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杨海帆凛然道:“我觉得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四化。而实现四化的目的,则是为了使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违背了这个初衷,那么就算我们发展起来了,又有什么意义?”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冯啸辰一直在盯着他的眼睛,杨海帆一开始有些忐忑,后来转念一想,要扛就扛到底吧,自己还怕了这个小年轻不成。自己都已经拼到这个程度了,如果再被对方一个眼神吓倒,前面的铺垫不都白废了吗?带着这种心态,他扬起脸,勇敢地迎接着冯啸辰的目光,隐隐有些与冯啸辰较劲的味道。
“哈哈,杨主任说得不错,于我心有戚戚焉。”冯啸辰哈哈笑了起来,顺便还拽了句古文。
冯啸辰对杨海帆说话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赏,让冯立坐在旁边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儿子才20岁的年龄,也就是踩了狗屎运才混了个临时编制的副处长,可摆起架子来还有模有样的。事到如今,冯立也没法说什么了,他站身去帮杨海帆的杯子里续了点水,同时也是为了打破屋子里剑拔弩张的紧张格局。
“杨主任,你刚才说了你们桐川的优势,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我把企业落户在桐川,有什么劣势吗?”冯啸辰又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当然有!”杨海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是吗?”冯啸辰倒没想到杨海帆会回答得如此干脆,在他想来,杨海帆应当是会掩饰一下的,他点点头道:“那你说说看吧。”
杨海帆道:“桐川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是个小县城,工业基础薄弱,现有的几家企业里工人总体素质不高,合资企业建立之后,可能会面临着缺乏高水平技术工人的障碍。”
懂行啊,冯啸辰在心里道。但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这么说来,杨主任对桐川的工业企业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罗?”
“我曾经在县农机厂工作过几年,车工和铣工都能做。”杨海帆自豪地说道。
“原来如此。”冯啸辰又点了点头,道:“那你说,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杨海帆既然存着要说服冯家人的心理,自然也就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过深思熟虑的。其实有关桐川的劣势,即使他自己不说出来,冯啸辰也会想到的,杨海帆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打破冯啸辰的这些疑虑。听到冯啸辰发问,他侃侃而谈道:
“我觉得可以有几个办法。第一,我们向行署提出来,从鼓风机、东山机械厂这些企业抽调一部分工人过来,弥补桐川县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
“这个方法……”冯啸辰迟疑了一下,说道:“只能是作为最后的手段吧,强化了我们,削弱了别人,这样做事不合适。还有,行署让你们桐川县劝说我把合资企业办到东山市去,而你却撬了东山市的墙角,行署能帮你们吗?”
“这个倒是不成问题。”杨海帆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他说道:“桐川也属于东山地区,合资企业办在桐川县,对于地区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行署的领导或许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冯处长这边坚持,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等到企业开始建设了,请行署调一些工人过去,他们不会拒绝的。”
冯啸辰道:“嗯,这个方案先放放吧,还有其他的吗?”
见冯啸辰没有接受自己的第一个想法,杨海帆并没有气馁,他继续说道:“第二,我们可以招聘一些退休工人来作为补充。有些退休工人本身身体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年龄到了,甚至是为了让子女顶替而提前退休了。如果工作强度不太大,他们完全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冯啸辰眼睛一亮,自己正是这样想的,没料到这个杨海帆也想到了这一招,算不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呢?他故作困惑地质疑道:“招聘退休工人,咱们桐川县有这么多退休工人吗?”
“没有,桐川县几乎没有值得返聘的退休工人。”杨海帆说道,“不过,我们可以到外地去招聘,比如说东山市,再比如说新岭,还有,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可以到浦江去招。浦江是老工业基地,技术工人数量众多,只要我们给出的待遇足够好,肯定有人愿意过来的。”
冯啸辰心中暗笑,这个杨海帆似乎是进入角色了,居然一口一个“我们”,似乎是把自己当成了合资企业的一员。他好奇地问道:“杨主任,我听你的口音有点像是浦江那边的味道,难道你在浦江生活过?”
杨海帆道:“我是浦江知青,我家里就是浦江双岗轴承厂的,我从小就在工厂里长大,对工厂的情况很了解。我们双岗轴承厂有30多位退休的老师傅,技术都是非常过硬的,如果我去请他们,最保守,能够请到三分之一。再加上旁边其他一些厂子的老师傅,一个技术工人的架子就可以搭起来了。”
冯啸辰这回有些吃惊了,他说道:“你居然是浦江知青,你怎么没有回浦江去呢?”
杨海帆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从18岁出来,今年都30岁了,一事无成,回浦江去哪有脸见人。”
“是这样……”冯啸辰有些明白了,他说道,“这么说,你这样努力地想说服我把合资企业办到桐川去,也是希望拿这家企业当成你的一番事业了?”
