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冯啸辰嘿嘿笑道:“老姚,老包,你们可别妄自菲薄。我既然说要定一个目标,那么你们肯定就不能再照着过去的模式做了,需要有一些新思维。这样吧,我先说我的考虑……”
大家再次安静下来,等着听冯啸辰的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我打算成立一家总公司,暂时就叫辰宇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权由我持有85%,陈姐占5%,海帆占4%,老姚和老包各占3%……”
听到此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手,打算插话,但冯啸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自己则继续说了下去:
“未来春天酒楼、辰宇金属制品公司、金南菲洛轴承、金南商情这几家企业中你们各位占有的股权,依然保留。我的股权则全部转到辰宇实业公司。也就是说,各家企业的利润,你们可以根据你们在企业中的股权分红,属于辰宇实业公司的这部分,你们还有权再进行一次分红。”
“这个……没必要吧?”姚伟强先发言了。他的话有些言不由衷,但还是要说出来的,冯啸辰的这个安排,相当于凭空又给他们送了一些利益。
按照去年的利润来说,金南轴承赚了80万,姚伟强可以分到三成,也就是24万。但同时,几家企业中归属冯啸辰本人的利润共有340万左右,姚伟强按3%来分配,也能拿到10万元。
再如果按照冯啸辰的“小目标”,未来公司做到1亿的利润,3%就是足足300万,这可是姚伟强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个大数字啊。
陈抒涵也说道:“啸辰,我在春天酒楼占了四成的股份,本来就是白得的,你那六成是属于你的,怎么能再分给我5%呢?我看完全没有必要嘛。”
包成明没有说话,他是觉得自己根本没资格说话。而最纠结的,莫过于杨海帆了。别人都是冯啸辰的合伙人,只有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在辰宇公司里占有股份。可以这样说,冯啸辰刚刚提出的方案,是第一次给他分配了股份。与其他人在各自的企业里占有三成或者四成股份相比,杨海帆只在总公司占股,显然是比较吃亏的。但换一个想法,冯啸辰不给他股份,他又有何话说呢?
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
看到杨海帆欲言又止的样子,冯啸辰在心里笑了笑。与杨海帆合作了几年,他对于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看法越来越好,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他笼络住了。在总公司里给杨海帆留出4%的股份,只是冯啸辰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往下,冯啸辰还有其他的安排,现在暂时还没法说出来。
其他几个合伙人,除了在冯啸辰刚刚提出来的辰宇实业公司中占有股份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各自还都有一份与实业公司合作的产业。杨海帆是唯一没有这种股份的,冯啸辰自然不会让他受委屈,只是操作方法上还需要再考虑。
杨海帆负责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是由菲洛公司和桐川县合资建立的,桐川县占了30%的股权。冯啸辰当初这样做,实属无奈,因为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而中外合资企业又必须有中方的股份。要说起来,桐川县仅占有30%股权,都已经算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于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是由中方控制,也就是至少占有51%的股份。幸好这个要求只是一个潜规则,并未写入正式的法律文件,所以冯啸辰才能占有七成的股份。
这几年,随着辰宇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桐川县凭着三成股份拿到的分红一年也有几十万了,这还是因为冯啸辰要求公司要留下一半以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辰宇公司现在已经成了桐川县的一棵摇钱树,连带着杨海帆在县里的地位都是与时俱增。
如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放开,私人办企业已经很普遍,冯啸辰也想过是不是要卸磨杀驴,通过某些运作,把桐川县的那部分股权抽掉。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晏乐琴、冯立等人商量的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表示了反对。他们的理由如出一辙,那就是既然公司能够赚钱,让家乡政府获得一些利润有何不可?这也算是报答家乡父老了。
用冯立的话说:你一个才20郎当岁的小年轻,一年能赚上百万,还不知足吗?给自己的老家留一点利润有什么不行的,以后人家记着你的名字,不比你自己家财万贯更好?
