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瑞山电厂是一个重大装备建设项目,作为国家装备工业公司的负责人,我认为我对于在这个项目中发生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是负有责任的。我曾经参加了瑞山电厂的开工仪式,但在此后的建设过程中,我未能再次到工地去考察实际情况,以至于未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隐患,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我对此感到深深的自责。”
冯啸辰说到这里,向着摄像镜头深深地低了一下头,这就相当于鞠躬谢罪的意思了。
主持人面无表情地说:“冯总的确是严以律己,事实上,据我们看到的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其中并没有提到国家装备工业公司应当对此事负责。不过,也恰恰因为如此,我们才产生了一个疑惑。据我们的记者了解,这一次瑞山电厂使用的100万千瓦机组,是由装备公司力主采用的,而且在此前装备工业公司进行的媒体宣传中,也认为这项技术是成熟可靠的。但是,恰恰是这项技术,导致了如此重大的人身伤亡,调查小组为什么会认为装备公司对此事没有责任呢?”
冯啸辰轻轻哼了一声,问道:“主持人,你凭什么认为是100万千瓦机组技术导致了人身伤亡呢?”
“这是网络上的共识啊。”主持人轻描淡写地答道。
“网络上哪些人的共识呢?”冯啸辰反问道。
主持人说:“哈佛大学的高磊教授便是持这种观点的,他的学术水平,我想大家都是了解的吧?高磊教授认为,中国在8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两种规格的火电机组技术,至今仍未消化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所谓的世界领先,仓促推出100万千瓦技术,这是一种好大喜功的表现,因此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冯啸辰淡淡一笑:“主持人,我想提醒你一点,高磊教授是一名经济学教授,他对火电机组技术完全是门外汉。我们在8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技术,早在9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完全消化吸收,并推出了升级换代产品。我们推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千瓦机组技术,水平优于向我们转让技术的美国西易公司,这一点是得到了西易公司工程师的认同的,主持人如果有兴趣了解其中的细节,我可以请龙山电机厂把西易公司与他们联系的信函复制一份提供给你。”
“这倒不必了,冯总既然这样说,想必是有根据的吧。不过,冯总刚才说的,仅仅是60万千瓦技术吧。”主持人有些窘了。冯啸辰说西易公司的工程师也承认中国技术更优,而且有他们与龙山电机厂之间的信函为证,这显然不会是信口开河。冯啸辰毕竟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他说的话,自然要比高磊的话更加可信。
“或许我们已经掌握了60万千瓦的技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这种更成熟的技术,而要采用不成熟的100万千瓦技术呢?”主持人问。
冯啸辰反问:“你又是听谁说我们的100万千瓦技术不成熟呢?”
“那么,这次的事故如何解释呢?”主持人找到了说辞。
冯啸辰说:“这恰恰是我想要对观众朋友们澄清的。这一次瑞山电厂工地的事故,是工地冷却塔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脚手架坍塌事故,与使用什么型号的发电机组没有任何的关系。一些网络文章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出于故意,把事故解读为因为采用100万千瓦机组而导致的结果,进而质疑100万千瓦机组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法,是在向中国装备制造业泼脏水,误导网民。”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王振斌也发话了,“这一次的不幸事件发生后,我看到了网络上的很多评论。有一些评论是比较中肯的,认为我们现在基础建设的规模大了,不能忽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刻意地把一起责任事故解读为技术事故,用冷却塔建设中发生的事故,来否定火电机组技术的先进性。我同意刚才冯总的看法,这些人中或许有的仅仅是无知,但肯定有一些人是心存恶意的。”
“王司长的意思是说,这起事故与你们的工作没有关系吗?”主持人问道,话里已经刨了一个坑在等着。
王振斌岂能上这种当,他认真地说:“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与我们的工作当然是有关系的。正如前面我说过的,我们的建设规模大了,同时开工的项目有几千个,其中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疏漏,这才导致了这一次的严重事故。我们必须汲取这一次的教训,加强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主持人问:“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的建设规模能够小一点,步子慢一点,这样的事故就能够避免了。”
王振斌说:“没有人能够保证绝对不出事故,但如果建设规模小一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小一点,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好大喜功,盲目地扩大建设规模呢?”主持人算是逮着理了,盯着王振斌问。
冯啸辰接过话头,问道:“主持人,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扩大建设规模是盲目的呢?你又凭什么认为这是好大喜功呢?”
