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几个月前,西方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的广场协议,实质上就是为了打压日本的贸易优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美国利用自己的霸权,强行剪日本的羊毛,而日本只能是忍气吞声,接受这个不合理的安排。
西方国家之间为了经济利益尚且会互相倾轧,更何况他们与中国的关系?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让中国成为他们的产品销售市场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一个强大而有竞争力的中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中国不强大则已,一旦强大起来,甚至有强大起来的迹象,都必然要招致西方的封杀。”
“果然是有真知灼见啊。”
听完冯啸辰一番宏论,谢文春点头赞道。冯啸辰说的这些观点,对于谢文春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并不算是特别新颖。别看一些官员说话的时候满口都是世界大同,但真正在实践部门摸爬滚打上来的人,哪个不是人精?谢文春感慨的是以冯啸辰的年龄,居然也有这样的见识,那就非常不容易了。时下,国内许多人是打心眼里相信世界大同,或者说是所谓普适价值,如高磊就是其中之一,冯啸辰的这番认识,反而显得有些另类了。
他当然不知道,冯啸辰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也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有着后世的经验。80年代的中国,的确是曾经幻想过世界大同的,但随后的一系列事情让中国人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得住的,中国的事情,只能依靠中国自己。冯啸辰说的这些,放到21世纪初,基本上就是常识了。
“听说你在社科院读研究生,高教授也是社科院的老师,你这算不算是在否定老师的观点啊?”
感慨完了之后,谢文春笑呵呵地调侃道。
冯啸辰睁大了眼睛,满脸萌态地说道:“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啊。我觉得,高老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咱们的沿海开放城市,完全可以在高老师的理论指导下,搞大进大出,积累资金。我们要发展装备制造业,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过去我们搞闭关锁国,拒绝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把好处便宜了四小龙,现在咱们应当转变观念了,搞搞两头在外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能赚钱就是王道。”
谢文春当然知道冯啸辰是在偷换概念,他说道:“可是,高教授的意见是咱们应当放弃装备制造业,全力以赴地搞出口加工业,这和你的观点不一样啊。”
冯啸辰假意地叹了口气,说道:“唉,有啥办法呢?咱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搞出口加工业,只怕发达国家也消费不起啊。就拿电视机来说吧,时下国内建了差不多有200家电视机厂,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的产量够全世界用10年了。这么多人,光搞出口加工业肯定不行,必须有一些人去干点别的,比如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啥的。”
“哈哈,这个理由不错。”谢文春大笑起来,吸引得正在那边与罗翔飞虚与委蛇的高磊也把目光转过来了。
“谢主任,你们在谈什么呢,怎么这么高兴?”高磊走过来,笑着问道。他刚才和罗翔飞聊天,实在是话不投机,已经没法再聊下去了,所以急着要找个由头脱身。
谢文春用手指了指冯啸辰,说道:“高教授,我刚才正在听你的这位高足小冯同学谈他的想法呢,他对于你提出的国际大协作理论,也是倍加推崇啊,有些观点,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是吗?”高磊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寒光,他看着冯啸辰,问道:“怎么,你也是社科院的,你是谁的学生?”
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刚才是为了替重装办出头,直接怼了高磊。谢文春这番话,目的是为了替他开解,省得高磊记恨他。但以冯啸辰对高磊的了解,知道谢文春的努力是不会有效果的,高磊现在已经很膨胀了,根本容不得别人挑战,自己得罪了他,他肯定是要找茬报复的。谢文春没有点出他是社科院的学生还好一点,也许高磊过几天就把这事忘了。现在他知道自己是社科院的学生,以后还不想着找机会给自己穿小鞋吗?
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亏损
冯啸辰有一点弄错了,高磊的确是起了要给他穿小鞋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因他刚才那几句话而起,而是由来已久的。
战略所有一群研究生发起了一个蓝调咖啡沙龙,专门批判国际大协作理论,这件事岂能瞒得过同在社科院的高磊?他一开始对此事并没有特别在意,但随着丁士宽等人在几家有点份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质疑国际大协作理论的文章,而且赢得了一定的认同,高磊就无法淡定了。
他通过自己带的学生,深入了解了蓝调咖啡沙龙的背景,听到了两个名字,一是重装办,二是冯啸辰。这一回,他来参观重装办主办的技术交流会,当着谢文春的面大放厥词,拼命贬低这个交流会的价值,其实就是因为对重装办存有芥蒂,想给对方一个难堪。及至被冯啸辰用几句话逼住,他更是恼羞成怒,刚才与罗翔飞聊天的时候,他心不在焉,一直在琢磨着那个刁难自己的年轻人是谁,直到谢文春点出了真相。
重装办,小冯,社科院学生,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高磊自然就猜出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冯啸辰,战略所研究生,原来就是你!