冯啸辰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奶奶和父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天底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分给桐川县三成利润又有何妨?能够把家乡建设得好一点,让大家多念叨念叨冯维仁、晏乐琴他们的好处,也算是冯啸辰尽了一份孝道吧?中国人还是比较在乎身后清名的,冯立的观念很朴素,也很传统,冯啸辰也只能认同。
桐川县的那30%股权不能动,如果再给杨海帆分一些,冯啸辰自己的占股就太低了。此外,杨海帆原本是桐川县的干部,是自告奋勇去合资公司当中方经理的。如果他最终获得了合资公司里的股份,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这对杨海帆也是不利的。
冯啸辰的打算,是在辰宇金属制品公司之外再开一项新的业务,由杨海帆负责,并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给杨海帆一部分股权。这个安排,冯啸辰不打算在这个场合里说,还是等开完会之后,私下里告诉杨海帆。至于杨海帆会如何反应,冯啸辰基本上也能猜得出来,不外乎表面上坚决地拒绝,而内心又充满渴望。杨海帆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绝对不会甘心一辈子只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创业年代里,如果不给杨海帆一些股权,只怕是留不住这个人才。
大家再次安静下来,等着听冯啸辰的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我打算成立一家总公司,暂时就叫辰宇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权由我持有85%,陈姐占5%,海帆占4%,老姚和老包各占3%……”
听到此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手,打算插话,但冯啸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自己则继续说了下去:
“未来春天酒楼、辰宇金属制品公司、金南菲洛轴承、金南商情这几家企业中你们各位占有的股权,依然保留。我的股权则全部转到辰宇实业公司。也就是说,各家企业的利润,你们可以根据你们在企业中的股权分红,属于辰宇实业公司的这部分,你们还有权再进行一次分红。”
“这个……没必要吧?”姚伟强先发言了。他的话有些言不由衷,但还是要说出来的,冯啸辰的这个安排,相当于凭空又给他们送了一些利益。
按照去年的利润来说,金南轴承赚了80万,姚伟强可以分到三成,也就是24万。但同时,几家企业中归属冯啸辰本人的利润共有340万左右,姚伟强按3%来分配,也能拿到10万元。
再如果按照冯啸辰的“小目标”,未来公司做到1亿的利润,3%就是足足300万,这可是姚伟强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个大数字啊。
陈抒涵也说道:“啸辰,我在春天酒楼占了四成的股份,本来就是白得的,你那六成是属于你的,怎么能再分给我5%呢?我看完全没有必要嘛。”
包成明没有说话,他是觉得自己根本没资格说话。而最纠结的,莫过于杨海帆了。别人都是冯啸辰的合伙人,只有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在辰宇公司里占有股份。可以这样说,冯啸辰刚刚提出的方案,是第一次给他分配了股份。与其他人在各自的企业里占有三成或者四成股份相比,杨海帆只在总公司占股,显然是比较吃亏的。但换一个想法,冯啸辰不给他股份,他又有何话说呢?
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
看到杨海帆欲言又止的样子,冯啸辰在心里笑了笑。与杨海帆合作了几年,他对于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看法越来越好,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他笼络住了。在总公司里给杨海帆留出4%的股份,只是冯啸辰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往下,冯啸辰还有其他的安排,现在暂时还没法说出来。
其他几个合伙人,除了在冯啸辰刚刚提出来的辰宇实业公司中占有股份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各自还都有一份与实业公司合作的产业。杨海帆是唯一没有这种股份的,冯啸辰自然不会让他受委屈,只是操作方法上还需要再考虑。
杨海帆负责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是由菲洛公司和桐川县合资建立的,桐川县占了30%的股权。冯啸辰当初这样做,实属无奈,因为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而中外合资企业又必须有中方的股份。要说起来,桐川县仅占有30%股权,都已经算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于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是由中方控制,也就是至少占有51%的股份。幸好这个要求只是一个潜规则,并未写入正式的法律文件,所以冯啸辰才能占有七成的股份。
这几年,随着辰宇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桐川县凭着三成股份拿到的分红一年也有几十万了,这还是因为冯啸辰要求公司要留下一半以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辰宇公司现在已经成了桐川县的一棵摇钱树,连带着杨海帆在县里的地位都是与时俱增。
如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放开,私人办企业已经很普遍,冯啸辰也想过是不是要卸磨杀驴,通过某些运作,把桐川县的那部分股权抽掉。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晏乐琴、冯立等人商量的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表示了反对。他们的理由如出一辙,那就是既然公司能够赚钱,让家乡政府获得一些利润有何不可?这也算是报答家乡父老了。
用冯立的话说:你一个才20郎当岁的小年轻,一年能赚上百万,还不知足吗?给自己的老家留一点利润有什么不行的,以后人家记着你的名字,不比你自己家财万贯更好?
冯啸辰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奶奶和父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天底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分给桐川县三成利润又有何妨?能够把家乡建设得好一点,让大家多念叨念叨冯维仁、晏乐琴他们的好处,也算是冯啸辰尽了一份孝道吧?中国人还是比较在乎身后清名的,冯立的观念很朴素,也很传统,冯啸辰也只能认同。
桐川县的那30%股权不能动,如果再给杨海帆分一些,冯啸辰自己的占股就太低了。此外,杨海帆原本是桐川县的干部,是自告奋勇去合资公司当中方经理的。如果他最终获得了合资公司里的股份,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这对杨海帆也是不利的。
冯啸辰的打算,是在辰宇金属制品公司之外再开一项新的业务,由杨海帆负责,并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给杨海帆一部分股权。这个安排,冯啸辰不打算在这个场合里说,还是等开完会之后,私下里告诉杨海帆。至于杨海帆会如何反应,冯啸辰基本上也能猜得出来,不外乎表面上坚决地拒绝,而内心又充满渴望。杨海帆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绝对不会甘心一辈子只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创业年代里,如果不给杨海帆一些股权,只怕是留不住这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