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春节过后,冯啸辰就已经说服父母,让冯凌宇辞掉在冶金厅的临时工工作,来到桐川农机厂,给一位老车工当起了学徒。冯啸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直接当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只希望当一个幕后操纵者而已。在前台,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人来担纲,而他能够找到的最可靠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弟弟。
杨海帆担心冯啸辰不希望弟弟染指自己的产业,而冯啸辰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正是打算让弟弟学一段时间的机加工,然后到德国去镀镀金,回来接掌这家企业。如果冯凌宇有本事独当一面,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的能力不足,那么就给哥哥当个傀儡也不错,反正真正做事的有诸如杨海帆这样的职业经理人。
把公司命名为辰宇公司,就从名号上确认了冯凌宇在公司的地位,相当于是一家冯氏兄弟公司了。西方国家有不少兄弟合开的企业,比如什么“雷曼兄弟”……,啊呸,咱能找个更吉利点的例子吗?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已毕,便笑着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咱们的公司就叫作中德辰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佩曼,你过几天就回京城去,把公司注册的事情办好。”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赶紧把这件事记了下来。至于说“辰宇”这两个汉字怎么写,届时自然会有人帮忙,佩曼要做的就是演好一个牵线木偶的角色,人家怎么摆弄,他就怎么做好了。
接着,冯啸辰又开始安排有关公司的运作规则。照他的设想,杨海帆担任公司的中方总经理,佩曼则担任外方总经理,名义上是佩曼比杨海帆权力大,实际上佩曼只是技术培训顾问,兼德国销售处的经理,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决策权。
佩曼未来将在桐川呆两个月左右,如果必要,还可以再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任务就是向中方人员介绍菲洛公司的技术要领,培训中方技术员和工人掌握从菲洛公司运来的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批设备目前已经抵达浦江港,很快就会发运到桐川来。设备中有十几台数控机床,这在中国的机械企业中还是极其罕见的。冯啸辰甚至担心没有一名工人能够使用这些机床,不得已的时候,恐怕还得再请几名德国技师来做培训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由冯舒怡亲手交给冯啸辰的,这一次他也已经带到桐川来了。还有更多的实验资料会随着设备一同运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档案。要消化这些资料,也需要有专业人员,佩曼要负责向辰宇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资料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的菲洛公司技术最大限度地榨出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
对于这个安排,佩曼没什么异议。公司已经卖给冯啸辰了,所有的技术都是属于他的,佩曼只是一个普通雇员,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老板能够兑现给他的出差补助,他就算在中国多住几天又有何妨?
当然,冯啸辰也不会太不把佩曼当一回事,他交代杨海帆,尽量安排好佩曼的生活,住宿和饮食方面,都可以照着接待外宾的标准来处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生活条件与德国是无法相比的,中国人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了,佩曼毕竟是个外国人,没必要让他太难受了。
这些事情,目前在整个辰宇公司只限于他们三个人可以知道,所以他们必须要闭门磋商。谈完这些,杨海帆便领着冯啸辰、佩曼二人来到了车间,与工人们见面。
桐川农机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金工车间,另一个是钳工车间。金工车间是做各种机床加工的,钳工车间则是一个大杂烩,除了装配之外,还有电焊、热处理等工序。农机厂原来的业务只是做一些农机具的修理,偶尔承接一些特殊机具的单件生产,也谈不上有什么工艺流程,基本上就是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
自从要与德国人合资的消息传来之后,县委根据杨海帆的建议,把原来的厂长调走,任命杨海帆到农机厂当了厂长。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杨海帆在厂里搞生产整顿,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吊儿郎当的职工,通过县委的力量,找了个名目都调到外单位去了,留下的都是手脚比较勤快、头脑比较灵活的。
对于杨海帆的整顿工作,范永康和熊小青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基本上是杨海帆提出什么要求,他们就满足什么要求。调走一个老厂长,以及安置十几个不称职的职工,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啥难事。杨海帆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好不容易弄来一个外国投资商,如果让外宾看到厂里的职工素质这么差,临时变卦,不在这里投资了,桐川不就傻眼了吗?