高磊脸上带着微笑,但心里却已经给冯啸辰记下了一笔账。他早知道冯啸辰是沈荣儒的学生,所以一时还找不出给冯啸辰穿小鞋的方法。毕竟沈荣儒的名气比高磊要大得多,高磊只算是时下的一个“网红”而已,即便是在欣赏他的那些领导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及沈荣儒的。
西方国家之间为了经济利益尚且会互相倾轧,更何况他们与中国的关系?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让中国成为他们的产品销售市场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一个强大而有竞争力的中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中国不强大则已,一旦强大起来,甚至有强大起来的迹象,都必然要招致西方的封杀。”
“果然是有真知灼见啊。”
听完冯啸辰一番宏论,谢文春点头赞道。冯啸辰说的这些观点,对于谢文春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并不算是特别新颖。别看一些官员说话的时候满口都是世界大同,但真正在实践部门摸爬滚打上来的人,哪个不是人精?谢文春感慨的是以冯啸辰的年龄,居然也有这样的见识,那就非常不容易了。时下,国内许多人是打心眼里相信世界大同,或者说是所谓普适价值,如高磊就是其中之一,冯啸辰的这番认识,反而显得有些另类了。
他当然不知道,冯啸辰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也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有着后世的经验。80年代的中国,的确是曾经幻想过世界大同的,但随后的一系列事情让中国人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得住的,中国的事情,只能依靠中国自己。冯啸辰说的这些,放到21世纪初,基本上就是常识了。
“听说你在社科院读研究生,高教授也是社科院的老师,你这算不算是在否定老师的观点啊?”
感慨完了之后,谢文春笑呵呵地调侃道。
冯啸辰睁大了眼睛,满脸萌态地说道:“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啊。我觉得,高老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咱们的沿海开放城市,完全可以在高老师的理论指导下,搞大进大出,积累资金。我们要发展装备制造业,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过去我们搞闭关锁国,拒绝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把好处便宜了四小龙,现在咱们应当转变观念了,搞搞两头在外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能赚钱就是王道。”
谢文春当然知道冯啸辰是在偷换概念,他说道:“可是,高教授的意见是咱们应当放弃装备制造业,全力以赴地搞出口加工业,这和你的观点不一样啊。”
冯啸辰假意地叹了口气,说道:“唉,有啥办法呢?咱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搞出口加工业,只怕发达国家也消费不起啊。就拿电视机来说吧,时下国内建了差不多有200家电视机厂,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的产量够全世界用10年了。这么多人,光搞出口加工业肯定不行,必须有一些人去干点别的,比如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啥的。”
“哈哈,这个理由不错。”谢文春大笑起来,吸引得正在那边与罗翔飞虚与委蛇的高磊也把目光转过来了。
“谢主任,你们在谈什么呢,怎么这么高兴?”高磊走过来,笑着问道。他刚才和罗翔飞聊天,实在是话不投机,已经没法再聊下去了,所以急着要找个由头脱身。
谢文春用手指了指冯啸辰,说道:“高教授,我刚才正在听你的这位高足小冯同学谈他的想法呢,他对于你提出的国际大协作理论,也是倍加推崇啊,有些观点,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是吗?”高磊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寒光,他看着冯啸辰,问道:“怎么,你也是社科院的,你是谁的学生?”
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刚才是为了替重装办出头,直接怼了高磊。谢文春这番话,目的是为了替他开解,省得高磊记恨他。但以冯啸辰对高磊的了解,知道谢文春的努力是不会有效果的,高磊现在已经很膨胀了,根本容不得别人挑战,自己得罪了他,他肯定是要找茬报复的。谢文春没有点出他是社科院的学生还好一点,也许高磊过几天就把这事忘了。现在他知道自己是社科院的学生,以后还不想着找机会给自己穿小鞋吗?
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亏损
冯啸辰有一点弄错了,高磊的确是起了要给他穿小鞋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因他刚才那几句话而起,而是由来已久的。
战略所有一群研究生发起了一个蓝调咖啡沙龙,专门批判国际大协作理论,这件事岂能瞒得过同在社科院的高磊?他一开始对此事并没有特别在意,但随着丁士宽等人在几家有点份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质疑国际大协作理论的文章,而且赢得了一定的认同,高磊就无法淡定了。
他通过自己带的学生,深入了解了蓝调咖啡沙龙的背景,听到了两个名字,一是重装办,二是冯啸辰。这一回,他来参观重装办主办的技术交流会,当着谢文春的面大放厥词,拼命贬低这个交流会的价值,其实就是因为对重装办存有芥蒂,想给对方一个难堪。及至被冯啸辰用几句话逼住,他更是恼羞成怒,刚才与罗翔飞聊天的时候,他心不在焉,一直在琢磨着那个刁难自己的年轻人是谁,直到谢文春点出了真相。
重装办,小冯,社科院学生,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高磊自然就猜出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冯啸辰,战略所研究生,原来就是你!
高磊脸上带着微笑,但心里却已经给冯啸辰记下了一笔账。他早知道冯啸辰是沈荣儒的学生,所以一时还找不出给冯啸辰穿小鞋的方法。毕竟沈荣儒的名气比高磊要大得多,高磊只算是时下的一个“网红”而已,即便是在欣赏他的那些领导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及沈荣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