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没错没错,我也憋不住了。”牛克安见有人出头,赶紧自己也拿了支烟点上,并向饶志韬笑着点头致意,其中颇有一些对饶志韬刚才的观点表示支持的意思。
他们在那里自娱自乐不提。冯啸辰刚才看着潘卫华和饶志韬争论,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听到王时诚点将,他也就不再扮低调了,抬起头来,笑吟吟地对潘卫华问道:“潘处长刚才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现在各方利益存在冲突,不知道潘处长是怎么考虑的。”
潘卫华看了看冯啸辰,心里有些不痛快的感觉。饶志韬级别比他高,但潘卫华并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到他奔六的时候,肯定不止是一个副司长而已。而冯啸辰却是比他更年轻的干部,和他之间同样只差半级。照着这个发展速度,到冯啸辰30出头的时候,估计就不止是一个正处能够打住的了。
潘卫华一向觉得自己是个优秀人才,只是时运不济,提升得不够快。在别人眼里,他这样一个刚刚30岁的正处长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他自己却觉得很不满意。看到冯啸辰刚刚21岁就是副处,他心里的不爽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知道是拍了谁的马屁,才混上来的,潘卫华在心里已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腹诽过冯啸辰了,此时听冯啸辰向他发问,他便有心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最好能够让冯啸辰自惭形秽、掩面而走,那就痛快了。
“我们计委就是负责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但我们传统上的协调方法,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了人情关系,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所在。”潘卫华一张嘴就把一船人都打了。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盘算着,要不要把这小子的话记下来,找机会传到计委的主任或者司局长们那里去,看看这小子还能蹦跶几天。
潘卫华不在乎大家的想法。他这些话在自己委里也曾说过,正好他上面的司长是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觉得他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又出于保护年轻干部的想法,所以并未因此而批评他或者跟他为难,这也就助长了潘卫华的口无遮拦。
“我认为,我们要搞改革,就要打破这种官僚体系,要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决经济问题,不能总是站在和稀泥的角度上,看谁能闹腾,就给谁好处,这样是搞不成四个现代化的。”潘卫华激昂地说道。
如果没有“四个现代化”这样充满时代色彩的词汇,冯啸辰几乎要怀疑潘卫华是个穿越来的网络大V了。其实,还真不能说潘卫华这些话没有道理,在随后几十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确是在朝着打破官僚体系、用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潘卫华说的话,充其量是有些超前而已。
“潘处长说得挺有道理的。”冯啸辰平静地应道,“你说的经济学观点,又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潘卫华想当然地说道。
“这个……我不太懂,潘处长能给我解释一下吗?”冯啸辰道。他已经隐隐猜出了潘卫华的立场,这个立场在当年可以算是惊世骇俗,但到20年后,就一点都不新鲜了。说穿了,就是新自由主义观点,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相信经济系统能够内在地达到最优。
这个观点,怎么说呢,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幼稚的一面。如果只是取其合理之处,予以应用,那是很好的,竞争的确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权力寻租。但把这种理论当成教条,走到极端的方向上去,那就成了一剂毒药。
时下,南美的一干新兴国家正在欢天喜地地喝着新自由主义的鸡汤,而且经济也的确发展得很不错,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但冯啸辰知道,过不了几年,南美这些国家就会毒发病倒,而且一病数十年而无法翻身,从而让“拉美化”成为最恶毒的一个诅咒。
到那时候,各国领导人开会的时候是这样骂街的:
“你们国家要拉美化了!”
“你们国家才拉美化了呢,你全家都拉美化了!”
现在还是80年代初,在改革的中坚派中,喜欢新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和官员都不少,潘卫华算是其中的一个吧。或许也正因为他的思想与一些更高的官员相一致,他才有如此张狂的本钱。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产业政策不可少
“其实很简单。”潘卫华摆出一副精英论道的模样,对一屋子人说道:“我们既不用支持郑斌,也不用支持邓宗白。我们只需要提出目标,让他们自己去协调就是了。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更便宜、服务更好、交货更快,滨海化工厅自然会接受。如果他们做不到,滨海化工厅希望选择其他来源的设备,也是无可厚非的。”
“你这就是拉偏手。”饶志韬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我们的技术比日本人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照你这个思路,不就是支持滨海直接从日本进口设备吗?”
“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不行,滨海化工厅为什么不能选择更好的设备?”潘卫华反问道。
“那国家的产业政策还要不要执行了?国家明确提出要搞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重装办的冯处长就坐在这里,你去跟他说去?”饶志韬说道。
潘卫华冷笑道:“产业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保护落后的手段,咱们多少产业就是因为有政策保护,才不思进取,落到今天这样一个技不如人的境地。像重装办这种机构……冯处长,我不是针对你哈,我只是说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机构本来就不应当存在的,看看美国、欧洲、日本,哪个发达国家是靠产业政策来保护落后产业的?”
