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大家好久没有见过奖金了,该不该给大家发一点,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职工的医药费很多个月没有报销了,总不能一直欠着吧?
好几个设计室的实验设备都已经陈旧不堪了,该不该花点钱添置一些?
许多办公室的墙皮都掉了,要不要粉刷一下,顺便把老式的木窗户换成那种时尚的铁艺窗户?
别的单位都买了轿车,去部里开会的时候,就数石化院的车子最旧,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配辆新车也是工作需要吧?
……
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所里也必须予以考虑。其实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项的花费,即便是一辆过得去的桑塔那轿车,也就是十万块钱的事情,相当于1000万经费中的零头。这笔经费最大的一个用项,是石化院决定新建两幢住宅楼,解决困扰全院许多年的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关于建楼的决策,是石化院全体领导一致同意的,但有关新住房分配的问题,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80至90年代,住房一直是各国营单位里最为敏感的问题。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家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还有“48条腿”的各式家具,都是需要空间来摆放的。许多职工家里的孩子已经长大,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原来一家人挤20平米的居住条件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至于那些新分配到单位来的年轻人就更惨了,能够分到筒子楼里的一个床铺都算是不错,住在办公楼的储藏室、楼梯间里也都算不上是新闻了。
单位没房可分的时候,职工们虽然有怨言,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嘟囔几句,因为知道再怎么闹也没用,领导也不可能变出房子来。但听说设计院有了钱,打算盖新住宅楼,所有的职工眼睛里都闪出了绿光,像是草原上饿急了的狼一般,围绕着新住宅楼,展开了强大的舆论攻势:
年纪大的职工,声称自己为单位贡献了一辈子,理应享有分房的优先权;年纪轻的职工,说自己到单位来什么福利都没有享受过,分房这种事情岂能不考虑自己?
有科研成果的,拿着自己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之类到院领导那里去摆功劳,说自己为院长流过汗、出过血;没有科研成果的,就说世上没有高低贵贱,只有革命分工不同,凭什么那些学术牛人就该什么好处都占,特喵地以后还要不要老子替他们洗试管了。
家里孩子多的,强调自己的困难;家里孩子少的,说你们这些人不遵守计划生育的国策,现在孩子没地方住也是活该……
大家都在忙着争好处,哪里还有心思干活。对于装备公司交付的任务,在理论分析阶段,大家凭着过去的一些积累,开会的时候还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倒是把吴仕灿给忽悠住了。可到需要落到实处的时候,原来那些积累就不够用了,需要全身心地钻进去,要查资料、画图、做实验,这可不是卖弄一下口舌就能够做到的。
设计院的专家,当然还是有点本事的,如果能够组织好,再借鉴一下国外的技术,搞出一套设计图纸也是能够做到的。但现在老专家们干不动,年轻技术人员因为待遇不能落实,正在闹情绪,根本不想干活。康海东把任务布置下去就成了石沉大海,好几个月都没一点反应,康海东又有什么办法?
院领导们也知道这样拖下去不行,毕竟拿了装备公司的钱,甚至已经花掉了一大半,不能拿出成果来是说不过去的。康海东亲自主持召开过好几次动员会,也说了一些狠话,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有几位年轻研究员直接在会上就向康海东开炮,说分房轮不到自己,凭什么干活的时候就要找自己。想让自己干活也容易,拿个分房指标来,自己这条命就卖给院里了。
康海东没有权力决定给谁分房,分房这种事情十分敏感,别说康海东只是一个副院长,就算是正院长,也不敢独断,只能让行政处拿一套非常复杂的算法去计算每个职工的分数,再按分数进行排队以决定住房的分配。在这套算法中,对设计院的贡献大小也占着一定的权重,但贡献这个东西又要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研究人员们都是精于计算的理科生,他们认真地算了半天,发现自己画一张图纸的贡献还不如勤杂工烧一天锅炉的贡献,于是就开始消极怠工了。
所有这些,都是康海东心里的苦,但他又能向谁说呢?吴仕灿和冯啸辰都是他的客户,人家眼睛里只有图纸,哪里管得着设计院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康海东于是就只能拖一天算一天了,至于拖延的理由,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奇葩了。
“康院长,按照合同规定,你们应当在今年3月份就完成整体设计了。现在是9月,已经拖了半年时间,你们还在说什么科学规律,不觉得无趣吗?”
冯啸辰冷冷地开口了。他和康海东不熟,所以无须像吴仕灿那样给康海东留面子。当然,如果康海东的表现不是这样不堪,冯啸辰也是会客客气气的,这是待人接物的起码礼貌。可现在康海东跟他这样胡扯,冯啸辰可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
“讲科学规律怎么是无趣呢?难道我们不是在做科学研究吗?”康海东涨红了脸反驳道。
“不是。”冯啸辰笃定地回答道,“康院长,你可以搞错了,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什么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商业问题。贵院与我公司签订了合同,我公司已经按照合同要求支付了款项,那么你们就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我们提交成果,否则我们就只能照着合同办事了。”
职工的医药费很多个月没有报销了,总不能一直欠着吧?