清理走了冗员之后,接下来就是补充新人。这件事是冯啸辰交代的,杨海帆有些犹豫,生怕动手太早,未来有什么变故,但冯啸辰再三催促,杨海帆也就只能照办了。
补充进来的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的老工人,并把他们带回桐川。
杨海帆担心冯啸辰不希望弟弟染指自己的产业,而冯啸辰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正是打算让弟弟学一段时间的机加工,然后到德国去镀镀金,回来接掌这家企业。如果冯凌宇有本事独当一面,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的能力不足,那么就给哥哥当个傀儡也不错,反正真正做事的有诸如杨海帆这样的职业经理人。
把公司命名为辰宇公司,就从名号上确认了冯凌宇在公司的地位,相当于是一家冯氏兄弟公司了。西方国家有不少兄弟合开的企业,比如什么“雷曼兄弟”……,啊呸,咱能找个更吉利点的例子吗?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已毕,便笑着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咱们的公司就叫作中德辰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佩曼,你过几天就回京城去,把公司注册的事情办好。”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
老板有吩咐,佩曼哪敢怠慢,他赶紧把这件事记了下来。至于说“辰宇”这两个汉字怎么写,届时自然会有人帮忙,佩曼要做的就是演好一个牵线木偶的角色,人家怎么摆弄,他就怎么做好了。
接着,冯啸辰又开始安排有关公司的运作规则。照他的设想,杨海帆担任公司的中方总经理,佩曼则担任外方总经理,名义上是佩曼比杨海帆权力大,实际上佩曼只是技术培训顾问,兼德国销售处的经理,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决策权。
佩曼未来将在桐川呆两个月左右,如果必要,还可以再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任务就是向中方人员介绍菲洛公司的技术要领,培训中方技术员和工人掌握从菲洛公司运来的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批设备目前已经抵达浦江港,很快就会发运到桐川来。设备中有十几台数控机床,这在中国的机械企业中还是极其罕见的。冯啸辰甚至担心没有一名工人能够使用这些机床,不得已的时候,恐怕还得再请几名德国技师来做培训了。
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由冯舒怡亲手交给冯啸辰的,这一次他也已经带到桐川来了。还有更多的实验资料会随着设备一同运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档案。要消化这些资料,也需要有专业人员,佩曼要负责向辰宇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些资料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总之,就是要把他所掌握的菲洛公司技术最大限度地榨出来,成为辰宇公司的技术。
对于这个安排,佩曼没什么异议。公司已经卖给冯啸辰了,所有的技术都是属于他的,佩曼只是一个普通雇员,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老板能够兑现给他的出差补助,他就算在中国多住几天又有何妨?
当然,冯啸辰也不会太不把佩曼当一回事,他交代杨海帆,尽量安排好佩曼的生活,住宿和饮食方面,都可以照着接待外宾的标准来处理,不必太苛刻了。桐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生活条件与德国是无法相比的,中国人自己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了,佩曼毕竟是个外国人,没必要让他太难受了。
这些事情,目前在整个辰宇公司只限于他们三个人可以知道,所以他们必须要闭门磋商。谈完这些,杨海帆便领着冯啸辰、佩曼二人来到了车间,与工人们见面。
桐川农机厂有两个车间,一个是金工车间,另一个是钳工车间。金工车间是做各种机床加工的,钳工车间则是一个大杂烩,除了装配之外,还有电焊、热处理等工序。农机厂原来的业务只是做一些农机具的修理,偶尔承接一些特殊机具的单件生产,也谈不上有什么工艺流程,基本上就是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就行了。
自从要与德国人合资的消息传来之后,县委根据杨海帆的建议,把原来的厂长调走,任命杨海帆到农机厂当了厂长。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杨海帆在厂里搞生产整顿,挑出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吊儿郎当的职工,通过县委的力量,找了个名目都调到外单位去了,留下的都是手脚比较勤快、头脑比较灵活的。
对于杨海帆的整顿工作,范永康和熊小青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基本上是杨海帆提出什么要求,他们就满足什么要求。调走一个老厂长,以及安置十几个不称职的职工,对于一个县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啥难事。杨海帆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好不容易弄来一个外国投资商,如果让外宾看到厂里的职工素质这么差,临时变卦,不在这里投资了,桐川不就傻眼了吗?
清理走了冗员之后,接下来就是补充新人。这件事是冯啸辰交代的,杨海帆有些犹豫,生怕动手太早,未来有什么变故,但冯啸辰再三催促,杨海帆也就只能照办了。
补充进来的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的老工人,并把他们带回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