“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主持人说,“据我看到的资料,我们现在一年的基础建设投资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近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倍以上,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
冯啸辰说到这里,向着摄像镜头深深地低了一下头,这就相当于鞠躬谢罪的意思了。
主持人面无表情地说:“冯总的确是严以律己,事实上,据我们看到的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其中并没有提到国家装备工业公司应当对此事负责。不过,也恰恰因为如此,我们才产生了一个疑惑。据我们的记者了解,这一次瑞山电厂使用的100万千瓦机组,是由装备公司力主采用的,而且在此前装备工业公司进行的媒体宣传中,也认为这项技术是成熟可靠的。但是,恰恰是这项技术,导致了如此重大的人身伤亡,调查小组为什么会认为装备公司对此事没有责任呢?”
冯啸辰轻轻哼了一声,问道:“主持人,你凭什么认为是100万千瓦机组技术导致了人身伤亡呢?”
“这是网络上的共识啊。”主持人轻描淡写地答道。
“网络上哪些人的共识呢?”冯啸辰反问道。
主持人说:“哈佛大学的高磊教授便是持这种观点的,他的学术水平,我想大家都是了解的吧?高磊教授认为,中国在8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两种规格的火电机组技术,至今仍未消化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所谓的世界领先,仓促推出100万千瓦技术,这是一种好大喜功的表现,因此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冯啸辰淡淡一笑:“主持人,我想提醒你一点,高磊教授是一名经济学教授,他对火电机组技术完全是门外汉。我们在8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技术,早在9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完全消化吸收,并推出了升级换代产品。我们推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千瓦机组技术,水平优于向我们转让技术的美国西易公司,这一点是得到了西易公司工程师的认同的,主持人如果有兴趣了解其中的细节,我可以请龙山电机厂把西易公司与他们联系的信函复制一份提供给你。”
“这倒不必了,冯总既然这样说,想必是有根据的吧。不过,冯总刚才说的,仅仅是60万千瓦技术吧。”主持人有些窘了。冯啸辰说西易公司的工程师也承认中国技术更优,而且有他们与龙山电机厂之间的信函为证,这显然不会是信口开河。冯啸辰毕竟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他说的话,自然要比高磊的话更加可信。
“或许我们已经掌握了60万千瓦的技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这种更成熟的技术,而要采用不成熟的100万千瓦技术呢?”主持人问。
冯啸辰反问:“你又是听谁说我们的100万千瓦技术不成熟呢?”
“那么,这次的事故如何解释呢?”主持人找到了说辞。
冯啸辰说:“这恰恰是我想要对观众朋友们澄清的。这一次瑞山电厂工地的事故,是工地冷却塔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脚手架坍塌事故,与使用什么型号的发电机组没有任何的关系。一些网络文章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出于故意,把事故解读为因为采用100万千瓦机组而导致的结果,进而质疑100万千瓦机组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法,是在向中国装备制造业泼脏水,误导网民。”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王振斌也发话了,“这一次的不幸事件发生后,我看到了网络上的很多评论。有一些评论是比较中肯的,认为我们现在基础建设的规模大了,不能忽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刻意地把一起责任事故解读为技术事故,用冷却塔建设中发生的事故,来否定火电机组技术的先进性。我同意刚才冯总的看法,这些人中或许有的仅仅是无知,但肯定有一些人是心存恶意的。”
“王司长的意思是说,这起事故与你们的工作没有关系吗?”主持人问道,话里已经刨了一个坑在等着。
王振斌岂能上这种当,他认真地说:“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与我们的工作当然是有关系的。正如前面我说过的,我们的建设规模大了,同时开工的项目有几千个,其中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疏漏,这才导致了这一次的严重事故。我们必须汲取这一次的教训,加强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主持人问:“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的建设规模能够小一点,步子慢一点,这样的事故就能够避免了。”
王振斌说:“没有人能够保证绝对不出事故,但如果建设规模小一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小一点,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好大喜功,盲目地扩大建设规模呢?”主持人算是逮着理了,盯着王振斌问。
冯啸辰接过话头,问道:“主持人,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扩大建设规模是盲目的呢?你又凭什么认为这是好大喜功呢?”
“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主持人说,“据我看到的资料,我们现在一年的基础建设投资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近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倍以上,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