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而且这个隐情,说不定还跟青山有关。
幸好他这些天没闲着,周青柏想,到处乱逛认脸熟还是有用的,否则他就该错过这信息了。
“走。”周青柏说:“我们绕过去听听。”
烧烤店之间是用两侧遮挡的大号棚伞分割出来的,中间用一张朴素的蓝绿条纹塑料布隔开。周青柏和裴佑顺着路灯后的暗处绕了个小圈,从另一条路走到了隔壁家店面,就坐在跟那桌一塑料布之隔的位置上。
他们俩点了两份快手炒饭,一边解决晚饭,一边凝神听着另一边的消息。
“什么拨款?”很快有人问道:“李哥,你是不知道点什么内情。”
“不就东山那个项目吗。”被称为“李哥”的中年男人心气儿不顺,又干了杯啤酒,然后抹抹嘴,冷笑一声:“你们以为钱串子他们去干什么了,人家是去享福的!去开开挖机,拍拍照片,人家奖金就到手了!”
酒桌上顿时爆发出一连串骂骂咧咧的脏话,紧接着有人心里不平衡,酒瓶子叮当乱响,期间夹杂着几句很混乱的方言。
这声音听起来太乱,对方的方言又说得极快,周青柏皱了皱眉,想要冒险往那边再凑一凑,好听得更清楚一点。
只是他刚一挪凳子,裴佑就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
“他说:‘真的假的,李哥,刘总又不是做慈善的,凭什么他们不干活就拿钱。’”裴佑翻译道。
“嗯?”周青柏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你能听懂方言?”
裴佑喝了一口炒饭自带的例汤,轻轻嗯了一声,说道:“我来这边工作过。”
裴佑的工作性质特殊,单子一来天南海北地飞,时间长了,华夏大地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个语系的方言他都略知一二。
另一边,酒后的抱怨场还在继续。
当着周青柏的面时,这些人八棍子打不出来一个屁,活像是穿一条裤子的,防周青柏就像防贼。
但在这样“私密”且“主场”的地方,他们就没那么谨慎了,抱怨也好还是不满也好,仗着酒劲儿什么都敢往外说。
塑料布另一边的喧闹还在继续,那个被称为“李哥”的中年男人大概对这件事积怨颇深,骂骂咧咧的没个完,期间夹着那么一星半点的有用信息。
“青山一年往那拨好几百万,咱们刘总光吃那一个项目,就他妈能吃一辈子!”李哥喝了口闷酒,咬牙切齿地说:“人家钱串子溜须拍马,跟刘总关系好,背后汤都不知道喝了多少了。”
一个项目,周青柏想,他又听见这个词儿了。
看来这件事不是个秘密——或者说,应该是一个在某几个圈子里人人心知肚明的秘密。
他正想问问裴佑能不能听出点线索,可一抬头,就见裴佑的脸色很不好看。
“怎么了?”周青柏嘴唇动了动,用气声问他:“这什么项目?”
“今年里,东山只有一个项目。”裴佑微微垂下眼,脸色忽然变得很严肃:“——是所学校。”
“学校?”周青柏对青山的对外业务不太熟练,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什么特别的?”
“是公益类学校。”裴佑说:“这不是东江自己的项目,而是他们资助出去的公益项目。”
在某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为了在本地打好名声,或多或少会捐赠一些公益项目。
大到修桥铺路,小到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既能得个好名声,又能合理避税,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手段。
东江每年的财报上也有这部分,跟其他企业那种花样百出的捐赠不一样,近几年来,东江一直以来的公益捐赠都相当简单粗暴——就是在渭南周边各地里修希望小学。
他们以每年三到四座小学的标准审批公益项目,申请通过后,这笔“捐赠”的钱,则当然要在盈利里面扣除出去。
其实裴佑看过东江这部分的财报,从企业角度来说,东江的公益支出有点过高,已经超出了避税上额,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但裴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周苍山,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从刘新的父亲那就传下来的传统——老一辈的退伍军人对家乡有出奇反哺情怀,于是在做公益这方面很不小气,在东江被青山接手之前,就是年年捐款,年年修路。
后来东江被青山收购,但周老爷子对故友这点善心还是非常赞同,于是这个传统就这样一直保留下来,一直没有更改过。
周青柏听裴佑三言两语解释完其中关窍,然后咽下了一口炒饭。
“唔……”周青柏喝了口汤,说道:“你之前没注意这个吗?”
