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农机厂的厂长是个老头,没什么文化,也说不上有啥管理能力,在县里也没什么过硬的背景。冯啸辰相信,如果自己要和农机厂搞合资,用不着他说话,范永康、熊小青就会先把这老头给调走,省得他误事。
关于杨海帆的情况,也是冯啸辰重点要了解的。亲戚中间有四五个是认识杨海帆的,还有一个就在县委工作,算是杨海帆的间接手下,对杨海帆的事情知道得不少。这些人都表示,杨海帆此人算是县委里最有见识的年轻人,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在当年也不算低了,县里有几个工农兵大学生,水平还远不如他。
杨海帆的人品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比较“正派”的人,这是当年评价人品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标准。按照桐川当地人的看法,杨海帆是在浦江见过大世面的人,哪会和桐川这种小地方的人斤斤计较,人家那是大人有大量。
冯立和冯啸辰在桐川县的调查工作,从一开始就落入了范永康和熊小青的视野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出面干涉,而是听之任之。杨海帆在与冯啸辰谈过一次之后,就回到了桐川,他告诉两位领导,冯家的人已经倾向于把企业办到桐川县了,在落地之前做一些调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县里还是不要介入为好。
在桐川县逗留期间,冯啸辰与杨海帆又见了两次面,谈的内容就更加深入了。杨海帆向冯啸辰做了一个比较正式的施政演说,让冯啸辰最终下定了决心,答应未来的合资企业可以聘请杨海帆担任中方厂长。
接着,杨海帆又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了范永康,让范永康同意如果合资企业办起来,就将指派杨海帆去担任农机厂的厂长,然后再顺理成章地转为合资厂的中方厂长。杨海帆在对范永康提起此事时,流露出来的是愿意为县里的事业作出牺牲的意思。照他的话说,冯家的人担心桐川派的中方厂长能力不足,影响了合资企业的经营。他思前想后,觉得唯有自己去担任这个厂长,才能符合冯家人的要求。为了说服冯家人,他愿意放弃县委办副主任的职务,去企业任职。
杨海帆的这番表态,让范永康颇为动容。农机厂是县经委的下属企业,厂长也就是一个股级干部而已,非但级别上无法与县委办副主任相比,还有企业干部与机关干部之间的落差,二者的含金量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杨海帆愿意放弃机关的副科级别,去淌合资企业这趟浑水,这种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范永康答应杨海帆,县里会把他的级别保留下来,任何时候他如果不想在合资企业呆下去,县里会另外派人接替他,同时给他恢复现有的级别和待遇。对于范永康的这个承诺,杨海帆自然也是说了一大堆感激涕零的恭维话。
把桐川这边的关系理顺之后,冯啸辰便前往东山市,向DS区委和行署摊牌。他编了一个故事,说冯维仁临去世之前一直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在老家桐川县建一家企业。而晏乐琴与国内的孩子们联系上了之后,决心替冯维仁完成这个心愿,因此才有了合资这件事。既然是冯维仁的遗愿,那自然就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对于东山地区提出的希望把合资企业放在东山市的建议,冯啸辰再三表示了感谢,然后予以了拒绝。
事情到这一步,谢凯、于长荣也就放弃了努力,表示尊重冯维仁的遗愿,支持在桐川县建立这家合资企业。他们当着冯啸辰的面,向陪同冯啸辰一道去东山市的范永康和熊小青做出指示,要求他们务必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要让外商宾至如归,高高兴兴地投资,欢欢喜喜地赚钱。
摆平了东山地区和桐川县,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合资企业的事情还有许多道程序要过。首先,冯华要在德国收购一家企业作为外壳,掩护本属于冯啸辰的资金投向中国。其次,合资企业还需要在国家的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再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执照,方可落地建设。虽然孟凡泽已经答应会在这些事情上帮忙,但各种手续办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冯啸辰不可能呆在南江等着这些程序完成,他的探亲假只有两周,而仅仅在桐川和东山,他就花掉了一周的时间。他交代冯立和杨海帆继续做各种前期准备工作,自己则拎着行李,坐上火车返回了京城。
“回来了,家里怎么样?”