杨海帆抬起头,看着冯啸辰,嘴唇动了动,却又没说出话来。冯啸辰见状,诧异道:“杨主任,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咱们能聊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朋友了。”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冯啸辰一直在盯着他的眼睛,杨海帆一开始有些忐忑,后来转念一想,要扛就扛到底吧,自己还怕了这个小年轻不成。自己都已经拼到这个程度了,如果再被对方一个眼神吓倒,前面的铺垫不都白废了吗?带着这种心态,他扬起脸,勇敢地迎接着冯啸辰的目光,隐隐有些与冯啸辰较劲的味道。
“哈哈,杨主任说得不错,于我心有戚戚焉。”冯啸辰哈哈笑了起来,顺便还拽了句古文。
冯啸辰对杨海帆说话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赏,让冯立坐在旁边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儿子才20岁的年龄,也就是踩了狗屎运才混了个临时编制的副处长,可摆起架子来还有模有样的。事到如今,冯立也没法说什么了,他站身去帮杨海帆的杯子里续了点水,同时也是为了打破屋子里剑拔弩张的紧张格局。
“杨主任,你刚才说了你们桐川的优势,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我把企业落户在桐川,有什么劣势吗?”冯啸辰又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当然有!”杨海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是吗?”冯啸辰倒没想到杨海帆会回答得如此干脆,在他想来,杨海帆应当是会掩饰一下的,他点点头道:“那你说说看吧。”
杨海帆道:“桐川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是个小县城,工业基础薄弱,现有的几家企业里工人总体素质不高,合资企业建立之后,可能会面临着缺乏高水平技术工人的障碍。”
懂行啊,冯啸辰在心里道。但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这么说来,杨主任对桐川的工业企业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罗?”
“我曾经在县农机厂工作过几年,车工和铣工都能做。”杨海帆自豪地说道。
“原来如此。”冯啸辰又点了点头,道:“那你说,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杨海帆既然存着要说服冯家人的心理,自然也就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过深思熟虑的。其实有关桐川的劣势,即使他自己不说出来,冯啸辰也会想到的,杨海帆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打破冯啸辰的这些疑虑。听到冯啸辰发问,他侃侃而谈道:
“我觉得可以有几个办法。第一,我们向行署提出来,从鼓风机、东山机械厂这些企业抽调一部分工人过来,弥补桐川县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
“这个方法……”冯啸辰迟疑了一下,说道:“只能是作为最后的手段吧,强化了我们,削弱了别人,这样做事不合适。还有,行署让你们桐川县劝说我把合资企业办到东山市去,而你却撬了东山市的墙角,行署能帮你们吗?”
“这个倒是不成问题。”杨海帆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他说道:“桐川也属于东山地区,合资企业办在桐川县,对于地区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行署的领导或许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冯处长这边坚持,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等到企业开始建设了,请行署调一些工人过去,他们不会拒绝的。”
冯啸辰道:“嗯,这个方案先放放吧,还有其他的吗?”
见冯啸辰没有接受自己的第一个想法,杨海帆并没有气馁,他继续说道:“第二,我们可以招聘一些退休工人来作为补充。有些退休工人本身身体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年龄到了,甚至是为了让子女顶替而提前退休了。如果工作强度不太大,他们完全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冯啸辰眼睛一亮,自己正是这样想的,没料到这个杨海帆也想到了这一招,算不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呢?他故作困惑地质疑道:“招聘退休工人,咱们桐川县有这么多退休工人吗?”
“没有,桐川县几乎没有值得返聘的退休工人。”杨海帆说道,“不过,我们可以到外地去招聘,比如说东山市,再比如说新岭,还有,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可以到浦江去招。浦江是老工业基地,技术工人数量众多,只要我们给出的待遇足够好,肯定有人愿意过来的。”
冯啸辰心中暗笑,这个杨海帆似乎是进入角色了,居然一口一个“我们”,似乎是把自己当成了合资企业的一员。他好奇地问道:“杨主任,我听你的口音有点像是浦江那边的味道,难道你在浦江生活过?”
杨海帆道:“我是浦江知青,我家里就是浦江双岗轴承厂的,我从小就在工厂里长大,对工厂的情况很了解。我们双岗轴承厂有30多位退休的老师傅,技术都是非常过硬的,如果我去请他们,最保守,能够请到三分之一。再加上旁边其他一些厂子的老师傅,一个技术工人的架子就可以搭起来了。”
冯啸辰这回有些吃惊了,他说道:“你居然是浦江知青,你怎么没有回浦江去呢?”
杨海帆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从18岁出来,今年都30岁了,一事无成,回浦江去哪有脸见人。”
“是这样……”冯啸辰有些明白了,他说道,“这么说,你这样努力地想说服我把合资企业办到桐川去,也是希望拿这家企业当成你的一番事业了?”
杨海帆抬起头,看着冯啸辰,嘴唇动了动,却又没说出话来。冯啸辰见状,诧异道:“杨主任,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咱们能聊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朋友了。”