他们在那里自娱自乐不提。冯啸辰刚才看着潘卫华和饶志韬争论,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听到王时诚点将,他也就不再扮低调了,抬起头来,笑吟吟地对潘卫华问道:“潘处长刚才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现在各方利益存在冲突,不知道潘处长是怎么考虑的。”
潘卫华看了看冯啸辰,心里有些不痛快的感觉。饶志韬级别比他高,但潘卫华并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到他奔六的时候,肯定不止是一个副司长而已。而冯啸辰却是比他更年轻的干部,和他之间同样只差半级。照着这个发展速度,到冯啸辰30出头的时候,估计就不止是一个正处能够打住的了。
潘卫华一向觉得自己是个优秀人才,只是时运不济,提升得不够快。在别人眼里,他这样一个刚刚30岁的正处长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他自己却觉得很不满意。看到冯啸辰刚刚21岁就是副处,他心里的不爽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知道是拍了谁的马屁,才混上来的,潘卫华在心里已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腹诽过冯啸辰了,此时听冯啸辰向他发问,他便有心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最好能够让冯啸辰自惭形秽、掩面而走,那就痛快了。
“我们计委就是负责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但我们传统上的协调方法,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了人情关系,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所在。”潘卫华一张嘴就把一船人都打了。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盘算着,要不要把这小子的话记下来,找机会传到计委的主任或者司局长们那里去,看看这小子还能蹦跶几天。
潘卫华不在乎大家的想法。他这些话在自己委里也曾说过,正好他上面的司长是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觉得他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又出于保护年轻干部的想法,所以并未因此而批评他或者跟他为难,这也就助长了潘卫华的口无遮拦。
“我认为,我们要搞改革,就要打破这种官僚体系,要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决经济问题,不能总是站在和稀泥的角度上,看谁能闹腾,就给谁好处,这样是搞不成四个现代化的。”潘卫华激昂地说道。
如果没有“四个现代化”这样充满时代色彩的词汇,冯啸辰几乎要怀疑潘卫华是个穿越来的网络大V了。其实,还真不能说潘卫华这些话没有道理,在随后几十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确是在朝着打破官僚体系、用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潘卫华说的话,充其量是有些超前而已。
“潘处长说得挺有道理的。”冯啸辰平静地应道,“你说的经济学观点,又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潘卫华想当然地说道。
“这个……我不太懂,潘处长能给我解释一下吗?”冯啸辰道。他已经隐隐猜出了潘卫华的立场,这个立场在当年可以算是惊世骇俗,但到20年后,就一点都不新鲜了。说穿了,就是新自由主义观点,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相信经济系统能够内在地达到最优。
这个观点,怎么说呢,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幼稚的一面。如果只是取其合理之处,予以应用,那是很好的,竞争的确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权力寻租。但把这种理论当成教条,走到极端的方向上去,那就成了一剂毒药。
时下,南美的一干新兴国家正在欢天喜地地喝着新自由主义的鸡汤,而且经济也的确发展得很不错,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但冯啸辰知道,过不了几年,南美这些国家就会毒发病倒,而且一病数十年而无法翻身,从而让“拉美化”成为最恶毒的一个诅咒。
到那时候,各国领导人开会的时候是这样骂街的:
“你们国家要拉美化了!”
“你们国家才拉美化了呢,你全家都拉美化了!”
现在还是80年代初,在改革的中坚派中,喜欢新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和官员都不少,潘卫华算是其中的一个吧。或许也正因为他的思想与一些更高的官员相一致,他才有如此张狂的本钱。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产业政策不可少
“其实很简单。”潘卫华摆出一副精英论道的模样,对一屋子人说道:“我们既不用支持郑斌,也不用支持邓宗白。我们只需要提出目标,让他们自己去协调就是了。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更便宜、服务更好、交货更快,滨海化工厅自然会接受。如果他们做不到,滨海化工厅希望选择其他来源的设备,也是无可厚非的。”
“你这就是拉偏手。”饶志韬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我们的技术比日本人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照你这个思路,不就是支持滨海直接从日本进口设备吗?”
“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不行,滨海化工厅为什么不能选择更好的设备?”潘卫华反问道。
“那国家的产业政策还要不要执行了?国家明确提出要搞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重装办的冯处长就坐在这里,你去跟他说去?”饶志韬说道。
潘卫华冷笑道:“产业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保护落后的手段,咱们多少产业就是因为有政策保护,才不思进取,落到今天这样一个技不如人的境地。像重装办这种机构……冯处长,我不是针对你哈,我只是说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机构本来就不应当存在的,看看美国、欧洲、日本,哪个发达国家是靠产业政策来保护落后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