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啸辰,你的事业越做越大了,用你叔叔的话说,叫着令人刮目相看啊。”
酒过三巡,大家各自开始聊天的时候,冯舒怡坐到了冯啸辰的身边,笑嘻嘻地对他说道。
“哪里哪里,我现在哪有什么大事业。”冯啸辰谦虚道。
冯舒怡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辰宇公司的产品,目前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得非常好。我向佩曼了解过,他说你们不仅仅是继承了菲洛公司原有的技术,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有些新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菲洛公司原来的产品。佩曼表示,如果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辰宇公司不但能够恢复原来菲洛公司的市场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我预感到,未来整个冯家都要以你为中心了。”
冯啸辰笑道:“婶子又在笑话我了,有奶奶在,大家自然是以她为中心的。就算奶奶退休了不管事情,还有各位叔叔婶婶,什么时候能够轮到我来当中心了?”
冯舒怡瞥了冯啸辰一眼,道:“在婶子面前,你还说这种套话吗?这一年多时间,你奶奶经常说,年轻的一代,就数你最有出息。你继承了你爷爷的技术,又有经营头脑,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她已经决定了,要全力支持你的事情,还让你叔叔和我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我们这次过来,除了回南江老家去看看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来帮你建立中国装备科技基金的。”
“怎么,这件事已经有眉目了吗?”冯啸辰惊喜地问道。
“有眉目了,是你叔叔一手推动的,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你奶奶一直都在催促着他办。现在德国那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办好了,你叔叔所在的德国明堡银行答应作为装备科技基金的担保银行和债券发行商,只要中国政府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担保文件,这个基金就可以开始运作了。”冯舒怡简单地介绍道。
“太好了!”冯啸辰以拳击掌,兴奋地说道:“明天我就向我们领导汇报,请经委安排财政部、外贸部的官员一起来商谈此事。不瞒你说,国内的官员对于这样一种模式还很不熟悉,届时恐怕需要叔叔和婶子你们给他们讲解一下。”
冯舒怡道:“没问题,我们这次来,就是来给你帮忙的,你说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照着做。”
冯啸辰道:“婶子,你这样说我可担当不起了。这件事情主要还是国家的事情,我想,奶奶也是出于报效国家的想法,才付出这么多心血去推动这件事,这也算是完成爷爷的未竟事业吧。”
冯舒怡摇摇头道:“对于你奶奶来说,这件事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还是你的事情。我能够感觉得出来,她推动这件事情,起码有一半的原因是想为你铺路,让你有一份很闪光的成绩。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是不会这样努力的。”
第二百七十三章 建立一个基金
建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装备科研发展的想法,是冯啸辰从日本考察大化肥设备回来之后就形成的。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在大化肥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实践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再加上足够多的项目支撑,来逐步弥补。而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就需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吸引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集体攻关,才能会有突破。
80年代前叶,中国可谓是百业待举,各个领域都在大干快上,而国家的实力还非常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都需要投资,大化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虽然也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范围的,但每年能够分配到的科研经费却非常有限,用这些人来支付科研人员的人头费尚嫌不足,哪里谈得上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面对着这种情况,冯啸辰灵机一动,提出了发行大化肥债券的想法,准备用债券融资这种方法,筹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至于这些债券的偿还,则要依靠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所产生的回报。冯啸辰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些钱投入进行会有丰厚的回报,届时不仅可以偿还所有的债券本息,还能够有大量的节余,用于后续的进一步研发。
考虑到国内百姓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更不可能接受需要五年乃至十年才能获得回报的债券,冯啸辰提出可以把债券的发行范围转移到国外,利用国外的闲散资金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翔飞以及经委领导的认同,但具体到这种债券如何发行,大家就没有经验了。冯啸辰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程序,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邮寄给了远在德国的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请他们帮忙论证。
晏乐琴是对这件事情最为积极的,她原本就是带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出国去学习的,这些年远在海外,空有一身知识却无法报效国家,让她颇为难过。在与冯啸辰相认之后,她就一直想着如何能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工业科研方面的事情。冯啸辰的这个提案,让她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国内科研发展的好思路,而她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里发挥一些作用。
见母亲对此事极为重视,冯华和冯舒怡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冯舒怡是做专利事务的,对于技术的价值有很深的认识。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上的改进余地很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比在西方更大的回报。冯华则是从一个银行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不但看到了技术的价值,还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将能够为银行带来长久的收益。
酒过三巡,大家各自开始聊天的时候,冯舒怡坐到了冯啸辰的身边,笑嘻嘻地对他说道。
“哪里哪里,我现在哪有什么大事业。”冯啸辰谦虚道。
冯舒怡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辰宇公司的产品,目前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得非常好。我向佩曼了解过,他说你们不仅仅是继承了菲洛公司原有的技术,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有些新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菲洛公司原来的产品。佩曼表示,如果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辰宇公司不但能够恢复原来菲洛公司的市场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我预感到,未来整个冯家都要以你为中心了。”
冯啸辰笑道:“婶子又在笑话我了,有奶奶在,大家自然是以她为中心的。就算奶奶退休了不管事情,还有各位叔叔婶婶,什么时候能够轮到我来当中心了?”