以周青柏对裴佑的了解,他不像是那种得到答案就会放过异常情况的人,他心很细,所以查账的时候也大多会仔细梳理一遍其中的问题。几座学校不是小事,以裴佑的工作习惯,就算是周苍山那有原因可以解释,裴佑也会去实地考察一圈,看是不是有公款挪用的情况。
“这就是我要说的。”裴佑轻声说:“在东江的这部分财报里,这些公益项目不是他们私人捐赠承建的,而是有官方合作的。”
周青柏手一顿,转过头看向他。
“你是说……”
“对。”裴佑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未竟之意:“在这部分项目资料里,东江不但有工程启动照片和报告,还有全套的公益组织证明和政府合作文件。”
幸好他这些天没闲着,周青柏想,到处乱逛认脸熟还是有用的,否则他就该错过这信息了。
“走。”周青柏说:“我们绕过去听听。”
烧烤店之间是用两侧遮挡的大号棚伞分割出来的,中间用一张朴素的蓝绿条纹塑料布隔开。周青柏和裴佑顺着路灯后的暗处绕了个小圈,从另一条路走到了隔壁家店面,就坐在跟那桌一塑料布之隔的位置上。
他们俩点了两份快手炒饭,一边解决晚饭,一边凝神听着另一边的消息。
“什么拨款?”很快有人问道:“李哥,你是不知道点什么内情。”
“不就东山那个项目吗。”被称为“李哥”的中年男人心气儿不顺,又干了杯啤酒,然后抹抹嘴,冷笑一声:“你们以为钱串子他们去干什么了,人家是去享福的!去开开挖机,拍拍照片,人家奖金就到手了!”
酒桌上顿时爆发出一连串骂骂咧咧的脏话,紧接着有人心里不平衡,酒瓶子叮当乱响,期间夹杂着几句很混乱的方言。
这声音听起来太乱,对方的方言又说得极快,周青柏皱了皱眉,想要冒险往那边再凑一凑,好听得更清楚一点。
只是他刚一挪凳子,裴佑就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
“他说:‘真的假的,李哥,刘总又不是做慈善的,凭什么他们不干活就拿钱。’”裴佑翻译道。
“嗯?”周青柏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你能听懂方言?”
裴佑喝了一口炒饭自带的例汤,轻轻嗯了一声,说道:“我来这边工作过。”
裴佑的工作性质特殊,单子一来天南海北地飞,时间长了,华夏大地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个语系的方言他都略知一二。
另一边,酒后的抱怨场还在继续。
当着周青柏的面时,这些人八棍子打不出来一个屁,活像是穿一条裤子的,防周青柏就像防贼。
但在这样“私密”且“主场”的地方,他们就没那么谨慎了,抱怨也好还是不满也好,仗着酒劲儿什么都敢往外说。
塑料布另一边的喧闹还在继续,那个被称为“李哥”的中年男人大概对这件事积怨颇深,骂骂咧咧的没个完,期间夹着那么一星半点的有用信息。
“青山一年往那拨好几百万,咱们刘总光吃那一个项目,就他妈能吃一辈子!”李哥喝了口闷酒,咬牙切齿地说:“人家钱串子溜须拍马,跟刘总关系好,背后汤都不知道喝了多少了。”
一个项目,周青柏想,他又听见这个词儿了。
看来这件事不是个秘密——或者说,应该是一个在某几个圈子里人人心知肚明的秘密。
他正想问问裴佑能不能听出点线索,可一抬头,就见裴佑的脸色很不好看。
“怎么了?”周青柏嘴唇动了动,用气声问他:“这什么项目?”
“今年里,东山只有一个项目。”裴佑微微垂下眼,脸色忽然变得很严肃:“——是所学校。”
“学校?”周青柏对青山的对外业务不太熟练,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什么特别的?”
“是公益类学校。”裴佑说:“这不是东江自己的项目,而是他们资助出去的公益项目。”
在某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为了在本地打好名声,或多或少会捐赠一些公益项目。
大到修桥铺路,小到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既能得个好名声,又能合理避税,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手段。
东江每年的财报上也有这部分,跟其他企业那种花样百出的捐赠不一样,近几年来,东江一直以来的公益捐赠都相当简单粗暴——就是在渭南周边各地里修希望小学。
他们以每年三到四座小学的标准审批公益项目,申请通过后,这笔“捐赠”的钱,则当然要在盈利里面扣除出去。
其实裴佑看过东江这部分的财报,从企业角度来说,东江的公益支出有点过高,已经超出了避税上额,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但裴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周苍山,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从刘新的父亲那就传下来的传统——老一辈的退伍军人对家乡有出奇反哺情怀,于是在做公益这方面很不小气,在东江被青山接手之前,就是年年捐款,年年修路。
后来东江被青山收购,但周老爷子对故友这点善心还是非常赞同,于是这个传统就这样一直保留下来,一直没有更改过。
周青柏听裴佑三言两语解释完其中关窍,然后咽下了一口炒饭。
“唔……”周青柏喝了口汤,说道:“你之前没注意这个吗?”
以周青柏对裴佑的了解,他不像是那种得到答案就会放过异常情况的人,他心很细,所以查账的时候也大多会仔细梳理一遍其中的问题。几座学校不是小事,以裴佑的工作习惯,就算是周苍山那有原因可以解释,裴佑也会去实地考察一圈,看是不是有公款挪用的情况。
“这就是我要说的。”裴佑轻声说:“在东江的这部分财报里,这些公益项目不是他们私人捐赠承建的,而是有官方合作的。”
周青柏手一顿,转过头看向他。
“你是说……”
“对。”裴佑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未竟之意:“在这部分项目资料里,东江不但有工程启动照片和报告,还有全套的公益组织证明和政府合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