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其实,薛暮苍在提出找企业赞助这个点子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两家企业。一家是龙山电机厂,因为大营抢修的事情,是在帮龙山电机厂做事,他们来为杜晓迪的事情买单,是说得过去的。至于另一家,那就是通原锅炉厂,毕竟杜晓迪是他们的职工,出国培训也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他们出点钱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龙山电机厂,还是通原锅炉厂,要拿出一些钱来做赞助都不困难,毕竟也是肉烂在锅里的事情。通原锅炉厂能够拿得出钱,但他们没有资格派人去国外接受培训,换一个方式,声称是赞助电焊工比武,出的钱用来送自己人出国,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没准他们是会答应的。
不过,不管是联系哪一家,都得是冯啸辰出面才合适。尤其是龙山电机厂,人家是欠着冯啸辰一个人情的。薛暮苍也考虑过了,如果冯啸辰觉得找这两家企业不方便,那他再去想点别的办法。他在经委工作这么多年,结下的善缘不少,找一两家企业化化缘,做一件好事,倒也是可以的。
冯啸辰听到薛暮苍出的主意,想的却是另外一个方案。他没有回答薛暮苍的问题,而是向丁海生问道:“丁司长,如果可以找企业赞助的话,您觉得赞助费需要多少呢?”
丁海生想了一下,说道:“薛处长说的这个办法,倒也可行,有一个名目,我们要向部长解释就容易一些了。至于说赞助费嘛,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要把一个人出国的费用全包下来,这些费用我们挤一挤还是可以挤出来的。我觉得……嗯,2000块钱左右,相当于提供了一趟机票吧。”
冯啸辰松了口气,说道:“如果是2000块钱,倒是不难。对了,丁司长,赞助不一定要是国内企业吧,如果是国外企业赞助,是不是也可以。”
“你说什么?国外企业赞助!”丁海生眼睛瞪得滚圆,看着冯啸辰的神情分明就不一样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额有了
听薛暮苍提出可以找企业赞助的时候,冯啸辰便准备自己来出这笔钱了。
上次婶子冯舒怡来中国,冯啸辰托她又带了几份图纸回德国去。前些天,他已经收到冯舒怡写来的信,说那几份图纸又卖了几十万马克,目前存在德国,他随时可以调用。
冯啸辰卖出去的这些技术,到了后世其实一文不值,这都是一些过渡性的小革新,当下能够给企业创造出一些收益,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对于那些划时代的技术,冯啸辰是不会随便拿出来卖掉的,当然,他也没法卖,因为这样的技术不是靠一个人画画图纸就能够实现的,冯啸辰了解的只是一些核心的理念,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科研团队和一套工业体系才能将其变为现实。
冯啸辰卖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辰宇公司积累一些资金。公司要开发新产品,需要大量的前提投入,这些钱只能由他来提供。他打算未来再向国外卖一些小发明创造,怎么也得攒个几百万在手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作为一个身家过百万的人,出点钱赞助一个自己颇有好感的姑娘,也是应有之义。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丁海生狮子大开口,说要个三万五万的,这样他就觉得有些不值得了。现在听说只需要2000块钱就够,他也不禁松了口气。
不过,他肯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出钱,否则就要掀起轩然大波了。他也不方便使用辰宇公司的名义,因为公司还有30%的股权是在桐川县手里的,他虽然有决策权,但花这样的冤枉钱总得有个解释吧?
他考虑的方案,是以德国菲洛公司的名义来做这项赞助,这家公司是他可以说了算的,而且国内的人也无从考证它的决策依据。唯一让冯啸辰拿不准的,就是机械部是否愿意接受一笔来自于国外的赞助费,这会不会犯了什么敏感神经。
“是这样的,丁司长。”
冯啸辰在脑子里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对丁海生说道:
“今年年初,我去西德出差,接触过一家德国企业。它的领导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一直致力于中德友好,我听说他曾经资助过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后来,这家公司还在中国投资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当时我受冶金局的派遣,去给他们做过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
我想,如果请这家公司来为电焊工比武提供赞助,他们应当是会同意的。您刚才说赞助费大概是2000块钱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2500马克的样子吧?这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就是不知道咱们机械部能不能接受国外企业的支持。”
“当然没问题!”丁海生脱口而出,说完才发现自己不够淡定,于是赶紧换了一副比较温和的口气,说道:“如果连国外企业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支持,那说明我们的活动办出了影响,这是一件好事啊。至于金额嘛,不一定需要很多,哪怕是2000马克,也足够了,这主要就是一个意义,咱们也不缺这点钱嘛,对不对?”