看到风尘仆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冯啸辰,罗翔飞微笑着向他问道。在前一段时间,罗翔飞已经被提拔成了冶金局的正局长,负责全面的工作。
“都挺好的,我爸妈还让我给您带了些土特产过来呢。”冯啸辰说着,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年糕、咸鸭蛋之类的东西放到了罗翔飞办公室的墙角。这些东西也值不了多少钱,算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罗翔飞仅仅是客气了一句,也就默然地接受了。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罗翔飞转入了正题,说道:
“小冯,你回来得正是时候。1780轧机的引进工作,目前已经移交给冶金设计院去洽谈了,在他们和德方谈出一个结果之前,咱们冶金局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这段时间里,咱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抓紧推进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工业实验,这件事其实早就该去推了,前一段各种事情一耽搁,就给放下了。”
“电动轮自卸车,是王处长过去搞的那个吗?”冯啸辰问道,他说的王处长,正是王伟龙。而120吨自卸车这件事,他已经听王伟龙说过许多次了。
关于杨海帆的情况,也是冯啸辰重点要了解的。亲戚中间有四五个是认识杨海帆的,还有一个就在县委工作,算是杨海帆的间接手下,对杨海帆的事情知道得不少。这些人都表示,杨海帆此人算是县委里最有见识的年轻人,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在当年也不算低了,县里有几个工农兵大学生,水平还远不如他。
杨海帆的人品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比较“正派”的人,这是当年评价人品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标准。按照桐川当地人的看法,杨海帆是在浦江见过大世面的人,哪会和桐川这种小地方的人斤斤计较,人家那是大人有大量。
冯立和冯啸辰在桐川县的调查工作,从一开始就落入了范永康和熊小青的视野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出面干涉,而是听之任之。杨海帆在与冯啸辰谈过一次之后,就回到了桐川,他告诉两位领导,冯家的人已经倾向于把企业办到桐川县了,在落地之前做一些调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县里还是不要介入为好。
在桐川县逗留期间,冯啸辰与杨海帆又见了两次面,谈的内容就更加深入了。杨海帆向冯啸辰做了一个比较正式的施政演说,让冯啸辰最终下定了决心,答应未来的合资企业可以聘请杨海帆担任中方厂长。
接着,杨海帆又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了范永康,让范永康同意如果合资企业办起来,就将指派杨海帆去担任农机厂的厂长,然后再顺理成章地转为合资厂的中方厂长。杨海帆在对范永康提起此事时,流露出来的是愿意为县里的事业作出牺牲的意思。照他的话说,冯家的人担心桐川派的中方厂长能力不足,影响了合资企业的经营。他思前想后,觉得唯有自己去担任这个厂长,才能符合冯家人的要求。为了说服冯家人,他愿意放弃县委办副主任的职务,去企业任职。
杨海帆的这番表态,让范永康颇为动容。农机厂是县经委的下属企业,厂长也就是一个股级干部而已,非但级别上无法与县委办副主任相比,还有企业干部与机关干部之间的落差,二者的含金量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杨海帆愿意放弃机关的副科级别,去淌合资企业这趟浑水,这种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范永康答应杨海帆,县里会把他的级别保留下来,任何时候他如果不想在合资企业呆下去,县里会另外派人接替他,同时给他恢复现有的级别和待遇。对于范永康的这个承诺,杨海帆自然也是说了一大堆感激涕零的恭维话。
把桐川这边的关系理顺之后,冯啸辰便前往东山市,向DS区委和行署摊牌。他编了一个故事,说冯维仁临去世之前一直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在老家桐川县建一家企业。而晏乐琴与国内的孩子们联系上了之后,决心替冯维仁完成这个心愿,因此才有了合资这件事。既然是冯维仁的遗愿,那自然就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对于东山地区提出的希望把合资企业放在东山市的建议,冯啸辰再三表示了感谢,然后予以了拒绝。
事情到这一步,谢凯、于长荣也就放弃了努力,表示尊重冯维仁的遗愿,支持在桐川县建立这家合资企业。他们当着冯啸辰的面,向陪同冯啸辰一道去东山市的范永康和熊小青做出指示,要求他们务必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要让外商宾至如归,高高兴兴地投资,欢欢喜喜地赚钱。
摆平了东山地区和桐川县,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合资企业的事情还有许多道程序要过。首先,冯华要在德国收购一家企业作为外壳,掩护本属于冯啸辰的资金投向中国。其次,合资企业还需要在国家的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再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执照,方可落地建设。虽然孟凡泽已经答应会在这些事情上帮忙,但各种手续办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冯啸辰不可能呆在南江等着这些程序完成,他的探亲假只有两周,而仅仅在桐川和东山,他就花掉了一周的时间。他交代冯立和杨海帆继续做各种前期准备工作,自己则拎着行李,坐上火车返回了京城。
“回来了,家里怎么样?”
看到风尘仆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冯啸辰,罗翔飞微笑着向他问道。在前一段时间,罗翔飞已经被提拔成了冶金局的正局长,负责全面的工作。
“都挺好的,我爸妈还让我给您带了些土特产过来呢。”冯啸辰说着,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年糕、咸鸭蛋之类的东西放到了罗翔飞办公室的墙角。这些东西也值不了多少钱,算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罗翔飞仅仅是客气了一句,也就默然地接受了。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罗翔飞转入了正题,说道:
“小冯,你回来得正是时候。1780轧机的引进工作,目前已经移交给冶金设计院去洽谈了,在他们和德方谈出一个结果之前,咱们冶金局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这段时间里,咱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抓紧推进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工业实验,这件事其实早就该去推了,前一段各种事情一耽搁,就给放下了。”
“电动轮自卸车,是王处长过去搞的那个吗?”冯啸辰问道,他说的王处长,正是王伟龙。而120吨自卸车这件事,他已经听王伟龙说过许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