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婶子,你太伟大了,这180万,花得太值了!”
冯啸辰几乎有一种要抱着婶子亲一口的冲动,无奈中国人还是比较含蓄的,他实在做不出这样的举动,虽然冯舒怡平时没事也会反撩他几下的。
冯舒怡得意地笑了,她早就知道这桩生意肯定会让冯啸辰满意的,她故意在事先没有和冯啸辰商量,也是想让他感到惊喜。涉及到二手机械装备收购的问题,当然不是冯舒怡这个律师能够定下来的。在谈判过程中,她找了好几位懂行的朋友来帮忙,最后连晏乐琴都亲自出马了,对各种设备的价值进行了充分评估,还参考了欧洲市场上二手设备的交易情况。最终确定的这个价格,对老哈根来说多少有些心疼,但他也知道,自己实在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买主了。有些买家可能会愿意出高价买其中的一两台设备,但要卖够180万美元,他恐怕得等上十年八年。
“现在的问题是,你必须找到人把这些设备拆卸出来,尤其是要把原来的车间拆解掉,并且把拆下来的废钢运走,这样老哈根才能把工厂的土地卖掉。我找人评估过,拆解这些设备,需要40个工人干3个月的时间,人工成本估计要20万美元。”
冯舒怡冷静地向冯啸辰提醒道。
“40个工人干3个月就需要20万美元?这么贵?”杨海帆失声道,他是当经理出身的,算人力成本非常擅长。他想到,按每人每月80块钱的工资标准计算,40个人3个月,也就是1万人民币而已,怎么在德国就需要20万美元了?
“这是最起码的价格,因为拆卸这些厂房是重体力劳动,工资标准是很高的。”冯舒怡道,“除了人工成本之外,还需要租用各种施工设备,粗略计算,也需要5万美元以上。”
“不就是拆几间厂房吗,用得着施工设备?”杨海帆不愤地说道,“如果是在中国,我随便找一个工程队,啥设备也用不着,一个月就干完了,而且还花不了这么多钱。”
“可你们是在德国,德国的人工成本是很高的。”冯舒怡道。
“如果我们从中国派一只工程队过来呢?”冯啸辰问道。
“从中国派工程队过来?”冯舒怡一愣,“啸辰,你没跟我开玩笑吧?这么远的路,派工程队过来?”
冯啸辰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因为不愤德国的高昂人工费用,说了一句气话而已。被冯舒怡一问,他倒反而认真思考起来了,想了一小会,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说道:
“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呢,从中国派20个工人过来,加上往返的路费,恐怕都比在德国请人要便宜。你刚才说需要40个人干3个月的时间,我估摸着,如果换成中国工人,20个人干2个月就完成了。”
“完全有可能。”杨海帆附和道,“佩曼在桐川的时候,就跟我说过,我们的工人干活比德国工人要勤奋得多,德国人干3天的活,中国人花1天就干完了。如果从中国国内找20个人过来,一个人一个月给200块钱,2个月也不到1万块钱。再算上在德国的生活费、往返的路费,最多有3万美元就足够了。”
冯舒怡看看冯啸辰,又看看杨海帆,说道:“你们真的打算从中国派工人过来?”
“必须的!”冯啸辰这会已经把事情都想明白了,越想越觉得还是从中国派人过来更合适。人工成本还只是他考虑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态度上的差异。既然要拆解一座德国的旧工厂,那么任何一点值钱的东西都得回收利用。比如说车间里的旧电缆、电器开关、针头线脑之类,运回中国去都是能用的。中国工人见着这些东西,肯定会当成宝贝,小心轻放。而换成财大气粗的德国工人,恐怕就没有这种心态了。
“可是,要派工人过来,签证的问题怎么解决?”杨海帆开始思考起操作层面的问题了。在时下的中国,出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派工人出国的事,当然也是有的,不过那都是由国家出面组织的,杨海帆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做。
这方面的问题,冯舒怡却是比较熟悉的,她想了想,说道:“这事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以菲洛公司的名义来做这件事,就说是菲洛公司要收购哈根公司,需要使用一批有经验的工程人员,而这些人员将从中国聘请。有了菲洛公司的邀请函,再找德国在中国的领事馆办签证,就比较容易了。”
“好,就这么办!”冯啸辰点头应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杨海帆把话说了一半,看看冯舒怡,又把后面的话咽回去了。
冯舒怡诧异道:“杨先生,你有什么问题吗?”
杨海帆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刚才只是在想,既然我们派了工人过来,花了那么多路费,是不是可以……”
冯舒怡一下子就明白了,不禁笑了起来,道:“哈哈,你是不是想说,希望我帮你们再联系几家旧企业,让你的工人把它们也一起拆掉运回中国去?”
