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可是,如果国家撤销了重装办,怎么办?”冯啸辰问道。
罗翔飞脸上露出一些决然之色,道:“只要我们这些老同志还在,就绝对不会让重装办被撤销掉。别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妥协,但在重大装备自主研发这个问题上,我们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关键时候,还是需要你们这些老同志当定海神针啊。”冯啸辰感慨地说道。这个世界需要年轻人的闯劲,也需要老同志的稳重。前世的俄罗斯就是因为让一位年仅35岁的“大男孩”盖达尔主持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结果被一帮美国经济学家忽悠着来了一场“休克疗法”,差点断送了整个俄罗斯。
听到冯啸辰对自己的褒奖,罗翔飞并没有得意的感觉。他说道:“现在的情况有点乱,国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部门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商品经济的提法,我是赞成的,放权才能够搞活经济,管得过多就没有活力了。但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重大装备该怎么搞,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对了,小冯,你现在可是社科院的研究生了,在这方面,你要多做一些贡献啊。”
说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罗翔飞的脸上有了一些笑意。
冯啸辰道:“这也正是我要向您汇报的事情。我这次出去开会,接触了几家企业的领导,他们反映,现在重大装备研发方面的全国协作中断了,原来各企业之间会有一些技术上的交流,而现在大家都敝帚自珍,把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不肯拿出来和其他企业分享。还有产品订货方面,很多企业宁可从国外引进设备,而不愿意用国内企业的设备,结果咱们辛辛苦苦引进的技术,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罗翔飞道:“说来真巧,我也正准备找你谈一下这件事呢。你知道吗,罗冶的王伟龙已经来京城好几天了,没准还去社科院找过你,不过你去外地开会了,他肯定找不到你。”
“怎么,罗冶那边出问题了?”冯啸辰敏感地问道。
罗翔飞点点头,道:“没错,而且就是你说的那种情况。前两年咱们辛辛苦苦从海丁斯菲尔德引进了电动轮自卸车技术,你还专门去红河渡帮他们推销过。可现在国内的订货数量非常少,无法支撑起罗冶的生产,因为批量小,罗冶生产一辆就亏一辆。再这样下去,罗冶只能放弃这个产品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罗冶的困境
三年前,由重装办协调,国家从美国著名矿山机械制造商海丁斯菲尔德公司那里引进了40辆150吨电动轮自卸车。按照合同规定,这40辆自卸车中间的20辆在美国原厂制造,另外20辆则交由罗丘冶金机械厂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向罗冶转让全部的制造技术,并发放制造许可证。
这种方式,便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市场换技术”方式,海菲公司想要获得中国市场,就必须拿出技术来进行交换,否则中国就会转向海菲公司的竞争者去采购这批自卸车。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家,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然是不会得到响应的,但中国却是一个让各家装备巨头都不敢轻视的大国,谁都无法想象失去中国市场的结果,因此市场换技术这种方式,便非常普遍了。
当然,国外装备企业答应向中国转让技术,还存着另外的一些想法。有些企业觉得中国技术水平低,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高端技术,他们即便是答应转让技术,最终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则所图更大,他们向中方转让七八成的技术,留下少数关键技术,用于卡中方的脖子。例如,一台设备中间少数几个部件的制造技术,外方是不转让的,中方如果要自己制造这种设备,就必须从外方采购这几个部件,而外方则可以把这几个部件卖出一台设备的价格,赚取更大的利润。
类似于这样的把戏,欧美国家的企业对东南亚、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采用过,而且屡试不爽。
罗冶接受海菲公司转让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制造技术,中间也涉及到一些对方不同意转让的关键技术,这是没办法的。不过,海菲公司并没有因为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垄断而获得好处,因为罗冶并不是菜鸟,它是曾经自主研发过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有着非常厚实的技术积累。在消化了海菲公司转让的那部分技术之后,罗冶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了若干项海菲公司封锁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
如今,罗冶独立生产的150吨自卸车,与从海菲公司原厂进口的已经相差无几,而价格却低了两成左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采购罗冶的自卸车不需要用到宝贵的外汇,这对于外汇极度紧张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
罗冶的厂领导们信心满满,觉得有了150吨自卸车这样一个神器,罗冶未来20年都吃喝不愁了。可谁曾想,技术上突破了,市场却没有拿到。罗冶原本计划每年在国内市场上销售40辆以上的150吨自卸车,结果去年拿到的订单连20辆都不到,这其中还多亏当年冯啸辰替他们拿下了红河渡铜矿。由于冯啸辰折服了红河渡矿务局的老局长邹秉政,红河渡铜矿成为罗冶的铁杆用户,去年不到20辆的订单中,就包括了红河渡提供的8辆。
眼看着没米下锅,罗冶的厂领导慌了神,开始进行紧张的公关,派出人员前往各处矿山联系感情,推销自卸车。王伟龙因为曾经在经委冶金局借调过,是罗翔飞的老部下,因此被厂长指派前往京城来找重装办帮助协调。也正如罗翔飞说的那样,王伟龙到京城之后,除了找罗翔飞诉苦之外,还真的去社科院找过冯啸辰,只是因为冯啸辰外出开会,两个人才没有碰面。