好几个设计室的实验设备都已经陈旧不堪了,该不该花点钱添置一些?
许多办公室的墙皮都掉了,要不要粉刷一下,顺便把老式的木窗户换成那种时尚的铁艺窗户?
别的单位都买了轿车,去部里开会的时候,就数石化院的车子最旧,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配辆新车也是工作需要吧?
……
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所里也必须予以考虑。其实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项的花费,即便是一辆过得去的桑塔那轿车,也就是十万块钱的事情,相当于1000万经费中的零头。这笔经费最大的一个用项,是石化院决定新建两幢住宅楼,解决困扰全院许多年的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关于建楼的决策,是石化院全体领导一致同意的,但有关新住房分配的问题,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80至90年代,住房一直是各国营单位里最为敏感的问题。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家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还有“48条腿”的各式家具,都是需要空间来摆放的。许多职工家里的孩子已经长大,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原来一家人挤20平米的居住条件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至于那些新分配到单位来的年轻人就更惨了,能够分到筒子楼里的一个床铺都算是不错,住在办公楼的储藏室、楼梯间里也都算不上是新闻了。
单位没房可分的时候,职工们虽然有怨言,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嘟囔几句,因为知道再怎么闹也没用,领导也不可能变出房子来。但听说设计院有了钱,打算盖新住宅楼,所有的职工眼睛里都闪出了绿光,像是草原上饿急了的狼一般,围绕着新住宅楼,展开了强大的舆论攻势:
年纪大的职工,声称自己为单位贡献了一辈子,理应享有分房的优先权;年纪轻的职工,说自己到单位来什么福利都没有享受过,分房这种事情岂能不考虑自己?
有科研成果的,拿着自己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之类到院领导那里去摆功劳,说自己为院长流过汗、出过血;没有科研成果的,就说世上没有高低贵贱,只有革命分工不同,凭什么那些学术牛人就该什么好处都占,特喵地以后还要不要老子替他们洗试管了。
家里孩子多的,强调自己的困难;家里孩子少的,说你们这些人不遵守计划生育的国策,现在孩子没地方住也是活该……
大家都在忙着争好处,哪里还有心思干活。对于装备公司交付的任务,在理论分析阶段,大家凭着过去的一些积累,开会的时候还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倒是把吴仕灿给忽悠住了。可到需要落到实处的时候,原来那些积累就不够用了,需要全身心地钻进去,要查资料、画图、做实验,这可不是卖弄一下口舌就能够做到的。
设计院的专家,当然还是有点本事的,如果能够组织好,再借鉴一下国外的技术,搞出一套设计图纸也是能够做到的。但现在老专家们干不动,年轻技术人员因为待遇不能落实,正在闹情绪,根本不想干活。康海东把任务布置下去就成了石沉大海,好几个月都没一点反应,康海东又有什么办法?
院领导们也知道这样拖下去不行,毕竟拿了装备公司的钱,甚至已经花掉了一大半,不能拿出成果来是说不过去的。康海东亲自主持召开过好几次动员会,也说了一些狠话,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有几位年轻研究员直接在会上就向康海东开炮,说分房轮不到自己,凭什么干活的时候就要找自己。想让自己干活也容易,拿个分房指标来,自己这条命就卖给院里了。
康海东没有权力决定给谁分房,分房这种事情十分敏感,别说康海东只是一个副院长,就算是正院长,也不敢独断,只能让行政处拿一套非常复杂的算法去计算每个职工的分数,再按分数进行排队以决定住房的分配。在这套算法中,对设计院的贡献大小也占着一定的权重,但贡献这个东西又要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研究人员们都是精于计算的理科生,他们认真地算了半天,发现自己画一张图纸的贡献还不如勤杂工烧一天锅炉的贡献,于是就开始消极怠工了。
所有这些,都是康海东心里的苦,但他又能向谁说呢?吴仕灿和冯啸辰都是他的客户,人家眼睛里只有图纸,哪里管得着设计院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康海东于是就只能拖一天算一天了,至于拖延的理由,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奇葩了。
“康院长,按照合同规定,你们应当在今年3月份就完成整体设计了。现在是9月,已经拖了半年时间,你们还在说什么科学规律,不觉得无趣吗?”
冯啸辰冷冷地开口了。他和康海东不熟,所以无须像吴仕灿那样给康海东留面子。当然,如果康海东的表现不是这样不堪,冯啸辰也是会客客气气的,这是待人接物的起码礼貌。可现在康海东跟他这样胡扯,冯啸辰可就没那么好的脾气了。
“讲科学规律怎么是无趣呢?难道我们不是在做科学研究吗?”康海东涨红了脸反驳道。
“不是。”冯啸辰笃定地回答道,“康院长,你可以搞错了,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什么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商业问题。贵院与我公司签订了合同,我公司已经按照合同要求支付了款项,那么你们就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我们提交成果,否则我们就只能照着合同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