冯舒怡瞥了冯啸辰一眼,道:“在婶子面前,你还说这种套话吗?这一年多时间,你奶奶经常说,年轻的一代,就数你最有出息。你继承了你爷爷的技术,又有经营头脑,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她已经决定了,要全力支持你的事情,还让你叔叔和我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我们这次过来,除了回南江老家去看看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来帮你建立中国装备科技基金的。”
“怎么,这件事已经有眉目了吗?”冯啸辰惊喜地问道。
“有眉目了,是你叔叔一手推动的,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你奶奶一直都在催促着他办。现在德国那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办好了,你叔叔所在的德国明堡银行答应作为装备科技基金的担保银行和债券发行商,只要中国政府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担保文件,这个基金就可以开始运作了。”冯舒怡简单地介绍道。
“太好了!”冯啸辰以拳击掌,兴奋地说道:“明天我就向我们领导汇报,请经委安排财政部、外贸部的官员一起来商谈此事。不瞒你说,国内的官员对于这样一种模式还很不熟悉,届时恐怕需要叔叔和婶子你们给他们讲解一下。”
冯舒怡道:“没问题,我们这次来,就是来给你帮忙的,你说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照着做。”
冯啸辰道:“婶子,你这样说我可担当不起了。这件事情主要还是国家的事情,我想,奶奶也是出于报效国家的想法,才付出这么多心血去推动这件事,这也算是完成爷爷的未竟事业吧。”
冯舒怡摇摇头道:“对于你奶奶来说,这件事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还是你的事情。我能够感觉得出来,她推动这件事情,起码有一半的原因是想为你铺路,让你有一份很闪光的成绩。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是不会这样努力的。”
第二百七十三章 建立一个基金
建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装备科研发展的想法,是冯啸辰从日本考察大化肥设备回来之后就形成的。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在大化肥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实践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再加上足够多的项目支撑,来逐步弥补。而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就需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吸引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集体攻关,才能会有突破。
80年代前叶,中国可谓是百业待举,各个领域都在大干快上,而国家的实力还非常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都需要投资,大化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虽然也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范围的,但每年能够分配到的科研经费却非常有限,用这些人来支付科研人员的人头费尚嫌不足,哪里谈得上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面对着这种情况,冯啸辰灵机一动,提出了发行大化肥债券的想法,准备用债券融资这种方法,筹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至于这些债券的偿还,则要依靠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所产生的回报。冯啸辰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些钱投入进行会有丰厚的回报,届时不仅可以偿还所有的债券本息,还能够有大量的节余,用于后续的进一步研发。
考虑到国内百姓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更不可能接受需要五年乃至十年才能获得回报的债券,冯啸辰提出可以把债券的发行范围转移到国外,利用国外的闲散资金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翔飞以及经委领导的认同,但具体到这种债券如何发行,大家就没有经验了。冯啸辰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程序,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邮寄给了远在德国的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请他们帮忙论证。
晏乐琴是对这件事情最为积极的,她原本就是带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出国去学习的,这些年远在海外,空有一身知识却无法报效国家,让她颇为难过。在与冯啸辰相认之后,她就一直想着如何能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工业科研方面的事情。冯啸辰的这个提案,让她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国内科研发展的好思路,而她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里发挥一些作用。
见母亲对此事极为重视,冯华和冯舒怡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冯舒怡是做专利事务的,对于技术的价值有很深的认识。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上的改进余地很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比在西方更大的回报。冯华则是从一个银行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不但看到了技术的价值,还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将能够为银行带来长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