“呃……”冯啸辰这才发现自己想岔了,他担心的是人家愿不愿意接受外企的赞助,可人家却是把外企赞助当成一种荣耀的。
想想也是,现在正值全面开放的时候,“外国”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先进、正确、潮流。你找一家龙山电机厂来赞助,人家没准会觉得你是来瞎凑热闹,但如果是菲洛公司来赞助,那就绝对不会有人说个不字。“连外国人都如何如何”,这是时下用来证明一件事正确或者错误的重要依据,别看一些领导嘴上还不时蹦出“崇洋媚外”这个词,但你如果不崇洋、不媚外,领导还不乐意呢。
不管是龙山电机厂,还是通原锅炉厂,要拿出一些钱来做赞助都不困难,毕竟也是肉烂在锅里的事情。通原锅炉厂能够拿得出钱,但他们没有资格派人去国外接受培训,换一个方式,声称是赞助电焊工比武,出的钱用来送自己人出国,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没准他们是会答应的。
不过,不管是联系哪一家,都得是冯啸辰出面才合适。尤其是龙山电机厂,人家是欠着冯啸辰一个人情的。薛暮苍也考虑过了,如果冯啸辰觉得找这两家企业不方便,那他再去想点别的办法。他在经委工作这么多年,结下的善缘不少,找一两家企业化化缘,做一件好事,倒也是可以的。
冯啸辰听到薛暮苍出的主意,想的却是另外一个方案。他没有回答薛暮苍的问题,而是向丁海生问道:“丁司长,如果可以找企业赞助的话,您觉得赞助费需要多少呢?”
丁海生想了一下,说道:“薛处长说的这个办法,倒也可行,有一个名目,我们要向部长解释就容易一些了。至于说赞助费嘛,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并不一定要把一个人出国的费用全包下来,这些费用我们挤一挤还是可以挤出来的。我觉得……嗯,2000块钱左右,相当于提供了一趟机票吧。”
冯啸辰松了口气,说道:“如果是2000块钱,倒是不难。对了,丁司长,赞助不一定要是国内企业吧,如果是国外企业赞助,是不是也可以。”
“你说什么?国外企业赞助!”丁海生眼睛瞪得滚圆,看着冯啸辰的神情分明就不一样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额有了
听薛暮苍提出可以找企业赞助的时候,冯啸辰便准备自己来出这笔钱了。
上次婶子冯舒怡来中国,冯啸辰托她又带了几份图纸回德国去。前些天,他已经收到冯舒怡写来的信,说那几份图纸又卖了几十万马克,目前存在德国,他随时可以调用。
冯啸辰卖出去的这些技术,到了后世其实一文不值,这都是一些过渡性的小革新,当下能够给企业创造出一些收益,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对于那些划时代的技术,冯啸辰是不会随便拿出来卖掉的,当然,他也没法卖,因为这样的技术不是靠一个人画画图纸就能够实现的,冯啸辰了解的只是一些核心的理念,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科研团队和一套工业体系才能将其变为现实。
冯啸辰卖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辰宇公司积累一些资金。公司要开发新产品,需要大量的前提投入,这些钱只能由他来提供。他打算未来再向国外卖一些小发明创造,怎么也得攒个几百万在手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作为一个身家过百万的人,出点钱赞助一个自己颇有好感的姑娘,也是应有之义。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丁海生狮子大开口,说要个三万五万的,这样他就觉得有些不值得了。现在听说只需要2000块钱就够,他也不禁松了口气。
不过,他肯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出钱,否则就要掀起轩然大波了。他也不方便使用辰宇公司的名义,因为公司还有30%的股权是在桐川县手里的,他虽然有决策权,但花这样的冤枉钱总得有个解释吧?
他考虑的方案,是以德国菲洛公司的名义来做这项赞助,这家公司是他可以说了算的,而且国内的人也无从考证它的决策依据。唯一让冯啸辰拿不准的,就是机械部是否愿意接受一笔来自于国外的赞助费,这会不会犯了什么敏感神经。
“是这样的,丁司长。”
冯啸辰在脑子里组织着自己的语言,对丁海生说道:
“今年年初,我去西德出差,接触过一家德国企业。它的领导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一直致力于中德友好,我听说他曾经资助过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后来,这家公司还在中国投资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当时我受冶金局的派遣,去给他们做过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
我想,如果请这家公司来为电焊工比武提供赞助,他们应当是会同意的。您刚才说赞助费大概是2000块钱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2500马克的样子吧?这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就是不知道咱们机械部能不能接受国外企业的支持。”
“当然没问题!”丁海生脱口而出,说完才发现自己不够淡定,于是赶紧换了一副比较温和的口气,说道:“如果连国外企业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支持,那说明我们的活动办出了影响,这是一件好事啊。至于金额嘛,不一定需要很多,哪怕是2000马克,也足够了,这主要就是一个意义,咱们也不缺这点钱嘛,对不对?”
“呃……”冯啸辰这才发现自己想岔了,他担心的是人家愿不愿意接受外企的赞助,可人家却是把外企赞助当成一种荣耀的。
想想也是,现在正值全面开放的时候,“外国”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先进、正确、潮流。你找一家龙山电机厂来赞助,人家没准会觉得你是来瞎凑热闹,但如果是菲洛公司来赞助,那就绝对不会有人说个不字。“连外国人都如何如何”,这是时下用来证明一件事正确或者错误的重要依据,别看一些领导嘴上还不时蹦出“崇洋媚外”这个词,但你如果不崇洋、不媚外,领导还不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