还有两张稿纸,只不过稿纸也需写好抬头,字迹亦要工整不可超出界限,等考试完毕,稿纸需与正卷一并上交,以备后查。

  谢良臣拿到卷子,先检查了一下有没有漏发或者错印,见一切正常,这才开始研墨,准备答题。

  第一天考试的题目不算难,不过题量比较大,绝大部分都是帖经,再就是墨义,其中考试内容也仅为四书中的两篇,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任选其二。

  此刻天还未大亮,因为每场考试都是当天交卷,所以并不会给蜡烛,谢良臣见光线还不太够,便只审题,等太阳终于升起来了,他才揉了揉手腕开始提笔作答。

  帖经考试内容与现代的填空题类似,也就是挑出书内句子,然后盖住其中一行或者空出几个字,然后让考生补充完整。

  这种题没有什么技巧和难度,基本就是考记诵,而因为本县县令喜欢基础扎实的考生,因此帖经的题目不算少,且多是让填写上下文句子,而非几个词。

  谢良臣这六年来几乎主要就在背这几本书了,因此对他来说并不难,他只要注意字迹工整,不要有涂改就行。

  写完帖经的题目,剩下的便是几道墨义题。

  所谓墨义,即考官从书里挑出一段话,然后让考生解释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这段话的圣人想传达什么思想。

  这有点类似现代的阅读理解,只不过阅读的不是一整篇文,而只是一段话。

  这里考察的是考生在读书时是不是只图死记硬背,而自己背了些什么却根本不知道,也就是考生不仅要能熟读背诵,还要能串讲。

  这第一场的考试内容,算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而且越是准确,越是得分高。

  谢良臣才刚过午时便已将所有题目写完,此刻正在检查,等确认过没有问题后,他才将其放到一边等着晾干。

  书箱里还放着两个馒头,这是他的午餐,原本他想吃完再交卷,可是因着天气太冷,馒头已经凉透,他摸了摸肚子,觉得说不定吃了还要更冷,干脆收拾东西,准备交卷。

  考试时间才堪堪过了一半,他就要交卷了,给他卷子糊名的衙役忍不住看了他好几眼,至于考场内,他这里的动静一传出来,各处翻动纸上的声音明显大了不少,显然不少人都有点慌乱了。

  出了考场,谢良臣发现他爹竟还等在外头,有点无奈。

  他们是早就说好了的,现在天冷,而且他们也不会留在贡院过夜,最多也就坐上一天就能出来,不必在外头等着,哪知谢石头却这么固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