罗翔飞脸上露出一些决然之色,道:“只要我们这些老同志还在,就绝对不会让重装办被撤销掉。别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妥协,但在重大装备自主研发这个问题上,我们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关键时候,还是需要你们这些老同志当定海神针啊。”冯啸辰感慨地说道。这个世界需要年轻人的闯劲,也需要老同志的稳重。前世的俄罗斯就是因为让一位年仅35岁的“大男孩”盖达尔主持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结果被一帮美国经济学家忽悠着来了一场“休克疗法”,差点断送了整个俄罗斯。
听到冯啸辰对自己的褒奖,罗翔飞并没有得意的感觉。他说道:“现在的情况有点乱,国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部门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商品经济的提法,我是赞成的,放权才能够搞活经济,管得过多就没有活力了。但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重大装备该怎么搞,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对了,小冯,你现在可是社科院的研究生了,在这方面,你要多做一些贡献啊。”
说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罗翔飞的脸上有了一些笑意。
冯啸辰道:“这也正是我要向您汇报的事情。我这次出去开会,接触了几家企业的领导,他们反映,现在重大装备研发方面的全国协作中断了,原来各企业之间会有一些技术上的交流,而现在大家都敝帚自珍,把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不肯拿出来和其他企业分享。还有产品订货方面,很多企业宁可从国外引进设备,而不愿意用国内企业的设备,结果咱们辛辛苦苦引进的技术,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罗翔飞道:“说来真巧,我也正准备找你谈一下这件事呢。你知道吗,罗冶的王伟龙已经来京城好几天了,没准还去社科院找过你,不过你去外地开会了,他肯定找不到你。”
“怎么,罗冶那边出问题了?”冯啸辰敏感地问道。
罗翔飞点点头,道:“没错,而且就是你说的那种情况。前两年咱们辛辛苦苦从海丁斯菲尔德引进了电动轮自卸车技术,你还专门去红河渡帮他们推销过。可现在国内的订货数量非常少,无法支撑起罗冶的生产,因为批量小,罗冶生产一辆就亏一辆。再这样下去,罗冶只能放弃这个产品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罗冶的困境
三年前,由重装办协调,国家从美国著名矿山机械制造商海丁斯菲尔德公司那里引进了40辆150吨电动轮自卸车。按照合同规定,这40辆自卸车中间的20辆在美国原厂制造,另外20辆则交由罗丘冶金机械厂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向罗冶转让全部的制造技术,并发放制造许可证。
这种方式,便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市场换技术”方式,海菲公司想要获得中国市场,就必须拿出技术来进行交换,否则中国就会转向海菲公司的竞争者去采购这批自卸车。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家,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然是不会得到响应的,但中国却是一个让各家装备巨头都不敢轻视的大国,谁都无法想象失去中国市场的结果,因此市场换技术这种方式,便非常普遍了。
当然,国外装备企业答应向中国转让技术,还存着另外的一些想法。有些企业觉得中国技术水平低,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高端技术,他们即便是答应转让技术,最终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则所图更大,他们向中方转让七八成的技术,留下少数关键技术,用于卡中方的脖子。例如,一台设备中间少数几个部件的制造技术,外方是不转让的,中方如果要自己制造这种设备,就必须从外方采购这几个部件,而外方则可以把这几个部件卖出一台设备的价格,赚取更大的利润。
类似于这样的把戏,欧美国家的企业对东南亚、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采用过,而且屡试不爽。
罗冶接受海菲公司转让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制造技术,中间也涉及到一些对方不同意转让的关键技术,这是没办法的。不过,海菲公司并没有因为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垄断而获得好处,因为罗冶并不是菜鸟,它是曾经自主研发过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有着非常厚实的技术积累。在消化了海菲公司转让的那部分技术之后,罗冶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了若干项海菲公司封锁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
如今,罗冶独立生产的150吨自卸车,与从海菲公司原厂进口的已经相差无几,而价格却低了两成左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采购罗冶的自卸车不需要用到宝贵的外汇,这对于外汇极度紧张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
罗冶的厂领导们信心满满,觉得有了150吨自卸车这样一个神器,罗冶未来20年都吃喝不愁了。可谁曾想,技术上突破了,市场却没有拿到。罗冶原本计划每年在国内市场上销售40辆以上的150吨自卸车,结果去年拿到的订单连20辆都不到,这其中还多亏当年冯啸辰替他们拿下了红河渡铜矿。由于冯啸辰折服了红河渡矿务局的老局长邹秉政,红河渡铜矿成为罗冶的铁杆用户,去年不到20辆的订单中,就包括了红河渡提供的8辆。
眼看着没米下锅,罗冶的厂领导慌了神,开始进行紧张的公关,派出人员前往各处矿山联系感情,推销自卸车。王伟龙因为曾经在经委冶金局借调过,是罗翔飞的老部下,因此被厂长指派前往京城来找重装办帮助协调。也正如罗翔飞说的那样,王伟龙到京城之后,除了找罗翔飞诉苦之外,还真的去社科院找过冯啸辰,只是因为冯啸辰外出开会,两个人才没有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