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当然,这是在我分管能源政策之前出现的错误,我也不宜进行评论。”拉尔曼神情严肃地说。从鲁伊斯的回答里,他也知道自己又摆了一个乌龙,说了一些外行话,不过,他觉得自己的专长是在能源经济学方面,是否了解核电技术,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我们应当选择美国的技术或者欧洲的技术。亚洲企业,哪怕是日本的企业,技术水平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也是不能相信的,更别提中国了。”拉尔曼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鲁伊斯解释说:“美国已经放弃了核电设备制造,他们把第三代核电的专利分别卖给了日本人和中国人。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能够建造第三代核电站,不过他们的技术与我们的期望不一致,我们无法评估法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否具有安全性。目前能够提供符合我们要求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相比之下,我们更倾向于采用中国的技术,因为他们已经使用这项技术在中国国内开工建设了4座反应堆,我们认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是更充分的。”
“他们新建的核电站投产了吗?”拉尔曼问。
“还没有。”
“这就是了。既然他们新建的核电站还没有投产,你们凭什么认为他们拥有充分的经验呢?”
“这是和日本人相比而言的,三立制钢所迄今为止还没有建设过任何一座第三代反应堆,他们的技术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具体应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而中国人显然是已经遇到过这些问题的,并且拥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更何况,日本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福岛核电站的泄漏问题,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他们在核电方面的能力?”
“福岛事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已。对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经济学家》杂志上……”
“呃,好吧……”鲁伊斯无语了。外行指挥内行真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但他又不能不接受拉尔曼的指示,因为辛克角核电站的投资,最终是需要内阁拨付的。再说,中方和日方的条件,也的确是各有千秋,在委员会里也有一些委员是支持选择三立制钢所的,拉尔曼的观点并不孤立。
“请安排我分别和中方与日方的谈判代表见面,我要听听他们自己的陈述。”拉尔曼交代说。
“我会尽快安排的。”鲁伊斯恭恭敬敬地应道。
中国核电公司派往英国的谈判团队,有两名负责人,其中一人名叫邓景明,是负责商业事务的,另外一人就是冯林涛,负责的是技术事务。
冯林涛做技术是一把好手,现在已经是全球驰名的核电技术权威。但要说到商业谈判,冯林涛就完全是一个菜鸟了,以他那只擅长于科学计算的头脑,实在理解不了谈判场上的尔虞我诈。
前一段时间,中方团队已经与辛克角核电站项目委员会进行了好几轮接触,谈的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冯林涛在那样的场合里如鱼得水,侃侃而谈,征服了包括鲁伊斯在内的一干英国核电专家。鲁伊斯说项目委员会更倾向于接受中国公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折服于冯林涛的讲述。当然,如果冯林涛介绍的技术不够先进,鲁伊斯他们也不会动心的。
这一次,项目委员会通知中方团队,说英国内阁大臣拉尔曼要与团队会面,邓景明不敢怠慢,马上找到冯林涛,与他商量会谈策略。
“林涛,这次会谈,和前面那几次可大不一样。听鲁伊斯的意思,这个名叫拉尔曼的内阁大臣更倾向于三立制钢所,对我们似乎有些偏见。”邓景明说。
“欧洲人一向如此。”冯林涛说,“他们看不起亚洲人。在亚洲人中间,他们又更相信日本人,而对中国人存在着歧视。鲁伊斯是搞技术出身的,了解国际核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所以对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公正的。你说那位拉尔曼对我们有偏见,我并不觉得意外。”
“但我们必须扭转他的偏见,让他认识到我们的技术才是更先进和更可靠的,三立的技术并不如我们。”邓景明说。
冯林涛轻松地说:“这个也容易吧?我们两家公司的技术指标都放在那里,只要是懂行的人,一看就能知道谁优谁劣。”
邓景明苦笑说:“问题就在这里了。鲁伊斯告诉我说,这个拉尔曼是个完全的外行,别说不懂核电,连水电、火电什么的也弄不清楚。你跟他讲什么热效率、安全系数之类的,他铁定是听不懂的。”
“听不懂?这怎么可能?”冯林涛瞪着眼睛问道,“他不是分管能源的大臣吗,怎么会不懂这些技术呢?”
邓景明说:“这个问题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了,你想想看,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信服?”