杨海帆脸有点红,说道:“冯夫人,我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了,不过嘛……”
“难怪啸辰要选你做合伙人,你和啸辰一样,都是人心不足象吞蛇。”冯舒怡现学现卖,却把一句俗语给说反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转机
次日,冯舒怡带着冯啸辰、杨海帆二人,在中间人的陪同下,到哈根公司去走了一趟,亲自考察了厂子的情况,尤其是那批二手设备的情况。哈根公司作为一家老牌企业,车间管理做得非常规范。尽管已经停工两年时间了,但车间里的设备依然保管得很好,没有那种锈迹斑斑的情况。老哈根为了坚定冯啸辰他们的信心,还亲手启动了几台机床,为客人们表演了一下机加工的过程。冯啸辰和杨海帆都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些设备的性能一点都没有下降,只要运回去就可以使用。
冯啸辰几乎有一种要抱着婶子亲一口的冲动,无奈中国人还是比较含蓄的,他实在做不出这样的举动,虽然冯舒怡平时没事也会反撩他几下的。
冯舒怡得意地笑了,她早就知道这桩生意肯定会让冯啸辰满意的,她故意在事先没有和冯啸辰商量,也是想让他感到惊喜。涉及到二手机械装备收购的问题,当然不是冯舒怡这个律师能够定下来的。在谈判过程中,她找了好几位懂行的朋友来帮忙,最后连晏乐琴都亲自出马了,对各种设备的价值进行了充分评估,还参考了欧洲市场上二手设备的交易情况。最终确定的这个价格,对老哈根来说多少有些心疼,但他也知道,自己实在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买主了。有些买家可能会愿意出高价买其中的一两台设备,但要卖够180万美元,他恐怕得等上十年八年。
“现在的问题是,你必须找到人把这些设备拆卸出来,尤其是要把原来的车间拆解掉,并且把拆下来的废钢运走,这样老哈根才能把工厂的土地卖掉。我找人评估过,拆解这些设备,需要40个工人干3个月的时间,人工成本估计要20万美元。”
冯舒怡冷静地向冯啸辰提醒道。
“40个工人干3个月就需要20万美元?这么贵?”杨海帆失声道,他是当经理出身的,算人力成本非常擅长。他想到,按每人每月80块钱的工资标准计算,40个人3个月,也就是1万人民币而已,怎么在德国就需要20万美元了?
“这是最起码的价格,因为拆卸这些厂房是重体力劳动,工资标准是很高的。”冯舒怡道,“除了人工成本之外,还需要租用各种施工设备,粗略计算,也需要5万美元以上。”
“不就是拆几间厂房吗,用得着施工设备?”杨海帆不愤地说道,“如果是在中国,我随便找一个工程队,啥设备也用不着,一个月就干完了,而且还花不了这么多钱。”
“可你们是在德国,德国的人工成本是很高的。”冯舒怡道。
“如果我们从中国派一只工程队过来呢?”冯啸辰问道。
“从中国派工程队过来?”冯舒怡一愣,“啸辰,你没跟我开玩笑吧?这么远的路,派工程队过来?”
冯啸辰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因为不愤德国的高昂人工费用,说了一句气话而已。被冯舒怡一问,他倒反而认真思考起来了,想了一小会,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说道:
“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呢,从中国派20个工人过来,加上往返的路费,恐怕都比在德国请人要便宜。你刚才说需要40个人干3个月的时间,我估摸着,如果换成中国工人,20个人干2个月就完成了。”
“完全有可能。”杨海帆附和道,“佩曼在桐川的时候,就跟我说过,我们的工人干活比德国工人要勤奋得多,德国人干3天的活,中国人花1天就干完了。如果从中国国内找20个人过来,一个人一个月给200块钱,2个月也不到1万块钱。再算上在德国的生活费、往返的路费,最多有3万美元就足够了。”
冯舒怡看看冯啸辰,又看看杨海帆,说道:“你们真的打算从中国派工人过来?”
“必须的!”冯啸辰这会已经把事情都想明白了,越想越觉得还是从中国派人过来更合适。人工成本还只是他考虑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态度上的差异。既然要拆解一座德国的旧工厂,那么任何一点值钱的东西都得回收利用。比如说车间里的旧电缆、电器开关、针头线脑之类,运回中国去都是能用的。中国工人见着这些东西,肯定会当成宝贝,小心轻放。而换成财大气粗的德国工人,恐怕就没有这种心态了。
“可是,要派工人过来,签证的问题怎么解决?”杨海帆开始思考起操作层面的问题了。在时下的中国,出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派工人出国的事,当然也是有的,不过那都是由国家出面组织的,杨海帆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做。
这方面的问题,冯舒怡却是比较熟悉的,她想了想,说道:“这事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以菲洛公司的名义来做这件事,就说是菲洛公司要收购哈根公司,需要使用一批有经验的工程人员,而这些人员将从中国聘请。有了菲洛公司的邀请函,再找德国在中国的领事馆办签证,就比较容易了。”
“好,就这么办!”冯啸辰点头应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杨海帆把话说了一半,看看冯舒怡,又把后面的话咽回去了。
冯舒怡诧异道:“杨先生,你有什么问题吗?”
杨海帆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刚才只是在想,既然我们派了工人过来,花了那么多路费,是不是可以……”
冯舒怡一下子就明白了,不禁笑了起来,道:“哈哈,你是不是想说,希望我帮你们再联系几家旧企业,让你的工人把它们也一起拆掉运回中国去?”
杨海帆脸有点红,说道:“冯夫人,我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了,不过嘛……”
“难怪啸辰要选你做合伙人,你和啸辰一样,都是人心不足象吞蛇。”冯舒怡现学现卖,却把一句俗语给说反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转机
次日,冯舒怡带着冯啸辰、杨海帆二人,在中间人的陪同下,到哈根公司去走了一趟,亲自考察了厂子的情况,尤其是那批二手设备的情况。哈根公司作为一家老牌企业,车间管理做得非常规范。尽管已经停工两年时间了,但车间里的设备依然保管得很好,没有那种锈迹斑斑的情况。老哈根为了坚定冯啸辰他们的信心,还亲手启动了几台机床,为客人们表演了一下机加工的过程。冯啸辰和杨海帆都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些设备的性能一点都没有下降,只要运回去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