冯林涛这回有点犯愁了:“老邓,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只懂技术,其他的东西都弄不懂。跟鲁伊斯他们交流,我没问题。你现在弄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什么大臣过来,我都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好了。”
邓景明说:“我知道你不喜欢那些花里忽哨的东西,但有时候,商业谈判就得是虚实结合,需要有真实的干货,也需要有虚头巴脑的包装。这方面的事情,其实我也是赶鸭子上架,勉强应付一下还可以,跟他们的大臣谈,我心里没把握啊。”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我们应当选择美国的技术或者欧洲的技术。亚洲企业,哪怕是日本的企业,技术水平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也是不能相信的,更别提中国了。”拉尔曼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鲁伊斯解释说:“美国已经放弃了核电设备制造,他们把第三代核电的专利分别卖给了日本人和中国人。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能够建造第三代核电站,不过他们的技术与我们的期望不一致,我们无法评估法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否具有安全性。目前能够提供符合我们要求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相比之下,我们更倾向于采用中国的技术,因为他们已经使用这项技术在中国国内开工建设了4座反应堆,我们认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是更充分的。”
“他们新建的核电站投产了吗?”拉尔曼问。
“还没有。”
“这就是了。既然他们新建的核电站还没有投产,你们凭什么认为他们拥有充分的经验呢?”
“这是和日本人相比而言的,三立制钢所迄今为止还没有建设过任何一座第三代反应堆,他们的技术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具体应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而中国人显然是已经遇到过这些问题的,并且拥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更何况,日本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福岛核电站的泄漏问题,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他们在核电方面的能力?”
“福岛事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已。对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经济学家》杂志上……”
“呃,好吧……”鲁伊斯无语了。外行指挥内行真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但他又不能不接受拉尔曼的指示,因为辛克角核电站的投资,最终是需要内阁拨付的。再说,中方和日方的条件,也的确是各有千秋,在委员会里也有一些委员是支持选择三立制钢所的,拉尔曼的观点并不孤立。
“请安排我分别和中方与日方的谈判代表见面,我要听听他们自己的陈述。”拉尔曼交代说。
“我会尽快安排的。”鲁伊斯恭恭敬敬地应道。
中国核电公司派往英国的谈判团队,有两名负责人,其中一人名叫邓景明,是负责商业事务的,另外一人就是冯林涛,负责的是技术事务。
冯林涛做技术是一把好手,现在已经是全球驰名的核电技术权威。但要说到商业谈判,冯林涛就完全是一个菜鸟了,以他那只擅长于科学计算的头脑,实在理解不了谈判场上的尔虞我诈。
前一段时间,中方团队已经与辛克角核电站项目委员会进行了好几轮接触,谈的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冯林涛在那样的场合里如鱼得水,侃侃而谈,征服了包括鲁伊斯在内的一干英国核电专家。鲁伊斯说项目委员会更倾向于接受中国公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折服于冯林涛的讲述。当然,如果冯林涛介绍的技术不够先进,鲁伊斯他们也不会动心的。
这一次,项目委员会通知中方团队,说英国内阁大臣拉尔曼要与团队会面,邓景明不敢怠慢,马上找到冯林涛,与他商量会谈策略。
“林涛,这次会谈,和前面那几次可大不一样。听鲁伊斯的意思,这个名叫拉尔曼的内阁大臣更倾向于三立制钢所,对我们似乎有些偏见。”邓景明说。
“欧洲人一向如此。”冯林涛说,“他们看不起亚洲人。在亚洲人中间,他们又更相信日本人,而对中国人存在着歧视。鲁伊斯是搞技术出身的,了解国际核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所以对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公正的。你说那位拉尔曼对我们有偏见,我并不觉得意外。”
“但我们必须扭转他的偏见,让他认识到我们的技术才是更先进和更可靠的,三立的技术并不如我们。”邓景明说。
冯林涛轻松地说:“这个也容易吧?我们两家公司的技术指标都放在那里,只要是懂行的人,一看就能知道谁优谁劣。”
邓景明苦笑说:“问题就在这里了。鲁伊斯告诉我说,这个拉尔曼是个完全的外行,别说不懂核电,连水电、火电什么的也弄不清楚。你跟他讲什么热效率、安全系数之类的,他铁定是听不懂的。”
“听不懂?这怎么可能?”冯林涛瞪着眼睛问道,“他不是分管能源的大臣吗,怎么会不懂这些技术呢?”
邓景明说:“这个问题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了,你想想看,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信服?”
冯林涛这回有点犯愁了:“老邓,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只懂技术,其他的东西都弄不懂。跟鲁伊斯他们交流,我没问题。你现在弄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什么大臣过来,我都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好了。”
邓景明说:“我知道你不喜欢那些花里忽哨的东西,但有时候,商业谈判就得是虚实结合,需要有真实的干货,也需要有虚头巴脑的包装。这方面的事情,其实我也是赶鸭子上架,勉强应付一下还可以,跟他们的大臣谈,我心里没把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